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在临床上早期发现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DCVD)的意义。方法 对36例52岁以上确诊的老年DCVD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主动脉瓣受累率高(77.8%),常合并冠心病(69.44%),高血压病(41.67%),心电图异常(83.33%)。结论 退行性心脏瓣膜病与年龄呈正相关,并且易合并其它心血管疾病,易于误诊。对老年患者进行详细的心脏听诊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早期诊断DCVD,防止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特殊疾病。自1985年6月至1996年10月间,共接诊478例6O岁以上的受超声心动图检测的病人。现将符合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者212例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12例,男166例,女46例,年龄60~90岁,平均年龄6707±6.55岁;本组2O6例有不  相似文献   

3.
西宁地区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西宁地区重症心脏瓣膜病手术治疗和围手术期处理的经验。方法:自1991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共为197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本组行MVR69例,AVR45例,DVR81例,TVR3例,TVP91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5例。结果:术后死亡17例,死亡率8.6%,死亡原因为低心排量综合征8例、肾功能衰竭2例、心律失常5例、肺部感染1例、脑出血1例。术后并发症主要为:低心排综合征,呼吸功能不全,肝肾功能不全,心律失常。随访6个月~3年,2例院外死于抗凝不当,1例不明原因。多数患者术后心功能改善,半年后恢复轻度工作。结论:注重高原地区危重心脏瓣膜病的特殊病理生理改变,选择适当手术时机,合理纠正病变,加强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外科治疗心脏金属异物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心脏金属异物20例的外科救治分析,以期提高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水平。方法 本组病例根据病史、体征,结合胸部X线及超声心动图等确立诊断。急诊手术13例,限期手术7例,其中体外循环下手术4例。心脏异物多位于右室,异物最多为子弹头。结果 痊愈19例,死亡1例,手术死亡率5%。结论 早期诊断、快速急救、选择适当的手术治疗方案及方法,对心脏异物损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的一位战友不久前被诊断为心脏病,医生说需手术治疗。请问,哪些心脏病需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外伤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临床特点、外科治疗方法及其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12月-2007年11月收治的16例外伤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病例.16例中术前心胸比例0.55±0.07,左心室射血分数为(51.2±23.2)%,按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Ⅰ~Ⅱ级者10例(63%).手术方法包括二尖瓣成形14例,二尖瓣置换术2例,并同期矫治合并病变.随访14例,随访时间(35.2±25.7)个月.结果 外伤至出现二尖瓣关闭不全症状的时间为(23.3±50.9)个月.随访时,13例二尖瓣成形者,二尖瓣血流正常4例,微量反流7例,少量反流2例.14例左心室射血分数为(66.8±9.0)%,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心功能NYHA Ⅰ~Ⅱ级者13例(93%),与术前比较,心功能NYHA Ⅰ~Ⅱ级者所占百数比明显增高(P<0.01).结论 外伤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可在外伤后即刻出现,亦可在外伤后数年逐渐出现.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应用综合性二尖瓣成形术或者二尖瓣置换术,多能获得满意的中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7.
我院1993年8月~2000年12月,对185例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入院时,治疗1周及术后1周,采用超声心动图对心功能进行评估,旨在提供临床医生对手术指征,手术时机的选择及术后疗效的客观数据,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术后心影大小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 39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术后心影的大小变化及相关因素。资料与方法 搜集我院 39例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病例 ,按术后 2次复查的心脏大小分成 2组 ,对其术前、后的临床和X线表现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结果 术后半个月~ 1个月首次摄片复查心胸比例平均 0 .6 3± 0 .0 8(P >0 .0 5 ) ,较术前缩小者 2 6例(6 6 .7% )。2~ 6个月第 2次复查心胸比例 0 .5 8± 0 .0 5 (P <0 .0 5 ) ,较前缩小 30例 (76 .9% )。术后 2~ 6个月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左室舒张期末内径 (LVEDD)较前明显改善 (术前平均 5 2 .5± 8.89mm ,术后 4 7.9± 8.75mm ,P <0 .0 0 1)。Ⅲ~Ⅳ级心功能由术前的 2 3例降至术后 5例。术后发生并发症 17例。单纯性二尖瓣病变及术后早期无并发症发生的病例的预后较联合性瓣膜病及早期有并发症发生的病例明显要好。术前二尖瓣口面积越小 ,术后心影缩小越明显。结论 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 1个月内心影缩小不明显 ,2个月后心功能及瓣膜功能有明显改变 ,心影缩小明显。有部分患者疗效差主要考虑为术前病史长 ,心功能差 ,以及早期并发症的影响 ;还有远期遗留左心房增大 ,肺动脉高压 ,风湿活动 ,服药不规律等因素  相似文献   

9.
成人心脏瓣膜病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海燕  熊辉  吴明祥 《人民军医》2005,48(8):452-453
目的:探寻成人心脏瓣膜病的主要病因。方法:回顾2004年3月~2004年11月在我院行心脏瓣膜手术并留取组织活检标本的成人心脏瓣膜病326例,结合病史、术中瓣膜状态及病理检查结果,确定引起瓣膜损害的主要原因。结果:最常见受累瓣膜为二尖瓣,无论二尖瓣和(或)主动脉瓣病变,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风湿病均为最常见的病因。结论:成人心脏瓣膜病病因以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居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危重心脏瓣膜病手术救治体会。方法 从1993年10月至1998年5月,对7例少见危重心脏瓣膜病进行了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其中,创伤性二尖瓣前叶撕裂合并慢性缩窄性心包炎1例,行心包剥脱及二尖瓣成形术;二尖瓣置换术后感染性心内膜炎严重瓣周漏1例,行再次二尖瓣置换术;二尖瓣置换术后机械瓣膜故障1例;二尖瓣重度狭窄并心脏骤停1例;二尖瓣脂肪瘤1例(术前诊断为左房粘液瘤),行二尖瓣置换术;联合瓣膜病行二尖瓣置换术重度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再次手术行主动脉瓣置换1例;法乐四联症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行心内矫治及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结果 本组无手术及术后远期死亡。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5例,急性心包填塞2例,严重肝、肾功能损害2例,反复室颤1例,难以纠正的低血钾、低血钠各1例,术后经积极救治,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 危重心脏瓣膜病内科治疗无效的患者,应及时手术解除严重毁损的瓣膜及相关病变,纠正循环血液动力学障碍;该类病例围术期并发症较为突出,是临床救治的难点;及时合理地实施手术、麻醉力求平稳、良好的心肌保护措施以及强有力的术后处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并瓣膜病变的处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分析先天性心脏病2025例,需外科处理瓣膜病变108例,其中三尖瓣占2.37%,二尖瓣2.12%,主动脉瓣0.64%,同时处理三尖瓣及二尖瓣为0.20%,成形术者80.68%,换瓣术19.32%。  相似文献   

12.
心脏跳动下施行ASD和VSD手术113例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在心脏跳动下施行心内直视手术,以减少因低心脏停跳造成的心肌损伤。采用全身浅低温(31-34摄氏度),CPB,心脏缓慢跳动(50-60次/分),头低位,停止呼吸,保持MAR>8kPa(60mmHg)的方法,自1995年6月-1999年6月,施行继发孔ASD和直径在0.5-2.0cm的VSD手术113例。4例VSD因术野显露不良无法完善修复,术中改中低温心脏停 跳下完成手术。术后24h内轻度血红蛋白尿12例。残余VSD1例。全组无气栓发生,无手术死亡。随访95例身体恢复健康。此法较依温心脏损伤小,减少了低温心脏停跳过程,较适合于继发孔ASD和膜部、膜周部中、小VSD的修复。与心脏停跳下手术相比易发生气栓,但是可采取有效措施预防。  相似文献   

13.
心瓣膜替换术者心肌病变与心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疾病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总结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疾病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1998年4月-2004年12月,同期治疗57例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疾病患者,平均年龄60岁(42~78岁);心功能Ⅱ级9例,Ⅲ级37例,Ⅳ级11例;二尖瓣病变37例,主动脉瓣病变11例,联合瓣膜病变9例;均伴有单支或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手术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心脏停跳后先做静脉桥的远端吻合,然后处理瓣膜。心脏复苏后在升主动脉开放前完成大隐静脉与升主动脉的吻合。乳内动脉的吻合在瓣膜置换或成形后心脏复苏前完成。本组行二尖瓣成形8例,行二尖瓣置换29例,行主动脉瓣置换11例,行双瓣置换9例(其中39例为机械瓣置换,10例为进口生物瓣置换)。冠脉搭桥1~5支,平均2.7支/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例,死亡率为1.75%,其余患者住院期间无严重并发症。随访6个月~7年,无死亡,患者生活质量均明显提高,心功能Ⅰ级45例,Ⅱ级11例。结论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旁路术和心脏瓣膜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为了评价全部瓣下结构对二尖瓣关闭不全术后左室功能的影响,27名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行二尖瓣替换时保留了全部瓣下结构(A组)其术后血流动力学及超声心动图指标,与41名常规切除全瓣下结构的二尖瓣替换者(B组)及34名二尖瓣成形术者(C组)比较。术后A、C两组左室CI、SVI及收缩功能指数均显著优于B组,其左室舒张末、收缩末内径,EF及FS均较术前有显著的改善;A、C两组术后左室EF及FS均显著优于 ,尤  相似文献   

16.
高海拔地区23例心瓣膜替换术后抗凝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年3月~1994年3月,我院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风湿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换瓣23例,均用人工机械瓣,由于人工瓣膜的血液相溶性差,术后血栓栓塞率高,需终身抗凝。我们在抗凝治疗中体会到:服用华法令后显现的个体差异大,服药量与体重无明显关系,某些药物可影响华法令的抗凝作用,高原缺氧对华法令的代谢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儿童瓣膜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道87例儿童瓣膜性心脏病患者的外科治疗。其中男58例,女29例,年龄4-14(平均10.2)岁,其中二尖瓣置换36例,主动脉瓣置换13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置换6例,主动脉瓣成形13例,二尖瓣成形19例。所用心脏瓣膜均为机械瓣。同期处理三尖瓣关闭不全41例,室间隔缺损23例,房间隔缺损9例,佛氏窦瘤破裂8例,动脉导管未闭3例。术后早期并发症包括:低心排综合征7例,呼吸衰竭3例,心律失常5例。早期死亡4例,病死率4.60%。随访0.5-14.5(平均6.51)年,晚期死亡3例,病死率3.61%。儿童瓣膜性心脏病手术治疗时,首先应尽量选择瓣膜成形术;对人工心脏瓣膜替换术者,瓣膜尽量选用成人型号,术后常规行华法林抗凝治疗,并要重视对患儿术后风湿活动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对老年人群冠心病(CHD)患病率和发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选择1996年5月-1997年6月在本院接受健康查体,年龄60岁以上的无CHD的老年人群作为基线人群,随访至2000年6月。糖尿病(DM)诊断分别按照1985年WHO和1997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标准确定。计算基线时CHD患病率,采用人年法计算其发病率,同时还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4年中新发的CHD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基线时按1985年WHO标准,糖耐量低减组(IGT)和DM组的CHD和心肌梗死(MI)患病率均明显高于糖耐量正常组(NGT)(P<0.05,P<0.01)。基线时无CHD人群875例,老年人群CHD的发病率为34.26/1000人年,其中IGT和DM组分别为50.42和57.08/1000人年,明显高于NGT组的27.55/1000人年(P<0.05,P<0.01)。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表明,DM、IGT、高血压(HT)、体重指数(BMI)和年龄与CHD发生明显相关;按ADA诊断标准分类,与CHD发生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为年龄、HT和DM,空腹血糖异常(IFG)与CHD的发生无明显关系(P>0.05)。老年人群中按1985年WHO标准诊断的IGT和DM组的CHD患病率和发病率明显高于NGT组,糖代谢异常、高血压、肥胖和增龄与CHD发病密切相关。而按ADA诊断标准,只有糖尿病(DM)的CHD患病率和发病率明显高于NGT组,而与IFG无关。  相似文献   

19.
65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分析和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征和外科治疗经验 ,回顾性分析了 1 997年 1月~ 2 0 0 2年 6月经手术治疗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 6 5例 ,其中男 4 4例 ,女 2 1例 ,年龄 9~ 6 8(平均 34.3)岁。术前血培养 5 5例 ,阳性 2 0例 ,其中葡萄球菌 9例 ,链球菌 8例 ,其他细菌3例。超声心动图显示有心内膜赘生物 6 2例 ,其中二尖瓣 1 9例 ,主动脉瓣 31例 ,肺动脉瓣 5例 ,三尖瓣 5例 ,佛氏窦口 2例。 6 5例中主动脉瓣置换 2 2例 ,二尖瓣置换 1 3例 ,双瓣置换 5例 ,二尖瓣成形 3例 ,同时处理房间隔缺损 2例、室间隔缺损 1 4例、佛氏窦瘤破裂 3例、法洛四联症 1例、动脉导管未闭 2例。术后早期住院死亡 4例 (6 1 % ) ,获随访 5 6例(91 % ) ,随访时间 6~ 6 9(平均 30 4 )个月 ,2例主动脉瓣置换病人分别在术后 1年、3年发生人工瓣膜心内膜炎 ,均死于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败血症 ,余 5 4例无感染复发。术后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96 .6 %、90 1 %、90 1 %。提示早期诊断 ,掌握适当的手术时机是成功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三房心14例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三房心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作者回顾分析了1986-2001年收治的14例三房心病人,男8例,女6例,年龄1-26岁,平均6.6岁。其中单纯型完全型三房心11例,单纯型部分型三房心1例。另外2例同时合并有其他多种心内畸形,而诊断为复杂型完全型、部分型三房心。14例病人中11例术前经超声心动图确诊,3例术中探查确诊。本组病人体外循环下行手术治疗,扩大房间隔缺损,探查清楚心内畸形,剪除左房隔膜,补片修补房间隔缺损。合并其他畸形者同时予以纠治。14例病人除1例12个月男婴术后早期死于急性肺水肿外,其余均治愈,随访5个月-15年(9例),恢复良好。说明三房心的手术治疗效果好;超声心动图检查在三房心的诊断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