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怡  杨沁 《现代临床医学》2015,41(5):367-368
描述艾滋病伴腹泻的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营养不良现况,分析营养风险、营养不良、并发症之间的相关性。应用NRS2002对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50例艾滋病伴腹泻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测量体质量指数(BMI)、血清白蛋白(ALB)、前清蛋白(PA)作为营养不良的判别指标,并观察住院过程中患者的并发症及住院时间。50例患者中营养风险阳性率92.00%,营养不良阳性为68.00%,营养风险、营养不良、并发症3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艾滋病伴腹泻的住院患者存在严重的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情况,并发症多,应加强对此类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的筛查,积极配合营养支持,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患者营养评估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脑卒中患者不同时期进行营养评估,并分析营养评估的作用.方法 收集我院急性脑卒中患者60例,均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评分,检测营养学的指标来评定其营养状况,对存在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的患者均进行常规脑卒中治疗和营养支持,在住院14d、28d后再进行营养风险评分和相应指标的检测,分析营养风险评分与营养评价指标的检测在临床工作中的作用.结果 60例卒中患者,入院时评定有营养风险者15例;营养不良发生率为13.3%;营养不良患者年龄明显高于营养正常者(P<01):14d后营养不良发生率为18.3%;28d后经营养支持后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降至6.7%,各项营养学的指标均有所改善(P<0.05).结论 卒中患者在住院期间可能发生营养状况恶化,早期及定期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均有必要.营养风险筛查评分能简单反映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并能预测营养不良的风险,但对于昏迷、瘫痪及难以准确测量体重指数(BMI)的患者,使用受到限制.在临床仍常采用人体测量和生化指标确定患者是否营养不良.本文认为卒中患者均需进行营养风险评估和营养不良的确定,作为进行合理营养支持的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3.
王诗佳  刘颖斌 《上海医药》2022,(19):7-10+19
胰腺癌患者常发生围手术期营养不良,而营养不良会影响术后患者的预后。现临床上有多种可用于评估胰腺癌患者术前营养状态的筛查工具,如营养风险筛查表(2002年版)、营养不良通用筛查工具、患者参与的主观全面评定法、微型营养评定法等。改善术前营养不良的胰腺癌患者的营养状态有助于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和延长患者生存期。对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首选口服补充营养,其次是肠内营养,肠外营养应留作最后的营养支持途径。肠内营养的方式包括鼻胃管、胃空肠造瘘管、空肠造瘘管、鼻空肠管等。每一种肠内营养方式都有其特定的并发症风险,具体选择时应视患者个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4.
朱宝华  石颖  周丹丹 《江苏医药》2012,38(24):3040-3041
内分泌科的住院患者中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普遍存在,营养不良增加了糖尿病患者感染、褥疮或溃疡的发生机会并难以控制.2002年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ESPEN)将营养风险筛选(NRS)推荐为住院患者适用的营养不良评定方法.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推荐使用NRS 2002作为营养筛查工具[1].本调查旨在评估NRS 2002在基层医院内分泌科的适用性,并联合前白蛋白和淋巴细胞计数观察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袁媛  许建明  李素文 《安徽医药》2012,16(8):1122-1124
目的旨在通过运用NRS2002对122名肝硬化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评估与营养参数分析,为临床医生提供依据,早期发现和早期纠正营养不良,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3月到10月诊断为肝硬化的住院病人122例,在住院第一天进行NRS2002营养风险评估、营养参数指标测量,分为营养不良风险组(NRS≥3)和无营养不良风险组(NRS3),同时分析营养不良风险组与无营养不良风险组间营养参数指标的差异。结果 122例中有93例肝硬化住院患者存在营养不良风险,营养不良发生率为76%。其中营养不良风险患者中Child-Pugh A级为10人,营养不良发生率为30%(10/30);Child-Pugh B级55人,营养不良发生率为86%(55/64);Child-Pugh C级28人,营养不良发生率100%(28/28)。营养不良发生率与疾病严重程度成正比。对有无营养不良风险的肝硬化病人进行比较,结果显示2组间肝硬化营养指标测定值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NRS2002可用于肝硬化营养风险筛查,肝硬化患者营养不良程度评价需综合分析。旨在通过对122名肝硬化住院患者的营养参数分析,为临床医生提供依据,早期发现和早期纠正营养不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刘耀华 《北方药学》2013,(11):154-155
1营养管理的目的营养状况是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有资料显示,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约为23%~73%,其中重度营养不良达6%~8%,营养不良导致患者住院率和死亡率增加。因此,加强营养管理可以帮助患者延缓残余肾功能进一步恶化,维持良好的营养状态,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维持钙磷平衡,减少并发症,保持良好的治疗和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采用欧洲临床营养和代谢学会(ESPEN)制定的营养不良诊断标准评定患者自评主观全面评定(PG-SGA)和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用于肿瘤住院患者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8年7~11月肿瘤住院患者,分别采用NRS2002和PG-SGA进行营养筛查或评定,然后将结果与ESPEN营养不良诊断标准进行比较。结果:共466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ESPEN营养不良诊断标准,25.3%的患者存在营养不良。PG-SGA筛查结果为35.6%的患者营养不良,NRS2002筛查结果为43.1%的患者有营养风险。PG-SGA和NRS2002的灵敏度分别为94.9%和93.2%,特异度分别为84.5%和73.9%;与ESPEN营养不良诊断标准的相关性,kappa值分别为0.700和0.544,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1和0.864。结论:PG-SGA和NRS2002两种筛查工具与ESPEN营养不良标准相关性均较好,灵敏度高,NRS2002更便捷省时,更方便肿瘤住院患者营养不良筛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微型营养评定简法(MNA-SF)调查我院老年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并观察营养不良患者给予营养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65岁以上住院患者400例,对他们进行MNA-SF评估。入组患者按营养不良、有营养不良风险及正常营养状况分组,并对营养不良组进行营养干预。结果 MNA-SF调查显示,营养不良72例(18.0%),有营养不良风险206例(51.5%),正常营养状况122例(30.5%)。其中营养不良组白蛋白、总蛋白及前白蛋白低于正常营养状况组和有营养不良风险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住院患者营养不良及有营养不良风险的发生率较高,通过MNA-SF可较早发现老年患者的营养不良风险并尽早进行干预。MNA-SF是一种适合于老年患者营养状况评价的简单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营养状况在炎性肠病发病与治疗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营养状况与IBD的发病率、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方法的选择密切相关。研究表明,70%~80%的住院IBD患者存在营养不良。营养疗法已成为IBD的基础治疗方法之一。营养疗法主要包括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0.
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干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杰  刘岩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5(15):I0013-I0016
蛋白能量营养不良(Protein energy malnutrition,PEM)普遍存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ained hemodialysis,MHD)患者中,营养不良的评估指标血清白蛋白水平与血液透析患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明显相关。在过去10年血清白蛋白没有得到提高,所以有必要重新评估传统的营养干预措施。对于常规口l服或肠内营养不能改善营养状况的患者,透析中肠外营养干预(Intradialytic parenteral nutrition,IDPN)是一种方便、有效的在血液透析过程中给予的肠外营养干预方法。临床营养相关知识是有效采取IDPN和评估其疗效的必要条件,只有更多的了解尿毒症的内环境和PEM发生的机制以及学习包括IDPN的营养干预方法才有可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住院率和节约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深圳市老年住院患者的营养情况以及护理措施。方法分析本院自2008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深圳市60例老年住院患者的营养情况及其住院后的变化,总结出适合的护理措施。结果营养不良患者达45%,高于住院前的33%;营养过剩患者15%,低于住院前的20%。结论深圳市老年住院患者的营养水平不容乐观,为了提高这些老人的生活水平,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护理措施,包括指导他们合理用药,调节健康的膳食结构,提高他们认知以及加强锻炼,保持良好心态等。  相似文献   

12.
王卉  冯晴 《江苏医药》2012,38(21):2518-2521
目的 探讨主观综合评价法(SGA)和营养风险筛查工具2002 (NRS-2002)评估放疗肿瘤患者营养状况的价值.方法 住院放疗肿瘤患者102例,分别用SGA、NRS-2002和传统单项营养指标评价方法评估营养状况,分析不同营养评价方法与营养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SGA和NRS-2002评估营养状况的适用性为93.1%,患者营养不良和营养风险的发生率分别为36.8%和50.5%.消化系统肿瘤患者营养不良和营养风险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消化系统肿瘤患者(P<0.05).SGA和NRS-2002评价结果与传统单项营养评价指标间均显著相关(P<0.05).结论 住院放疗肿瘤患者营养不良和营养风险的发生率较高;SGA和NRS-2002适用于住院放疗肿瘤患者营养状况评价.  相似文献   

13.
<正>传统意义上的营养不良包括营养不足和肥胖(超重),其中营养不足是由于热量和蛋白质不足而导致的慢性营养缺乏症(PEM),即能量蛋白质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患者体质量指数(BMI)<18.5kg/m2。神经科住院患者出现营养不足情况非常常见。付慧玲和田字彬[1]应用营养风险评价法(NRS)2002对神经内科的患者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营  相似文献   

14.
恶性肿瘤是我国居民第一死亡原因,而我国肿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发达国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轻视营养不良是主要原因之一。我国肿瘤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病率高,但是治疗率低。由于营养宣教相对缺乏,许多营养误区得不到纠正和(或)引导。肿瘤患者的营养不良除了导致自身体重丢失、肌肉减少,还会增加医疗支出、增加社会的负担。肿瘤营养疗法是计划、实施、评价营养干预,以治疗肿瘤及其并发症或身体状况,从而改善肿瘤患者预后的过程,包括营养诊断(营养筛查、营养评估、综合评价3级诊断)、营养治疗、疗效评价(包括随访)3个阶段。实施营养治疗不仅能改善营养状况,更能提高临床效果,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同时节约医疗费用。营养治疗是与手术、放疗、化疗、免疫治疗等肿瘤基本治疗方法并重的一个独立疗法,应该成为肿瘤患者的一线治疗。  相似文献   

15.
卞婧  周业平  甄健存 《中国医药》2012,7(4):493-494
目的 利用营养风险筛查(NRS)方法,评估烧伤科营养支持应用的合理性.调查人选患者营养支持使用情况.方法 应用NRS 2002对烧伤科住院患者进行营养风险评估.统计营养风险率、营养不良发生率、营养支持率、运动能力评分.结果 符合入选标准的住院患者92例,营养风险率58%(53/92)、营养不良率47% (43/92);营养支持率23% (21/92);给予营养支持患者平均生活质量评分改善为8.0分,无营养支持患者平均生活质量评分改善为3.8分.结论 利用NRS方法提示烧伤科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给予营养支持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患者主观整体评估法(PG-SGA)对36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营养现状调查,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营养状况与临床结局、生活质量的关联性。方法本研究为描述性研究。采取定点取样的方法,运用营养现状评估工具 PG-SGA 量表,对符合纳入标准的361例患者从体重、身体功能、症状、摄食情况、活动和疾病与营养需求的关系、应激状况、体格检查、综合评价8个方面评估其营养状况,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营养不良,分析其存在营养不良的原因,运用近期临床结局指标、健康状况自我评分(KPS)、肿瘤患者生活质量量表(EORTC QLQ-C30 V3.0中文版)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营养状况与死亡率、住院时间、住院花费及生活质量的关系。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性别、年龄、肝功能各项指标在各级营养不良的分布存在差异。各级营养不良者病死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花费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生活质量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肝功能指标与其营养不良程度体现出一致性,本研究仅显示年龄、性别是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营养不良的相关因素,虽未证实其营养状况和病死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花费存在相关性,但却表明营养状况与其生活质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儿童营养不良是目前临床常见问题,可影响儿童体格和智力发育,降低机体免疫力。儿童营养不良导致的智力低下往往难以恢复,而生长发育落后可能增加患儿成年后某些慢性病(如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等)的患病风险[1]。住院患儿营养不良患病率及营养风险发生率更高[2-5]。营养不良可影响疾病预后、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及护理难度[6],因此应重视住院儿童营养不良的早期识别、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评估,以便为确定适当  相似文献   

18.
肿瘤患者大多术前已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及免疫功能障碍,而手术的创伤和术后应激反应引起的分解代谢加强更加重了营养不良和免疫抑制,导致机体抵抗力降低,并发症增多,死亡率增高和住院时间延长。全肠外营养( TPN)支持可增加肿瘤患者特别是术后恶性肿瘤患者肌肉组织和肝脏内糖原的贮存,使不能正常进食或超高代谢肿瘤患者维持较好的营养状态,增强自身免疫能力,提高其生存质量。此外,很多术后恶性肿瘤患者在术后营养不良的情况下,还在多次进行放、化疗,不但机体耐受能力下降,明显影响化疗效果,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及生存质量。因此,关注术后恶性肿瘤患者营养支持需求,特别是营养的平衡供给尤为重要。本文就TPN在术后恶性肿瘤的应用状况与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营养不良是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对于外科手术患者,特别是要普通外科中进行胃肠道手术的营养不良的患者,在围术期应尽可能给予营养支持以达到最好的手术结局。肠内营养相比全胃肠外营养有很多优势,近年来还提出了免疫营养的概念。本文就近年来对营养不良的手术患者的营养补给的方式及成分的研究做一综述,以期对临床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胸外科与普外科择期手术的肿瘤患者营养风险、营养不良(不足)发生率及营养风险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随机收集胸外科与普外科恶性肿瘤择期手术的部分住院患者,符合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评分≥3分为有营养风险,体重指数( BMI)<18.5 kg/m2(或白蛋白<30 g/L)为营养不足。在患者入院次日早晨进行NRS-2002筛查,并调查2周内(或至出院时)的营养支持状况,分析营养风险、营养风险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共调查110例,其中99例完成NRS-2002筛查,营养不良(不足)与营养风险的发生率分别为5.1%和45.5%,肿瘤患者营养风险的发生率与性别无关;随着年龄的增高患者的营养风险发生率增高;随着BMI的增高,罹患营养风险的几率下降。结论 NRS-2002方法简单、快捷、方便,能够发现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肿瘤患者营养风险的发生率随BMI的增高而下降还需大量资料得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