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何应芝  周翠仙 《医学信息》2009,22(10):2236-2236
产后母乳喂养是否成功,关键取决于出生后最初几天的喂养,而孕产妇保健护理工作质量则是其中的关键,为年轻的父母提供母乳喂养知识,提供产后乳房护理技能,从而提高了母乳喂养率。我院在开展促进母乳喂养的工作中,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在保健科对孕妇进行登记,建立保健卡,定期对孕妇及家属进行培训,指导孕妇及其家属学习;产后由护士亲自指导母乳喂养方法,再次向她们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使其家属对母乳喂养产生信心,主动配合,为母乳喂养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心理和思想基础。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产后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生产的214例产妇,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7例,对观察组产妇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产妇母乳喂养知识掌握情况、母乳喂养成功率、乳房肿胀、乳头皲裂及泌乳量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母乳喂养知识掌握优良率、母乳喂养成功率及产后48h泌乳量充足率分别为98.1%、100%、90.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0.01;且乳房肿胀率、乳头皲裂率分别为4.7%、0%,也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结论实施护理干预可提高产妇母乳喂养知识水平,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及泌乳量,减少乳房肿胀、乳头皲裂发生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素社社区婴儿母乳喂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提出干预措施.方法 2004~2009年间采用入户随访的调查方法,以素社社区1296例婴儿为研究对象,对1~6个月婴儿母乳喂养情况进行数据采集及分析.结果 纯母乳喂养率随婴儿月龄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4个月以后纯母乳喂养率急剧下降.2004~2009年间,婴儿纯母乳喂养率有逐年降低的现象.结论 通过增加在产后母乳喂养中给予正确指导和增加电话随访及家庭访视,鼓励乳母树立信心、认真做好早接触与早吸吮,坚持母乳喂养,让宝宝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我区西部城市、农村、牧区 194名 0~ 2岁儿童的家庭成员进行问卷调查 ,了解我区西部 0~ 2岁儿童母乳喂养及家庭成员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结果 :儿童母乳喂养率为 93.30 % ,其中城市 87.6 9%、农村为 95 .31%、牧区 96 .92 %。城市与农村、牧区间有显著差异 ;家庭成员母乳喂养知识如初乳是否应该喂养新生儿、最佳断奶时间 ,最佳辅食添加时间等在城市、农村、牧区间有显著性差异。提示在我区西部贫困农村作好母乳喂养知识的宣教、巩固爱婴成果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孕妇采用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非阻断,产后母乳喂养,对幼儿感染乙肝病毒(HBV)几率的调查。方法孕妇外周血、脐血、幼儿外周血血清标志物(HBV M)用金标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部分孕妇外周血、乳汁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结果 1.治疗组167例用(HBIG)阻断,对照组246例,未用(HBIG)阻断,两组分别对大三阳、小三阳、1、5阳性及新生儿脐血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无显著性差异。2.对其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出生1岁以上幼儿外周血阻断情况进行随访,两组比较指标亦分别为大三阳、小三阳、1、5阳性,经统计学处理P0.05,无显著性差异。3.对111例乙型肝炎阳性产妇乳汁感染情况调查,孕妇HBV M指标分别为大三阳、小三阳、1、5阳性,产后3天以上行乳汁HBV-DNA检测,其HBV-DNA病毒含量在5.0E5以上,不建议母乳喂养,HBV-DNA病毒含量在5.0E5以下,建议母乳喂养,随访幼儿无1例感染乙型肝炎病毒。4.对524例乙型肝炎阳性产妇所分娩幼儿抗体产生情况比较,大三阳157例,抗体产生56例,占35.67%;小三阳349例,抗体产生187例,占53.58%,1.5阳性18例,抗体产生15例,占83.33%。结论 1.鉴于应用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不能减少母婴传播,对乙型肝炎病毒(HBV)阳性孕妇在孕晚期不建议应用HBIG进行阻断。2.乙型肝炎病毒阳性孕妇母乳喂养不增加感染风险,建议正规预防的前提下,进行母乳喂养。3.该研究表明HBV病毒载量与HBV母婴阻断失败有一定相关性,但需扩大样本量进行深入研究。4.HBV感染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作用机理尚不明确。育龄夫妇孕前、孕期、产后和幼儿及时检测、诊断、干预,可有效降低HBV的母婴传播。并根据幼儿乙肝抗体产生情况及时给予免疫指导,以减少乙型肝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童静  蔡辉琼 《医学信息》2010,23(2):395-396
目的 探讨产科母乳喂养工作中的细节,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方法 将179例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88例,对照组91例。实验组在常规母乳喂养指导下,加以人文关怀,做好各环节的细致工作,协助并督导母乳喂养。对照组仅行常规母乳喂养指导。访视产后6个月纯母乳喂养及几乎纯母乳喂养人数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母乳喂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做好母乳喂养工作中的细节,消除产妇紧张、焦虑情绪,缓解产妇心理压力,正确指导母乳喂养技巧,增强产妇母乳喂养信心,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产前心理干预联合孕妇学校健康教育对初产妇焦虑、抑郁情绪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我院1000名初产妇纳入本次研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与健康宣教,实验组实施产前心理干预联合孕妇学校健康教育,比较2组入院时与临产前1d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评分、健康知识掌握评分,并观察两组分娩方式、新生儿喂养方式、产时应对行为评分。结果:临产前1d,实验组HAD中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33.765,-34.142;P0.001);实验组初产妇临产前1d健康知识掌握评分(t=30.056,P0.001)与产时应对行为评分(t=27.339,P0.00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剖宫产率20.80%,明显低于对照组34.60%(χ~2=23.773,P0.05);实验组母乳喂养所占比例56.60%,明显高于对照组41.60%(χ~2=22.892,P0.05)。结论:产前心理干预联合孕妇学校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初产孕妇焦虑、抑郁负性情绪及产时应对行为,提高健康知识水平,减少剖宫产,促进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妊娠期糖尿病 (GDM )筛查的意义及病因进行探讨。方法 对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3年 1月在我院做产前检查的 2 980例孕妇 (2 4~ 2 8w)进行口服 5 0 g葡萄糖筛查 ,并将筛查对象分为 2组 :75g葡萄糖负荷试验 (OGTT)异常组(包括GDM及IGT)和正常组 (对照组 ) ,两组孕妇于初诊时详细记录糖尿病家族史、孕产史、年龄、孕前体重、身高 ,计算体重指数 (BWI)。结果  2 980例孕妇 ,5 0g糖筛查异常 86 9例 ,占 2 9.16 % ;糖耐量减低 (IGT) 92例 ,占 3.0 9% ;GDM 10 2例 ,占3.4 2 %。OGTT异常组DM家族史、BWI≥ 2 4kg/m2 者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在孕 2 4~ 2 8w对孕妇进行 5 0 g葡萄糖筛查是必要的 ,对高危人群 34w重复筛查。GDM是由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共同参与和 (或 )相互作用引起的 ,其中 ,遗传与肥胖占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居我国目前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1]。产后出血极易导致血栓栓塞性疾病,对产妇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据文献报道,我国孕产妇死亡中有49.9%孕妇死于产后出血,其中产后出血占产科出血死亡构成比的87.8%[2]。本文对临产孕妇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及  相似文献   

10.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围产期处理方法。方法 总结分析我院自 1995年~ 2 0 0 1年 7月间 5 7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处理经验。结果  5 7例血小板减少孕妇中 ,阴道分娩 4 0例 ,剖宫产 16例。产后出血 3例 ,产后出血率 5 3%。新生儿头皮皮下血肿 2例。胎儿宫内死亡 1例 ,围产期死亡率 1 8%。 4 5例新生儿中 18例血小板减少 ,发生率为 4 0 %。无孕产妇死亡。结论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时 ,如血小板 <5 0× 10 9/L ,应在术前输注单采血小板后行剖宫产 ;血小板计数 >5 0× 10 9/L的孕妇 ,如无产科指症 ,应以阴道分娩为主。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