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性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威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9,(3)
1966年,Rashkind等首先报告球囊导管房间隔造口术(baloonatrialseptostomy,BAS)延长完全大动脉转位(TGA)患儿生命和1975年Park等又倡用刀片球囊房间隔造口术(bladebaloonatrialseptost...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性治疗回顾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是小儿常见心脏病,发病率约0.6%~0.8%,在北京地区已占出生缺陷第一位。我国每年新出生的先心病患儿,估计约15万。外科手术是治疗先心病的传统方法,手术需要全麻及体外循环,开胸创伤大,恢复慢。自60年代,Rashkind的球囊房间隔造口术和Porstmann的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的成功,开创了经导管介入性治疗先心病的先河,随着所用材料及工艺的不断研发与完善,直到20世纪90年代,在国内外临床应用方面才得以更充分的发展。介入治疗不仅可避免开胸手术的风险及创伤,而且住院时间短、恢复快,不失为很有前途的非手术治疗方法。下面就先心病的介入性治疗历史进展(包括堵闭装置的进展),手术方法、适应证及并发症等详述如下,以便大家对先心病介入性治疗,有更全面及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4.
5.
先天性心脏病的非开胸导管治疗进展兰州军区总医院心内科张卫泽,综述,杜修海审校1939年,Gross和Hubard有关第1例动脉导管未闭(PDA)结扎成功的报道,标志着进入了先心病的外科手术治疗时代。1967年,Porstmann等[1]采用导管法经股... 相似文献
6.
器质性心脏病瘢痕相关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发生主要是折返机制,目前多采用心脏三维标测系统指引下对耐受性好、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室速激动标测消融,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室速,窦性心律下基质标测、电压图判断室速的解剖基质,结合起搏标测和拖带标测技术识别室速的折返环,盐水灌注导管消融治疗;近年来不断积累有关临床循证证据、适应证进一步拓展、新的标测消融和辅助技术临床上应用,取得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介入性治疗技术进展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650032)周兰清综述1977年Gruntzig创立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1)为治疗冠心病技术发展的里程碑,现在欧、美各国和日本已广泛应用。1988年一年中美国有23.4万患... 相似文献
8.
杨燕宁 《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1998,(3)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心血管内科理论的研究及临床诊断治疗水平的提高,新方法、新技术不断涌现。特别是介入性治疗,无论在心脏瓣膜成形术或是射频导管消融术,还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等都取得了迅速发展,使心血管疾病治疗迈 相似文献
9.
10.
张明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0,9(4):11-16
急性心肌梗死 ( AMI)早期溶栓治疗可使血管再通 ,显著降低病死率并改善左心室功能 ,但它有许多限制 :在全部 AMI患者中大约仅有 1/ 3适宜并接受溶栓治疗 ,无论何种溶栓剂、给药方法 ,其用药后 90分钟通畅率最多达到 85% ,达到 TMI3级血流者最多达 50 %~ 55% ;溶栓治疗后由于残余狭窄的存在 ,大约在 15~ 30天内有缺血复发 :0 .3%~ 1%发生颅内出血。故 AMI的介入性治疗近年被较广泛应用并取得重要进展。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PTCA) ,是以心导管技术为基础 ,应用球囊机械地扩张… 相似文献
11.
12.
早在1971年国外就已经开始了介入性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研究,从那时起外科手术已不再是PDA的唯一治疗手段。随着科技进步及导管材料、导管操作水平的提高,这项技术逐渐为人们接受和重视。本文就此综合部分文献并加以讨论。1 经导管治疗PDA的方法Porstmann等〔1〕于1971年发明一种可同时经股动脉、股静脉插管的方法,由股动脉送入Ivalon塑料泡沫栓子塞入PDA,但需用较大内径的动脉和导管,要求股动脉内径>3mm,较PDA管径大20%~30%。他们最初应用该方法治疗62例PDA患者,56例成功。因需在股动脉内插入F18导管,所以在该62例患者中仅… 相似文献
13.
戴海龙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19,17(3)
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PDA)是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之一, 其发病率占先天性心胜病的10%-21%,每2500-5000例存活新生儿中即可发生1例。女性多见,男女比例约为1:3[1-2]。动脉导管是胎儿时期降主动脉和肺动脉之间的正常通道,正常新生儿的动脉导管在出生后即开始发生收缩,在24~48小时内实现功能性闭合。过去外科开胸手术是治疗该病的唯一方法,随着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早期诊断、药物干预和介入治疗的不断发展,其中经导管介入治疗已逐步成为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的重要治疗方法并趋于规范化。本文对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诊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正> 随着导管消融技术的发展,心房颤动(房颤)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包括左心室收缩功能受限、瓣膜病、心脏外科术后、甲状腺功能亢进、高龄及永久性房颤,均可以作为导管消融的适应证。1 瓣膜病变或心脏外科术后的房颤患者Natale等报道了142例瓣膜病变或心脏外科术后的房颤患者和249例孤立性房颤患者在心腔内超 相似文献
15.
17.
经皮心脏导管刀肺动脉狭窄的介入性治疗沈阳军区总医院心研所内科邓东安综述张玉威审校肺动脉瓣狭窄(PS)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其发生率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0%~18%。既往PS均采用开胸直视下肺动脉瓣切开术,其单纯手术治疗效果确切、有效,但手术创伤大... 相似文献
18.
莫雅贞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09,15(2)
羊城2月,春意盎然,广东省介入心脏病学会沙龙在广州市东方宾馆国际会议1室召开.本次沙龙由广东省人民医院谭宁主任主持,分别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陈磷主任、广州军区总医院向定成主任、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自成主任、南方医院心内科黄铮主任和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李瑜辉主任担任主评. 相似文献
19.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09,14(2):158-159
羊城2月,春意盎然,广东省介入心脏病学会沙龙在广州市东方宾馆国际会议1室召开。本次沙龙由广东省人民医院谭宁主任主持,分别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陈磷主任、广州军区总医院向定成主任、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白成主任、南方医院心内科黄铮主任和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李瑜辉主任担任主评。 相似文献
20.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7,(3)
<正>器质性心脏病相关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心律失常,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常见的基础心脏病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梗死、致心律失常型右心室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心肌炎等[1,2]。近年来,器质性心脏病相关室性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无论是在电生理标测及导管消融器械、消融途径还是消融策略方面都取得显著进展,现综述如下。1器质性心脏病相关室性心律失常导管消融的循证医学新证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