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了解枞阳县艾滋病流行特征,感染途径,探讨高危人群分布情况,为制定HIV/AIDS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枞阳县2005~2011年本地报告和外地报告的HIV/AIDS病例,分析感染和发现途径,样本检测两次筛查阳性者,经实验室检测进行确证。结果枞阳县艾滋病感染和发病呈上升趋势,2005~2011年累计报告发现HIV/AIDS 50例,以青壮年为主,20~49岁占86.00%;以农民及民工为主,占76.00%;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90.00%;感染途径以异性传播为主,占84.00%,男男同性传播占14.00%;本地户籍病例占90.00%;术前检测和其他就诊者检测占48.00%。结论枞阳县HIV/AIDS总体感染发病呈上升趋势,以性传播途径为主,外出劳务农民是主要影响人群。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太原市小店区艾滋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辖区相应防控措施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传染病监测系统艾滋病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太原市小店区2005~2019年报告的艾滋病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9年太原市小店区共报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543例,其中H...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影响阳泉市艾滋病流行的因素及可采取的干预措施,为制订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中的疫情资料,对阳泉市2005~2019年HIV感染者/AIDS病例资料进行趋势检验分析.结果 2005~2019年,现住址为阳泉市的HIV/AIDS病例累计报告397例,年报告发病率1.95/10万,总...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锦州市太和区艾滋病疫情流行特征,为制定可行及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样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锦州市太和区2005~2014年艾滋病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锦州市太和区自200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感染者以来,发病人数逐年增加,2005~2014年累计报告艾滋病病例40例,年均发病率为1.68/10万,死亡7例;3个乡8个街道均有病例发生,新民乡和凌南街道发病最多,分别为9例,各占22.50%(9/40);发病主要为男性(39例),性别比为39∶1,发病年龄为14~74岁,主要集中在20~49岁,占报告病例数的80.00%(32/40);职业以家务及待业者为主,占报告病例数的35.00%(14/40);病例的来源主要为医疗机构的就诊者,占报告病例数的57.50%(23/40)。病例的感染途径主要为性传播,占报告病例数的92.50%(37/40)。结论 锦州市太和区的艾滋病疫情呈逐渐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曹县艾滋病流行特征,为艾滋病防治工作确定优先领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曹县艾滋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12007年,曹县累积报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93例,其中艾滋病病人56例,已经死亡27例,失访14例。93例中,经血液途径传播的52例,性途径传播的30例,母婴途径传播的5例,感染途径不详的6例。[结论]曹县艾滋病疫情呈低流行状态,3种传播途径并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平乐县艾滋病流行特征,为今后制定预防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98~2010年平乐县艾滋病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艾滋病疫情分布广,各乡镇均有病例报告,疫情呈上升趋势;发病以20~50岁青壮年为主,占82.46%;男性多于女性;以农民和待业人员为主,占80.69%;传播以性途径为主...  相似文献   

7.
江都市2002年~2009年艾滋病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都市自2002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以来,疫情逐年上升。为了解该市艾滋病(AIDS)流行特征与规律,以便今后进一步做好防治工作,现对江都市2002年-2009年艾滋病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本溪市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10年本溪市H IV感染者/AIDS病人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4~2010年,合计发现HIV感染者/AIDS病人81例,各年分别发现1、4、10、5、21、22、18例。81例中,男性占90.12%,女性占9.87%;20~29岁者占35.80%;文盲及小学文化占34.57%,初中占35.80%;农民占11.11%,无业者和工人各占16.05%;经性途径传播占69.14%,经吸毒传播占16.05%;自愿咨询检测占32.10%。[结论]本溪市艾滋病疫情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
1997~2007年贺州市艾滋病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贺州市艾滋病流行特征,探讨有效的防治模式。方法对1997~2007年贺州市艾滋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7~2007年贺州市累计报告艾滋病毒感染者和病人3 797例,死亡282例,男女比例为2.86:1,年龄最小1.5岁,最大的85岁,20~49岁的青壮年占83.36%,职业以农民和无业人员为主,已婚的占49.99%,传播途径以静脉注射吸毒为主。结论贺州市HIV/AIDS逐年上升,已进入快速高峰期,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黑龙江省2005-2012年艾滋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趋势,为制定艾滋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5-2012年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疫情资料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黑龙江省艾滋病病例报告数由2005年的105例上升到2012的919例,同性传播比例从2005年的3.8%迅速上升到2012年的69.3%。结论黑龙江省艾滋病感染者数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传播途径已经从既往以采供血(浆)为主转变为性途径传播为主,尤其同性传播成为黑龙江省发现病例的主要传播途径,应做好高危人群的宣传教育和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山东省2005年艾滋病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制定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Execl数据库和SPSS 11.5统计软件对山东省2005年艾滋病病例报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2005年检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06例,是2004年的2.4倍;其中女性208例,男性198例,女性感染者超过男性;20-39岁年龄居多,占75.9%(308例);以农民为主,占69.2%(281例);艾滋病流行正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结论]山东省艾滋病防治工作形势严峻,应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艾滋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山东省2006年艾滋病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制定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Execl数据库和SPSS13.0统计软件对山东省2006年艾滋病疫情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2006年检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38例。其中,男性253例,女性185例;20-39岁居多,占81.7%(358例);以农民为主,占45.0%(197例);艾滋病流行正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结论]山东省艾滋病防治工作形势严峻,应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艾滋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3.
2010年山东省艾滋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2010年山东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年山东省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0年山东省共报告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725例,其中男性563例,女性162例;20~39岁491例,40~49岁138例;农民260例,工人81例,商业服务人员63例;青岛市112例,济南市99例,临沂市74例;异性传播327例,同性传播243例;检验样本源为检测咨询199例。[结论]性传播为山东省艾滋病流行的一个主要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山东省2009年艾滋病流行状况,为控制艾滋病的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年山东省艾滋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9年山东省报告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498例,其中艾滋病病人162例;死亡103例。按现住址统计报告数居前5位的是青岛市(69例)、菏泽市(69例)、济南市(60例)、临沂市(53例)和潍坊市(40例);男性361例,女性137例;20~29岁172例,30~39岁187例,40~49岁78例;农民198例,工人48例,商业服务人员42例;异性传播的215例,同性传播的138例。样本来源为自愿检测咨询的149例,其他就诊者检测的80例,术前检测的51例,专题调查的40例,无偿献血人员检测的39例,阳性配偶或性伴检测的36例。[结论]山东省艾滋病防治工作形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勒泰地区艾滋病疫情现状及流行形势,为制定艾滋病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09年阿勒泰地区艾滋病疫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2009年全地区累计检出HIV感染者50例,其中艾滋病病人1例,死亡5例;男性占88.00%,女性占12.Oo%;维吾尔族占52.0。%,汉族占12.00%,哈萨克族占10.00%,其他民族占26.00%;公安监管人员占78.00%,暗娼占12.00%,其他人员占10.00%;静脉吸毒途径、性途径、感染途径不详者分别占66.00%、30.00%、4.00%。全部HIV感染者中,阿勒泰市确诊43例,布尔滓县确诊1例,哈巴河县确诊2例,福海县确诊2例,富蕴县确诊2例。2005~2009年累计检测29008人次,HIV阳性检出率为0.17%,各年分别为0.25%、0.63%、0.54%、0.10%、0.11%;公安监管人员为0.66%,自愿咨询检测人群为0.39%,娱乐场所服务人员为0.29%,婚前检查人员为0.047%,手术前病人为0.025%,其他人群为0.026%。[结论]阿勒泰地区属于艾滋病低流行地区,疫情呈逐年上升趋势,由吸毒者、暗娼等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成都市HIV/AIDS疫情监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流行现状,明确防制工作重点,为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成都市1992-2006年HIV/AIDS病例报告、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以及哨点监测、专题调查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成都市1992-2006年累计报告HIV/AIDS 1 319例,年平均报告增长速度为46.92%.近2年共监测各类人群399 318人次,检出率为0.23%.以静脉注射吸毒传播为主(43.97%),性接触感染逐年上升.流动人口是潜在的危险因素.结论 成都市艾滋病流行快速增长,存在多种潜在危险因素.应采取强有力的防制措施,不断完善监测系统,加大开展高危行为干预,加强流动人口防治,控制进一步流行.  相似文献   

17.
李宁  王哲  马彦民  孙定勇  朱谦  聂玉刚  杨文杰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8):2040-2042,2046
目的了解河南省艾滋病流行情况,为制定科学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历史卡片下载"处下载1995~2009年河南省累计报告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数据库。描述历年报告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地区和人群分布特征。结果截至2009年底全省累计报告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46187例,主要聚集在豫东南6个省辖市;男女比例2004~2008年基本一致,到2009年略有增大,为1.36︰1;年龄主要集中在20~49岁组,但60岁以上病例数由1995年的0.9%上升到2009年的7.8%;既往有偿采供血构成比从1995年的93.8%下降到2009年的30.0%;性传播构成比从1995年的2.7%上升到2009年的34.3%;婚外性传播病例所占性传播的比例由2006年的24.6%上升到2009年的51.2%。结论河南省艾滋病流行在既往有偿献血人群仍然占有相当比例,但性传播和婚外性传播病例已经占主要部分,艾滋病流行模式正在转向性传播为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商洛市艾滋病的流行状况,为制定防治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商洛市2000~2009年艾滋病监测资料与专题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商洛市自2000年发现第1例HIV感染者,至2009年累计发现HIV感染者65例;合计检测各类人群149068人次,检出HIV抗体阳性者48例,阳性检出率为0.032%;外地报告17例,本地报告外地4例。本市户籍的61例中,艾滋病病人47例,死亡22例。61例HIV感染者中,农民(包括农民工)58例;山阳县38例,商南县、洛南县、丹凤县各5例,商州区4例,镇安县3例,柞水县1例;感染途径为有偿献血浆者30例,异性性传播13例,男男性传播3例,输血/血制品感染4例,注射毒品2例,不详9例。[结论]商洛市艾滋病目前处于低流行期,性接触传播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肇庆市艾滋病感染趋势和流行特点,为进一步防控艾滋病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蛋白印迹法(WB)或2次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判断是否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结果2008年肇庆市共发现HIV感染者121例及AIDS病例32例,其中男性104例,女性49例,男女比例为2.12:1;年龄最大为78岁,最小为4岁;20~49岁占总病例数77.78%;农民占35.29%;传播途径以性接触传播为主,占49.02%,其次为经静脉注射吸毒占32.68%。结论2008年肇庆市艾滋病感染者以男性青壮年为主,性接触为首位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沈阳市艾滋病流行特征并预测其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艾滋病疫情报告数据,分析沈阳市1991—2009年的艾滋病疫情。结果至2009年底,共发现HIV/AIDS 1 052例,男933例,女119例;20~49岁年龄组报告的例数最多,占82.7%。人群分布:1997年前HIV传播是从外来输入到高危人群,近几年则扩展到各人群,并从以血液传播为主转变成以性传播为主,到2009年经性传播占59.9%,同性传播是异性传播的2倍,血液传播占15.9%。结论沈阳市近年来艾滋病疫情发展迅速,经性传播引起的HIV/AIDS将越来越多,需采取有效措施,遏制艾滋病的蔓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