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王邦才主任中医师系浙江省名中医、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杏林悬壶三十余载,勤求博采,熟谙经典,学验颇丰,尤其擅长治疗肝胆疑难病症。本文就其治疗阴虚瘀毒型肝硬化的经验总结如下。1病因病机根据肝硬化临床表现和体征,代偿期可归属中医学"积聚"范畴;失代偿期,出现腹水征象则属"鼓胀"范畴,还可涉及"黄疸""胁痛""水肿""血证"等病证。  相似文献   

2.
根据脾胃中医学生理功能及病理特点,在临床中运用脾胃病对立统一的辨证规律,注重患者个体病机特点,形成了"纳运"升降""燥湿""寒热""虚实""气血""通涩"等多个对立统一的脾胃病临床辨证思路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总结徐国仟教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经验,认为肝硬化腹水属于中医学"臌胀"的范畴,其发生与酒湿劳虫、营养不良、情志六淫等密切相关,诸病因终至肝脾肾俱伤,气、血、水互结,从而引发肝硬化腹水。治疗重理脾疏肝,遵循"去水疏土达木""利水祛邪不伤正",总的原则"病初多实宜夺,病久多虚宜补,规范调养斡旋中焦"。徐老强调肝硬化腹水多属本虚标实,治疗时尤其注意攻补兼施、标本兼顾,攻逐水饮择时而用"衰其大半而不伤正"中病即止。用药常取太子参、白芍、白术、鳖甲等,主张从疏肝健脾、行气利水、活血破瘀方面辨证施治,自制小温中丸,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收集分析中医古典医籍中关于心力衰竭的症状、病因、病位、治疗原则的记载,对"心痹""心胀""心咳""心水""心衰""喘证""水肿""心悸"等疾病的实质内涵进行研究,认为"心痹""心胀""心咳"反映的是心力衰竭的一个侧面,"心悸"不能体现中医学对心力衰竭认识的特异性,其治疗侧重点与心力衰竭也并不相符。"喘证"反映的是肺心同病,其病位在肺,治疗重点与心力衰竭并不相符。"水肿"的疾病范围较心力衰竭更为广泛。中医的"心衰"反映的是病机而非疾病。心水病与西医学的心力衰竭更为贴近,因此临证时心力衰竭可参考心水病进行诊疗。  相似文献   

5.
代丹  顾成娟  吴浩然  王佳 《吉林中医药》2020,40(9):1137-1139
肝硬化在中医学属于"肝积""积聚"范畴,仝小林教授认为其少见单纯虚证,以虚实夹杂者居多,核心病机为瘀阻血络,瘀血贯穿肝硬化整个病变过程,故治疗应握病情主要矛盾,以活血通络、软坚散结为总则。丹参、赤芍、醋鳖甲是仝小林教授治疗肝硬化的有效基础小方,其具有攻补兼施、标本兼顾的优势,入煎剂时丹参常用剂量范围为15~30 g,赤芍为15~90 g,醋鳖甲为30~45 g。  相似文献   

6.
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的失代偿期表现,是多种慢性肝损害发展的严重阶段,属于中医学中"鼓胀""单腹胀""蜘蛛蛊"范畴,临床表现以腹部胀大为特征,为中医临床四大疑难重症之一,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查阅相关文献,总结分析中医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研究现状,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三叉神经痛是指在三叉神经分布区突然产生的面部刺痛,疼痛持续数秒至数分钟,一般呈阵发性和周期性,间歇期无症状,常因情绪紧张、营养不足、进食冷热刺激等因素诱发。临床上针对三叉神经痛的治疗多以西医为多,但其毒副作用较大,不宜长期使用。三叉神经痛在中医学中称为"面痛风""面颊痛",治法多以"舒经通络、活血止痛"为主,临床上多以针药联合治疗。笔者现对近年来三叉神经痛的中医治疗进展进行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三叉神经痛可归属于中医学"面痛""头风""头痛"等  相似文献   

8.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具有复发倾向的红斑鳞屑性皮肤病,相当于中医学中的"白疕""干癣""松皮癣""蛇风""顽癣"等,缠绵难愈治疗棘手,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有一定的优势,本文整理了近年来各医家对其病因病机的论述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历代医家在反流性食管炎病名、病证、病因病机及治疗方面均有所论述。其病归属中医学中的"胃痛""吞酸""反酸""反胃""嘈杂""呕吐""噎膈""胃痞""胸痞""梅核气"等病证范畴;其病因多因患者素体禀赋不足、后天失养,或饮食不节、情志失调,以及久病不愈,劳倦内伤等;其病机纷繁众多,不外乎肝气曲直侵犯中土,或火热之邪浸淫胃脘,或中焦虚弱,运化不及,或寒邪内侵,损伤胃阳,或可夹痰、夹瘀。其治疗在理法方药方面皆有所阐论。  相似文献   

10.
石冠卿(1917—1999),国家首批选定的名老中医之一,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名老中医,河南中医药大学教授。石教授18岁时投师于清丰县名医梁向荣门下学习中医,从事中医临床、教育六十余载。一生治学严谨,勤奋刻苦,医术高超,每以小方轻药愈沉疴顽疾,疗效神奇。肝硬化属于中医学"积证""胁痛""鼓胀"等范畴,是中医学"风、痨、臌、膈"四大难治之症之一。石教授认为:肝硬化的产生多与情志失调、酒食不节、病后续发、外感湿热疫毒等有关,治疗上初期以疏肝理气活血,中期以化瘀消癥散结兼扶正,末期则以养血柔肝、健脾活血"三步疗法"治疗肝硬化。  相似文献   

11.
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疾病发展到中后期所出现的病证,是肝硬化在失代偿期主要的临床表现之一,致病因素复杂,中医称为"臌胀",和"风""痨""膈"并称为四大顽症。中医在治疗"臌胀"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及特色。对肝硬化腹水的历史源流、病机病因进行分析,深入探讨肝硬化腹水的中医治疗方法,以期为肝硬化腹水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2.
焦虑症隶属于中医学情志病范畴,类似于"郁证""癫狂""脏躁""百合病"等疾病。该病病机主要为情志内伤,肝胆失于疏泄;故治疗应以"调达情志、疏肝解郁"为大法。现将焦虑症之病因病机、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做一综述,从而为临床治疗焦虑症提供参佐。  相似文献   

13.
心肾综合征指的是心肾同病的状态,中医学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主要集中于"心肾不交""血不利则为水"等理论,认为"肾衰"为其本,"瘀血""水饮""邪毒"为其标。"瘀血"作为中医学主要证素之一,在心肾综合征的整个病程进展及病情转归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与"水饮""邪毒"之间相互作用共同推进心肾综合征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情志病多属中医学"郁证""癫狂""脏躁"等范畴,在临床治疗中与一般的内科疾病有很大不同。李瑞教授擅长运用针灸治疗情志病,在长期临床经验中,总结出了情志病病机的规律,对情志病分经辨治选穴及用针方法具有独特的见解及丰富的经验。本文在师承经验的基础上,对情志病的辨证及针灸治疗进行系统研究,现将李教授有关情志病学术思想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雷诺病相当于中医学"厥逆""寒厥""痰厥""水厥""血痹"等范畴,通过对《伤寒杂病论》中与雷诺病相关的"厥逆""寒厥""痰厥""水厥""血痹"等条文的梳理及查阅相关文献,发现《伤寒杂病论》对雷诺病的辨证论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临床指导性。故文章重点通过对《伤寒杂病论》中涉及雷诺病的典型条文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此来探讨其不同的病机,以期为雷诺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肝硬化属中医学"胁痛"、"黄疸"、"积聚"、"癥积"、"臌胀"等范畴,中医谨守病机、辨证论治的特点使其在对肝硬化的认识及治疗上有所见长。吾师贾建伟教授从事肝病临床工作已逾30载,在基于经典论述和前人认识的基础上,总结出肝硬化患者多以"瘀热在里"为其基本病机,今兹表如下。  相似文献   

17.
在中医学中没有对血管性痴呆的确切记录,但散见在"文痴""呆病""痴呆""善忘"等难治病范畴中。该病病变过程复杂多变,或从虚致病,或虚实夹杂。中医治疗血管性痴呆既从整体出发,又着眼于局部,达到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中药治疗、针灸治疗等方面论述该病的中医研究,为临床更好治疗该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张曾譻教授从医近60载,临床经验丰富,在辨证治疗内科杂病方面有相当独到的见解,特别擅长治疗甲状腺疾病、感染性呼吸道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在理论、治则和方药等方面均有创新性突破,特别提出"精明失养""心脑同治""窍脏并治"等学术理念指导临床用药,力求药与理相互结合,倡导"异病同治""治病求本"的治疗原则,灵活运用验方,其疗效受广大患者的积极认可。1精明失养从脑论治甲状腺疾病相当于中医学中的"瘿"病,是以颈前  相似文献   

19.
<正>结直肠癌(以下称大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升高[1]。中医药在大肠癌的治疗中,逐渐显现出优势。针对"火不暖土"型的患者,我们采用益火补土法进行治疗,获效良好,具体阐述如下。1病因分析根据大肠癌的临床表现,中医学典籍中的"肠覃""肠风""锁肛痔""肠溜""肠中积聚"等与之相似。关于本病发病的原因,《灵枢·百病始生》有曰:"积之所生,得寒乃成,厥乃成积。"《诸病源候论》亦云:"积聚者,由  相似文献   

20.
王鸿士,行医40余年,善治临床各科疑难杂症。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王老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显著,现将其治疗该病证的临床经验系统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1 关于病因、病机的认识 肝硬化腹水属于中医学“鼓胀”、“单腹胀”等范畴,《医门法律》记载:“凡有 瘕积块,即是胀病之根,日积月累,腹水如瓮,是名单腹胀”。王老认为本病或因湿热外侵,或因情志不遂,或因寄生虫感染,损伤肝脾所至,其主要的病理机制在于气滞、血瘀、水湿内停。随病情发展可见气虚、肝肾阴虚等证候。 2 辨证论治 2 .1 湿热中阻型 主症:病程较短,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