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我院5年来由于脐带因素所致胎死宫内的9例围产儿死亡病例,占同期围产儿死亡的45%。指出各种脐带因素如脐带缠绕(绕颈、体、手、足),脐带扭转,脐带发育不良等原因,均可造成胎儿宫内缺氧甚至血运中断而死亡,故应该通过B超,胎心监护仪,胎动记录表等尽早发现各种脐带因素,以预防意外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脐带异常对围产儿的影响。方法:通过对 1999年全年在我院分娩的 545例有脐带异常的围产儿分娩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脐带异常在围产儿中发生率32%。脐带异常是造成胎儿窒息缺氧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结论:脐带异常的早期诊断、及时处理对降低围产儿病死率,提高新生儿质量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田德虎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1997,5(2):60-61
脐带是胎儿与母体进行营养和物质代谢交换的通过,脐带异常是造成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临床上各种脐带异常可造成胎儿血液循环受阻而引起胎儿宫内窘迫及围产儿死亡。本文分析我院近5年来与脐带异常有关的围产儿死亡55例,探讨降低脐带异常造成围产儿死亡的途径。临床资料1.发生率:1990年1月至1994年12月我院5年内分娩总数22100例,其中脐带异常3295例,发生率14.91%。2.围产儿死亡因素:我院1990-1994年5年内围产儿死亡总数437例,围产儿死亡率19.77‰,437例中脐带异常55例,占12.59%(55/437),在55例脐带异常造成的围产… 相似文献
4.
目的报道我院近来发现的2例严重局部脐带扭转,结合文献对其进行分析。方法两例均为足月妊娠、未临产,胎心监护发现胎心率基线变异消失,NST无反应型,提示严重慢性胎儿缺氧,均以剖宫产结束分娩。结果羊水Ⅲ°粪染,新生儿Ⅱ°窒息,经抢救1例好转,1例转为新生儿肺炎,10日后死亡。脐带扭转各29、36圈,脐轮处严重扭转变细。结论脐带扭转的严重程度与其扭转总圈数不一定成正比,局部严重扭转亦可导致胎儿缺氧和新生儿窒息,目前多数医院只能依靠胎动减少、胎心监护异常等表现做出可能发生脐带扭转的推测。 相似文献
5.
陈秀勉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1999,(2)
1994年1月至1997年12月施行胎心监护,发现跳跃型胎心监护图128例,该图型提示特殊脐带因素存在,由于脐带缠绕肢体或羊水过少时脐带被挤在胎儿肢体与躯干之间,胎儿肢体运动干扰脐带血流,可能是导致基线变异增加的原因,然而对脐带血流的干扰常不完全阻断,故胎儿预后好,根据图型及胎龄情况提出处理原则。 相似文献
6.
脐带是胎儿与母体进行营养及物质代谢交换的重要通道。脐带异常是造成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各种脐带异常都可能造成脐带的血流受阻而导致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或围产儿死亡。回顾性分析我院近3年来,869例脐带异常情况,来探讨脐带因素对围产儿的影响。资料... 相似文献
7.
崔雪芳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6,14(7):76-76,122
目的 探讨脐带异常与胎心监护(NST)异常的关系。方法对160例产前有NST异常及2488例无NST异常的孕妇进行产后新生儿存在脐带异常机率的跟踪调查,比较脐带异常与胎心监护异常的关系。结果在160例NST异常的新生儿中,存在脐带异常的有93例(58.13%);在2488例无NST异常的新生儿中,存在脐带异常的有621例(24.96%)。经统计分析,产前NST异常与正常的两组新生儿脐带异常有极显着性差别(x^2=83.96 P〈0.01)。结论NST异常者存在脐带异常可能性大,对有NST异常的孕妇阴道试产需要密切观察胎心音变化及产程进展。 相似文献
8.
反复产前胎心监护异常153例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反复产前胎心监护异常的相关因素。方法 2008年1月~2009年7月对山西省汾阳医院153例反复产前胎心监护异常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反复产前胎心监护异常为综合因素所致,胎儿高危因素为89.54%,母体高危因素为63.4%,新生儿窒息为14.4%,其中单纯胎心监护异常组占窒息率为18.18%,联合组为81.82%。结论反复产前胎心监护异常主要与胎儿因素、母体因素有关,提高产前检查质量,联合应用胎心监护和脐血流S/D比值能准确筛查胎儿宫内窘迫,指导产科临床治疗,降低围生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脐带绕颈与围产儿及分娩方式的关系。方法选择单胎晚期妊娠头先露,无妊娠合并症及妊娠并发症的414例(观察组),与同期单胎晚期妊娠头先露无妊娠合并症和妊娠并发症无脐带绕颈400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比较。结果脐带绕颈组胎心监护出现V型波,双形规则加速图型M、加速后减速图型及变化减速图型,胎儿宫内窘迫、剖宫产、阴道助产率均高于非脐带绕颈组。结论脐带绕颈与异常胎心监护图型及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关系密切,使阴道助产率增高,同时也是剖宫产率增高的重要因素。加强产前、产时监护,及时处理,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可以降低围产儿不良结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以提高围产期保健工作质量及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高邮地区2005年-2007年的98例围产儿死亡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高邮地区2005年-2007年围产儿死亡98例,死亡率分别为8.09‰、7.52‰、4.18‰,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死胎53.06%,死产4.08%,新生儿死亡42.86%。围产儿死亡原因主要为不明原因、胎儿畸形、早产、新生儿窒息、脐带因素、胎盘因素等。结论加强国产期监护,预防为主,提高孕期监测质量和宫内诊断技术,加强高危孕产妇的管理和严格遵守高危妊娠转诊制度,不断提高产科质量,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刘莲秋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1995,3(1):86-87,85
本文对45例脐带异常胎儿心电图(FECG)监测结果进行分析,FECG异常者34例,占75.55%。异常项目为:胎心率异常、FQRS时限增宽、FQRS振幅增高、FST段改变、FQRS波间断。34例中四项异常者2例.占5.8%;三项异常者4例,占11.7%;两项异常者14例.占41.1%;单项异常者14例.占41.1%。本文认为异常项目越多,胎儿缺氧越重;FQRS波间断出现,胎儿处于危机状态。临产前FECG异常.提示胎儿宫内缺氧,如能排除胎盘功能、羊水因素及母体合并症外,可考虑脐带因素。分析了脐带异常未监测出的原因,并提出了有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分析脐带挤压(UCM)与延迟脐带结扎(DCC)对于早产儿及产妇围生期各项指标的影响,探索脐带挤压及延迟脐带结扎对早产儿和产妇的意义。方法 以本院产科孕周28~37周经阴道分娩且符合早产儿诊断标准的240例新生儿及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分为脐带挤压组(UCM组)80例、延迟脐带结扎组(DCC组)80例及立即脐带结扎组(ICC组)80例,比较各组早产儿血红蛋白(Hb)水平和红细胞比容(HCT)、血清总胆红素的水平及光疗率、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及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IVH)的发病率、早产儿体温的情况及低血糖的发病率、产妇产后出血(PHH)发病率及分娩前后血红蛋白(Hb)水平。结果 UCM组和DCC组新生儿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比容均高于ICC组(P<0.05),其中UCM组与DC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第3天及第5天UCM组和DCC组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高于ICC组(P<0.05),其中UCM组与DC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CM组、DCC组、ICC组光疗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电子胎心监护与胎儿窘迫及剖宫产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5633例住院分娩孕妇的胎心电子监护图形.结果 发现胎心监护图形异常者485例,其中283例考虑胎儿窘迫行剖宫产术,术中发现异常因素者211例,未发现异常因素者72例.胎心基线变异明显减弱或消失、重度变异减速、延长减速及晚期减速者发生羊水粪染、脐带缠绕及新生儿窒息比例明显高于其它胎心监护图形异常者.结论 电子胎心监护能早期发现胎儿窘迫,但是,单凭胎心监护图形异常作为胎儿窘迫诊断会出现假阳性判断,当出现异常图型时,应严密监护,根据胎心率异常的程度及胎儿能够娩出的时间选择恰当的分娩方式,可减少围产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延迟脐带结扎和脐带挤压结扎对早产儿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8月~2019年12月在河池市人民医院和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顺产出生的早产儿19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脐带结扎方式分为延迟脐带结扎组(96例)和脐带挤压结扎组(102例)。比较两组早产儿出生后2 h及1周血红蛋白(Hb)水平、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计数(RBC)、病理性黄疸、红细胞增多症、颅内出血及输血发生情况。结果 脐带挤压结扎组出生后 2 h及1周Hb水平、Hct及RBC高于延迟脐带结扎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颅内出血(13.54% vs 11.76%)、病理性黄疸(45.83% vs 44.12%)、红细胞增多症(6.25% vs 4.90%)、贫血(31.25% vs 31.37%)及输血治疗(13.54% vs 13.73%)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脐带挤压结扎与延迟脐带结扎对早产儿的Hb水平、Hct及RBC无明影响,且新生儿在颅内出血、黄疸、红细胞增多症、贫血及输血需求方面较为相似。因此,临床上可将脐带挤压结扎作为延迟脐带结扎的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15.
延迟脐带结扎或挤压脐带可通过胎盘输血增加新生儿血容量、增加婴儿铁储备,减少贫血及输血,减少早产儿脑室内出血、增加血氧饱和度,早产儿在出生时进行脐带挤压可以减轻窒息和降低机械通气的需求。但临床上也有DCC或UCM可使新生儿黄疸加重的情况出现,而产科医生更加关注DCC或UCM对产妇产时出血风险的影响。有研究表明,脐带延迟结扎并不影响小儿的黄疸和抢救风险。目前,生后立即结扎脐带依然是大多数国家一直沿用的临床措施,对胎盘输血的利与弊及脐带结扎的方式需进一步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脐带长值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233例不同胎龄、体重的新生儿脐带值进行了测量,方法是将脐带平摊于台上,使其自然伸直,用消毒之不锈钢尺测量其长度。结果显示:在30孕周后,脐带长度与胎龄、体重无关;妊高征对脐带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阻碍作用。脐带绕颈原因之一与脐带过长有关,但不过长者也可绕颈 相似文献
17.
孕妇肥胖对围产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美芬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1,9(2):62-62,59
目的:观察孕妇肥胖对围产儿的影响,方法:用体重指数(BWI)对孕妇进行筛选,BWI>24为孕妇肥胖,与正常体重孕妇对比分析,结果:肥胖组巨大儿发生率28.21%,剖宫产率,产钳率及新生儿并发症等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加强围产保健,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161例早产的有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61例早产的有关因素分析空军西安医院妇产科张淑琴,邢立力早产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约有3/4的围产儿死亡及患病与早产有关[1]。尽管围产医学已有明显进展,但早产发生的原因仍不清楚。为此,对我科近年来收治的161例早产病例作一分析。目的是探讨本... 相似文献
19.
首钢总医院10年间围产儿死亡的临床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方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1999,7(4):57-58
本文分析首钢总医院1986.10.1-1996.9.30.10年间共分娩围产儿11738例,围产儿死亡133例,死亡率为11.33‰。女胎64例,男胎69例,男女之比为1.08:1。133例死亡儿中,死胎52例,占39.1%,死产24例,占18%,新生儿死亡57例,占42.9%。尸检111例,致死性畸形24例,脐带因素24例,各占21.6%,居第一位。24例畸形中,中枢神经系统畸形8例,占32%第一位。本中讨论了死亡原因及预防意义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脐带绕颈可使脐血管受压,导致血循环受阻或胎儿颈静脉受压,使胎儿脑细胞缺血缺氧,造成胎儿宫内窘迫,甚至死胎、死产或新生儿窒息。本组资料总结1997年1月至1999年12月间198例脐带绕颈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对围产儿的影响。 一、临床资料 1.发病率:1997年1月至1999年12月间,我院住院分娩总数1932例,其中脐带绕颈者198例,发生率为10.25%。绕颈一周者184例,占92.93%;绕颈2周者8例,占4.04%;绕颈3周者5例,占2.53%;绕颈4周者1例,占0.51%。198例中初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