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闫百智  阴建兵  陈炜 《医学综述》2008,14(22):3510-3512
目的探讨重症胰腺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营养支持治疗经过。结果全胃肠外营养(TPN)组(40例)持续营养支持时间平均为(25.58±3.84)d,胰腺和周组织感染率达33.3%。全胃肠外营养+肠内营养(TPN+EN)组(46例)的营养支持时间平均为(17.58±4.2)d,胰腺和胰周组织的感染率为17.3%,5例(10%)的胰腺炎有反弹,无患者死亡。与TPN组比较,TPN+EN组营养支持时间短,住院天数少,平均住院费用低,感染性并发症率低,治疗后前清蛋白和清蛋白值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胰腺炎患者在肠功能恢复后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维护肠屏障功能,降低胰腺炎并发症及提高其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营养评估的方法,探究临终关怀患者的营养状况及营养支持方式,并对不同的指标进行比较。方法对我院临终关怀病房的200例患者进行身高、体重、血清白蛋白、淋巴细胞总数测定,并对患者的营养支持方式进行分类,计算平均生存期,进行比较。结果 200例患者中营养不良有135例,发生率为67.5%;200例患者中行全肠外营养(TPN)者为61例,其余139例则行口服饮食或常规外周静脉营养,TPN组生存期明显延长。结论临终关怀患者营养不良发病率较高,营养不良与疾病预后有关;TPN组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3.
将人体所需的十大营养物质要素按一定比例和速度以静脉方式直接输入体内的制剂,称全营养混合液,这种配制技术又称为"AIO",凡是营养不良或有营养不良可能,并且无胃肠道功能的患者都可能接受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还可经中心静脉输注,是医院和家庭进行肠外营养(TPN)治疗的一种非常成功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全胃肠外营养(TPN)是指完全通过胃肠外的静脉途径连续供给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的一种治疗方法,临床应用于营养不良或有可能营养不良,并且无胃肠道功能患者的营养支持。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初已经引进肠外营养,并在临床开始应用。全营养混合液(TNA)可提供机体日常的能量、蛋白质、  相似文献   

5.
目的胃肠道术后肠外-肠内序贯营养支持与全肠外营养的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胃肠道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运用早期肠内营养、完全肠外营养、肠外营养-早期肠内营养三种不同模式进行营养支持,观察比较三种模式的营养支持效果、并发症以及肠屏障功能等情况。结果 PN-EN组受试者与TPN组和TEN组体重、HB、ALB、TFN、PA、肠源性细菌DNA、尿L/M等相关检测指标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PN-EN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小于TPN组和TEN组。结论 PN-EN模式对胃肠道术后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有利于术后患者营养水平的提高,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消化道肿瘤患者因进食受阻,营养摄入不足,导致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患者术后又处于高代谢状态,储存的蛋白质分解,使碳水化合物、脂肪代谢异常。由于术后长时间禁食,进一步消耗机体的能量储备,致使患者营养不良加重,免疫功能下降,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影响患者预后。故营养支持在消化道肿瘤术后的治疗中较为重要。营养支持的方法分为肠外营养(TPN)与肠内营养(TEN)二大类。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流动期不同营养支持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全胃肠外营养组及肠内+肠外营养组,比较两组患者在营养支持前、营养支持后第1周、第2周的临床效果和营养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肠内与肠外途经均能使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获得营养支持,PN+EN组第1、2周时各项营养指标均优于TPN组(P<0.05),且PN+EN组2周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TPN组,预后亦优于TPN组。结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流动期联合进行EN+PN联合应用是临床较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法,对减少各种并发症和患者预后的改善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姚俊英  范旻  陶应龙 《新疆医学》2009,39(10):83-85
在危重症病人的救治过程中,营养支持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合理恰当的临床营养支持治疗已作为标准治疗措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对危重症病人的营养支持治疗不再是单纯的PN(肠外营养)或EN(肠内营养),而应根据病人的病情发展,肠道功能的逐步恢复,选择进行序贯的营养支持治疗——由单纯的TPN(全肠外营养)过渡到EN+PN再过渡到TEN(全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9.
鲁会侠  罗宇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6):2866-2867
全肠外静脉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又称全合一(All In One,AIO)。TPN是20世纪医药学进展的几项重大突破之一,是继抗生素、心脏手术及器官移植后的又一个里程碑;TPN是当今临床一项重要的营养支持、治疗手段,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改善营养状态,提高治疗效果。合理的营养支持有利于提高机体抵抗力,维护器官正常功能,增强免疫防御能力,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胃癌患者行胃癌根治术后使用肠外营养支持(TPN)与肠内营养支持(EN)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观察我院胃肠外科病区经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法(SGA)评价为重度营养不良的胃癌患者116例,随机分成TPN组与EN组,在行胃癌根治术后第2d分别应用肠外营养支持、肠内营养支持治疗7d。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A)、结合珠蛋白(HPT)、转铁蛋白(TRF)、血红素结合蛋白(HPX)。结果应用营养支持前两组P〉0.05;应用营养支持后两组治疗后血清水平:PRE、HW、TRF、HPX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肠内营养支持与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前后在血清蛋白指标无统计学意义,在条件许可时尽可能使用肠内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症胸外伤患者应用不同营养支持途径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9月-2013年6月122例重症胸外伤患者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N)与全肠外营养组(TPN),分析两组治疗前后营养状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第7d,EN组各营养指标均显著高于TPN组、肠道功能及住院时间均优于TPN组、并发症发生例数明显少于TPN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免疫力、恢复患者肠道功能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营养支持是现代外科临床治疗的重要措施,对术后患者实施营养治疗,明显降低了吻合口瘘、伤口感染等并发症。但长期应用肠外营养(TPN)时,常导致肠黏膜的废用萎缩,增加了肠道细菌易位的机会而造成感染的风险。与TPN相比,肠内营养具有符合生理状态,有利于胃肠道功能和形态恢复,特别是对于胃肠道术后伴有胃潴留和肠麻痹的患者,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大家的公认。我科2007年9月-2008年12月采用复尔凯鼻肠管(荷兰钮迪希亚公司生产的)为56例胃癌术后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提高临床全肠外营养合理应用率,规范TPN的合理应用,保证临床营养支持的安全性与合理性.方法 按照品管圈问题解决型的方法,对影响临床全肠外营养合理应用率的原因进行分析、 寻找对策、 实践检验,提高临床全肠外营养合理应用率.结果 通过品管圈活动,找出造成TPN不合理应用的关键环节,制定相关制度并优...  相似文献   

14.
作者将全肠外营养(TPN)用于149例因解剖学缺陷或功能障碍导致经肠道消化吸收的营养不足以维持机体需要的肠衰竭患者,治愈率89.9%(134例),死亡率10.1%(15例)。作者提出,应根据患者疾病状态,合理调整糖、脂肪、蛋白质、电解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的种类、给量及比例,以达到改善营养状况、辅助手术治疗,甚或治愈疾病的目的。作者认为,肠衰竭是 TPN 的适应证,给予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可减少其并发症及死亡率,提供组织特需性营养物质是营养支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1208例危重患者ICU营养支持途径合理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营养支持途径的合理性。方法对1208例危重患者的营养状况、科室分布、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使用情况、营养支持途径合理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入住ICU时存在营养不良的患者721例,占59.7%。其中外科系统发生率48.4%,内科系统发生率47.2%。存在营养不良风险患者1025例,占84.9%。营养支持中能耐受单纯EN途径占12.7%;EN联合补充的PN(EN+PN)占75.8%;全肠外营养(TPN)占11.4%。营养支持治疗1周后各组患者血清白蛋白(sALB)均较治疗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N与PN相结合的营养支持方式在ICU中占重要地位,再评价PN在营养支持中的作用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全肠外营养液(TPN)处方进行分类统计、分析,以掌握TPN在临床科室的使用,以及接受营养支持的疾病分布情况。方法:对TPN处方按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科别、使用天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TPN处方主要来源于ICU和普通外科不能进食的患者,并以中老年危重者居多,疾病分布以消化系统疾病为主。结论:TPN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辅助治疗效果,可在全院推广用于需要肠外营养的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肠道肿瘤术后早期(7至10天内)营养支持的合理途径。方法:分析在我科住院的42例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营养支持途径,其中26例(EN+PN组)为术后1-2天给予肠内营养(加少量肠外营养),16例(TPN组)为术后7天内给予全肠外营养,术后第7天观察患者的营养指标、肝肾功能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给予EN+PN组患者营养指标及肝肾功能方面均优于TPN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少于TPN组患者。结论: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早期合理给予EN+PN优于TPN,有助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营养状态的改善及减少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钟文菲 《海南医学》2000,11(4):66-67
近代全胃肠外营养(TotalParenteralNutrction.TPN)自1968年Dudrick首先应用于临床以来,其发展极为迅速。目前,TPN已成为临床危重病人治疗必不可少的措施之一。全营养混合液(TotalNutrientAamizture)的配制是实施TPN的关键步骤之一。为了满足临床危重病营养代谢支持治疗的需要,我院在加强治疗科内建立了TNA配制定并于1999年初开展TNA配制工作,现将配制及临床应用工作中的心得及体会报告如下:1.TNA的优点用TNA进行临床营养支持,具有许多优点:a.简化了肠外营养步骤,减少输往管道,一天输液量一次性完成,减轻监护工…  相似文献   

19.
不同营养支持方法对机械通气患者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机械通气患者全胃肠内、全胃肠外以及混合营养支持的营养指标、并发症以及综合指标,探讨不同营养支持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75例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危重病病例,其中27例接受全胃肠内营养支持(TEN),22例接受全胃肠外营养支持(TPN),26例采用混合营养支持。比较此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体重指数、血红蛋白、转铁蛋白、总蛋白、白蛋白等营养指标的变化以及肠道菌群失调、肝功能损害、高血糖等并发症的发病率,并比较患者脱机时间、病死率、住ICU时间、总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治疗14天后三组患者的体重指数、血红蛋白质、转铁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均较入院时增加,TEN组与TPN组比较,营养指标增高更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过程中,TPN组的肠道菌群失调、转氨酶升高、高血糖的发生率均高于TEN组和混合组,TEN组和TPN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比较各组之间的综合指标,TPN组脱机时间、住ICU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显著延长(P〈0.05),病死率显著高于TEN组(P〈0.05)。结论与肠外营养相比,肠内营养支持能更好地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缩短住ICU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是机械通气患者较好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20.
肠外营养在上消化道疾病围术期的研究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肠外营养在上消化道疾病围术期的护理价值。方法:回顾我院自2008年6月~2009年6月来我院手术治疗上消化道疾病患者40例,确定上消化道手术患者肠外营养支持的应用价值。结果:血浆总蛋白、血浆白蛋白、氮平衡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TPN能改善营养不良,纠正负氮平衡,维持机体的代谢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