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骨科下肢骨折术后DVT患者6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全血高切黏度(HBV)、全血低切黏度(LBV)、血浆黏度(PV)、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阻抗容积波图、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96.6%,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HBV、LBV、PV、FIB)及阻抗容积波图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APTT TT P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期间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骨折术后下肢DVT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徐利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15):1138-1139,1141
目的通过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探讨DVT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DVT患者29例,对其采用中西结合抗凝、溶栓、祛聚、改善血液循环等治疗及护理。结果本组治愈17例,占58.62%;好转11例,占37.93%;无效1例,占3.45%。平均住院天数(13.20±2.58)d,住院期间所有患者均无出血、肺栓塞、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妇科术后DVT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并通过专业护理可减少妇科手术后DVT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治疗时间,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在预防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科收治下肢骨折患者80例,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性护理措施,包括术前宣讲,术后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及术后24 h注射低分子肝素。比较两组患者DVT发生情况,术前,术后3 d,术后10 d血红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DVT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 d,术后10 d血红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酶原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措施能够降低骨科术后DVT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刘红利  郭桂英  周桂芬 《家庭护士》2009,7(13):1158-1158
[目的]总结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地分析42例骨科术后DVT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2例DVT病人,治愈19例,好转2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2%.[结论]骨科术后DVT病人进行中西医结合护理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膝关节肿瘤假体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方法。方法:对我科收治的26例膝关节肿瘤假体置换术患者进行了规范化的下肢深静脉血栓(DVT)预防性护理干预,术前进行健康教育和术前锻炼,术中进行有效的预防,术后进行功能锻炼、机械性辅助预防、引流管护理、输液部位的正确选择。结果:26例膝关节肿瘤假体置换术后患者无一例发生下肢DVT。结论:规范化的下肢DVT预防和护理结合正确的术后抗凝治疗,可有效地预防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治疗护理,进一步提高广大护理人员对该疾病的认识,促进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规范化预防护理体系的形成。方法:查阅文献并结合我科临床实践体会,从DVT的发生原因、诊断、治疗、预防护理四个方面对DVT进行探讨。结果:DVT是外科常见术后并发症之一,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结论:提前预防、规范化护理以及早期发现处理能够有效降低DVT的发生率,避免发生严重DVT,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综合措施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术后应用身痛逐瘀汤加减,并使用低分子肝素钙,配合下肢功能锻炼等机械预防方法预防血栓形成。结果:本组93例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5例,发生率5.4%,无1例出现肺栓塞。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实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我院2003年2月~2005年12月收治剖宫产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患者20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20例,共22条肢体,其中左下肢20条,右下肢2条.年龄25~41岁,平均29岁,其中大于30岁者10例.初产妇11例,经产妇9例.住院时间14~40 d,平均18 d.发病时间在剖宫产术后1~21 d,平均10 d.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围术期护理对预防骨科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对214例骨科手术患者采用功能锻炼配合药物治疗的护理方法,预防DVT.结果:214例患者均无肺血栓栓塞症发生,仅有2例发生下肢DVT,经积极有效治疗后好转.结论:对骨科手术患者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可有效预防术后下肢DVT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SCD EXPRESSTM压力系统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应用。方法:对193例下肢骨折患者使用SCD EXPRESSTM压力系统预防下肢DVT。结果:本组5例经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发现下肢DVT,其中术后第5天1例,术后第7天3例,术后第10天1例;其余患者均未发现下肢DVT,有效率为97.4%。结论:SCD EXPRESSTM压力系统是预防下肢骨折患者术后DVT的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下肢骨折手术392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对392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进行系统护理,包括术前评估和功能锻炼指导、术中护理、术后护理以及术后指导科学运动等.结果:本组仅发生DVT 4例,治疗效果满意,无1例发生肺栓塞.结论:对于下肢骨折手术患者,系统的预防和护理措施能有效减少DVT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前血清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血管生成素Ⅱ(AngⅡ)水平变化,探讨其预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价值。方法 2022年7月—2023年8月郑州市骨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创伤性骨折患者185例,术前下肢血管超声检查均无DVT,术前1 d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AFI、AngⅡ水平。术后14 d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185例中有DVT者95例为DVT组,无DVT者90例为无DVT组。比较2组性别比例,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饮酒史,骨折部位,术前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及血清TAFI、AngⅡ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DVT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估术前血清TAFI、AngⅡ预测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DVT的效能。结果 (1)DVT组术前凝血酶原时间[(12.78±1.98)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20.76±1.23)s]、凝血酶时间[(24.34±3.54)s]均短于无DVT组[(15.98±1.23)、(24.45±2.03)、(31.39±5.87)s](P<0.0...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对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2019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10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按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比较患者术后DVT发生情况及两组凝血指标的变化。结果 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后,观察组术后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结束后肢体开始活动、胃肠开始排气、术后开始进普食的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低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股静脉、腘静脉最大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可减少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改善患者术后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管理方法。方法:2016年1~8月我院通过成立医院静脉血栓防治管理组、组织培训、采取基本预防、药物预防、物理预防、制定预防DVT健康教育计划、编写健康教育手册、静脉血栓护理指导小组督导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结果:经培训后护士DVT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考核成绩有显著提高(P0.05),20例患者中仅1例患者发生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综合干预明显提高护理人员DVT相关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能早期识别老年髋部骨折术后DVT高危因素并积极防范,降低DVT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活血灵方口服复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拟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按随机字母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活血灵方,2组治疗周期均为14d,观察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凝血5项及患肢周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术后21d与术后1d比较差异显著(P0.05),2组患者DVT发生率和DVT可疑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1d观察组患肢周径与术后1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患者术后21d患肢仍轻微肿胀。结论:活血灵方复合低分子肝素钙能有效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无临床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可进行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邹莉  戴璐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4):6014-6014
目的探讨通过护理干预,预防剖宫产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Deep VenousThrombosis,DVT)。方法对1 120例剖宫产术后产妇采取预防性护理措施的回顾性探讨,并对发生下肢DVT患者进行抗凝、溶栓等治疗及有针对性的护理。结果通过护理干预,降低了下肢深静脉栓塞发生率。只有1例发生下肢DVT,经综合治疗护理,1例患者短期内完全康复。结论剖腹产术后采取预防性护理措施可减少下肢DVT的发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采取临床综合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骨科接受治疗,原发或者术后继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43例,给予患肢护理、疼痛护理、以及药物治疗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观察DVT患者病程进展及预防血栓并发症等方面的情况。结果:其中有1例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发生肺栓塞,由于发现及时,经积极治疗后症状缓解,余无病情加重及并发症发生病例。结论:除外科手段干预外,综合的护理措施干预能有效的预防DVT病情进展及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器在骨科大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预防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88例骨科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5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器。比较两组术后下肢DVT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1例出现下肢DVT,给予积极处理后好转出院;对照组6例出现下肢DVT,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器对预防骨科大手术患者术后发生下肢DVT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腹部恶性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部恶性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原因、发病时间和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腹部恶性肿瘤术后并发DV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DVT发生在术后2周~2个月的DVT占72.7%(16/22),3个月以上的较少(1/22)。21例下肢DVT患者分别抗凝溶栓和手术治疗取得较好疗效,1例药物治疗效果一般。结论:腹部恶性肿瘤患者是DVT的高危人群,术后3个月内是并发DVT的高峰期,应根据血栓的部位和病期的长短选择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单纯下肢静脉曲张剥脱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治疗方法。方法 23例下肢静脉曲张术后DVT患者,其中15例行抗凝治疗(抗凝组),8例行导管直接溶栓治疗(溶栓组);观察2组近、远期治疗效果。结果 2组住院时间均为14d;抗凝组中5例周围型DVT患者出院时血栓完全溶解,6个月复查无静脉瓣膜功能不全,10例中央型或混合型DVT患者出院时5例血栓部分溶解,5例无明显变化,6个月复查均伴有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溶栓组8例患者出院时血栓均完全溶解,6个月复查时无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结论导管直接溶栓治疗可作为单纯下肢静脉曲张剥脱术后DVT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