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广州市2006—2008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布情况和流行特征,为迎接广州亚运会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予系统收集广州市2006—2008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6-2008年广州市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59起,各年报告起数分别为112、91、56起。其中传染病暴发疫情报告事件197起,占76.1%,以水痘(91起)、流行性感冒(32起)、急性出血性结膜炎(21起)为主;事件级别以一般事件为主,报告142起,占54.8%;全年均有事件报告,其中3-6月是高发季节,共报告137起,占52.9%;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发生场所,共报告186起,占71.8%,其中又以小学为主(131起)。结论2006-2008年广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起数总体呈下降趋势,防控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传染病暴发疫情频发、学校事件突出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广西中小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动态,为制定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控制措施和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通过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网络直报的资料进行汇总和流行特征分析。结果2004—2006年广西中小学校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70起,发病数9735例,占全区突发事件起数的40.19%和发病人数的53.56%,2004、2005、2006年占全区事件数比例分别为23.33%、37、01%和53.98%,发病数占全区发病数比例分别为38.72%、59.30%和63.67%:中小学校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传染病暴发疫情(占91.18%)为主;时间集中在3、4、5、10和11月,占总起教的64.71%(110/170);90.59%的突发事件和91.62%的病例发生在县(乡镇)级中小学校。结论广西中小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呈逐年增长趋势,以传染病暴发疫情为主,且多发生在乡镇地区,严重危害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应加强管理,采取行之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广州市黄埔区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情况,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广州市黄埔区2006--2011年所有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6--2011年黄埔区共报告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02起,发病2512例,死亡1例,罹患率为2.14%(2512/117481)。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占全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的94.44%(102/108)。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场所主要是学校(81起)和托幼机构(12起),共占91.18%(93/102);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以9—12月最多,共报告50起(占49.02%),发病856例(占34.08%);其次为3—6月,共报告40起(占39.22%),发病1433例(占57.05%)。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共报告57起(占55.88%),发病1229例(占48.93%),其次为接触传播传染病,共报告40起(占39.22%),发病1218例(占48.49%)。结论学校和托幼机构是黄浦区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好发场所。今后应加强对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特别是加强对学校及托幼机构的传染病监测,根据传染病流行季节开展针对性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云南省2005-2008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特点,为采取有效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08年云南省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进行整理。结果2005-2008年云南省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76起,发病42127人,死亡8人,分别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报告起数、发病数和死亡数的57.72%,74.82%和1.88%。事件类型以传染病暴发疫情为主,占87.50%,主要为呼吸道传染病暴发,包括水痘、流感、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等疾病。高发时间为3-5月,高发学校为小学,占71.70%,平均1起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波及1.13所学校。结论学校和托幼机构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尤其是传染病暴发疫情的易发场所。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2010年广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其处置情况,为更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广西各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年间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所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对所有事件的调查、核实资料,并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年广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结果2010年广西报告传染病(155起)、食物中毒(22起)、职业中毒(4起)、环境因素事件(2起)和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起)共185起,发病7490例,死亡41例,传染病事件数、发病人数分别占总数的83.78%(155/185)、92.68%(6942/7490),均居各类事件的首位。报告事件数、发病人数最多的城市均为南宁市,分别占总数的29.73%(55/185)、36.06%(2701/7490)。农村和乡镇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119件)、发病人数(4170例)、死亡人数(36例)均多于县城、城市,农村和乡镇与县城、城市的波及人口罹患率及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事件数最多的月份为4月份(37起),占全年的20.00%,报告病例数以9月份最多(3116例),占全年的41.60%,事件数、发病人数较多的疾病主要有手足口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和水痘,分别为51、28、20、15起,发病数高峰季节分别在4、9、11、12月:学校是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主要场所(134起),事件数、发病人数以发生在幼托机构、乡小学、乡中学、县中学的比例较高,不同类型学校之间罹患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接到事件报告后当天对事件进行调查处理的事件达到了89.19%,而30.81%的事件在事件的首发病例发生8d以后才接到报告,26.45%的事件持续时间超过了21d。事件实验室检测率、实验室阳性结果率分别为55.14%、50.81%。结论广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肠道、呼吸道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主,主要发生在农村及学校。提示应进一步加强肠道、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和学校,应进一步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及时报告率和实验室检测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湖南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及有效处理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7--2012年湖南省各市县网络直报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资料,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7-2012年期间湖南省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别为84、112、208、65、56、55起,共580起,发病27628例,平均罹患率为3.57%(27628/773397);死亡10例,病死率0.04%。事件起数以2009年最多(208起,占35.86%),时间分布以30月和9~11月为2个高峰,分别占事件总起数的41.38%(240起)、39.66%(230起),事件类型以传染病暴发为主(513起,占88.45%);事件主要分布在县乡中小学(421起,占72.59%)。结论2007—2012年湖南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县乡级学校及低龄组学生是目前学校卫生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广西2004-2006年中小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掌握广西中小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动态,为制定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控制措施和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通过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网络直报的资料进行汇总和流行特征分析。结果2004-2006年广西中小学校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70起,发病数9735例,占全区突发事件起数的40.19%和发病人数的53.56%,2004、2005、2006年占全区事件数比例分别为23.33%、37.01%和53.98%,发病数占全区发病数比例分别为38.72%、59.30%和63.67%;中小学校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传染病暴发疫情(占91.18%)为主;时间集中在3、4、5、10和11月,占总起数的64.71%(110/170);90.59%的突发事件和91.62%的病例发生在县(乡镇)级中小学校。结论广西中小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呈逐年增长趋势,以传染病暴发疫情为主,且多发生在乡镇地区,严重危害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应加强管理,采取行之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武汉市2004—2010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及时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武汉市2004—2010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武汉市2004—2010年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7起,报告病例2 348例,死亡1例,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占89.4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起数呈现逐年上升然后下降的趋势,2008年最多(22起),2010年最少(1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类型有传染病疫情占89.48%(51/57),食物中毒占5.27%(3/57),职业中毒、环境因素事件和免疫接种事件各占1.75%(1/57)。传染病疫情以水痘、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为主,分别占25.49%(13/51)、21.57%(11/51)和15.69%(8/51)。57.89%(33/57)的事件发生于3—6月。城区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起数占64.91%(37/57),多于郊区的35.09%(20/57)。73.68%(42/57)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在学校或幼托机构,学校突发事件中有47.62%(20/42)发生在小学,38.10%(16/42)发生在中学。结论武汉市以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主,学校学生中的传染病疫情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广东省2007-2011年食物中毒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食物中毒类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广东省2007-2011年通过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食物中毒事件,并对食物中毒发生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2007-2011年全省17个地市共报告食物中毒事件148起,各年分别为24、52、34、24和14起;中毒3107例,死亡27例。4川月份为食物中毒高发月份,共90起(占60.81%);城市为高发地区,共72起(占48.65%);微生物污染是主要致病因素,共66起(占44.59%),其中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共30起(占20.27%,30/148);误食毒蘑菇和农药是食物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造成死亡人数分别为5和6例;集体食堂和家庭聚餐是本次食物中毒发生的主要场所,分别为57起(占38.51%)和28起(占18.92%)。结论广东省食物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毒起数和中毒人数总体呈现下降趋势,针对广东省食物中毒的高发时期、主要致病因素和重点场所等特点,规范水产品的流通管理,加强对消费者和餐饮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宣教。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广州市2006—2008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布情况和流行特征,为迎接广州亚运会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子系统收集广州市2006—2008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08年广州市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59起,各年报告起数分别为112、91、56起。其中传染病暴发疫情报告事件197起,占76.1%,以水痘(91起)、流行性感冒(32起)、急性出血性结膜炎(21起)为主;事件级别以一般事件为主,报告142起,占54.8%;全年均有事件报告,其中3—6月是高发季节,共报告137起,占52.9%;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发生场所,共报告186起,占71.8%,其中又以小学为主(131起)。结论 2006—2008年广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起数总体呈下降趋势,防控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传染病暴发疫情频发、学校事件突出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2002-2005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掌握云南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动态,为制定学校传染病防治措施和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主要通过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分析。结果2002-2005年云南省学校报告突发事件304起,发病人数36752人,占全省突发事件发生起数的37.30%和发病人数的69.30%。2002、2003、2004和2005年发病占全省发病比例分别为20.45%、33.16%、40.00%和39.94%。结论云南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较为频繁,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已成为云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构成部分。必须制定并采取应对措施,对其进行预防和控制,以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信阳市学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和流行特点。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信阳市2005年-2006年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上报的学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结果2005年-2006年我市共报告学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3起,发病676人,无死亡病例报告,分别占同期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起数的65.00%,总发病人数的67.20%。以传染病疫情为主,其发病人数占学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发病数的91.27%;传染病疫情中多为由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例主要集中发生在上学期;村级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率和发病率明显高于乡镇和县区,县乡村两级多为传染病发病,而县区则是食物中毒常见;90%以上的事件及病例发生在各类小学学校。结论加强学校内的卫生管理,建立严密的疫情监测制度,加强学校和卫生部门的交流合作,减少学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掌握苏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方法利用网络直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基线资料,描述与分析苏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布特征。结果 2006—2015年苏州市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80起,其中"苗头"事件占55.00%,Ⅳ级占40.00%,Ⅲ级占5.00%,未见Ⅰ级、Ⅱ级事件报告。发病2 540例,死亡21例;波及人群罹患率为13.40‰,死亡率为0.11‰,病死率为0.83%。以传染病事件为主,占82.50%。12—次年1月和5-6月是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时间高峰,发生起数占全年的51.25%。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最主要场所。结论苏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以传染病暴发疫情为主,学校是高发场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得到政府与社会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丽水市学校突发事件发生规律,为预防控制学校突发事件提供依据.方法 导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丽水市2007-2012年网络直报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类型、学校分布、时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12年丽水市学校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5起,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报告起数的79.71%.其中传染病暴发疫情占92.73%;食物中毒占7.27%;传染病暴发疫情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占83.64%.学校主要分布在小学,特别是乡镇农村学校,发病高峰出现在每年3-6月和12月.结论 2007-2012年丽水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以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为主,且主要发生在中小学校,重点是农村中小学校,是丽水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宁夏2006 - 2018年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预防控制水痘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中,2006 - 2018年宁夏报告的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6 - 2018年宁夏共计报告一般级别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80起,占全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总数的42.15%,平均罹患率2.92%;5市中银川市报告事件起数最多78起,占水痘突发事件报告总数的43.33%,中卫市和吴忠市较少,分别报告14起、11起,占7.78%、6.11%;水痘疫情主要集中在4 - 6月份、10 - 12月份;学校分布主要集中在农村小学(46.11%)、城市小学(20.00%)和县镇小学(15.56%)。结论 小学是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主要场所,应继续加强水痘突发疫情的预防和控制,做好水痘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适时开展水痘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16.
广西校园内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广西校园内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发生原因及采取的控制措施。方法 收集2001年9月1日至2002年8月31日广西各地,市,县卫生防疫站校园内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疫情报告。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本次报告校园内公共卫生突发事件41起,发病和中毒人数2808例,其中死亡1例,占广西各种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起数的31.30%,占发病总人数的55.10%。在41起突发事件中,食物中毒8起,传染病疫情30起及其它3种,中毒和发病人数分别占13.85%(389/2808),70.69%(1985,2808)和15.46%(434/2808)。结论 广西校园内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时有发生,且较为严重。应加强领导,明确职责,狠抓落实,切实加强对各极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责任网,信息报告网,紧急救护网的建设,减少和控制公共卫生突发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宁波市2005-2007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目的了解宁波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规律,为预防控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宁波市2005—2007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2007年宁波市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81起,以传染病爆发疫情为主,占95.1%;发生起数较多的为水痘(34起)、流行性感冒(15起)、流行性腮腺炎(15起);乡村中小学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好发场所;学校突发事件信息主要来源于属地医疗机构,占61.7%;从首例病例发生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报告,平均为13.1d.结论应加强对各类学校保健部门督查,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及时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西双版纳州2004年~2011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基本特点,指导该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方法]对西双版纳州2004年-2011年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按级别、类型、时间、发生场所等进行统计,描述分析。[结果]2004年~2011年,西双版纳州共报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60起,发病1411例,死亡38例。较大事件(III级)18起,—般事件(Iv级)31起,未分级事件11起。传染病暴发37起,其中乙类传染病暴发17起,丙类传染病暴发8起,其他传染病暴发12起。食物中毒报告22起,其中,野生蕈中毒7起,死亡13例;其他植物性中毒15起,死亡7例。职业中毒报告1起,死亡1人。从时间分布看,西双版纳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以每年的5月~7月为全州报告事件最多的月份。[结论]西双版纳州2004年~2011年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里,以传染病疫情暴发为主,占报告数的61.67%。野生蕈中毒事件成为危害最严重的一类事件,应高度重视,加强预警和健康教育。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键是及时发现突发事件发生的先兆,及时发出预警,迅速采取相应措施,将突发事件控制在萌芽状态。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2008年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流行特征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在学校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传染病爆发疫情是最为主要的类型。据部分地区报道,学校传染病爆发事件占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总起数的80.2%-91.6%^[1-4],已引起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的高度重视。本文对2008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全省学校传染病事件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娄星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和有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娄星区范围内2006—2012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娄星区2006~2012年共报告突发事件18起,发病964人,死亡1人,平均罹患率为2.76%,病死率0.10%;事件类型以传染病暴发疫情为主(占83.33%),传染病事件以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占53.33%),其次为肠道传染病(占46.67%),食物中毒主要是细菌性食物中毒(占66.67%);事件发生地点主要在学校和托幼机构(占83.33%);发病人群以监狱服刑人员为主(占51.04%),其次是学生和托幼儿童(占48,86%);发生时间以9月、12月为高峰。结论娄星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传染病事件为主,发生频繁,形势不容乐观,学校和托幼机构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重点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