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肠出血大肠埃希菌O157:H7与食品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文香  陈翠萍  曾明 《卫生研究》2006,35(4):527-528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EHEC)主要包括O157:H7和O26:H11,其中O157:H7是出血性肠炎的主要致病菌,自1982年由美国首次报道了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O157:H7引起的出血性肠炎的爆发以来,EHEC的感染已经成为世界性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已将O157:H7列为新的食源性疾病病原菌。尽管EHEC已被研究了近20年,但对由该菌引起的致命的溶血性尿毒综合症(HUS)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VIDAS-VITEK法快速检验食品中大肠杆菌O157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肠杆菌0157:H7出血性肠炎是近年引起世界广泛关注的肠道传染病。自1983年美国Riley等首次报道大肠杆菌O157:H7出血性肠炎以来,相继在英国、加拿大、13本等国出现爆发性流行病例。大肠杆菌O157:H7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的一个主要血清型,牛、羊、猪等家畜是其主要宿主,人类由于食用被大肠杆菌O157:H7污染的食品而致病。研究表明人感染10个活菌即可致病,  相似文献   

3.
肠出血大肠埃希菌O157∶H7与食品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EHEC)主要包括O157∶H7和O26:H11,其中O157∶H7是出血性肠炎的主要致病菌,自1982年由美国首次报道了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O157∶H7引起的出血性肠炎的爆发以来,EHEC的感染已经成为世界性问题[1]。世界卫生组织已将O157∶H7列为新的食源性疾病病原菌。尽管EHEC已被研究了近20年,但对由该菌引起的致命的溶血性尿毒综合症(HUS)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案。研究发现,反刍动物是EHEC的主要宿主,人的感染方式主要为食源性或与带菌动物接触。自1986…  相似文献   

4.
肠出血性0157:H7大肠艾希菌(EHEC O157:H7)于1982年报告并被确认为致病菌,感染该菌可引起人类出血性肠炎,溶血性尿毒综合症以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并在国内外引起过爆发和流行,造成严重危害,已为世界瞩目,广泛关注。因此我市自1998年开始在食物及腹泻病患者中开展对该菌的监测工作,并于1998年-1999年在对鸡肉的监测中检测出2株EHEC O157:H7。但是我们在对腹泻病患者的粪便标本检测中,发现由于分离到的弗氏柠檬酸杆菌与EHEC O157:H7抗血清、O157单克隆抗体发生交叉凝集反应,  相似文献   

5.
肠出血性O157;H7大肠艾希菌(EHEC O157;H7)于1982年报告并被确认为致病菌,感染该菌可引起人类出血性肠炎,溶血性尿毒综合症以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并在国内外引起过爆发和流行,造成严重危害,已为世界瞩目,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6.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O157:H7是一种新型的致病性菌,能引起人类出血性腹泻和溶血性尿毒综合征。为了掌握武汉市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在宿主动物、腹泻病人及食品中的带菌和菌株毒力基因情况,本文于2003年进行了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宿主动物带菌情况调查。并在腹泻及肾衰患者中进行病原检索和食品监测。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自1982年美国首次发现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157:H7致病性血清型后,全球六大洲的许多国家相继发生多起由该菌引起的食物中毒.O157:H7能引起一系列人类疾病,如腹泻、出血性肠炎(HC)和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等.国内自1987年徐州市[1]从腹泻病人中检出该菌以来,许多地方已发现该菌株.为此,对O157:H7感染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自1982年首次发现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在北美引起出血性肠炎以来,与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病原菌相关疾病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尤以发达国家病例为多,这可能与其饮食习惯和监测报告系统完善有关。大多数O157:H7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感染是食用了被牛粪污染的食物和饮水引起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部痉挛性疼痛和出血性结肠炎。近些年已经报道过多起由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引起的暴发流行,因儿童和老年人患者有时会在腹泻后继发诸如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等严重的并发症而死亡率较高。O157:H7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主要血清型别,  相似文献   

9.
O157:H7型大肠杆菌病(Disease of Escherichiacoli O157:H7)是由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Enterohaemorrhagic E coli,EHEC),O157:H7主要引起人的一种食源性疾病,以突发性腹痛、水样便、血痢、发热或不发热,严重时呈现出血性肠炎(HC)甚至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为特征。已有研究报道该菌曾分离自血痢的犊牛,人工接种该菌导致出生36h内的犊牛发病。因此,目前该病已成为艾滋  相似文献   

10.
自从1982年在美国发生了首次由大肠埃希菌O157:H7引起的出血性肠炎暴发以来,该菌在世界范围内曾有过多次食源性暴发。1996年在日本发生的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暴发,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目前大肠埃希菌O157:H7感染呈全球流行,已被认定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发现的8种传染病病原体之一。我国亦加强了大肠埃希菌O157:H7的监测,将该项指标列入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重点监测项目之一。为了解唐山市食品被本菌的污染现状,我们于2007年8月采集了40份熟肉制品进行食源性致病菌检测,分离出了1株大肠埃希菌O157:H7。  相似文献   

11.
动物宿主的EHECO157H7带菌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157H7大肠杆菌是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nterohemorrhagic EColi EHEC)的一个重要血清型.该菌可导致腹泻、出血性结肠炎(HC)、溶血性尿毒综合症(HUS)[1].自1982年在美国首次报道了由O157H7大肠杆菌引起的出血性肠炎的暴发以来,EHEC的感染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 WHO已确认O157H7为食源性疾病的病原体[2].近年来我国防疫部门也开始致力于对O157H7的检测工作,有自腹泻病人、猪粪、鸡肉、牛肉、卤肉等检出本菌的报告,但EHECO157H7 在本地区动物宿主中的带菌调查尚未见报道,其流行病学资料尚属空白.为了解EHECO157H7在本地区禽畜粪便中的带菌状况,为预防O157H7等致泻性大肠杆菌引起爆发流行提供依据,我们于2000年6-10月,在石家庄市所管辖各县采集牛、猪、鸡粪便,苍蝇体表样品共计170份.对致泻性大肠杆菌EHECO157H7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因其引起出血性肠炎而得名,O15 7∶H7是最主要的血清型之一。O15 7∶H7是一种较新的致病菌,除出血性肠炎外还能引起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 ,甚至死亡[1] 。该菌主要通过食物传播,动物是其主要的宿主。自1982年首次在美国  相似文献   

13.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是近十几年才认识的一种新的致泻性大肠杆菌,自1982年在美国俄勒冈州和密执安州报道两例由大肠杆菌(E.coli)O157:H7引起的出血性肠炎流行以来,许多国家和地区相继报告有此类病例的发生和流行,我国在1987年首次发表此菌  相似文献   

14.
大肠埃希菌O157:H7的胶体金免疫渗滤法检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O157:H7)是新出现的肠道致病菌,它可引起人腹泻、出血性肠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溶血性尿毒综合征。自1982年在美国报道出现此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以来,已在世界范围内多次暴发流行,我国也于1986年在徐州发现感染病人。近年来,由该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有明显上升趋势,建立一种快速、特异性强、  相似文献   

15.
大肠杆菌O157:H7出血性肠炎是近年引起世界广泛关注的肠道传染病.自1983年美国Riley等[1]首次报道大肠杆菌O157:H7出血性肠炎以来,相继在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出现爆发性流行病例.  相似文献   

16.
O157??H7 出血性大肠杆菌是引起人类腹泻、出血性肠炎和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的一种主要产毒性大肠杆菌。为探索O157??H7 大肠杆菌在我省分布情况, 我们于1999 年9 月, 在 安徽省某县进行了一次以家畜家禽为主的O157??H7 大肠杆菌的调查, 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为1982年首次在美国发现,它为产志贺样毒素(Stx)的大肠埃希菌(STEC)之一。与O157∶H7相似,非O157 STEC也能导致一系列人类疾病,如腹泻、出血性肠炎及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等,因而日益受到重视。本研究中,作者于1999年在印度加尔各答调查了该市的住院腹泻病人、生菜牛肉及家养健康奶牛的非O157 STEC的流行及遗传谱型情况。  相似文献   

18.
肠出血性O157∶H7大肠艾希菌(EHECO157∶H7)于1982年报告并被确认为致病菌,感染该菌可引起人类出血性肠炎,溶血性尿毒综合症以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并在国内外引起过爆发和流行,造成严重危害,已为世界瞩目,广泛关注。因此我市自1998年开始在食物及腹泻病患者中开展对该菌的监测工作,并于1998年~1999年在对鸡肉的监测中检测出2株EHECO157∶H7。但是我们在对腹泻病患者的粪便标本检测中,发现由于分离到的弗氏柠檬酸杆菌与EHECO157∶H7抗血清、O157单克隆抗体发生交叉凝集反应,极易引起混淆,因此要求我们利用系统生化鉴定以鉴别EHEC…  相似文献   

19.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自1982年初明确为肠道致病菌以来,在美洲、欧洲一些发达国家不断报告有病例发生。1996年日本出现了一次特大型爆发流行,引起了全世界人们的注意。国内自1986年徐州首次报道感染病例,近年来也不断有零星病例报道。该菌能产生大量志贺样毒素(SLT),引起肠道出血性肠炎(Hemorrhogiccolitis,HC)、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相似文献   

20.
大肠埃希菌一直被人们认为是人类和动物肠道中正常菌群的一部分.但1982年在美国发生的多起食物中毒事物,其中出血性肠炎的病原菌为罕见的O157:H7大肠埃希菌,尔后在日本也多次发生因O157:H7引起的集体食物中毒事件,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