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在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肺切除手术后急性加重期的临床应用.方法 分析474例肺癌合并CAPD患者临床资料,术后COPD急性加重者符合无创机械通气(NIV)指征施行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呼吸支持,病情持续恶化则再次气管插管行呼吸机辅助呼吸.结果 57例NIV者,平均时间(67.4±10.5)h,其中11例NIV失败而重新气管插管行有创机械通气,再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11.5±6.9)d,气管切开7例.55例患者成功脱离呼吸机,术后死亡2例.结论 NIV可作为术后COPD急性加重患者呼吸支持首选,NIV失败需及时改行有创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2.
张俊慧  王印林  赵志国 《河北医药》2008,30(11):1694-1695
目的探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BiPAP)应用于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的可行性。方法16例ALI/ARDS患者应用BiPAP呼吸机无创正压(NIPPV)通气治疗,观察不同时间PaO2、PaCO2、pH、呼吸频率(RR)及动脉收缩压(SBP)的变化,以及住院气管插管率、病死率和NIPPV时间。结果应用BiPAP治疗ALI/ARDS,在通气2 h可提高PaO2,改善pH;通气12 h后,PaCO2、RR显著改善。通气中,SBP无明显变化。病情恶化气管插管1例,气管插管率6.25%,无死亡病例。结论对ALI/ARDS患者早期积极应用BiPAP通气治疗可改善缺氧,降低呼吸频率,改善呼吸肌疲劳,可能降低ARDS的气管插管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杨茂林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1):228-229
目的研究机械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ARDS且应用呼吸机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例无创机械通气治愈,无创使用时间为4~8d;12例无创治疗效果失败改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呼吸机使用时间为15~25d,死亡4例;24例早期即有创机械通气,呼吸机使用时间为5~15d,死亡2例。结论早期即进行有创机械通气小潮气量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可显着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在急性左心衰并发低氧血症抢救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2例急性左心衰并发低氧血症的患者在常规内科治疗同时加用无创性经面罩机械通气(NIV)治疗,观察无创通气(NIV)前后患者呼吸指标、肺气体交换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结果42例患者均能耐受NIV治疗,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呼吸频率明显下降;与NIV治疗前相比,患者的动脉血中PH、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饱和度(SaO_2)等指标明显改善(P<0.05),HR与MAP明显减慢(P<0.05)。结论NIV治疗急性左心衰时能迅速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低氧血症,是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方法,可避免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呼吸机在手术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手术后并发ARDS且应用呼吸机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ARDS发生时间为术后16 h~8 d;8例仅应用而罩通气,4~13(6.3±0.7)d痊愈出院;15例因而罩通气疗效欠佳而改气管插管或切开有创通气,呼吸机使用6~17(9.3±0.7)d,3例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9例早期即有创通气者,呼吸机使用3~8(5.1±0.4)d,均痊愈出院.结论 早期即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可显著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杨维 《医药论坛杂志》2004,25(5):19-20,22
目的 探讨无创性通气 (NIV)在治疗早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10例ARDS患者均于早期给予面罩NIV治疗 ,选用压力支持通气 (PSV)加呼气末正压 (PEEP)模式 ,PEEP水平设为 5~ 8cmH2 O ,PSV水平设为 8~ 2 0cmH2 O。结果 经NIV治疗 2 4~ 72h后 ,呼吸窘迫治愈 6例 ,失败 4例。治疗成功组的呼吸频率 (RR)由治疗前的 36± 3次 /min降至 2 4± 2次 /min ,PaO2 由治疗前的 6 0± 5mmHg升至 110± 2 5mmHg ,氧合指数 (OI)由治疗前的14 0± 15升至 36 4± 2 0。而失败组无显著改善。结论 早期ARDS患者合理使用NIV治疗是很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实施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的时机及价值。方法纳入本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接收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硬币投掷法为基准,分为试验组[41例,氧合指数(PaO_2/FiO_2)达到200~250 mmHg后实施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41例,持续实施气管插管通气治疗),对82例患者呼吸及循环指标、预后情况、通气时间评估。结果呼吸及循环指标:24 h、48 h呼吸及循环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预后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通气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PaO_2/FiO_2达到200~250 mmHg后实施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既可缩短通气时间,还可改善其预后效果,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无创-有创序贯性机械通气(MV)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应用价值.方法 62例需MV的ARDS患者采取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1例.A组行气管插管有创MV;B组先给予无创MV,一旦无创通气失败则改气管插管行无创一有创序贯性机械通气.MV前后氧合指数(OI)、呼吸频率(RR)、心率(HR)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总MV时间、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病死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3 h后的OI、RR均有显著改善;B组VAP发生率、总MV时间及住ICU时间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 无创一有创序贯性机械通气较有创机械通气能降低VAP发生率、缩短MV时间及住ICU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早期应用无创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价值。方法纳入25例ARDS患者,随机分成无创通气组(13例)及对照组(12例1。对照组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无创通气组早期给予无创通气治疗,如患者不能耐受无创通气则序贯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13例均行气管插管)。结果无创组和对照组平均气管插管天数分别为(6.50±1.00)d、(8.00±0.85)d,P〈0.05。重症医学科病房(intensiveca,reunit,ICU)住院天数,对照组(12.4±1.5)d,无创组:(11.6±1.0)d,P〈0.01,存在显著差异。ICU病死人数:对照组和无创组分别为2、3例,P=0.541,无统计学差异。结论ARDS早期应用无创通气治疗可能减少气管插管时间和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分析严重胸外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经验,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2例严重胸外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资料,本组病例采取的护理措施:及时去除诱发ARDS的因素;密切监护呼吸循环系统的功能,早期发现ARDS,立即协助医师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早期预防感染;早期营养支持。结果本组12例患者,伤后24h内发生ARDS 6例,24~48h发生3例,48~72h发生3例,11例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死亡3例,病死率25%。结论严重胸外伤致ARDS多发生于伤后24~72h内,早期预防、早期发现、尽早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左心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早期应用无创机械通气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2012年5月至2016年2月期间我科收治的急性左心衰并呼吸衰竭患者64例,分为无创机械通气组(35例,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早期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和面罩吸氧组(29例,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使用面罩吸氧),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好转时间及呼吸频率(RR)、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C反应蛋白(CRP)、B型尿钠肽(BNP)的变化,同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好转率、气管插管率和死亡率.结果 无创机械通气组心功能改善时间明显短于面罩吸氧组,治疗好转率高于面罩吸氧组,无创机械通气组气管插管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面罩吸氧组(P<0.05).治疗后60例存活患者的心功能均有改善,与面罩吸氧组相比,无创机械通气组患者的RR、HR下降更显著,SpO2、PaO2升高更显著,PaCO2、CRP、BNP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 无创机械通气对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合并呼吸衰竭疗效确切,早期应用可及时纠正缺氧,提高治疗好转率,减少气管插管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以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CS)≥10分作为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切换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呼吸衰竭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接受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的COPD并呼吸衰竭病例13例,早期辅助控制(A-CV)通气,逐步改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SIMV+PSV)方式行机械通气,待意识障碍改善"GCS≥10分",此时拔除气管插管导管,改用口鼻面罩或鼻面罩双水平正压(Bi PAP)通气,以后渐减PSV水平直至脱离呼吸机,动态观察拔除气管插管前、无创机械通气后2 h血气分析指标及PSV、PEEP水平。观察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无创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例数、再次气管插管例数、死亡例数。结论以GCS≥10分作为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切换点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能维持较好的通气换气指标,根据患者通气换气指标及时调整无创机械通气PSV水平,可以改善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谢素青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335-337
目的探讨早期机械通气在急性心衰竭肺水肿抢救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38例急性左心衰竭合并肺水肿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行气管插管后进行机械正压通气,监测机械通气前、后的临床症状、动脉血气分析、SaO2、SpO2、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MAP)、血乳酸、APACHE II评分的变化。结果与通气前相比,机械通气3h后,38例中的34例患者(89.4%)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生命体征和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改善,血乳酸浓度和APACHE II评分下降;观测的各项指标,除平均动脉压(MAP)外,其他各项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早期机械通气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纠正低氧、高碳酸血症,降低血乳酸浓度和APACHE II评分,是救治急性左心衰竭合并肺水肿时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肺水肿的临床特点,以及在救治措施中采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性肺水肿患者38例的救治病例资料,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采用有创正压机械通气,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38例患者均伴有严重呼吸衰竭,经鼻导管或面罩吸氧不能缓解,予以气管插管人工机械通气(气道内正压呼吸或呼气末正压呼吸),33例(86%)抢救成功。结论对急性肺水肿诊疗措施的实施要果断及时,尽快纠正低氧血症、及时进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有创机械通气是一种治疗急性肺水肿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聂增新 《江西医药》2007,42(9):803-804
目的 探讨有创机械通气联合镇静剂救治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我院2000年1月~2006年10月因急性左心衰竭造成严重肺水肿患者18例,行气管插管、呼吸机正压通气,同时用异丙酚镇静治疗,比较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前后各项监测指标变化.结果 机械通气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及心率(HR)值明显改善,与通气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机械通气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呼吸频率(R)、收缩压(SBP)及pH值较机械通气前改善(P<0.05).本组18例均得到有效救治.结论 合并严重肺水肿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法 无效时,可行有创机械通气联合镇静剂救治.  相似文献   

16.
机械通气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致呼吸衰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ARDS的诊治,并结合文献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ARDS的病因、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基础、治疗措施及死亡率等进行分析。结果42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ARDS的患者均早期行呼吸机辅助通气,28例呼吸功能恢复正常,15例死亡。抢救成功率66.67%。机械通气治疗后较治疗前PCO2、GCS评分、LIS评分及ALI等指数均有显著改变(P<0.01),临床生命体征亦有明显好转。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合并ARDS是重型颅脑损伤的严重并发症,死亡率极高。提高认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早期进行机械通气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机械通气(PEEP)是治疗ARDS有效的通气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无创机械通气(NIV)治疗重症肺炎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 40例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NIV治疗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NIV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NIV,观察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均有改善,而NIV治疗组动脉血氧分压(Pa O2)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创机械通气用于早期呼吸支持治疗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58例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根据开始使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时间的不同,分为早期应用组(Ⅰ组27例)及非早期应用组(Ⅱ组31例),比较两组患者病情好转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有效率、气管插管率和病死率等。结果58例患者中有54例经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呼吸频率及心率明显减慢,氧饱和度和动脉血氧分压明显增加,二氧化碳分压恢复到正常水平,动脉血pH恢复正常,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病情好转时间(2.3±1.1)h、机械通气时间(5.9±2.7)h,与Ⅱ组的(5.7±3.2)h、(9.8±4.3)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38、5.64,均P〈0.01);Ⅰ组全部治愈(100%),无气管插管及死亡病例,Ⅱ组27例治愈(87%),气管插管4例,其中死亡2例(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COPD并发呼吸衰竭疗效确切,早期应用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46例ARDS患者,在对其进行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呼吸频率(RR)、心率(HR)、血压、动脉血氧分压(Pa 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 O2)及二氧化碳分压(Pa CO2)、氧合指数(Pa O2/Fi O2)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46例ARDS患者经过无创机械通气的治疗后,呼吸困难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通气状态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治疗后Sa O2、Pa O2、Pa O2/Fi O2指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呼吸频率、心率、血压、Pa CO2指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前后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ARDS可有效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等症状,改善血压与血气指标,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左心衰竭治疗中有创机械通气的应用时机。 方法 32例急性左心衰患者中17例在发病起始时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无创组),15例在起始时采用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有创组)。观察比较2组患者机械通气后0.5、1、3h症状缓解人数、住院病死率、呼吸频率(RR)、动脉血氧分压[p(O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 结果 无创组10例患者在0.5h内缓解,7例未缓解者改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其中3例在0.5~1h缓解,4例死亡;有创组14例在0.5h内缓解,1例在0.5~1h缓解,无死亡。有创组0.5h内缓解人数多于无创组(P=0.041);2组0.5~1h缓解人数(P=1.000)和病死(P=0.10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RR、HR均随治疗时间增加而降低,p(O2)、MAP均随时间增加而增加;0.5、1h时有创组RR低于无创组,0.5h时有创组p(O2)、MAP高于无创组,0.5、3h时有创组HR低于无创组(均P<0.05)。 结论 应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0.5h症状不缓解时应尽早改用有创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