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1 毫秒
1.
目的了解纤维蛋白原Clauss法与PT衍算法测定结果之间的可比性,判定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Sysmex CA-1500凝血仪上分别以两种方法测定137例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Fbg)浓度,以Clauss法测定值为基础分成〈1.99g/L、2-2.99g/L、3-4g/L、〉4g/L四组,用相关性分析和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两种方法测定的四组纤维蛋白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T衍算Fbg值明显高于Clauss法(P〈0.05)。结论PT衍算法不适于代替Clauss法在临床筛查中进行Fbg测定、临床诊断和治疗监测。  相似文献   

2.
3.
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复合物辅助抢救失血性休克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复合物都是从健康人血浆中提取出来的生物制剂。临床上在抢救失血性休克时应用该药 ,发挥了其它药品不可替代的作用 ,特别是在大失血后出现纤溶及弥散性渗血时 ,能立即阻止出血 ,挽救生命。我们在临床实践中 ,应用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复合物成功地抢救治疗了 5例因大出血引发休克的患者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本组 5例患者 ,男性 2例 ,女性 3例 ;年龄 1 9~ 51岁 ,平均 31 8岁。复合伤 2例 ,原发性肝癌自发破裂出血 1例 ,剖宫产术中大出血 1例 ,肺切除术中意外大出血 1例 ;失血量 3 2 0 0~ 5 40 0…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与凝血酶原复合物(prothrombin complex,PCC)联合使用在妇产科大出血中的效果。方法将50例患者按治疗方法分成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分别输注PCC、FIB,实验组联合输注PCC+FIB。测定2组输注前30 min和输注后2 h的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值,记录浓缩红细胞悬液( RBC)的输注量及二进手术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APTT、TT、PT明显缩短,FIB显著提高,RBC的用量减少,二进手术的发生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输注FIB+PCC在妇产科大出血中有显著的效果,不仅可以减少红细胞的需要量,也可以降低二进手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正常儿童的凝血酶原时间 (PT)、纤维蛋白原 (Fg)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的正常值及该值与患儿出血的关系。方法 应用ACL 2 0 0型全自动凝血仪及其配套试剂 ,检测 180例正常儿童凝血三项 ,12 3例出血性疾病患儿的凝血三项及凝血因子活动度。结果  180例正常儿童的PT :( 12 .1± 0 .5 )s,Fg :( 2 .5 3± 0 .13)g/L ,APTT :( 2 6 .3± 4.6 )s。PT >正常 3s,临床出血 33.3% ;PT >18s,临床出血为 94.1%。Fg在0 .44~ 1.5 g/L ,临床出血为48.0 % ;Fg在1.5~ 4.5 g/L ,临床出血与其他凝血因子减少有关 ;Fg >4.5 g/L与血液高凝状态有关。APTT在 35~ 40s,临床出血为14.2 % ,即为异常 ;APTT在 40~ 5 0s ,临床出血为 6 3.3% ;APTT >6 0s,临床出血为 80 .8%。结论 PT、APTT时间延长与凝血因子活性减低程度、临床出血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动态观察纤维蛋白原(FBG)、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原时间(PT)在围胆囊手术期的变化及机理。方法:将30例胆囊结石欲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分为术前、术中及术后即刻共3组,分别比较FBG、APTT、PT的变化。结果:纤维蛋白原术中与术前,术后与术中,术后与术前相比均呈阶段性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术中与术前及术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酶原时间的INR值,术前、术中、术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纤维蛋白原可被麻醉及手术创伤所影响呈减少趋势,APTT不受麻醉影响,但可受手术创伤影响而致时间缩短。PT则不受手术及麻醉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及纤维蛋白原 (FIB)对各型肝脏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测定 80例健康人对照血浆和 84例临床已确诊为肝脏疾病的病人血浆 PT、APTT和 FIB。结果 :发现各型肝脏疾病与 PT、APTT和 FIB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各项指标的灵敏度 PT>APTT>FIB。各型肝脏疾病 PT增高程度重症肝炎 >肝癌 >肝硬化 >慢性轻、中度肝炎 >急性黄疸型肝炎。且随病程的好转 PT值逐渐下降。结论 :血浆 PT的检测是观察肝脏损伤的一项敏感指标 ,为临床对肝脏疾病的诊断、治疗、动态观察以及预后判断提供了重要依据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手术前1天、手术后7天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用Clauss法对随机抽取的144例年龄在15~83岁的胸外科、心外科手术患者血浆手术前1天和术后7天内的FIB水平进行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血浆FIB水平在术后第一天略高于术前(P〈0.05),以后几日逐渐增高,至术后第7天仍显著高于术前(P〈0.01)。结论上述结果提示FIB在手术后7天内监测具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也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邓光权 《实用医技杂志》2012,(12):1240-1241
目的探讨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及凝血指标对溃疡性结肠炎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测定23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观察组)和18例非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对照组)的血小板GMP-140及凝血4项。结果观察组GMP-140高于对照组(P<0.05),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纤维蛋白原(FIB)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GMP-140可以反映溃疡性结肠炎的血小板功能和活化状态,PT、APTT及FIB变化可以反映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处于高凝状态。GMP-140及凝血指标的检测可以进一步反映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理变化,从而对治疗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凝血因子Ⅶ、Ⅷ、Ⅱ、Ⅰ的活性,研究其在急性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中的变化.方法分别采用凝血活酶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发色底物法及凝血酶时间法测定了急性心肌梗死(AMI)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病人血浆FⅦC、FⅧC、凝血酶原及纤维蛋白原相对活性.结果AMI病人血浆FⅦC为98.3%±36.7%,与青年组的104.0%±29.4%和老年组的114.9%±23.6%比较无明显差异(P值均>0.05),而AIS病人为152.9%±30.3%,较青年组和老年组显著升高(P值均<0.001).AMI病人血浆FⅧC为234.2%±57.9%,明显高出青年组的101.2%±32.6%和老年组的116.4%±35.7%(P值均<0.001).但AIS病人FⅧC±为85.5%±32.6%,低于老年组(P<0.05).AMI和AIS病人血浆凝血酶原活性分别为130.2%±¨.7%和128.0%±29.4%,高于青年组的108.0%±7.7%(P<0.001和0.01)和老年组的106.1%±19.4%(P值均<0.001).AMI和AIS病人血浆纤维蛋白原活性分别为207.2%±53.0%和174.3%±28.5%,二者均显著高于正常青年组的103.3%±¨.6%(P值均<0.001)和老年组的143.8%±16.8%(P<0.001和0.01).结论AMI病人FⅧC增高,AIS病人FⅧC增高;二者血浆凝血酶原和纤维蛋白原活性均高于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白蛋白与纤维蛋白原比值(albumin to fibrinogen ratio, AFR)在乳腺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治疗的736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检测AFR,依据AFR进行分组,记录患者总生存期及生存率,Cox回归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随访12~81个月,中位随访65个月,死亡83例(11.28%),总生存期为(66.23±12.38)个月。ROC曲线显示,术前AFR预测乳腺癌患者死亡的AUC为0.727(95%CI:0.663~0.781,P<0.001),临界值为13.15;736例患者分为高AFR组(>13.15)538例、低AFR组(≤13.15)198例。低AFR组总生存期、生存率、年龄、白蛋白、白细胞、血小板低于高AFR组,纤维蛋白原、TNM分期Ⅲ期、核分级3级、有脉管瘤栓高于高AF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Fib、AFR、血小板、TNM分期、核分级、有无脉管瘤栓、雌激素/孕激素受体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AFR≤13.15、有脉管...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探讨纤维蛋白原(Fib)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为乳腺癌患者预后判断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和中国知网(CNKI)等数据库有关Fib与乳腺癌患者预后关系的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9年1月。由2名研究员按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数据提取,使用STATA 14.0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篇病例对照研究,共158 204例患者。纳入研究的异质性检验,I2=58.4%,P=0.019,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Fib高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患者低总生存期(OS)有关[相对风险比(HR)=1.37,95%置信区间(CI):1.14,1.64,Z=3.36,P=0.001];Fib高表达水平与亚洲组乳腺癌患者低OS有关(HR=1.83,95%CI:1.23,2.72,Z=3.00,P=0.003)。敏感性分析,纳入8项研究结果稳定可信;Begg’s检验,Z=1.61,P=0.108,无明显的发表偏倚。结论:高表达水平的Fib与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凝血四项指标即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的水平变化与乳腺良性肿瘤、病理类型及远处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以利于对乳腺癌患者病情和预后的评估。方法 选取乳腺癌患者100例为试验组,同期收治的乳腺良性肿瘤患者100例为对照组,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浆凝血四项的水平,以及乳腺癌患者不同病理类型及是否远处转移各指标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试验组血浆T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PT、APTT和FIB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此外,不同病理类型及有无远处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其凝血四项水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乳腺癌患者的TT水平明显高于乳腺良性肿瘤患者,监测乳腺癌患者血浆TT水平有助于对患者病情及预后进行更好地评估。  相似文献   

14.
手术及术后化疗对乳腺癌血液微转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乳腺癌血液微转移发生规律以及手术和术后化疗对血液微转移影响。方法 以 4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根据临床分期分为 3组 ( 0~Ⅰ期、Ⅱ期、Ⅲ期 ) ,运用RT PCR技术 ,以CK 19mRNA为标志物 ,分别检测其术前、术后第 2天、术后第 1疗程化疗后血液微转移发生情况。结果 ①术前血液微转移阳性率为 2 2 5 0 %( 9/4 0 ) ,其中 0~Ⅰ期 0 %( 0 /6)、Ⅱ期 16 0 0 %( 4 /2 5 )、Ⅲ期 5 5 5 6%( 5 /9) ,3组之间有显著差异 (P <0 0 5 )。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小叶癌阳性率分别为 2 3 0 8%和 3 3 3 3 %,无显著差异 (P >0 0 5 )。②术后第 2天血液微转移阳性率为 3 7 5 0 %( 15 /4 0 ) ,手术前后血液阳性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③术后首次化疗结束血液微转移阳性率为 2 5 0 %( 1/4 0 ) ,化疗前后血液阳性率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结论 临床分期越晚 ,出现微转移可能性越大。血液微转移与病理类型无关。术后化疗能降低血液中微转移阳性率 ,是减少术后转移改善预后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术前化疗对Ⅲ期乳腺癌术后局部区域复发率的影响. 方法: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将Ⅲ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术前化疗组、非术前化疗组进行对照研究.术前化疗组,即在根治性手术前行4周CMF方案化疗,1~2周后行根治性手术.术后根据病理情况进行相应治疗;非术前化疗组除术前不予化疗外,其余同术前化疗组. 结果:术前化疗组的局部区域复发率明显下降.两组局部区域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术前化疗能降低Ⅲ期乳腺癌的术后局部区域复发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一次性胃肠负压装置与普通乳胶侧孔引流应用于乳腺癌术后引流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方法,对2011年以前的40例患者用普通乳胶侧孔引流(对照组)与2011年以后40例一次性胃肠负压装置引流(实验组).观察两组患者皮下积液,患肢肿胀,皮瓣再植的情况,患者的舒适性.结果实验组发生皮下积液4例,对照组13例,皮瓣再植:实验组1例,对照组8例.患者的满意度,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一次性胃肠负压装置能很好地应用于乳腺癌术后创面的引流,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瘦素水平,瘦素受体变异与乳腺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选择女性乳腺癌原发病例94例作为病例组,按照频数匹配的方法选择一般人群12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位点多态性;ELISA方法测定血清瘦素水平。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血清瘦素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99,P<0.001)。各基因的频率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16,P=0.004),且等位基因G在两组的分布也具有显著性差异(χ2=14.03,P<0.001)。与AA型基因携带者相比,AG型携带者患病的危险度为1.33(95%CI为0.63-2.70),GG型携带者患病的危险度为7.14(95%CI为1.92-25.64),变异型等位基因G(AG GG)携带者患病的危险度为2.04(95%CI为1.09-3.82)。结论血清瘦素水平高,瘦素受体变异为乳腺癌发生的可疑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正常孕妇在不同孕期及产后3天D-二聚体(D-D)和凝血指标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80例健康女性体检者(对照组)、240例孕妇(早、中、晚孕组各80例)及80例产后3天产妇的D-D、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结果: 产后3天组PT均高于对照组和早、中、晚孕组(P<0.05~P<0.01),而早、中、晚孕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FIB、APTT和D-D在中、晚孕组与其他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晚孕组TT均低于对照组和产后3天组(P<0.05)。结论: 孕妇随孕期延长血液逐渐呈现高凝状态,产后3天趋于正常;对其凝血指标进行动态检测,对预防孕产妇血栓栓塞性疾病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Several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30%-40% of cancer patients suffer from psychiatric problems such as depression, anxiety and adjustment disorders.1-3 The more positively the breast cancer patients rated their appraisal and tangible dimensions of social support, the lower value their mean cortisol level.4 Malignant melanoma patients who received 6-week structured intervention showed a lessening of emotional discomfort,augmentation of immune function and a decreased recurrence rate and mortality.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