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和重性抑郁障碍患者明尼苏达多相个性测验(MMPI)之间的差异.方法 以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分类为标准,对门诊和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116例、重性抑郁障碍患者61例进行MMPI.结果 (1)两组患者说谎得分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诈病、校正得分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两组患者抑郁、精神病态、精神衰弱、社会内向得分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3)两组患者精神病质、神经症质、社会内向、夸大掩饰、非社会化因子得分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4)两组患者的危险行为中自杀自残得分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冲动伤人和酗酒滥用得分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和重性抑郁障碍患者的MMPI有明显差异,MMPI可用于两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强迫症与精神分裂症所合并的强迫症临床特征.方法: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和耶鲁布朗强迫症量表(Y-BOC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量表对收治强迫症或精神分裂症伴有强迫症诊断的病人进行评定,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Y-BOCS比较两者无显著性差异,BPRS比较精神分裂症组以思维障碍、敌对猜疑为多;强迫症组以焦虑、忧郁、缺乏活力较多.HAMD量表比较强迫症组评分高于精神分裂症组(P<0.05).结论:两组之间症状比较有明显差异,是临床鉴别诊断要点之一.  相似文献   

3.
阳琼  李爱凤  静进 《广州医药》2008,39(1):9-12
目的 探讨双相障碍间歇期患者的人格特征.方法 收集既往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3)中双相障碍的诊断标准且符合美国精神科协会制定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双相Ⅰ型或双相Ⅱ型的诊断标准,目前处于间歇期(即: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分数≤8分、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分数≤5分)的双相障碍患者80例.正常对照组80例.两组进行明尼苏达多项个性调查表(MMPI)测评,并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测试结果.结果 在MMPI临床量表升高(T≥60)双相障碍患者中,最多见的是Ma、Sc、Hy,其次是Pt、Pd、Hs.双相障碍临床量表两点编码型多为98/89、93/39.双相障碍MMPI剖析图呈现以Mf为中线的右高左低的曲线.双相障碍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MPI临床量表Pd、Pa、Pt、Sc、Ma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量表Si得分则低于对照组.结论 双相障碍患者间歇期具有特殊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MMPI与记忆力相关性研究,探讨MMPI是否能反映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记忆障碍.方法 76例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临床记忆量表评定后,再进行MMPI的评定,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MMPI中的Pt、Sc、D1、D4、Sc1B、Sc2A、Sc2B、Sc2C、等量表分与记忆力评分负相关(r=-0.227~-0.351),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PI中的Pt、Sc、D1、D4、Sc1B、Sc2A、Sc2B、Sc2C等量表可能反映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记忆障碍.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司法鉴定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量表(MMPI)和P300电位测定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MMPI和P300电位在精神分裂症司法鉴定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青壮年单相抑郁与双相抑郁患者个性特征,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采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问卷(MMPI)测试软件对51例单相抑郁及51例双相抑郁青壮年患者分别进行测试.结果 单相抑郁组疑病(hs)、癔病(hy)、说谎量表(L)、社会责任量表(RE)分值高于双相抑郁组(P<0.05),其余量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相抑郁患者较双相障碍患者有着更多的躯体不适和自我掩饰,可能更多地就诊于临床其他科室,单相抑郁患者更需要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重性抑郁症患者共病焦虑障碍的发生率,探讨共病对重性抑郁症症状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25例重性抑郁症患者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定, 3月末进行随访.结果 39.2%的重性抑郁症共病焦虑障碍,共病广泛焦虑障碍与惊恐障碍比例最高(分别为20.0%、12.8%);入组及3月末,共病组HAMD、HAMA、CGI及SDSS总分均显著高于抑郁组(P <0.05),3月末共病组HAMA减分率等级表达的疗效显著低于抑郁组(P <0.05),HAMD减分率等级表达的疗效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重性抑郁症共病焦虑障碍的发生率高,共病患者具有抑郁及焦虑症状重、社会功能损害重,焦虑症状不易缓解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股票价值下降引发的心理障碍与个性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往无精神疾病和心理疾病的股民,主述股票大跌使自己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方面的症状.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评定焦虑、抑郁的严重程度.用明尼苏达个性调查表(MMPI)评定个性特点.结果:21例患者以中度至偏重者抑郁为主.伴有焦虑症状的100%.每个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躯体症状.个性调查(MMPI),二点编码法27/72、78/87、13/31、17、71型集中.因子中抑郁、疑病、癔症、偏执、神经衰弱、轻燥狂的得分高于中国常模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农村和城区肇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差异.方法 对我院2010年9-12月收治的176例农村和城区肇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户籍、病程、入院次数、入院原因、精神疾病诊断、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以及合并躯体疾病等)进行统计分析.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发育和健康状况评定量表(DAWBA)中抑郁章节应用于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的效度和信度.方法 对50例抑郁障碍门诊患者、62例非抑郁障碍其他精神障碍门诊患者和280例在校学生进行量表评定,随机抽取30例研究对象2周后再次进行量表评定.结果 量表抑郁章节计算机初步诊断的重测一致率90%(Kappa=0.80,P<0.001),量表最终诊断的重测一致率97%(Kappa=0.93,P<0.001).计算机初步诊断与临床诊断一致率为91%(Kappa=0.62,P<0.001).量表最终诊断与临床诊断的一致率96%(Kappa=0.83,P<0.001).结论 DAWBA量表抑郁章节信度和效度良好,符合心理测验学要求,可以作为流行病学调查工具及临床诊断工具推广使用,但仍需要进一步大样本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从社会学角度,探讨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与焦虑障碍或/和抑郁 障碍的区别。方法 按DSM-IV诊断标准收集25例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患者(共病组)、30例主要抑郁症患者(抑郁组)、14例广泛性焦虑障碍和6例惊恐障碍患者(焦虑组)。对所有病例使用LES、SSRS、FES-CV进行调查评定。结果 (1)共病组的负性生活事件评分与抑郁组、焦虑组无显著差异;(2)共病组的社会支持分显著高于抑郁组,而与焦虑组无显著差别;(3)共病组存在家庭功能缺陷,但显著较抑郁组和焦虑组为轻。结论 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在社会支持和家庭功能方面具有不同于抑郁障碍和焦虑障碍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张辉  王晓英 《海南医学》2011,22(24):16-17
目的探讨MMPI(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查表)在首发偏执型精神分裂症中的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对首发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未治疗前行MMP测试,分析其有效测评结果,并与之按1:1匹配正常组对照分析。结果首发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组有2个效度量表及7个临床子量表的T分均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床子量表两点测图Pa(偏执)、Se(精神分裂)模式的T分,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MPI的测试结果无法解决敏感性与特异性间矛盾,存在假阳性与假阴性结果。结论MMPI对首发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敏感性与特异性高于正常人群的随机水平,将其作为精神科临床辅助检查工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但无法替代临床精神检查。  相似文献   

13.
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的脑电地形图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本研究主要探讨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的电生理学的特征。方法 按DSM-IV诊断标准收集25例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患者(共病组)、30例抑郁症患者(抑郁组)、14例广泛性焦虑障碍和6例惊恐障碍患者(焦虑组)。对所有病例作脑电地形图检查。结果 尽管共病组、抑郁组和焦虑组的α功率值和右/左α功率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三组均具有各自的特征;三组患者各脑区α频带绝对功率值与两量表分值间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患者无独特的脑电地形图特征。  相似文献   

14.
MMPI检测新兵心理障碍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MMPI对集训期新兵心理障碍的检测效果.方法:应用"新兵精神疾病调查的工具",对某部23 000名新兵进行调查,在集训2 mo时筛选出99名存在心理障碍的男性新兵,作为试验组.在同班健康新兵中随机抽取1~2人,共139人组成对照组.两组新兵均用MMPI中的4个效度量表,未回答(Q)、效度(F)、说谎(L)、防御(K)和8个临床量表,疑病(Hs)、抑郁(D)、歇斯底里(Hy)、病态人格(Pd)、妄想(Pa)、精神衰弱(Pt)、精神分裂(Sc)、轻躁狂(Ma)进行测验.结果:心理障碍组的F、Hs、D、Pa、Pt、Sc、Ma原始分均值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MMPI对存在心理障碍的新兵有一定鉴别力,可作为筛查工具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癫痫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和分类,探讨癫痫和精神障碍的关系,提高本病的诊断率和疗效。方法:Y445例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复习文献。结果:癫痫性精神障碍的误诊率为13.3%,根据CCMD—Ⅲ诊断标准,45例患者中癫痫性精神病26例(57.78%),人格改变10例(22.22%),痴呆型8例(17.78%),意识障碍5例(11.11%),神经症综合征1例(2.22%),遗忘综合征1例(2.22%,),情感障碍1例(2.22%)。结论:癫痫性精神障碍以精神病型最常见。易误诊为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临床上应予鉴别,以降低误诊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综合医院心理门诊常见病患者治疗依从性。方法对522例符合人组标准的初诊患者门诊随访记录2个月以上,按照依从性标准观察。其中抑郁症231例,焦虑症89例,强迫症119例,精神分裂症83例。均符合CCMD-3诊断标准,另外抑郁症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18分。结果总体依从性差者占41.2%;依从性与年龄、婚姻、职业和诊断显著相关(P〈0.05),依从性差的疾病依次为:抑郁症(51.5%)、焦虑症和强迫症(38.2%和37.0%)、精神分裂症(21.7%);精神分裂症依从性好于抑郁症(P〈0.001),也好于焦虑症和强迫症(P〈0.05)焦虑症、强迫症依从性好于抑郁症(P〈0.05),差于精神分裂症(P〈0.05)焦虑症和强迫症之间依从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不同的精神疾病治疗依从性不同;抑郁症患者门诊治疗依从性较低,需改变治疗策略,提高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徐州市区精神残疾及智力残疾的残疾分布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对我市2008年至2010年的精神残疾及智力残疾1 201例鉴定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精神发育迟滞756例(62.95%);精神分裂症321例(26.73%);癫痫及癫痫所致精神障碍55例(4.58%),情感性精神障碍25例(2.08%);器质性精神障碍21例(1.75%);酒精所致精神障碍20例(1.67%);癔症性精神障碍3例(0.25%)。结论:提示精神发育迟滞、精神分裂症是残疾鉴定中的主要病种,也是致残的主要原因;是精神疾病中导致个体职业功能及社会功能受损的主要疾病,是精神病防治及康复工作中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18.
创伤后应激障碍与其他精神障碍之间常存在高度共病,如抑郁障碍、焦虑障碍、睡眠障碍与人格障碍,共病对两种疾病的治疗和预后均造成了不利影响。本文从共病发生的流行病学特点、影响因素、相关机制以及治疗干预策略等方面,分析探讨PTSD共病的相关研究进展,为PTSD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精神科专科医院未成年患者精神疾病的就诊来源及疾病分类构成特点,为加强儿科建设提供依据。方法对医院近3年门诊及住院未成年患者精神障碍的就诊来源及疾病分类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就诊来源以华北、华中地区为主,依次为北京、河北、山西、河南、山东、辽宁;门诊就诊疾病依次为精神分裂症、抽动障碍、情感障碍、情绪障碍、多动症、精神发育迟滞及行为问题;住院病人前2位的疾病累计构成为64.3%,以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为主要病种。精神疾病构成比三年间相对稳定,但门诊及住院病人精神分裂症构成比下降,情感障碍构成比上升。结论充分发挥医院儿科优势,以危急重症、难治的重性精神病进行住院治疗,加强情感障碍的诊治工作,提高医生对多种未成年患者精神疾病的识别和治疗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