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中Ⅱ型糖尿病(以下简称糖尿病)的发病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调查符合CCMD—2—R诊断标准的312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糖尿病的发病情况,了解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用药情况、病程、家庭史、体育活动与糖尿病关系。结果312例精神分裂症的患者伴发糖尿病44人,发生率为84.1%,高于普通人群的2.5%[1];年龄\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体重增加,病程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糖尿病有关,存在显著性差异,而抗精神病药物之间引发的糖尿病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糖尿病的发生率高于普通人群,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体重增加,会增加伴发糖尿病的危险,病程、年龄与之呈正相关。临床医生应加强住院精神病人肥胖的干预措施,尽量减少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并发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广泛应用,不断出现了有关抗精神病药所致糖尿病的病例报道,抗精神病药对糖代谢的影响也逐步为人们所关注.在抗精神病药问世以前,有许多研究报道精神病患者糖尿病(血糖升高,尿糖阳性)比例多于一般人群.美国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中Ⅱ型糖尿病占9%~14%,而一般人群占5.6%~7.8%.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糖尿病与糖耐量异常比例升高.糖尿病与糖耐量异常患病率在一般人群较高并呈上升趋势,而精神病人风险更高,2~4倍于一般人群(2003年国际精神科临床药理10年进展研讨会纪要).因此在某些高风险人群中应慎用有可能导致血糖异常的药物.精神分裂症病人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会出现明显的糖代谢异常,造成病人原有糖尿病的恶化和出现Ⅱ型糖尿病新发病例.美国最新研究显示:101例精神分裂症病人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其血糖水平异常(大于125 mg/d1)比例占13.9%(14例)其中6例为氯氮平,4例为奥氮平,3例为维思通,1例为氟哌啶醇[1].  相似文献   

3.
抗精神病药物对糖、脂代谢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多数传统和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均可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体脂积聚,使体重增加和肥胖,是引起胰岛素抵抗,糖、脂代谢紊乱,高血压等代谢综合症的危险因素,并且导致糖尿病,冠心病患病率升高。国内外近年均有报道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导致患者血糖、血脂发生异常,本文就常用抗精神病药物对血糖和血脂的影响及临床对策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精神疾病,患者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用抗精神病药物。长期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会引起患者葡萄糖耐量降低、血糖升高和血脂异常,使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增加。关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诱导的糖脂代谢异常,阐明其发病机制,有助于早期疾病检测和药物个体化选择,对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和提高临床疗效至关重要。综述了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糖脂代谢异常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并提出药物干预对策,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安全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的使用情况,了解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的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方法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药物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465例患者涉及47种药物治疗方案,使用1种抗精神病药物175例(37.6%),联用2种种抗精神病药物262例(56.3%),联用3种种抗精神病药物28例(6.0%),联用2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在住院患者中非常多见;氯氮平使用率和处方占有率排在第一,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已占精神分裂症治疗用药的主导地位;公费医疗患者选择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明显高于非公费医疗患者.结论 在精神分裂症治疗用药中,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逐渐取代了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并且患者费用支付方式影响抗精神病药物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新型抗精神病药物与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燕  高哲石 《世界临床药物》2005,26(7):429-432,440
目前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糖尿病发生率的不断增高除了与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及疾病本身有关外,抗精神病药物尤其是新型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在其中也可能起着一定作用。本文对该现象可能的生物学机制及防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音乐治疗对5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辉  王丹 《哈尔滨医药》2002,22(1):33-34
目的 探讨音乐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治疗的作用。方法 将10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均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仅对治疗组辅以音乐治疗。结论 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音乐治疗,可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减缓衰退,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在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中的使用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28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抗精神病药物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治疗最常用药物是氯氮平,从2004年的20.3%上升至2006年的26.5%,仍占使用率的首位,上升最快的是利培酮,使用率由从2004年的5.3%上升至2006年的20.7%。结论经典抗精神病药呈下降趋势,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
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物对血清总胆汁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总胆汁酸的影响。方法检测5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前后和正常对照人群的血清总胆汁酸。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后总胆汁酸水平增加,超过正常值上限的比例为14.6%。结论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胆汁酸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银杏叶胶囊合并综合康复训练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对110例经系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12周以上,且疗效欠佳的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加用银杏叶胶囊合并综合康复训练进行为期12周的动态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银杏叶胶囊合并综合康复训练治疗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显著,临床总有效率为96.36%,愈显率(治愈+显效)为67.27%,显著优于单用抗精神病药物合并综合康复训练治疗;银杏叶胶囊无特殊副反应,且具有减轻抗精神病药物副反应的作用。结论:银杏叶胶囊能提高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减轻抗精神病药物副反应,是治疗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安全、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研究传统的抗精神病药物与非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对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00例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服用传统的抗精神病药物冬眠灵组和服用非传统抗精神病药物维思通组。服用后对患者进行性生活质量的问卷调查。结果冬眠灵组患者性生活质量降低明显,维思通组为无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的抗精神病药物冬眠灵有降低性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抗精神病药物对心电图的影响。方法 对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定时行心电图检查。结果 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患者有18.8%致心电图异常。结论 抗精神病药物可致心电图改变,经及时对症处理后可恢复。  相似文献   

13.
奥氮平属于非典型广谱抗精神病药物,由于其椎体外系副作用很少,现已成为治疗精神分裂症、躁狂症的主要药物之一。但是奥氮平和其他抗精神病药物一样会引起一系列与代谢有关的副作用,包括体质量增加、内脏脂肪增加和糖代谢异常,这些都是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同时也是精神分裂症治愈率低的原因之一。心血管代谢疾病是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因此,寻找患者出现代谢紊乱疾病的原因并使其减少是非常有临床意义的。通过控制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病患者体重的影响。方法用自编的调查表对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作调查。结果所有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病患者均能引起体重增加的副作用,尤其以舒必利和氯氮平较多。结论抗精神病药物可以引起精神病患者体重增加,进而影响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苯二氮类(BDZ)药物在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采用自制量表对住院的119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BDZ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抗精神病药物合用BDZ者56例(4706%),以应用硝西泮、氯硝西泮为多。结论苯二氮类辅助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使用率很高,疗效好,使用安全,但临床上应注意合理用药,避免医源性药物依赖。  相似文献   

16.
王鸽翔 《中国药房》2014,(46):4328-4330
目的:了解首次住院与多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抗精神病药用药情况。方法:采用一日法,对我院首次与多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并对两者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药物使用种类上,首次与多次住院患者使用频率排前5位的均为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首次住院患者用药频率最高的是奥氮平,多次住院患者用药频率最高的是氯氮平;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单一用药及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率上明显高于多次住院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合并苯海索片、心境稳定剂、抗抑郁药、苯二氮类药上,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我院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单一用药及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率上均高于多次住院患者,氯氮平较少用于首次住院患者。  相似文献   

17.
<正>认知功能障碍已成为精神分裂症的症状之一,认知功能的下降必然影响到工作和生活能力,对于发病年龄较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学习和工作能力直接影响到就业、结婚等,目前大多数抗精神病药物对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疗效甚微。近年来,多项研究发现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提高有一定作用,氨磺必利是一种作用机制独特的新型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影响国内外报道甚少,为此我们进行了随机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18.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的常见病症,以阴性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精神分裂症大多愈后不良,对患者的社会功能康复及生活质量都有明显影响。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中,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型抗精神病药物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有效。  相似文献   

19.
典型抗精神病药能减少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却伴发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相比已有的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小等优点,有望为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开创新的局面。本文从药物应用方面综述了自2000年上市的一些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最新研究进展,期待越来越多的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能应用于临床,更好地服务患者。  相似文献   

20.
<正>由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本身的阴性症状和社会功能下降,患者常常生活懒散、久卧少动,这些不良生活方式使得其容易出现代谢相关问题~([1])。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抗精神病药物尤其是一些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可增加精神分裂症患者患代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风险。这种风险主要表现为体质量增加(腹型肥胖)、糖耐量异常(糖代谢调节异常)、高血压和脂代谢异常等,可使2型糖尿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