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观察测量锁骨CT影像学形态,为锁骨骨折锁定接骨板的治疗及改进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4年3—12月南京鼓楼医院排除锁骨骨折及其他可影响锁骨形态疾病的32例行肺部或颈部CT扫描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男16例,女16例;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41.4岁。通过CT扫描及3D重建,分别测量32例64侧投影位锁骨的长度,近端、中段和远端宽度,锁骨近端和远端的曲率半径,锁骨水平面、冠状面的两端最大宽度及中间最小宽度等,采用成组t检验,分别比较不同侧别及性别间测量数据的差异。结果 男性锁骨的平均长度为(153.9±7.5)mm、女性锁骨的平均长度为(135.4±7.6)mm。男女的锁骨近端曲率半径均明显较远端曲率半径大,垂直投影的锁骨中段最小宽度男性为(11.7±1.9)mm,女性为(9.3±1.0)mm。左右侧各观察测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男女性别间比较,除中远段曲率半径、中近段角度、中远段角度、冠状面近端最大宽度、上缘曲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他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锁骨的形态存在较大的性别差异,表现为女性锁骨的总长度及各部分长度较短、水平面和冠状面近端最大宽度较小,有必要根据性别差异改进器械;此外,测量结果还可为锁定接骨板术前预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供面神经管乖直部至颈静脉窝之间水平距离正常值并分析其变异情况.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对4具干颅标本进行扫描,将锯开剖面测量值与相同影像平面测量值对照后取得测链平面.以同样方法对随机入选无耳部疾患的118人行颌面部CT扫描.在MPR影像上测量而神经管垂直部至颈静脉窝之间的水平距离,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而神经管垂直部至颈静脉窝之间的距离,右侧(4.75±2.33)mm,左侧(6.06±2.52)mm,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小于左侧.男性(5.54±2.58)mm,女性(5.29±2.44)mm,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MPR技术是研究面神经管垂直部与颈静脉窝影像解剖的良好方法,可为耳鼻喉科、颅脑外科及显微外科手术术式的选择提供可靠信息.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量髋臼前柱的解剖参数,评估术前拉力螺钉固定髋臼前柱的风险。方法收集155例成人骨盆CT扫描数据,其中男91例,女64例,重建骨盆三维模型。应用MIMICS软件在髋臼前柱置入虚拟螺钉,测量虚拟螺钉的最大直径、长度、进钉点,并计算虚拟螺钉方向。垂直髋臼前表面虚拟截骨,测量每个截骨面的内外径、上下径。计算髋臼前柱在真骨盆缘MN段的弧度。结果髋臼前柱允许置入虚拟螺钉的最大直径和长度在男性为(7.95±0.98)mm和(124.84±6.79)mm,女性为(6.42±1.15)mm和(120.00±7.52)mm;虚拟螺钉与水平面和矢状面的夹角在男性为(21.55±2.67)°、(42.15±2.54)°,女性为(21.85±5.10)°、(41.51±5.23)°;前柱MN段的弧度在男性为(38.29±3.28)°,女性为(43.41±3.50)°。以上数据除进钉方向外男女间均有显著差异。螺钉直径与性别、前柱弧度线性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68、-0.164。女性髋臼前柱置入直径为6.50 mm、7.00 mm螺钉的风险分别是男性的9.081倍、13.316倍。结论对于中国人,建议使用直径为6.50 mm的拉力螺钉固定髋臼前柱骨折,当女性髋臼前柱弧度大于(44.49±2.47)°时,宜行钢板内固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相关解剖结构的影像观察、测量,探讨经颞骨入路手术中如何避免损伤面神经垂直部。方法:采用16层螺旋cT对68人(136侧),其中女性33例(66侧),男性35例(70侧)行颌面部轴位CT扫描。在横断位分别测量面神经管垂直部至外耳道后壁(D1)、外耳门后缘(D2)、乙状窦沟前壁(D3)、颈静脉窝(D4)的水平距离,以及外耳道后壁至乙状窦沟前壁之间水平距离(D5)。结果:D1~D15分别为:(2.87±0.47)mm,(11.09±2.30)mm,(7.95±2.15)mm,(5.45±2.32)mm,(13.48±2.19)mm。面神经垂直部至颈静脉窝之间水平距离左右两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指标测量结果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断层影像解剖学观测,获得了经颞骨入路手术相关结构的解剖学数据,该组数据可为术中避免面神经等重要结构的损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量上颌牙槽骨最末端相关数据,为此区种植手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颌面专用锥束CT测量50名志愿者男26人(16~74岁);女24人(19~78岁)上颌牙槽骨最末端3个标志点,两条线距的长度.结果上颌牙槽骨最末端点与上颌窦的距离AC14.32±4.87mm,以上各数据在志愿者左右两侧和不同性别间数值差异均无显著意义.上颌牙槽嵴最末端点到翼上颌联合的最下点的距离AB在受检者左右两侧差异均无显著意义,但不同性别的数值差异有显著意义,男、女分别为(8.92±2.54)mm、(7.11±2.67)mm.结论为术者在上领末端牙槽骨进行种植的初步评估,为选择种植体及其数目、相对位置、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西北地区国人正常髌股关节CT影像相关解剖学测量数据在不同性别间差异,为人工膝关节假体设计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7年5月—8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招募的78名志愿者156侧正常膝关节CT影像资料进行横断面研究。采用美国GE Revolution CT机,对78名志愿者自髂棘至足底进行CT扫描及三维重建,测量两侧髌骨厚度、髌骨关节面厚度、髌骨宽度、髌骨外侧关节面宽度、髌骨纵向长度、髌骨关节面长度、股骨左右径、股骨前后径、前股骨偏心距、滑车沟角。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不同性别间各观测指标的差异;应用线性回归模型控制年龄、身高、体质量偏倚,再次分析不同性别间各测量指标的差异,并对所有观测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78名志愿者,不同性别间年龄、身高、体质量、BM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270、17.602、11.366、4.377,P值均<0.01)。在控制年龄、身高、体质量偏倚前,男性髌骨厚度、髌骨关节面厚度、髌骨宽度、髌骨外侧关节面宽度、髌骨纵向长度、髌骨关节面长度、股骨左右径、股骨前后径、前股骨偏心距分别为(22.39±1.53)mm、(11.75±0.94)mm、(47.04±2.81)mm、(27.18±2.16)mm、(45.18±2.74)mm、(30.60±2.28)mm、(86.31±3.94)mm、(66.76±3.26)mm、(6.37±1.38)mm,均明显大于女性的(19.75±1.29)mm、(10.91±0.95)mm、(40.47±2.30)mm、(23.37±1.61)mm、(38.74±2.51)mm、(26.76±1.70)mm、(74.28±3.00)mm、(60.07±2.89)mm、(5.63±1.36)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692、5.582、16.024、12.518、15.303、11.969、21.545、13.581、3.381,P值均<0.01);控制偏倚后,髌骨关节面厚度和前股骨偏心距男性、女性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他指标男性、女性之间差异仍均有统计学意义(t=2.057、6.581、5.207、4.673、3.045、8.053、2.331,P值均<0.05)。而滑车沟角男性为139.43°±4.78°,女性为138.29°±4.22°,无论是否控制年龄、身高、体质量偏倚,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滑车沟角与年龄、髌骨关节面厚度、前股骨偏心距之间呈负相关,其他观察指标之间均呈正相关。在呈正相关的指标中,前股骨偏心距与其他指标相关系数均<0.30,呈弱相关性;滑车沟角除与髌骨外侧关节面宽度相关系数为0.32外,与其他指标相关系数均<0.30,呈弱相关性。结论 不同性别间正常髌股关节CT影像相关解剖学测量数据存在差异,即使在同样大小的股骨或髌骨时,前股骨偏心距与滑车沟角也可能存在较大的变异性。因此,在设计膝关节假体时不仅要根据性别不同满足患者的需要,同时应注意股骨前髁设计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设计适合国人的肱骨头假体柄提供相关髓腔参数。方法 :10 0根成对防腐肱骨 (男 2 8对 ,女 2 2对 )按肱骨头扭转角置于冠状位 ,行解剖颈下缘及其下 2 0、40mm和髓腔狭窄部 4平面CT扫描 ,由CT软件测量冠 (ML)、矢状位 (AP)髓腔内参数。结果 :测得部分参数值为狭窄位置 ( 166.3 7± 17.14 )mm ,颈下缘髓腔宽ML( 3 2 .85± 4.2 1)mm ,AP( 2 8.45± 4.3 8)mm ,狭窄部髓腔宽ML( 10 .2 9± 2 .0 8)mm ,AP( 13 .0 9± 2 .97)mm ;进一步分组比较提示性别间多数参数差异显著 ,而左右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本文结果可供设计适合国人的人工肱骨假体柄提供参考值 ,在设计和选择假体时需考虑干骺端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对翼状胬肉患者视觉质量、角膜屈光及泪膜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翼状胬肉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之后对两组患者视力、角膜屈光度、泪膜功能及术后巩膜并发症进行评估。 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视力、角膜水平曲度及角膜垂直曲度均显著增加,角膜散光度较治疗之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治疗后视力、角膜水平曲度及角膜垂直曲度显著大于对照组,角膜散光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及泪膜破裂时间(BUT)水平均显著上升,且观察组治疗后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眼部刺激症状、巩膜溶解软化及巩膜坏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翼状胬肉切除能有效提高患者视力,增加角膜屈光度,降低患者散光程度,并能有效改善泪膜功能,降低巩膜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临床医生提供面神经管垂直段位置关系的信息.方法:取15例开颅取脑后颅底标本,直接测量面神经管垂直段至外耳道后壁和外耳门后缘水平距,用64层螺旋CT测量及118例患者头颅CT扫描图像的相同项目.结果:面神经管垂直段至外耳道后壁和外耳门后缘水平距,尸骨直接测量与CT测量结果分别是(3.01±0.65)mm与(3.00±0.68)mm,(10.98±1.72)mm与(10.98±1.64)mm;活体测量男性左,右侧的测量值分别为(3.07±0.89)mm与(3.06±0.83)mm,(11.91±3.10)mm与(12.23±2.78)mm,女性分别为(2.90±0.59)mm与(2.82±0.63)mm,(10.56±2.26)mm与(10.42±3.02)mm.结论:CT测量方法可靠,测得值可信;CT扫描除可助医生明确诊断外,CT测量还可助临床医生术前、术中对面神经管垂直段或其他解剖结构的定位与保护.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设计一种与胫骨平台后内髁解剖形态匹配的钢板,比较其与5孔L型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LCDCP)和7孔直型重建接骨板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的稳定性。方法将18具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的标本随机分为3组,每组6具。其中,A组标本模型采用前内侧5孔L型LC-DCP固定,B组标本模型采用后内侧7孔直型重建接骨板固定,C组标本模型采用新设计的胫骨平台后内侧锁定钢板固定。分别测量各组标本在轴向载荷为500、1000、1500 N下的垂直位移及失效载荷。结果 A组标本分别在500、1000、1500 N下的垂直位移是(1.035±0.140)mm、(1.721±0.149)mm、(2.263±0.134)mm,B组标本分别在500、1000、1500 N下的垂直位移是(0.268±0.702)mm、(0.788±0.507)mm、(1.518±0.111)mm,C组标本分别在500、1000、1500 N下的垂直位移是(0.180±0.049)mm、(0.578±0.103)mm、(0.760±0.055)mm。在同一载荷下,三组标本骨折块垂直位移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A组标本失效载荷为(1234.3±56.009)N,B组标本失效载荷为(2065.8±102.098)N,C组标本失效载荷为(2544.2±92.982)N,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新设计的胫骨平台后内侧锁定钢板在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上,较5孔L型LC-DCP和7孔直型重建接骨板具有更好的生物力学优势。  相似文献   

11.
膝关节半月板动脉的巨微解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手术显微镜及测微器在50侧(男30、女20)成人尸体的标本上对伸(足母)短肌和伸趾短肌的形态.血供和神经支配进行解剖与测量.伸(足母)短肌的长54.8±0.90mm,宽15.90±0.44mm厚3.46±0.18mm;伸趾短肌的长65.65±1.58mm,宽19,46±0.51mm,厚3.43±0.19mm.血供主要来自跗外侧动脉,其起点处的外径1.72±0.09mm,入肌处的外径0.82±0.06mm,可游离的长度24.85±1.41mm;肌肉由腓深神经分支支配.本文还讨论了该肌瓣的临床应用及作为供体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大鼠角膜中央区SP样、CGRP样免疫阳性纤维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角膜中央区注射HRP后,用抗SP和抗CGRP抗体对三叉神经节、颈上神经节和迷走神经节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处理。结果证明:双重阳性细胞出现于三叉神经节的内侧区且集中分布于背内侧部.CGRP样双重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节的背内侧部的周边区;SP样双重阳性细胞散在于节的背内侧部的深部。两者均为圆形或椭圆形。在颈上神经节和迷走神经节内未见双重阳性细胞。  相似文献   

14.
The tissue differentiation of the zona glomerulosa of the fetal adrenal cortex of rats was studied by giving experimental treatments to the fetus in vivo. A low-glucocorticoid-condition was given to the fetus by bilateral adrenalectomy of pregnant rats for removing exogenous glucocorticoids from the fetus, and by brain aspiration of the fetuses for removing the fetal pituitary gland (ACTH) and endogenous glucocorticoids. When the fetus was placed under a low-glucocorticoid-condition for the last couple of days of gestation, poor differentiation of the zona glomerulosa occurred speciflcally in the fetal adrenal cortex. The degree of the poor differentiation seemed to be proportional to the duration of the low-glucocorticoid-condition. Supplemental administration of glucocorticoids could prevent this poor differentiation of the zona glomerulosa.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tissue differentiation of the zona glomerulosa of the fetal adrenal cortex depends much on glucocorticoids.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实验室饲养研究了川楝素对家蝇(Musca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实验啮齿动物豚鼠、兔、大白鼠、小白鼠(津白Ⅰ号、津白Ⅱ号和昆明种)精母细胞联会复合体进行了观察。其联会复合体基本组成是相同的,如都包括2条侧体和两侧体间的空间中的一条中体,并有较细的横丝等,但在形态上,还存在一定差异。同源染色体和其间的联会复合体,吸附于核内膜上,核内膜加厚形成板状物,其中体明显到达核膜。性泡是X染色体和Y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期间配对。小鼠核仁密切联系性泡。性泡也可紧密贴于核膜,中体上存在有数目不等的小结节。  相似文献   

17.
大鼠胸腺传入纤维在中枢内的跨节投射——CB-HRP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将CB-HRP注入大鼠胸腺,研究了标记细胞在感觉神经节的分布及初级感觉终末在脊髓、脑干中的投射。结果表明:1.在双侧迷走神经结状节中有标记细胞;2.在C_1-T_5段双侧脊神经节中有标记细胞,推测这些标记细胞可能随交感神经传入,其中C_3-C_4段的投射可能随膈神经传入;3.脊髓中的标记终末,见于C_1-C_8节段,主要分布在Ⅰ层内;4.脑干中的标记终末,主要见于双侧孤束核的全长及连合核中。在疑核标记的节前神经元附近有的也可见终末分布,提示胸腺的一级传入与传出神经元间可能存在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18.
改变力学环境后松质骨胞元结构的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质骨是骨的重要组成部分,结构疏松、多孔,由针状、片状骨小梁组成多种胞体,其结构称为胞元结构。正常生理状态下,骨质的形成与吸收呈平衡态,骨结构稳定,当骨所处的力学环境发生变化时,骨的结构形态也随之变化。松质骨细观结构数值模拟变化的力学环境与骨结构的关系目前未见报道,本文是采用带有生理限定应力的自适应生理模型与有限元相结合的方法,在力学环境发生变化后用计算机预测松质骨胞元结构;定量的研究了松质骨胞元结构从一种优化平衡态到另一种平衡态与其力学环境的关系,模拟了松质骨胞元结构的变化与力学环境的适应性。把这种骨结构预测从宏观水平提高到细观水平。  相似文献   

19.
我国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MSP-2的抗原表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我国恶性疟原虫株MSP-2基因序列,检索我国虫株MSP-2是否具有国外已鉴定的MSP-2抗原表位。结果显示,我国虫株MSP-2具有已鉴定的FC-27等位基因型可变区抗原表位STNS和DTPTATE。同时应用计算机辅助抗原表位分析技术对MSP-2进行抗原表位分析预测,并以合成肽技术鉴定了预测表位的免疫原性。抗原指数分析表明,MSP-2分子亲水性指数和侧链易曲性指数最高的区域分别位于aa153~166和aa65~72,而aa53~60可能是我国虫株特异的抗原表位。用4个合成肽进行免疫学鉴定,证实预测的表位可以诱导抗肽抗体反应,免疫血清可识别重组MSP-2和恶性疟原虫全抗原中MSP-2抗原区带,且合成肽可与我国流行区高度免疫人群免疫血清反应。由于这些表位存在于我国海南、云南、安徽株MSP-2序列中,可以作为研制我国恶性疟重组多价表位疫苗的候选抗原表位。  相似文献   

20.
卫氏并殖吸虫成虫和囊蚴抗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应用等电点聚焦电泳(IEF)、聚丙烯酰胺凝胶盘状电泳(Dise-PAGE)和免疫电泳(IE)对卫氏并殖吸虫成虫和囊蚴抗原进行理化性质和免疫学性质分析的结果。成虫和囊蚴在理化性质方面存在许多相似组分和少数特征组分;成虫和囊蚴存在共同抗原和期特异抗原;期特异抗原大多数含糖脂蛋白,部分期特异抗原为主要血清学抗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