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两种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对比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 对椎间盘镜术(MED)与胶原酶溶核术(CCNL)两种不同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 根据LDH的诊断标准选择121例患,其中MED组56例,CCNL组65例,采用统一的疗效评定标准,对两组病人术后1周及随访3个月的疗效进行评判。结果 术后1周MED组的有效率(91.1%)明显大于CCNL组(78.5%),差异非常显(P<0.01);随访3个月后MED组的有效率(92.9%)也同样高于CCN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CNL治疗LDH的疗效较MED差,但具有简单方便,损伤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TED)与后路椎间盘镜技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106例LDH患者,根据不同术式,分为PTED组和MED组各53例。MED组采用后路椎间盘镜技术治疗,PTED组给予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疼痛情况(VAS评分)及两组手术情况。结果 PTED组术后3个月治疗总优良率为88.68%与MED组83.0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下肢麻木、脊柱偏歪症状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PTED组下肢麻木症状评分低于MED组,PTED组脊柱偏歪症状评分均高于ME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ED和MED手术治疗LDH,疗效均较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两种术式针对性各有差异,临床可根据具体患者情况选择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3.
腰椎间盘突出症三种治疗方法的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后路显微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 (MED组 )、后路开窗髓核摘除术 (Love组 )及胶原酶化学溶盘术 (CCNL组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和疗效进行回顾性研究。方法 :采用统一的病例选择和疗效评定标准 ,对 2 37例患者 (其中MED组 87例 ,Love组 6 5例 ,CCNL组 85例 )进行分析 ,比较三组术后近、中期日本骨科协会 (JOA) 2 9分法评分及优良率 ,同时比较MED组和Love组病人围手术期有关情况。结果 :(1)MED组术后近、中期JOA评分及优良率高于Love组 ,但无统计学差异 ;(2 )CCNL组近、中期JOA评分及优良率均低于MED和Love组 ,差异显著 (P <0 .0 0 1) ;(3)术后中期与近期JOA评分比较 ,MED组和Love组有所提高 (P <0 .0 0 1) ,而CCNL组则略有下降 (P >0 .0 5 ) ;(4 )MED组在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卧床时间等方面均优于Love组 (P <0 .0 0 1)。结论 :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三种方法中 ,MED手术较Love法创伤更小 ,恢复更快 ,较CCNL术疗效更好。但CCNL术也有方法简单方便 ,基本无创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腰椎间盘突出症两种微创治疗技术的疗效对比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比较和评价两种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的疗效。方法 :10 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 ,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 ,每组 5 0例。组Ⅰ采用椎间盘溶解术 (DL)治疗 ,组Ⅱ采用经皮椎间盘切吸术 (APLD)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及治疗前症状与体征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 1周组Ⅰ、组II的疗效有效率分别为 82 %、90 % ,优良率分别为 6 8%、80 % ,术后随访 ,于 3个月、6个月和 12个月时的优良率组Ⅰ分别为 76 %、88%和 90 % ,组II为90 %、90 %和 92 % ,两组疗效于治疗后 1周和 3个月时优良率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6个月后优良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APLD和DL均为治疗LDH的有效疗法。APLD的近期疗效明显优于DL ,但远期疗效两组并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韦仁杰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2):7846-7846
目的比较椎间盘溶解术(DL)和经皮椎间盘切吸术(A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5例临床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LDH),随机分为椎间盘溶解术(DL)组35例,经皮椎间盘切吸术(APLD)组30例,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1个月,DL组的有效率、优良率分别为85.7%、68.6%,APLD组的有效率、优良率分别为93.3%、80.0%,分别在术后2个月、5个月的时候进行随访其优良率DL组分别为71.4%、82.9%,APLD组为90.0%、83.3%,两组在术后1、2个月时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5个月后其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LD和DL都是治疗LDH的临床常用方法,DL远期疗效优于APLD。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椎间盘镜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 MED和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fanestration discectomy FD治疗单节段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的临床效果、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27例,其中应用MED治疗225例,FD手术202例。分别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复发、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 JOA评分和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皆能顺利手术治疗,MED组有17例患者因硬膜囊破裂中转为FD。与MED组比较,FD出血量多和时间短,两组出血量、时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ED术中并发症多发,但术后复发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术后1周、2周和6个月JOA优良率两组比较,MED优于F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ED组比较,F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伤口感染率和腰椎失稳发生率高,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ED和FD都能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症状,JOA优良率高,为治疗LDH的满意手术方式,但ME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是理想的微创治疗LDH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评估经皮椎间孔镜(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与椎间盘镜(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病人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在西安市红会医院脊柱外科住院治疗的LDH病人92例,其中经PTED治疗的病人48例,MED治疗的病人44例,统计两组间围手术期参数、术前、术后腰背痛和下肢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s,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等评定标准来评估手术效果及术后生活质量。结果:手术时间PTED组明显高于MED组(P<0.05),但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组间无差异(P>0.05);术后3 d,PTED组腰背痛VAS评分低于MED组(P<0.05);术后1年Nalai疗效评级、Mac Nab疗效评定标准和SF-36量表分析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治疗中,PTED和MED可取得相似的手术疗效,其远期手术效果有待于进一步大样本长期观察随访。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TED)与后路椎间盘镜技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2月-2014年5月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39例,接受椎间孔镜下系统治疗82例,接受椎间盘镜下系统57例,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复发率;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及改良Macnab标准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PTED组和MED组术前、术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病例术后VAS评分分别与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术后3个月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优良率分别为91.46%(PTED)和91.23%(ME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ED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和住院天数比MED组减少,手术时间和术后复发率较MED组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66%(3/82)和3.50%(2/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ED与MED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均能取得良好地手术效果,PTED创伤更小,恢复更快,但术后早期复发率较高,需要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经皮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MED)及经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LD)治疗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术中情况对比。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6月在我科住院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单节段)并行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45人,分别行经皮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及经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伤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自如下地行走时间。且所有病例在手术前、后及最后随访时均进行JOA评分。并根据改良的Mac Nab标准评定优良率。结果 PELD组术中出血量统计为(22±8)ml,而MED组为(77±26)ml;在伤口长度方面PELD组为(0.80±0.08)cm,MED组为(2.46±0.30)cm;在住院时间方面PELD组为(5.9±0.7)d,MED组为(10±1.2)d;在自如下地行走时间方面PELD组为(1.5±0.5)d,MED组为(4.7±1.2)d,两组数据相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手术时间方面PELD组为(88±22)min,MED组为(85±19)min;术后3个月及12个月随访疗效优良率在PELD组分别为91.1%与95.6%,MED组分别为88.8%与93.3%,两组数据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较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患者术中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保守治疗与全螺纹螺钉治疗第五跖骨基底(Ⅰ区)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21年9月55例第五跖骨基底(Ⅰ区)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手术组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龄(44.3±15.7)岁,保守组患者采用石膏外固定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40.1±13.0)岁。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畸形愈合、延迟愈合、不愈合、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美国足踝外科学协会(AOFAS)评分。结果 55例患者随访时间为12个月。保守组延迟愈合5例,骨折不愈合1例,畸形愈合3例;手术组延迟愈合2例。手术组愈合时间(9.3±1.5)周短于保守组(11.6±2.7)周(P<0.01),AOFAS评分术后2周(P<0.01),1个月(P<0.01),3个月(P=0.02)手术组优于保守组,术后6、12个月差异计无统学意义。VAS评分术后2周(P<0.01);术后1个月(P<0.01),术后3个月(P=0.03)手术组优于保守组,术后6、12个月差异计无统学意义。结论 全螺纹螺钉治疗第五基底(Ⅰ区)骨折早期疗效优于保守治疗,远期疗效相...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普瑞巴林联合塞来昔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LDH术后疼痛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于术前3 d至术后14 d给予塞来昔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前3 d至术后14 d给予普瑞巴林治疗。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的治疗优良率,术前及术后1、3个月的VAS和腰痛ODI评分。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观察组OD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瑞巴林联合塞来昔布能够有效降低LDH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及ODI评分,安全性好,有利于促进患者的早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8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西酞普兰组和氟西汀组各34例分别进行治疗,观察6w。于治疗前及治疗2w、4w、6w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和副反应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w末西酞普兰组显效率79.4%,氟西汀组76.4%(χ^2=0.008,P〉0.05);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治疗2w末两组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5);4w末起均有极显著下降(P〈0.01);两组间同期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各阶段副反应量表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疗效与氟西汀相当,起效快,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前瞻性对比研究侧卧位与俯卧位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差别。【方法】对47例65岁以上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单节段小切口开窗椎间盘切除手术,23例行俯卧位手术(俯卧组),24例无法耐受俯卧位者行侧卧位手术(侧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疗效的差异,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48个月进行VAS、ODI评分,末次随访按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45例获得术后4年随访。侧卧组比俯卧组术中出血量少(P〈0.01),术后各时间点两组VAs及0DI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4年两组优良率无统计学差异(91.4%VS91.0%,P〉0.05)。【结论】对于不能耐受俯卧体位的老年患者,侧卧位椎间盘切除术仍能取得满意的中期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在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应用,了解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的治疗方法相同.对照组予以精神科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两组的疗程均为6周.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2、4、6 周末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及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以评定疗效;治疗6周后,用HAMA减分率评定总体疗效.结果 治疗第2、4、6周末,两组患者的S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第4、6周末,两组患者的HAM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6周末,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对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有良好的疗效,有利于减缓或消除患者的焦虑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背景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percutaneous lumber discectomy,PLD)已成为治疗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治疗手段.临床诊治腰椎间盘突出症过程中,部分患者表现出抑郁情绪的特点.但伴发抑郁情绪是否对PLD疗效及术后康复产生影响尚无报道.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伴发抑郁情绪对PLD疗效的影响,以及PLD术后有效的康复干预手段.设计病例对照研究.单位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放射介入科、精神科.对象2001-07/2002-12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放射介入科行PLD治疗的7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选取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采用PLD治疗、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50、既往无精神病史及精神病家族史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伴发抑郁情绪患者26例为抑郁组.每一病例选配本院自1997-06/2002-03经PLD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一例加以对照,即对照组.干预采用Zung编制的抑郁自评量表(SDS)于术前、术后在病房安静环境下,被调查者独立完成;随访6个月,评定SDS和疗效.主要观察指标①术前、术后SDS评分.②随访6个月时的SDS评分和疗效.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抑郁发生率为35%(26/74);抑郁组显效率46%(14/26)与对照组显效率81%(21/26)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4.282,P=0.039);抑郁组总有效率85%(22/26)与对照组总有效率92%(23/26)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0.754,P=0.385).两组患者的疗效的构成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4.339,P=0.114).同期74例患者PLD疗效总有效率92%.术后6个月腰椎间盘突出症伴发抑郁情绪患者SDS评分(56.29±10.27)与术前(61.37±9.68)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5.701,P<0.001),抑郁情绪的缓解比例为3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抑郁情绪发生率高于正常人群,并且其PLD的疗效显效率低于无伴发抑郁情绪人群,但提高对抑郁情绪的认识能够提高PLD的总体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96例瘢痕疙瘩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7例,治疗组给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皮损内注射.分别于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1、3、6个月随访,评价疗效和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瘢痕厚度、VSS评分均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在超声引导下应用自制侧孔EV导管针硬化治疗巧克力囊肿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临床确诊附件巧克力囊肿患者268例共计291个囊肿,在超声引导下应用PTC针无水乙醇硬化治疗巧克力囊肿70例75个囊肿(PTC针组),应用EV导管针无水乙醇硬化治疗76例85个囊肿(EV导管针组),应用自制侧孔EV导管针无水乙醇硬化治疗122例131个囊肿(自制侧孔EV导管针组),术后3、6、12个月超声检查记录三组治疗情况。以术后12个月内囊肿完全消失为治愈,并比较分析三组治愈率及囊肿治疗过程中重复硬化的次数。结果PTC针组治疗巧克力囊肿治愈率81.3%,EV导管针组治愈率94.1%,自制侧孔EV导管针组治愈率99.2%,三组间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自制侧孔EV导管针组治疗附件巧克力囊肿过程中重复硬化次数明显减少。结论应用自制侧孔EV导管针无水乙醇硬化治疗巧克力囊肿具有较高的治愈率,操作轻便、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抗凝药物在经颈静脉穿刺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ransjugularintrahepaticportosystemicstentshunt,TIPSS)术后预防和治疗分流道异常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接受过TIPSS治疗患者术后服用抗凝药物阿司匹林、华法林治疗情况,对比随访期间出现分流道异常的发生几率。结果:TIPSS术后1周、3个月抗凝治疗对分流道有无异常影响不大;术后6个月抗凝治疗有效,但两种抗凝药物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术后12个月及以后阿司匹林抗凝作用疗效和非抗凝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而服用华法林组仍然存在较高的分流道通畅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IPSS术后合理应用抗凝药物可有效降低分流道狭窄和(或)闭塞,提高近期和中期临床疗效,但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利培酮治疗难治性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难治性分裂情感性精神病患者给予利培酮治疗,疗程6w.随访6mo。于治疗前及治疗1w,2w,3w,4w,5w,6w末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躁狂评定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2例因治疗过程中出现发热性疾病脱落,实际完成18例。治疗2w起各时段.简明精神病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躁狂评定量表评分下降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或极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利培酮治疗难治性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疗效显著,且对患者的社会功能的恢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近期疗效。方法对29例LDH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疗效按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进行评定。结果29例患者术前VAS评分为(6.89±0.80)分,术后1d VAS评分为(0.50±0.29)分。术后3dVAS评分为(0.90+0.65)分、术后1周VAS评分为(1.05+0.70)分、术后3个月VAS评分为(0.90±0.60)分;术后l、3d,1周及3个月的VAS评分值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LDH的近期疗效较好。是一种较理想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