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发汗的药效法再探麻黄汤、桂枝汤、银翘散、桑菊饮的药物动力学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麻黄汤、桂枝汤、银翘散、桑菊饮等四个解表方剂均能促进大鼠的汗腺分泌,并呈显著的量效相关。以发汗的药效法测定了它们的药效动力学参数。麻黄汤的最低起效剂量为0.04g/kg po,相当于临床等效剂量的效应消退半衰期为2.54小时,效应维持时间为16.39小时,效应达峰时间为1.96小时。桂枝汤相应为0.47g/kg、2.62、8.95和1.64小时。银翘散相应为0.267g/kg、3.90、23.71和2.21小时。桑菊饮相应为0.109g/kg、6.20、34.23和2.30小时。对中药复方药物动力学的研究方法也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以解热的药效法初探麻黄汤、桂枝汤、银翘散、桑菊饮的药物动力学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24
本文以对鲜酵母所致发热大鼠的解热效应为指标探讨了麻黄汤、银翘散等四个辛温和辛凉解表代表方剂的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麻黄汤的最小起效剂量为0.18g/kg,作用期为6.4小时,体内生物相当药量的消除半衰期为1.11小时;桂枝汤相应为0.42g/kg、10.6和1.34小时;银翘散相应为0.43g/kg、8.5和1.19小时;桑菊饮相应为0.45g/kg、12.2和2.24小时。银翘散和桑菊饮吸收半衰期分别为0.54小时和0.8小时,达峰时间分别为1.29和1.77小时。应用鲜酵母致热模型作时间一效应观察时,给药剂量宜用相当于人的临床等效剂量,药效测定点选择发热峰值时为妥。 相似文献
3.
以药物体内累积法再探麻黄汤、桂枝汤、银翘散、桑菊饮的药物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药物累积法估测了麻黄汤、桂枝汤、银翘散、桑菊饮四个解表方剂的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除桑菊饮呈一房室模型分布外,其他三方均属二房室模型分布,四个方剂基本上均按一级动力学消除。麻黄汤的最小有毒剂量为15.73g/kgip,表现消除半衰期为23.41小时,表观分布半衰期为3.76小时。桂枝汤相应为11.94g/kg,17.10和1.19小时。银翘散相应为7.28g/kg,13.86和0.76小时。桑菊饮相应为9.72g/kg,9.72和0.86小时。对药物累积法估测中药复方药物动力学的研究方法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以抑制肠蠕动亢进作用再探麻黄汤、桂枝汤、银翘散、桑菊饮的药效动力学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桑菊饮、银翘散、桂枝汤能显著抑制新斯的明诱发的小鼠肠道蠕动亢进,麻黄汤亦有微弱的抑制作用,四方均呈显著的量效相关。实验测得的药效动力学参数:麻黄汤的最低起效剂量为1.840g/kg po,相当于临床等效剂量的效应消除半衰期为1.6h,效应维持时间为3.08h,效应达峰时间为0.95h。桂枝汤相应为0.186g/kg、5.87、33.74和2.89h。银翘散相应为0.213g/kg,4.25,27.18和1.54h。桑菊饮相应为0.103g/kg,4.20,27.70和1.13h。 相似文献
5.
曾用退热的药理效应为指标,探讨过麻黄汤、桂枝汤、银翘散、桑菊饮四方的药物动力学参数,发现它们的生物相应体存量的消除半衰期较为接近,而效应半衰期和相当于临床等效剂量的作用期有一定差别,大体反映了祖国医学对四方的有关论述。该文以发汗的生理效应为指标,测定了它们的药效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四方均能促进大鼠的汗腺分泌,并呈显著的量效相关。麻 相似文献
6.
桑菊饮抗炎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桑菊饮水煎剂能抑制蛋清性大鼠足跖炎症,明显增加大鼠肾上腺中胆固醇含量,以及升高大鼠血浆中醛固酮和皮质醇的水平,能明显降低大鼠肾上腺中VitC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不同煎煮时间处理的复方中药银翘散、桂枝汤对临床常见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作用及电镜下细菌细胞形态结构变化。方法:采用MH琼脂稀释法分别对来自临床的30株甲氧西林耐药MRSA和30株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进行敏感性对照试验,测定其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银翘散和桂枝汤对两组不同的细菌均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统计学显示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不同煎煮时间处理的银翘散对各组细菌的作用经统计学处理亦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而不同煎煮时间处理的桂枝汤对各组细菌的作用经统计学处理均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抗生素选择压力增大的情况下,治疗由MRSA引起的感染,复方中药同样可起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中药方剂与抗病毒西药治疗流感轻症的机制差异,探讨中药复方抗流感病毒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银翘散合桑菊饮加减方、麻杏石甘汤加减方,与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帕拉米韦作对比。在SymMap等生物数据库中分别检索两中药复方中药物的靶蛋白,与疾病基因库中流感的疾病基因进行匹配。利用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软件对靶蛋白进行互作关系和拓扑分析,运用DAVID数据库对两中药复方得分高的模块进行富集分析,明确两中药复方治疗流感轻症的生物机制。结果纳入的3个西药的靶蛋白均为神经氨酸酶,KEGG通路均涉及糖降解过程。银翘散合桑菊饮加减方的靶蛋白中涉及流感基因436个、生物进程261个、KEGG通路125个;麻杏石甘汤加减方的靶蛋白中涉及流感基因464个、生物进程262个、KEGG通路115个。除共同涉及的大量流感基因与信号通路外,银翘散合桑菊饮加减方涉及基因SIRT1、CAT和Th17细胞分化、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神经营养素信号通路;麻杏石甘汤加减方涉及基因CDKN1B、LEP。结论与抗病毒西药相比,两个中药复方通过多靶标、多通路调节人体,其功能更集中于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促进宿主自身抗感染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桑菊饮的抗炎活性,明确其抗炎活性物质基础;为进一步阐明桑菊饮抗炎作用机制,建立其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UPLC-Q/TOF技术结合核因子-κB(NF-κB)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筛选桑菊饮中具有抗炎活性的药效成分,并选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建立炎症损伤模型,对咖啡酸、绿原酸、甘草酸、马钱子苷和胡萝卜酸等成分的抗炎活性进行验证。结果筛选出16种具有抑制NF-κB活性的成分,其中胡萝卜酸、22β-乙酰基-甘草酸、甘草皂苷G2抑制NF-κB活性为首次报道。结论桑菊饮可以通过抑制NF-κB的表达发挥抗炎作用,其抗炎活性主要与16种单体物质相关。 相似文献
10.
太阳表证以桂枝汤证和麻黄汤证为代表。二者同为汗法,但其辨证不同,煎服方法也就有所差别,桂枝汤服后,需要啜热粥,以助药力,而麻黄汤则不需要啜粥,这与太阳中风和太阳伤寒两个病证的病因病机、病位体质、治法方药等方面有关。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研究桑菊饮对小鼠肺巨噬细胞株RAW264.7表达Toll样受体(TLR)的影响。 方法: 用桑菊饮含药血清作用于正常RAW264.7细胞,24 h后以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TLR-1~TLR-9 mRNA的表达,探讨桑菊饮对Toll样受体表达的影响。结果:桑菊饮含药血清在一定剂量(7.7 g·kg-1·U-1)时,可以促进TLR-4和TLR-7的表达,而对TLR-1,TLR-2,TLR-3,TLR-5,TLR-6,TLR-8和TLR-9的表达没有明显影响。 结论: 桑菊饮的药效学作用可能与促进Toll样受体某些亚型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根据桂枝汤的效应消除半衰期和表观消除半衰期制订给药方案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药效法估测的效应消除半衰期和效量法估测的表观半衰期对合理制订给药方案的意义和作用,以桂枝汤解热和抗炎的药物动力学实验中所得的相应参数值设计了给药方案,观察了它们在提高药效上的作用。结果表明在给药总剂量相等、首次给药同时开始的情况下,以半衰期设计的给药方案组的药效均明显高于习惯的一次给药组;而以效应消除半衰期设计给药方案组药效增强率又高于以表观半衰期设计的方案组。提示效应消除半衰期比表观半衰期似更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麻黄汤中总生物碱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比较其与盐酸麻黄碱的体内含量变化。方法:大鼠口服灌入麻黄汤,于不同时间点眼眶取血,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血浆样品中总生物碱含量,通过3P97软件进行房室模型拟合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利用HPLC测定血浆样品中盐酸麻黄碱含量,比较二者在大鼠体内的含量变化。结果:总生物碱在4~144 mg·L-1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总生物碱在大鼠体内的代谢过程符合一室模型,t1/2=339.88 min,tmax=265.86 min,AUC=326 631.38 min·mg·L-1;盐酸麻黄碱10 min入血,但在第6 h基本未能测出。结论:酸性染料比色法可用于麻黄汤中总生物碱的药代动力学分析,方法准确可靠。盐酸麻黄碱入血、消除均较快。 相似文献
15.
药代动力学研究是新药临床前药理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药物开发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本研究对天然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及进展进行讨论,有助于对新药安全性作出正确的药理和毒理学评价,从而说明药物的作用特点,为制定安全、合理、有效的给药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18.
天麻钩藤饮等三方抗小鼠惊厥的药效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用抗惊厥作用为指标探讨了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和建瓴汤等平肝熄风三方的体内药物动力学过程与参数。结果三方均有抗小鼠电惊厥作用,并呈量效关系。天麻钩藤饮的最低起效剂量为018g/kgpo,相当于临床等效剂量的效应消退半衰期为097h,效应维持时间为805h,体存血药浓度达峰时间为227h;镇肝熄风汤相应为015g/kgpo、315h、3910h、204h;建瓴汤相应为024g/kgpo、134h、1059h、163h。 相似文献
19.
丁香苦苷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并比较丁香苦苷单体两种给药途径在家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考察丁香苦苷单体口服后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家兔静脉注射丁香苦苷注射液和灌胃给予丁香苦苷水溶液,采集血样,固相萃取小柱活化方法处理血浆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丁香苦苷血浆浓度,采用药动学软件3P97进行数据处理,确定药动学参数。结果:丁香苦苷静脉给药后在体内符合二室模型分布,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如下:T1/2α为2.41min,T1/2β为15.38min。灌胃给药后丁香苦苷的药动学行为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Cmax为17.91min,T1/2(α)为9.642min,T1/2(β)31.748min。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5.9%。结论:丁香苦苷单体经口服和静脉两种给药途径给药后,吸收和消除均较快。 相似文献
20.
丁香贴片经皮给药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氮酮-丙二醇作为经皮吸收促进剂,对以丁香苦苷为主要成分研制的丁香贴片进行药物动力学研究,并比较该制剂对大鼠单剂量与多剂量给药的药动学行为。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监测药时数据,用药动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丁香苦苷经皮给药后为双室模型一级吸收,其中单剂量组Tmax为5h,Cmax为2.800μg·mL^-1,AUC(0—t)为5.492μg·(mL·h)^-1。;多剂量组Tmax为5h,Cmax为7.2300μg·mL^-1,AUC(0-t)为8.7125.492μg·(mL·h)^-1。表明连续用药多次后,最大血药浓度可提高到单次用药的2.6倍,药时曲线下面积也增大为单次用药的1.6倍。结论:丁香贴片的血药浓度可以维持较长时间,峰谷波动小,体现了经皮给药缓释、长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