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心房颤动(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总人群中的发病率约0.4%~1.0%,且与年龄呈正相关。Af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心脏无器质性病变也可发生。Af其危害在于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如晕厥、心绞痛、心衰和脑卒中等。一般分为急性Af(即初发,发病时间〈24小时)和慢性Af。慢性Af常采用“3P”分类,即:①阵发性Af,24小时〈发病时间〈7天;②持续性Af,7天〈发病时间〈1年;③永久性Af,发病时间〉1年。  相似文献   

2.
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据统计,我国30岁以上成年人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总体患病率为0.77%.这意味着我国目前已有大约1 000万的房颤患者,阵发性房颤所占的比例没有确切统计数据,可能在30%~50%之间.  相似文献   

3.
<正>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在我国患病率约为0.77%~([1])。心房颤动患者由于心房内栓子脱落发生体循环栓塞和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远大于正常人群,口服华法林等抗凝药物可以有效降低血栓栓塞和脑卒中的风险~([2-3])。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可以降低心肌梗死和支架内血栓形成风险~([4-5])。那么对于心房颤动患者发生ACS,理论上应该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三联抗栓治疗  相似文献   

4.
<正>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严重心血管疾病。作为两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房颤和冠心病有着某些共同的危险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合并症如心力衰竭亦是房颤的危险因素,临床上约20%~30%的房颤患者合并冠心  相似文献   

5.
心房颤动是临床实践中最常见且危害严重的心律失常,是缺血性脑卒中的最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有效的抗凝治疗可显著降低心房颤动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成为心房颤动患者治疗策略的重中之重。新型口服抗凝剂为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现结合近年发表的相关文献对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心房颤动临床常见,现就其抗血凝治疗简要回顾如下。  相似文献   

7.
心房颤动(房颤)的导管消融治疗是近年心律失常治疗领域的研究焦点.虽然肺静脉电隔离术已经成为近年房颤导管消融治疗最常用的策略,但其它新的消融策略仍不断在涌现,主要包括:肺静脉电隔离+左心房峡部消融、肺静脉电隔离+右心房峡部消融、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的左心房基质改良术、以肺静脉电隔离为终点的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局灶性消融及心房的去迷走神经治疗(vagal denervation)等多种.因此,临床心电生理医师面对如此众多的房颤导管消融策略如何进行选择已经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本文简要综述以上各种房颤导管消融策略的临床研究结果,并提出现阶段房颤导管消融策略选择的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8.
何勇  王军  郑强荪  薛玉生  柳荫  张录兴  王毅  汤雁玲 《心脏杂志》2005,17(4):383-384,387
目的:报道58例特发性永久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经药物、电复律、射频消融、起搏等多种方法治疗的结果。方法:药物、电复律、射频消融、起搏等方法治疗永久性房颤。结果:单纯药物复律30例,平均复律天数为8±5 d;电复律22例;药物及电复律不成功6例,占10%。随访期间临床治愈12例,显效19例,有效1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6%;复律组行肺静脉口射频消融18例,临床治愈4例,显效5例,有效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78%,2例植入抗房颤起搏器有效。结论:药物、电复律、射频消融及起搏器联合应用明显提高特发性永久性房颤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心房颤动(房颤)是一个严重的临床问题,其血栓栓塞并发症所致脑卒中导致房颤患者高致死、致残率.Framingham研究表明房颤患者脑卒中年发生率平均为5%;50岁~69岁为1.5%,80岁~90岁为23.5%.……  相似文献   

10.
口服抗凝药物(oral anticoagulants,OACs)在预防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导致的卒中和全身栓塞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被广泛用于缺血中、高危的AF患者。AF大多同时合并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严重肾功能不全是AF患者发生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肾功能不全对OACs的体内处置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临床上对AF合并CKD患者的口服抗凝治疗方案需要更加谨慎。本文拟综述国内已批准的OACs在AF合并CKD患者的药代动力学变化及安全有效性,为指导临床上OACs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The Japanese Rhythm Management Trial for Atrial Fibrillation (J-RHYTHM study) is a randomized comparative evaluation of rate control and rhythm control, both combined with antithrombotic therapy, as therapeutic strategies for the treat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F). This study differs from the earlier AFFIRM and RACE studies in that it has a composite primary end-point representing mortality and also physical/psychological disablement (total mortality, symptomatic cerebral infarction, systemic embolism, major bleeding, hospitalization for heart failure requiring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of diuretics, and patient disablement). Patients' will to change the therapeutic strategy to the other is also considered as an end-point representing disablement under the assigned strategy. The secondary end-point includes quality of life scores and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drugs used in treating AF. The J-RHYTHM study emphasizes patient-reported experience and perception of AF-specific disablement, and the safety of antiarrhythmics available in Japan; it will follow 2600 patients treated at more than 150 sites in Japan for a 3-year period.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心房颤动(atrial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为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并随年龄增加其流行率和患病率也不断增加,Af患者大约50%为75岁及以上者。Af易发生缺血性卒中及血栓栓塞并发症,致死与致残,年长也是Af病人卒中的一个强有力的危险因素。并且Af导致卒中的比例随年龄呈指数性增长。另外,Af增加医疗费用,降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缩短寿命。我国由于人口老化,Af病人亦明显增加。因此,老年人的Af不论节律控制或室率控制,如何选择较有效的防治血栓栓塞策略至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慢性房颤的现代治疗策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永久性)房颤在临床上常难以准确界定,可以阵发性、持续性房颤的形式出现,但其发病时间可能已有数年之久.2006年ACC/AHA/ESC联合公布的房颤治疗指南[1]中将慢性房颤定义为:药物或电复律无法维持窦性心律,或医患决定不再尝试转复房颤并维持窦性心律,而允许房颤长期存在的一类房颤.  相似文献   

18.
导管射频消融术已成为典型心房扑动(房扑)的一线治疗方法,然而随着介入技术的普及,典型房扑导管射频消融术后房颤的高发生率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已成为影响典型房扑射频消融术后患者长期获益的一大障碍.该文就这一问题从流行病学、危险因素、机制以及预防方法等方面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9.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继发房性心律失常的机制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心房颤动(AF)患者环肺静脉射频消融术后继发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ATA)的机制和对策.方法 继发ATA 15例.左房各肺静脉逐一标测,对恢复心房-肺静脉传导的静脉补点消融,达到心房-肺静脉电隔离.成功后仍然存在或诱发ATA的则进行CARTO激动标测和拖带标测,并行辅线消融或局灶消融,直到不能诱发.结果 经电生理标测发现14例恢复了心房-肺静脉传导.相应补点消融后电隔离,9例不能再诱发,3例诱发了左房大折返心动过速,左房顶部/峡部消融后终止,1例诱发左房局灶心动过速,局灶消融后成功.2例诱发右房大折返心动过速,右房峡部消融后消失.术后随访1~16(5.5±4.4)个月,13例无复发,2例发作明显减少.结论 左房-肺静脉传导恢复是继发ATA的重要机制;其他机制还包括左房顶部、峡部、右房峡部依赖的大折返心动过速以及局灶房性心动过速等.对继发ATA,先检查肺静脉并补点消融很重要,但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尚需根据CARTO激动标测和拖带标测进行个体化的消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