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先天性凝血障碍(血友病,血管性假血友病)患者口腔手术后,由于形成不完善的纤维素凝血块,容易遭受溶解,发生延期出血。为预防出血,通常是多次输注血液制剂(抗血友病血浆,浓缩的凝血因子制剂),因为常发生输液反应,病人必须住院。作者研究在门诊拔牙不用或少用血液制剂输注法的止血方案,为49例血友病患者拔牙76次(113个牙),为48例血管性假血友病患者拔牙59次(62个牙);拔牙的适应症是急性牙源性感染,残根,牙Ⅲ~Ⅳ度松动。用细针进行局部麻醉(2%利多卡因加肾上腺素)。重型和中型血友病,拔牙前15~20分钟或拔牙后立  相似文献   

2.
血友病拔牙后出血的临床诊治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血友病是一组由于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而引起血功能障碍的出血性疾病。患者终身具有轻微创伤后较长时间的出血倾向及自发性出血倾向。其中轻中度血友病患者本身并不具有明显的临床体征 ,在体检及临床病史询问中往往被忽视。若施于拔牙术 ,术后常导致出血不止。局部拔牙创经久不愈感染。严重者长期慢性出血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1]。本文就血友病拔牙后出血的临床特征诊断标准 ,治疗方案讨论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记录我科自 1 980~ 2 0 0 0年收治经确诊为血友病拔牙后出血的病例 9例。占同期口腔外科住院患者总数 7.2 /1 0万。性别年…  相似文献   

3.
口腔颌面外科首诊血友病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友病是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而引起凝血功能障碍的出血性疾病。终身具有轻微创伤后较长时间的出血倾向及自发性出血倾向。少数患者是以拔牙术后出血及口腔小手术后出血为首发症状到口腔颌面外科首诊,作者2004年以来接诊4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出血性疾病患者拔牙术中纤维胶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血性患者拔牙后有出血时间过长或出血量过多的危险。本文研究目的是评价纤维胶生物粘附物在凝血功能障碍且全身未应用任何血代用品的拔牙患者的局部止血效果。 材料扣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血友病、遗传性假血友病(von willebrand),凝血因子Ⅶ或Ⅻ、Glanzmann氏血小板机能不全和血小板减少症等凝血功能紊乱患者80例,年龄范围3~75岁,未给予预防性补充止血治疗的135人次拔牙术。  相似文献   

5.
<正> 血友病是遗传性凝血障碍性疾病,由母系遗传而来的终身出血性疾病。常有自发性或轻微创伤而出血不止,关节血肿和血尿等症状。口腔临床虽不多见,常以龈出血,拔牙后出血不止,颌骨及周围组织肿胀,如不及时治疗,久后导致颌骨破坏,即常诊为血友病性假性肿瘤。对血友病患者施行外科手术必须用替代疗法,否则导致严重出血,甚至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6.
关于血友病人拔牙,在口腔科领域中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本文作者介绍了一个有效的方法,使血友病人拔牙后有良好的血液凝固。此法是Buenos Aires血液病研究院首创的。它主要应用人体干燥胎盘,借助其血液凝固能力,得以在血友病人拔牙时成功地止血。  相似文献   

7.
拔牙后出血是拔牙术最常见并发症之一。一般来说如果患者拔牙后半小时左右吐出创口压迫物,仍有明显出血,临床上称为拔牙后出血。拔牙后出血可由全身或局部因素引起。全身因素为患者本身患有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贫血、白血病,高血压、肝脏病等行拔牙手术易致创口出血不止;局部因素常由于拔牙损伤过大、牙龈粘膜撕裂、牙槽内小血管破裂、肉芽组织残留或牙、  相似文献   

8.
前言关节出血作为血友病特有的出血症状,好发于膝、肘、踝等大关节。指关节一类小关节出血率较低,尤其是颌关节出血极为罕见。1937年Brich第一次报导了颌关节出血的病例。作者在五年前遇到一例因颌关节出血引起开口障碍的血友病B患者,用注射Konyne的补充疗法得以完全治愈。直到现在再未发生颔关节出血及功能障碍,特报告如下: 病例:男,11岁,血友病B 主诉:右颌关节运动痛,开口障碍。家族史:母亲有家族遗传因素。患者的舅舅因血友病B出血死亡。患者兄弟二人,哥哥也是血友病B。既往史:患者生后五个月有初发异常牙龈出血。3岁时经检查诊断为血友病B。1969年在口腔外科拔牙后出血。以后乳牙替换期  相似文献   

9.
目前对血友病患儿拔牙的术前准备,麻醉方法,全身和局部止血方法尚无统一的意见。作者对36例血友患儿(5—14岁)拔牙60颗的结果进行了研究。所有患儿均有不同部位口腔粘膜出血,其中8人中等贫血(红细胞300万~350万/毫米~3),4人严重贫血(红细胞180万~220万/毫米~3)。所有患儿就诊后即注射6-氨基己酸(0.1克/公斤)。平均每名患儿在治疗期间,注入6-氨基己酸11.3克和抗血友病血浆1144毫升。用2%普鲁卡因做局麻,未见从注射针刺入点发生出血现象。  相似文献   

10.
叶芳  罗玉  杨健 《口腔医学研究》2012,28(7):737-737
血友病是一组因遗传性凝血活酶生成障碍引起的出血性疾病[1],包括血友病A、血友病B及遗传性FXI缺乏症,其中以血友病A最为常见。男性发病,女性传递,患者终身有自发性或创伤后出血不止的倾向。  相似文献   

11.
35例次血友病患者的拔牙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报道自1986~1991年对血友病及血管性假性血友病患者进行拔牙35例次、拔除患牙47个,取得良好结果。术前进行预防性处理:输注凝血因子及口服抗纤溶药物(EACA),儿童患者拔除松动乳牙13/18例次,术前仅服抗纤溶药物,术后继续抗纤溶治疗及局部止血措施,观察一周,6例成人重型血友病术后输注了凝血因子,用于治疗术后出血或预防术后出血。作者还对血友病患者口腔出血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血友病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出血性疾病,血友病A及B与性别有关,分别因缺乏因子Ⅷ及Ⅸ而引起。von Willebrand′s病无性别差异,是因缺乏因子Ⅷ及von Willebrand因子所致,后者与血小板粘着性有关,故对毛细血管止血具有重要意义。直到70年代,血友病人的拔牙还是一个危险手术,常需要多次输血、住院、复杂的局部止血措施,但自采用了凝血因子浓缩剂及抗纤维蛋白溶解因子后,情况大为改观。  相似文献   

13.
58例血友病患者口腔出血情况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扬  许沪珠 《口腔医学》1995,15(4):187-189
本文对58例血友病患者的出血情况及处理进行了系统性总结,强调全身替代疗法的重要性及包括局麻、拔牙创口、软组织外伤的局部止血的处理原则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4.
作者报道一例51岁男性患者,于拔牙术4天后,反复发生出血,经查明有隐性血友病B。该患者因严重的龋坏及牙周病须拔除上颌13颗牙齿。早先的拔牙术。包括一个月前拔除的两个牙,均无异常出血。患者无特殊用药史,无肝、肾疾患,家族成员也无出血倾向。  相似文献   

15.
出血性疾病是一类因血管因素、血小板因素及凝血——抗凝血等三方面单独或合并发生障碍时,导致自发性出血或创伤后出血不止为特点的一类疾病。关于出血性疾病患者的拔牙术,目前仍为拔牙手术的禁忌症之一。近年来,我们相继收治5例出血性疾病患者行拔牙术,除1例由于上消化道大出血死亡外,随访均无异常。  相似文献   

16.
拔牙术后出血——附27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金兰  王婉霞 《口腔医学》1990,10(3):150-152
<正> 拔牙术后出血是拔牙手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我科门诊从1983年8月至1986年5月共拔牙54402人次,治疗拔牙后出血的有272人,占拔牙病例总数的0.5%,其中在门诊和急诊室处理的有252人,住院治疗的20人,男性147例,女性125例;年龄最小的 8岁  相似文献   

17.
作者报道使用5%己氨酸溶液行拔牙创止血。作者认为起到止血作用是其阻断了纤维蛋白酶之活性因子并部分抑制了纤维蛋白溶解酶。作者用己氨酸作拔牙创止血的共有18—65岁的成人135例。查明因全身性原因出血的32人;其中高血压病11人,凝血指数降低4人,糖尿病6人,慢性心功能不全4人,  相似文献   

18.
血友病患者口腔出血的处理广东省南海市人民医院(528100)招炎铭血友病是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的疾病,常自发性出血或轻微外伤而出血不止,人群的发生率虽只有3—5/10万,但这类病人可因口腔组织的自发性出血或意外损伤出血就诊于口腔科,并可能到口腔科要求拔...  相似文献   

19.
灭滴灵对牙槽外科感染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牙槽外科术后可能发生一系列的并发症如出血、疼痛、肿胀、感染、干槽症、牙关紧闭、神经及颞颌关节损伤等。而干槽症是牙槽外科常见的拔牙局部感染,表现为拔牙后3~5天出现拔牙创凝血块溶解消失,  相似文献   

20.
<正> 近年来笔者用血余炭处理拔牙创264例,经临床观察疗效尚属满意。方法和疗效观察:1.血余炭系人发洗净后,经烘焙干燥煅制而成,研末装入青霉素小瓶内,高压消毒后备用。2.拔牙并刮除腔内的牙石,碎牙碎骨以及根端和瘘管的肉芽组织后,去除口腔内的血液,用棉纤醮适量血余炭粉撒入拔牙创内,出血旺盛者可反复撒2~3次,成功的标志是:拔牙创内即刻有凝血块形成,并无血液继续从创腔内渗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