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指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慢性肾脏病进行性进展,引起肾单位和肾功能不可逆的丧失,导致以代谢产物和毒物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及内分泌失调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中医属肾劳、水肿、关格、肾风、癃闭、溺毒等范畴。目前西医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主要为控制血压、纠正代谢性酸中毒、纠正肾性贫血等对症治疗[1],缺乏有效的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进展的有效治疗方法。我院在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2.
漆忠华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31):68-69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采用相同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中药保留灌肠。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水平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高于对照组的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Cr及BUN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SCr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改善SCr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4.
慢性肾功衰竭是多种肾脏疾病晚期的严重综合征,其病势凶险,预后不良。虽有肾移植手术和血液透析给慢性肾衰患者带来生存的希望,但费用昂贵。因此更多患者求助中药保守治疗。近来笔者采用中药保留灌肠,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缓肾功衰竭速度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改良式中药保留灌肠和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比较.方法 随机抽取6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对照组31例来用西药治疗,观察组35例采用改良式保留灌肠治疗,治疗时间为每个月7d,连续治疗,3个月.结果 对照组14例痊愈,显效7例,好转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治愈率45%,观察组痊愈22例,显效8例,好转4例,...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金香墨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方法应用中药汤剂保留灌肠配合基本疗法综合治疗6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与基本疗法治疗的60例对照观察,两个疗程后进行两组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显效16例,有效35例,无效9例,有效率85.0%;对照组显效7例,有效33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金香墨联合中药灌肠综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9.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2例慢性盆腔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抗生素滴注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应用中药保留灌肠,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提高,无效率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确切,在直达病灶的同时迅速改善盆腔环境,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药保留灌肠对慢性肾功能患者肾功能的影响,减慢肾功能进行恶化,延缓患者步入透析的时间。方法对80例慢性肾功能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液200mL保留灌肠、每日2次,疗程为2~4周,治疗期间每个月测定血肌酐、尿素氮,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变化。结果 80例患者经过2~4周的治疗护理后,生化指标明显下降,血肌酐、尿素氮的下降速度快,疗效好。其中血尿素氮下降>9.41mmol/L,血肌酐下降>192.6μmol/L,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中药保留灌肠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功能恶化速度有明显抑制,早期使用能有效干预肾功能衰竭竭的发展,逆缓步入透析的时间,同时降低医疗费用,适合在临床上尚未达到透析指标的患者以及不能接受透析或无条件接受正规透析的患者。 相似文献
11.
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措施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即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六味中药解毒汤灌肠治疗早、中期CRF患者,在降低血肌酐(SCr)值及延缓CRF病程进展方面取得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进入尿毒症期,由于透析疗法价格昂贵,多数患者不能承受长期繁重的经济负担,可采取非透析疗法,以延缓肾功能衰竭的进展,延长患者的生命。1998年6月至2000年10月,我们用中药大黄解毒汤保留灌肠治疗CRF86例,采用辨证施护的方法,收到了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各种肾脏病导致肾损害的晚期,肾脏不能清除血液内的代谢产物及对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调节功能紊乱,而致全身中毒的综合征。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主要治疗有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肾移植等,但造价高,不能普及。我院对于1993-2003年6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给予中药灌肠治疗,取得一定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改进中药保留灌肠法,使中药灌肠液在肠道里保留时间延长。方法 28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改进灌肠法组(治疗组)和传统灌肠法组(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20天为一个疗程(1次/天)的中药保留灌肠法,观察两组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的保留时间。结果 28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4例,治疗组的保留时间为8.08±6.350小时,对照组的保留时间为5.04 ±4.052小时。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的保留时间长。结论 改进灌肠法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肠道保留时间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中药灌肠剂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8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灌肠剂治疗,治疗时间均为8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和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在Ccr(内生肌酐清除率)、Scr(肌酐)、BUN(肾功能血尿素氮)方面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灌肠剂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肾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慢性肾衰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药灌肠疗法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84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基础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大黄合剂灌肠疗法,连续治疗8周后,评价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①经治疗后,两组患者SCr、BUN均明显下降,Hb明显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肾功能改善更为明显(P<0.05)。②经治疗后,两组患者倦怠乏力、食少纳呆、恶心呕吐、腰膝酸软及大便干燥等临床症状积分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大黄合剂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可显著改善患者肾功能和临床症状,具有良好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7.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各种肾脏疾病的晚期,由于肾脏排泄能力显著降低,使血中尿素氮、肌酐等代谢产物在体内大量蓄积,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而引起一系列全身中毒症状。该病属祖国医学“溺毒”“关格”“虚劳”等范畴。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选择慢性盆腔炎患者80例,对照组(n=40)给予左氧氟沙星和替硝唑静脉滴注,治疗组(n=40)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2.5%和90%,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χ^2=4.02,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治疗慢性肾衰竭 (CRF)已有 4 0余年的研究历史 ,目前不仅用于改善临床症状 ,降低血肌酐、尿素氮 ,而且深入到了CRF治疗的各个方面 ,包括减少透析次数、治疗透析并发症及抗排异反应等。其中 ,中药保留灌肠就是中医治疗CRF的一种重要方法 ,特别适用于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而不能服药的患者。自 1997年~ 2 0 0 1年对 16例CRF进行中药保留灌肠治疗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2例 ,女 4例 ,年龄 15岁~ 76岁 ,病程 0 .5a~ 10a ,16例均伴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1.2 药物组成 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清热方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时段:2018年12月-2020年12月,选择本院接收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分析,共计70例,将其分为实施常规治疗的对照组35例和实施清热方保留灌肠治疗的观察组35例,对比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肾功能指标、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结果 分析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