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应激性生活事件对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激性生活事件对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应激性生活事件量表对 2 0例功能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和 2 0例与之在人口统计学方面相匹配的健康人进行了评定并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病例组高切变率血液粘度 [ηb(H) ]、血浆粘度 ( ηP)、红细胞压积 (HCT)和红细胞聚集性 (AI)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生活事件紧张总值与上述血液流变学指标呈正性显著相关 (P <0 .0 1)。结论 :应激性生活事件影响血液流变学特性 ,并为应激与室性心律失常关系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矽肺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方法检测了 73例矽肺患者和 60例健康对照者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组的红细胞压积(H)、4S~(-1)~200S~(-1)切变率时的全血表观粘度(ηb)、血浆粘度(ηP)、红细胞电泳时间(EET)、血小板电泳时间(PET)平均值均显著升高(P<0.001)。直线回归和相关分析发现,上述各检测值除ηP外,余均随着患者病程的延长而逐步升高(P<0.05~0.0001)。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患者病情与 H、4S~(-1)和 200S~(-1)时的加及EET、PET值相关最为密切。结论矽肺患者的血液呈高凝和高粘滞状态,且随着病程延长而增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梗塞、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和肺心病等几种常见老年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方法采用LBY—N6A全自动旋转式血液粘度计,分别检测几种老年性疾病患者和正常对照组3个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ηb)及血浆粘度(ηp),并以温氏法、魏氏法和凝固法分别测定红细胞比积(HCT)、血沉(ESR)和纤维蛋白原(Fib)含量,计算出全血还原粘度(ηre)、红细胞聚集指数(RAI)、红细胞刚性指数(IR)、红细胞变形指数(DI)和血沉方程K值(ESRK)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几种老年性疾病患者的 ηh、ηP、HCT、Fib、ESRK均有不同程度增高(P<0. 05~0. 001),红细胞聚集性、刚性明显增强,变形能力降低。研究表明,几种老年性疾病患者存在高粘滞、高聚集状态之共性。结论老年性疾病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异常改变,特别是红细胞聚集性增强,红细胞变形性降低(即红细胞刚性增强)是体内微循环障碍、血液淤滞、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之一。故认为老年性疾病患者需要做血液流变学检查。血液流变性特点可作为早期诊断和监测指标,为疾病的发展、转归和预后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4.
本文观察了84例高血压病患者左室重量指数与血液流变指标及动态血压昼夜节律的相互关系。结果发现: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组高切粘度、低切粘度和血浆粘度明显升高(p<0.01),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率也显著升高(p<0.001),提示高血压病左室肥厚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改变和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通过血液流变性实验,初步探讨了血库存血(4℃)在不同时间内(24h、3天、7天、14天)其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电泳时间(EpT)、全血(比)粘度(ηb)、血浆(比)粘度(ηp)的变化,结果分别为存放1天(24h),EpT值有非常显著延长,存放3天加值有非常显著性增高,P<0.01,储存时间越长其值越高;存放3天内ηb值无明显变化,P>0.05;7天与14天有显著性和非常显著性变化,P<0.05和P<0.01;存放时间越长,其ηp值顺次变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的差异。方法用血液比粘度计测定和分析170例脑梗塞病人及167例对照病人血液流变学各项值。结果男性脑梗塞病人全血高切和低切粘度值及红血球压积均比女性高(P<0.01,P<0.001,P<0.001),而女性的血沉比男性高(P< 0.001)。男性脑梗塞病人的全血低切粘度和红血球压积高于男性对照病人(P<0.01,P<0.05),女性脑梗塞病人的红血球聚集指数高于女性对照病人(P<0.01)。结论脑梗塞病人的血液流变学改变存在男女性别差异,血液流变学因素在脑梗塞发病中的影响方式也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正常家兔血液流变学指标,建立其正常参考值,并对有关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方法采用NXE-1型锥板式粘度计。测定5.755~(-1)~307.2S~(-1)七个切变率的血液表观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硬度指数(TK)、红细胞聚集指数(RAI)和氧释放系数(OD)。结果雄性组家兔高切变率和低切变率下的血液粘度及RAI较雌性组明显增高(P<0.05和P<0.01),而OD较雌性组明显降低(P< 0.05)。高体重组家兔高、中、低各切变率下的血液粘度和红细胞压积(Hct)较低体重组明显增高(P< 0.05和P<0.01),而OD明显低于低体重组(P<0.05)。高Hct组家兔的血液粘度、OD较低Hct组明显增高(P均<0.01),而血浆粘度和TK较低Hct组明显降低(P<0.05和P<0.01)。结论家兔不同性别、体重和Hct,其血液流变学指标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82例高血压病人和57例脑出血病人及40例健康志愿者分别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检测。方法检测微量红细胞压积和纤维蛋白原,将两项数据分别输入WX—51型全自动血液流变仪中,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高血压和脑出血病人的全血粘度(ηb)、纤维蛋白原( PFC )、微循环滞留时间(MST)和血栓形成系数(TFL)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 P<0. 05)。结论血液流变学及各项指标检测与高血压和脑出血病人有着密切关系,并对临床诊断和药物疗效,预后观察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驻极体改善烫伤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实验用自制模型造成大鼠局部烫伤,用锥板粘度计测定大鼠烫伤早期和应用驻极体治疗后全血表观粘度、血浆粘度及红细胞压积的变化,并对红细胞的聚集和变形性能等参量作了相应的讨论。结果表明,烫伤后大鼠的全血表现粘度、血浆粘度及红细胞压积均呈显著性升高(P<0.001),红细胞聚集程度增加,变形能力下降。应用驻极体治疗后,烫伤动物的血液粘度和红细胞压积均较烫伤后有明显下降(P<0.001),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和聚集性能得到改善,驻极体具有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观察了4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应用甘糖酯治疗前后红细胞滤过指数和甲襞微循环的改变。结果显示:治疗前患者红细胞滤过指数明高于正常人(P<0.001),治疗后红细胞滤过指数明显低于治疗前(P<0.001),且治疗20天后红细胞滤过指数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甲襞微循环血管形态血液流态、袢周状态及总积分值均明显高于正常人(P<0.001),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烧伤患者休克期后的血液流变学改变及爱维治的治疗作用。方法30例男性烧伤患者,伤后5d随机分为爱维治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爱维治用法为1600mg,静滴,1次/d,连续10d,测定治疗前后血流变学指标;正常对照组为15例健康查体者。结果烧伤患者休克期后高切、中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沉(ESR)及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变形指数(TK)、刚性指数(I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应用爱维治后,高切全血黏度、还原高切全血黏度、TK、IR均有明显改善;而常规治疗组仅血浆黏度低于治疗前。结论烧伤患者于休克期后血液流变学明显异常,爱维治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30例肾移植患者及2例胰腺移植病人进行了血液流变学若干参数测定。结果显示:急慢性肾排斥反应期的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纤维蛋白原定量等较肾功能稳定期升高,且有显著性差异;急性胰腺排斥反应时,也有血液流变学参数异常增高,并随排斥反应转归不同而变化各异。认为血液流变学异常与排斥反应密切有关,血液流变性质改变是导致移植物功能丧失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几种常见肺部疾患血液流变性改变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几种常见肺部疾患病人做了血液流变学检查,并与正常组进行对照,发现均有显著差异,其中体外血栓形成试验和血液粘度检测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同时结合临床病例进行讨论,并且认为血液流变学指标可作为疾病的预防手段和判断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观察了原发性肺癌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采用血液比粘度计检测正常组(42例),肺癌组(58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组(76例)患者的血沉降率、血球压积、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及全血还原比粘度。结果:1 COPD组血球压积、低及中切变率时全血比粘度较正常组、肺癌组显著升高(P<0.05).2 肺癌组血沉降率较正常组、COPD组显著升高(P<0.05).3 肺癌组的血球压积、低及中切变率时的全血比粘度较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4 3组高切变率时全血比粘度、全血还原比粘度与血浆比粘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5正常组与COPD组血沉降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肺癌患者血沉降率增高提示其红细胞聚集力增强,而其血粘度无明显改变,可能与红细胞压积无明显改变有关。COPD患者血球压积、血粘度明显增高,可能与长期缺氧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活血益气补肾方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血液流变学参数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 NOS)活性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中医治疗组服用活血益气补肾方,肝素治疗组皮下注射依诺肝素,对照组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检测3组术前、术后第1、10天血液e NOS、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中医治疗组患者术后1 d血液e NOS、NO含量、全血黏度(whole blood viscosity,WBV)、血浆黏度(plasma viscosity,PV)、红细胞比积(hematocrit,HCT)、红细胞聚集系数(erythrocyte aggregation index,EAI)、刚性指数(index of rigidity,IR)、红细胞变形指数(erythrocyte deformation index,EDI)和红细胞电泳时间(erythrocyte electrophoresis time,EET)与其余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 d中医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血液e NOS和NO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善;中医治疗组和肝素治疗组比较,上述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活血益气补肾方能有效提高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血液e NOS和NO浓度,改善血液流变状态。  相似文献   

16.
章梅  邱根全  夏天 《中国微循环》2001,5(3):206-207
目的:观察1.6-2磷酸果糖对脾虚大鼠血液流变学和红细胞变性的影响。方法: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脾虚组+FDP组和对照组,采用LG-190型细胞仪测定大鼠红细胞变形性和聚集性,采用锥板式粘度计测全血粘度。结果:FDP治疗2周后,红细胞变形性增强,聚集性聚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降低,同时可以改善心脏功能。结论:FDP桶明显改善脾虚大鼠红细胞变形性和血液流变学特性。  相似文献   

17.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出血与缺血两类不同性质的急性脑血管病(ACVD)及不同部位脑梗塞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规律,并对梗塞治疗进行疗效比较.方法不同部位脑梗塞者相互间及两类不同性质ACVD患者与对照组间血液流变值分别进行对照比较.结果ACVD组中呈多项指标异常,其中HCT、全血粘度比、红细胞电泳等尤为显著(P<0.01).44例不同部位脑梗塞患者间血流变值存在多项差异,其中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明显(P<0.01).结论上述变化规律对各类ACVD的预防治疗和诊断有重要指导意义.等容量稀释疗法治疗脑梗塞疗效优于低分子右旋糖酐扩容疗法.  相似文献   

18.
高粘滞血症血液流变学特征与舌诊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夕茹 《中国微循环》1998,2(3):184-186
目的:观察高粘滞血症(HVS)的血液流变学特征与舌诊相互关系。方法:血液流变学检测同时,于自然光线下观察记录舌象。结果:复合性HVS大部分血流变学指标较单纯性HVS为高(P<0.01~0.001)。单纯性HVS以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聚集增高为特征,复合性HVS还伴有血浆粘度增高和其它几型粘滞因素升高的趋势。舌象结果显示,HVS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舌质和舌苔的异常。经治疗,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后,舌质舌苔也部分地好转。结论:舌质的异常改变是HVS的一个重要标志,与血液流变学参数异常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通心络对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性及甲襞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讨通心络对脑梗塞患者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 :6 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通心络治疗组 ,并于治疗前后进行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检测。结果 :通心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 ,甲襞微循环及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明显下降 (P <0 .0 5 )。结论 :通心络具有“益气活血、通络止痛”等作用 ,能改善脑梗塞患者的微循环 ,降低血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