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良恶性病变的临床技术应用探讨   总被引:88,自引:3,他引:88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在治疗椎体良恶性病变中的技术操作问题。方法:对29例的41个椎体病变共行46侧PVP治疗,包括椎体转移瘤16例,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7例,椎体血管瘤3例,骨髓瘤1例,外伤性压缩性骨折1例及不明原因骨破坏1例。PVP在C形臂X线机或C形臂X线机+CT组合机监视下进行,骨水泥(PMMA)的粉、液比例为3:2,按椎体计算骨水泥用量为2-8ml。结果:46侧PVP成功45侧(97.8%)。本组疼痛完全缓解(CR)者19例(19/29),部分缓解(PR)者9例(9/29),无效(NR)者1例(1/29)。随访2-11个月无复发。PVP术后无一例椎体塌陷加重或发生新的压缩,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PVP技术安全可行,对腰椎等多数椎体行PVP只要在C形臂X线机上监视下即可,熟练地掌握PMMA使用方法是PVP技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经皮椎体成形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是介入治疗椎体血管瘤、压缩骨折、转移性肿瘤、骨髓瘤等椎体病变的新方法。综述了其基本概念、治疗机理、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技术、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等的研究近况,重点描述了硬化成形材料相关基础研究的最新进展及PVP技术的发展方向,以期提高对该技术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经皮椎体成形术及血管内栓塞化疗治疗椎体恶性肿瘤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VP)、PVP和血管内栓塞化疗术综合治疗椎体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29例患者(男性16例,女性13例)共40个椎体,转移性肿瘤28例,多发性骨髓瘤1例,均表现为胸腰部疼痛,2例有不同程度的脊髓功能障碍。18例患者共26个椎体单独行PVP治疗,11例16个椎体先后行PVP和(或)血管内栓塞化疗术。结果:29例患者经PVP和血管内栓塞化疗后症状完全缓解者16例(55.1%),部分缓解13例(44.9%),其中PVP不成功1例,再经血管内栓塞化疗疼痛减轻,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椎体恶性肿瘤经PVP和(或)血管内栓塞综合治疗可获得很好的近期疗效,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lls vertebroplagty,PVP)是一种崭新的介入治疗技术。主要应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椎体破坏。达到稳定脊椎缓解疼痛之目的。手术操作需在影像学设备(大型X光机或CT)监视引导下进行,采用经皮穿刺方式进入病变椎体。向椎体内灌注骨水泥。本文从手术的适应症、禁忌症、操作步骤、疗效、预后等方面进行了详尽介绍。并对此技术的最新进展、发展前景发表看法。从而得出较乐观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再次椎体成形术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再次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处理首次PVP术后疼痛不缓解的可行性、方法及疗效。方法骨质疏松症并椎体压缩骨折9例共9节行PVP治疗后疼痛不缓解,其中轻度压缩3例、中度以上压缩6例,包括合并囊性积液4例4节和粉碎性压缩2例2节;椎体转移性肿瘤4例共5节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后2~4个月疼痛复发。均采用再次PVP治疗,术后CT观察PMMA分布状况和有无渗漏,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和观察有无并发症。结果再次PVP技术均成功,再注入PMMA量平均为4.8ml,随访1~18个月,CR10例、PR3例。CT证实椎体周围PMMA渗漏2例,但无一例出现临床症状。2例椎体转移肿瘤分别于再次PVP后4、5个月死亡,但无明显相应病变椎体平面疼痛。结论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PVP后疼痛不缓解及椎体内转移性肿瘤疼痛复发者,再次PVP的疗效显著。关键技术是经椎弓根穿刺至椎体内致痛区并充分充填PMMA。  相似文献   

6.
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成形材料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简称PVP)是在影像导引下,将穿刺针经皮穿刺到病变椎体后,注入糊状的成形材料,成形材料随即在椎体内凝固成坚硬的固体,从而达到提高脊柱稳定性、缓解或消除疼痛的目的。法国医师Galibert等于1987年首先报道将此技术用于治疗椎体血管瘤,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由于PVP术创伤小、效果好而且迅速,已成为脊柱微创介入治疗的又一热点。然而PVP术的治疗机制尚不完全明了,与其有关的因  相似文献   

7.
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是一种新的放射学微创治疗技术,PVP技术能使患者迅速缓解疼痛,创伤小,费用低,已被临床所接受。我科自2002年以来用此技术治疗3例椎体病变者,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就其护理要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肿瘤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椎体肿瘤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方法及其效果。资料与方法 对11例13个椎体行PVP,其中椎体转移瘤9例(11个椎体),血管瘤l例,骨髓瘤1例;颈椎1例,胸椎5例,腰椎4例,骶椎1例。年龄37—72岁,平均60.5岁。在C型臂X线机监视下,用10~13G骨穿针经椎弓根刺人椎体后,用外科锤将骨穿针钉人椎体,并注入欧乃派克1ml,观察有无粗大的引流静脉显影,然后注入按3:2:1配制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NA,骨水泥)2~5ml.结果 11例13个椎体1次穿刺成功12个,2次穿刺成功1个。2例骨水泥渗入椎旁软组织内,1例经椎体静脉引流导致肺栓塞。结论 PVP治疗椎体转移瘤、血管瘤、骨髓瘤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安全可行,止痛效果好,提高了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是介入治疗椎体血管瘤、压缩骨折、转移性肿瘤、骨髓瘤等椎体病变的新方法.综述了其基本概念、治疗机理、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技术、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等的研究近况,重点描述了硬化成形材料相关基础研究的最新进展及PVP技术的发展方向,以期提高对该技术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经皮椎体成型术(PVP)主要用于骨质疏松症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PVP是一种在影像增强设备的监视下,利用微创技术将骨水泥等生物材料经皮及椎弓根注入椎体,以恢复其高度,增加病变椎体抗压强度,防止椎体进一步塌陷和变形,减轻患者疼痛并改善功能的治疗方法。2007年我院行PVP治疗20例患者,效果明显,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脊椎转移瘤晚期疼痛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脊椎转移瘤患者在CT引导下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镇痛效果和并发症。结果:27例35个椎体CT下穿刺准确率100%。术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缓解。1个月时疼痛完全缓解(CR)19例,部分缓解(PR)8例。结论:CT引导下椎体成形术操作简便、安全、镇痛效果好,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椎体成形术治疗合并囊腔样变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目的 研究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合并椎骨内囊腔样变的椎体压缩骨折关键技术、近期疗效及对椎体高度的恢复。方法 回顾分析4年来PVP治疗2 0 7例骨质疏松症并32 6节椎体压缩骨折,其中2 7例共32节椎体压缩为合并椎骨内囊腔样变。PVP操作均在透视监视下经椎弓根行椎体穿刺,所有椎体均用非离子造影剂行椎体造影。术后1dCT观察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分布状况和有无渗漏,测量PVP前后椎体高度,观察临床疗效和有无并发症。结果 PVP技术成功率1 0 0 %。椎体造影主要表现为造影剂注入压缩骨折椎体内后呈囊状分布并滞留。PMMA平均注入量为6 .8ml。CR、PR和NR分别为6 6 .7%、1 8.5 %、1 4 .8%,总有效率为85 .2 %。椎体前缘高度恢复2~1 5mm ,平均5 .38mm ,中央高度恢复3~1 6mm ,平均6 .4 1mm ,前缘和中央高度恢复有统计学意义(P <0 .0 5 ) ;后缘高度恢复0~1mm ,平均0 .0 6mm ,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CT证实椎体前侧旁PMMA渗漏3例,但无1例出现临床症状。结论 PVP治疗椎体内合并囊腔样变的压缩骨折的疗效显著,可明显恢复压缩椎体高度,且发生PMMA渗漏的可能性更小。提高疗效的关键是抽去椎体内囊腔积液和尽可能多地充填PMMA ;椎体造影有助于预测注射PMMA在椎体内的分布状况和发生渗漏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症状性椎体血管瘤的疗效。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44个椎体)PVP治疗的症状性椎体血管瘤患者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29例(82.9%)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颈、胸、腰背部疼痛。6例(17.1%)患者合并病理性骨折,除患处疼痛外,还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受损。所有患者均在术前及术后1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nlog scale,VAS)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术后第3~6个月行门诊随访,术后6个月以后行门诊或电话随访。结果 35例患者44个病变椎体,骨水泥用量1.5~11.0 ml,平均5.5 ml。其中5个(11.3%)椎体发生椎旁渗漏,2个(4.5%)椎体发生椎间盘渗漏。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肺栓塞或者其他较严重的并发症。术前VAS评分平均为6.8±1.1,术后VAS评分平均为2.6±0.7,两者比较P<0.05,术后疼痛缓解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VP是治疗椎体血管瘤的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并发症少,长期随访效果明确。  相似文献   

14.
经皮椎体成形术临床应用——附295例553节椎体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临床疗效、适应证及相关技术。方法对295例患者553个椎体在X线C臂血管机导引下行PVP,包括骨质疏松症171例,转移性肿瘤103例,骨髓瘤12例,血管瘤2例,外伤7例。一般采用单侧椎弓根穿刺,骨水泥量为2~7ml。结果骨质疏松症患者总有效率为94.1%(161/171),转移性肿瘤总有效率为81.5%,骨髓瘤患者有效为8例(8/9),外伤患者有效为7例(7/7)。本组患者无严重并发症;18例转移瘤PVP后3~4d行放射治疗;12例采用大平板血管机旋转X线采集和椎体三维重建成像指导手术操作。结论PVP已成为疼痛性压缩性骨折标准治疗方法之一,伴随手术方法和器材不断改进其适应证必将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性评价CT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转移瘤的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2008-10~2010-10共治疗椎体转移瘤患者27例,共36个椎体。患者均有顽固性胸背痛,术前VAS评分平均9.1分,伴脊髓压迫者2例,术前Frankel分级C级3例,D级4例,均采用CT引导下经皮椎体穿刺行病变椎体内骨水泥注射治疗。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36个椎体在CT引导下均一次穿刺成功,术后疼痛缓解有效率为88.4%,完全缓解率27.9%,VAS评分术后(2.5±1.6)较术前(7.4±1.3)显著下降(P<0.05)。随访7~24个月,中位数10.8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2.98±0.81分,有效率78%,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骨水泥外溢发生率为25%,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具有良好的止痛及预防病理性骨折作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治疗椎体转移性肿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并比较椎体成形术(PVP)和保守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骨质疏松性椎体新鲜压缩骨折83例共104节,非随机分为2组,组1共44例58节用PVP治疗,组2共39例46节用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随访期内疗效及椎体高度变化。结果组1患者44例PVP后1周疼痛均得到缓解,视觉疼痛评分(VAS)平均分值从术前8.5下降至2.6(平均下降5.9)。组2患者39例保守治疗后1周VAS分值无变化,在治疗后1周、1和3个月时。组1的VAS分值明显低于组2(P<0.01),6个月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8.9个月,组1有新发骨折3例3节,组2有2例2节,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VP后1周椎体高度恢复平均为前缘2.2mm,中央2.3mm,后缘高度无变化,随访3、6个月椎体前缘、中央高度与PVP后1周时无差异(P<0.01)。保守治疗后1周椎体前缘、中央及后缘高度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改变,3个月时椎体高度丢失平均为前缘1.9mm,中央2.1mm,6个月时与3个月无差异。在治疗3个月后,组1椎体高度明显高于组2(P<0.01)。结论PVP可迅速缓解疼痛,明显缩短病程,但6个月后两组疗效无显著差异;PVP可使新鲜压缩椎体的前缘和中央高度得到部分恢复,可显著预防椎体进一步塌陷;保守治疗在3个月内椎体高度可进一步丢失;PVP后新发骨折可能是骨质疏松症的自然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06~2011-06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患者40例,采用PVP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每个椎体平均注射骨水泥4.4 mL。骨水泥椎间盘在术中渗漏1例,术后无下肢神经损伤和血管栓塞症状发生。椎体前方腹腔渗漏1例,术后无特殊不适症状。36例患者术后第2 d即可在腰围保护下离床轻微活动,其它3~5 d陆续可离床活动。术前VAS平均得分(8.6±1.3),术后平均为(2.1±1.0),减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平均12个月的随访,无腰背痛加重或椎体高度丢失等情况发生,X线检查椎体内骨水泥无外漏,分布均匀。结论: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可减轻患者疼痛反映,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病情,减少被残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DSA类CT成像技术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霖  杨守俊  陈平有  周选民  李小力   《放射学实践》2009,24(11):1254-1257
目的:探讨三维旋转DSA技术中DSA类CT成像技术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中的应用方法及其价值。方法:对18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分别在穿刺针进入椎弓根后和骨水泥注射成形后使用血管机的3D-DSA程序进行摄影采集。然后采用DSA类CT成像程序分别观察穿刺针在椎体和椎弓根内的位置、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和椎体外泄漏情况等,井结合患者疼痛缓解的情况和并发症等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穿刺针位置完全符合操作需要,椎体内骨水泥注射量3.5~9.0ml,椎体骨髓腔内骨水泥分布范围平均大于椎体体积的60%。较明显的椎体旁骨水泥泄漏3例,椎旁静脉泄漏2例,椎管内静脉泄漏1例。但均无神经压迫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周的治疗有效率100%,优良率83%。结论:椎体成形时利用DSA类CT成像技术可以更直观地监测穿刺过程,准确评判骨水泥的分布和泄露情况.可及时明确治疗预后和处理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36例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45个椎体,在C型臂X线透视下,取俯卧位,经皮穿刺,在病椎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术前及术后3d进行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36例患者疼痛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活动能力也有不同程度改善;部分椎体的前缘和椎体中部高度有一定恢复。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止痛效果明显,能很快改善患者的活动能力,早期下床活动。该手术属微创手术,在骨科临床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