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67岁,因右侧肢体麻木、乏力2天入院.体检右侧肢体肌力Ⅲ级,左侧肢体肌力Ⅴ级.头颅MRI示左侧颞顶部颅板下方、大脑镰多发结节状、团块状、条状异常信号灶,部分病灶融合,较大处病灶约3.6c m×3.2 cm×4 cm,T1WI、T2 WI为等信号,增强后病灶明显强化,左侧大脑半球脑膜明显强化.局部脑组织受压,左侧脑室轻度受压,中线结构受压右偏.患者无脑膜瘤及神经纤维瘤病家族史,入院后予手术切除肿瘤,术中见肿瘤位于左侧颞顶部大脑凸面并广泛浸润硬脑膜,其中颞部有大小约3cm×3 cm肿瘤,顶部有2处大小约3.5cm×4 cm肿瘤,呈膨胀性生长,顶部肿瘤位于大脑镰旁并侵犯上矢状窦,肿瘤血供丰富,质地中等.  相似文献   

2.
患者 女,65岁.因"左上肢乏力1个月,头痛2周"入院.查体:左上肢肌力Ⅳ级,余无异常.头颅CT示:右额叶一巨大占位病灶,呈等、高混杂密度影,周围可见大面积水肿带,侧脑室受压,中线左移,局部额骨增生.MRI示:右额叶一大小约6.8 cm×5.7 cm ×5.0 cm的T1WI等低信号,T2WI高低混杂信号实质性肿块,边界尚清,其内信号不均,并有囊变.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呈结节及环形不均匀强化,肿块跨中线向对侧生长(图1,2).术中见:肿痛位于右额叶,边界清,约成人拳头大小,色灰黄,质地坚硬,中间有坏死,血运较差,由右侧大脑前动脉分支供血,基底位于右侧筛板,周围脑组织水肿明显,肿瘤侵及大脑镰向对侧生长,致上矢状窦前1/3闭塞,并侵及硬脑膜和额骨.  相似文献   

3.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23岁,因进行性头痛、右眼失明半年入院。外院查颅脑CT示(图1A):右颞部见一混杂密度影,约5.0 cm×4.0 cm,其内散在分布、大小不一的钙化影,周围脑室及脑池受压。我院查颅脑MRI示(图1B):鞍上及右侧鞍旁见团块状异常信号,呈等长T1、等长T2信号,形态不规则,大小约6.1cm×5.2 cm×5.5 cm,呈不均质强化,病灶侵入右侧海绵窦,包绕颈内动脉;脑干受压明显,向左后移位,视交叉及垂体柄显  相似文献   

4.
患者 男,23岁.因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复视,眼睑下垂,视力下降伴头痛、头晕入院.入院后体格检查(体温、血压、脉搏)及血生化、血常规检查未见明显异常.CT检查示鞍区占位性病变,大小约4 cm x3.5cm×2.2cm(图1).MRI检查示病灶T1WI呈等信号,其内可见片状高信号,T2WI呈不均匀等高混杂信号;静脉注射钆喷替酸葡甲胺后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其内可见囊变、坏死区,病灶包绕海绵窦,累及视交叉,鞍底破坏,病灶向蝶窦及鞍上池区蔓延(图2,3).术中见蝶窦腔内充满组织,血供丰富,鞍底骨质已被破坏、吸收,肿瘤组织质地较软,并伴有暗红色血凝块形成病理诊断绒毛膜上皮癌(图4).  相似文献   

5.
颅内胆脂瘤是起自外胚层的先天性囊肿 ,多生长于颅底 ,最常见部位是桥小脑角 ,约占颅内胆脂瘤的 51 8% ,其次是颅中窝和鞍区[1] ,约占 2 1 1 %。自 1 999年 2月至 2 0 0 3年 7月 ,我们采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主体位于颅中窝和鞍区的胆脂瘤 1 4例 ,取得满意效果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 6例 ,女 8例。年龄 1 6~ 72岁 ,平均 39 5岁。病灶主体位于颅中窝者 1 1例 ,位于鞍区者 3例 ,向后、外延伸至脚间池、环池、桥小脑角池上部和颞下者 1 2例 ,向前颅底扩展者 2例。肿瘤最大径为 4 2~ 7 8cm。病史 2个…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性,22岁.间断性头痛、头晕伴多饮多尿2个月.头部CT示:额部偏右大片状低密度影,其内伴条、点状高密度影,边界尚清.MRI示:右侧额部见一长T1长T2信号影,信号不均匀,大小约5 cm×6 cm×6 cm,呈不均匀强化,与周围脑组织边界相对较清楚(图1).行右额开颅肿瘤切除术,见肿瘤位于右侧额叶前内下方向脑外生长,边界清楚,经大脑镰下方向左侧额部发展.肿瘤呈黄色,实性,质地较软,供血一般.  相似文献   

7.
患者 男,53岁.因左额肿块逐渐增大6个月入院.该患者1997年因"胃出血"在外院行胃大部分切除术,病理结果未能查实.查体:左额肿块约4 cm×3 cm,质韧,移动度小,皮肤色泽正常.耳后、颈项、锁骨上及腋窝淋巴结不肿大.头颅CT:左额骨呈虫蚀状骨质破坏,内外板皮质不连续,外板见类三角状骨膜增生,肿物向颅内生长,相邻近脑实质受压(图1).全麻下手术.术中见:肿瘤贯穿颅骨,向外侵犯颞肌筋膜,向内与硬脑膜粘连,压迫脑皮质,没有侵入脑实质内.肿瘤呈紫色,质韧,境界清,无明显包膜.将肿瘤及周边3 cm的颅骨和肉眼所见累及的颞肌筋膜、硬膜一并切除.修补硬膜及缺损的颅骨.病理:肿瘤细胞为小圆形,形态大小较为一致,呈实性巢团,菊形团样或弥漫性排列(图2).间质血窦丰富,肿瘤组织侵犯骨组织及颞肌筋膜.免疫组化: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嗜铬素ACgA( -),轴突体素Syn(+)(图3),CD56(+).诊断:神经内分泌癌,肿瘤侵犯骨组织及颞肌筋膜.术后头颅X线平片见颅骨多发斑点片骨质破坏.B超见肝内遍布大小不等类圆形高回声团块.术后8d转肿瘤医院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颅骨尤文肉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报告男,22岁,因左额颞部包块进行性增大5个月入院。入院检查:左额颞约10 cm×12 cm大小包块,质软,轻度压痛,边界不清,局部皮肤温度高,表浅静脉怒张。CT示左额颞颅内外占位性病变,颅骨反应性增生,轻度脑水肿(图1)。术中见肿瘤血供丰富,边界不清,无明显包膜,质硬,部分组织坏死呈白色乳糜状,侵犯颞肌深层及颅骨,颅骨增生,翼点处骨质破坏约1.5 cm×2 cm,头皮下肿瘤通过其与颅内肿瘤相连;颅内肿瘤部分位于蝶骨嵴前后,大部分位于硬脑膜外,广泛侵蚀硬脑膜,向前下至颅前、中窝底,由脑膜中动脉供血。术中分块全切除肿瘤。病理诊断:尤文肉瘤(EW…  相似文献   

9.
1 对象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999年1月~2004年12月,我们对15例鞍旁及颅中窝血运丰富的脑膜瘤病人行术前栓塞,其中男7例,女8例;年龄20~75岁,平均45岁.均行头颅CT、MRI及强化检查,示血运丰富,肿瘤位于鞍旁及颅中窝底,最大径3.1~9.2 cm,平均5.5 cm.侵入海绵窦4例,多发脑膜瘤2例,术后复发3例.主要症状:头痛9例,面部麻木2例,头晕5例,动眼神经麻痹3例,癫癎发作1例.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60岁.头晕、头痛8年,加重伴右侧脚趾麻木、左侧面部麻木3个月.头部MRI示左侧中颅窝海绵窦旁肿瘤(图1a~c).DSA示左侧大脑后动脉发出一粗大变异血管包绕肿瘤组织,为肿瘤供血.全麻下经翼点入路显微镜下行占位病变切除术,术中见脑压略高,病变从海绵窦侧壁长出,向中颅窝底及蝶骨嵴方向生长,大小约6 cm×5 cm×5 cm,质地坚硬,呈鱼肉状,较脆,内有多处骨化样组织.病变血供丰富,有变异的血管被肿瘤完全包绕.病变内侧长入海绵窦内,前内及前上方内侧与左侧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紧密粘连.分离侧裂,解剖出左侧大脑中动脉及颈内动脉,显露肿瘤实质,于其内分块切除肿瘤,过程中出现多次汹涌出血,给予压迫和夹闭变异血管后出血停止.瘤体缩小后分离肿瘤的包膜,绝大部分肿瘤实质被切除.病理:软骨瘤(图1d).  相似文献   

11.
颅内巨大硬膜外表皮样囊肿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 男,34岁.间断性头痛半年入院.查体:神清语利,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头颅CT左颞部类圆形低密度影:MRI示左颞部长T1,长T2类圆形信号影,边界清楚,增强扫描脏层包膜强化明显(图1).术前考虑左颞先天性肿瘤,但不排除陈旧性血肿.入院后行额颞开颅,肿瘤位于颅骨内板与硬脑膜之间,颅骨受压变薄,周边骨质增生,大小9 cm×6 cm×5 cm,肿瘤包膜菲薄,呈灰白色,囊内容物呈豆腐渣状.术后病理确诊为表皮样囊肿.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21岁.因"头晕,记忆力下降1个月"于2009年9月25日入院.查体:无神经系统受损的阳性体征.头颅CT示:右侧颞顶骨7.4cm×4.9cm大小混杂密度占位,右侧脑室受压,左侧脑室扩大,中线左偏;MRI示:右侧颞顶硬膜外类圆形高等低混杂信号影,约5.0cm×7.8cm×6.0cm大小,增强扫描病灶呈不均匀明显强化表现,临近脑实质,脑室及中线结构向左偏移.  相似文献   

13.
鞍旁占位病变相对比较复杂,自发性鞍旁硬膜外血肿少见,术前鉴别诊断困难。我科于2007年2月间曾以鞍旁占位病变收入院一例病人,术中发现为鞍旁硬膜外血肿,现将报告如下。病例资料女性,47岁,主因间断头痛1年加重伴右眼痛2天。缘于1年前常因劳累后头痛,以右侧为重,口服止痛药物可缓解,未予特殊治疗。2天前头痛加重同时出现右眼痛,无恶心、呕吐。自发病以来体重无明显变化,既往体健。查体:神清,语利,双侧瞳孔正大等圆,光反射灵敏,右侧眼裂以下面部痛觉减退,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颈无抵抗,双侧Babinskis征(-)。头MRI检查:于右侧鞍旁-鞍上区可见一类圆形肿物,边界清楚,大小约1.8cm×1.3cm×2.2cm,T1WI为稍高信号,T2WI为低信号(图1~3)。注:▲为MRI示占位病变颅内动脉MRA检查:右侧颈内动脉虹吸部及管内段均未显影,右侧大脑前、中动脉起始部显示正常(图4)。注:△为MRA示病变处全脑血管DSA结果示:右侧颈内动脉起始约1cm后突然变细,颅内段未显影。右侧大脑前及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血供来自椎基底动脉及左侧颈内动脉系统(图5-6)。注:→为DSA示右侧颈内动脉血流中断处于全麻下行右侧鞍旁占位病灶切除术...  相似文献   

14.
三叉神经鞘瘤的诊断与手术入路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三叉神经鞘瘤的诊断与手术入路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三叉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获全切除25例,次全切除2例和大部切除1例。出院时好转27例,加重1例。结论 三叉神经鞘瘤可分成为:(1)颅中窝型;(2)颅后窝型;(3)颅中后窝型;(4)颅外型;(5)颅中窝颅内外沟通型;(6)颅中后窝颅内外沟通型。颅中窝型肿瘤宜取翼点或改良翼点入路;颅后窝型肿瘤宜取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颅中后窝型肿瘤宜取颞底经天幕入路。颅中窝颅内外沟通瘤宜取颞下硬脑膜外入路。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性,32岁。因1997年8月起反复出现右颞部疼痛,拟“三叉神经炎”治疗无效,症状加重伴呕吐三天于1997-11-07入院。既往2年中癫痫大发作三次。体检:双侧视神经乳头水肿,边界欠清,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头颅CT:右侧蝶骨嵴旁低、等密度占位灶,周绿水肿明显,右侧脑室受压,中线结构左移,增强扫描见病灶明显强化,中间斑状囊变。手术经右翼点入路,打开骨窗,硬膜出血较多,硬膜下肿瘤呈淡红色,血运极丰富,边界尚清,直径约5cm,质脆,与侧裂血管关系密切,基底位于蝶骨嵴外1/3外硬膜上,行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膜瘤切除术前血管内栓塞的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2月~2016年2月收治12例脑膜瘤,切除术前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栓塞材料包括PVA颗粒、ONYX胶、明胶海绵颗粒等。结果所有病例均在颈外动脉系统进行栓塞,未出现与栓塞治疗相关的并发症,切除术中发现肿瘤血运减少,均在显微镜下全切肿瘤。结论按Manalfe分型Ⅰ、Ⅱ型脑膜瘤病人适合栓塞,尤其是肿瘤直径4.5 cm,或者是有颈外动脉参与供血的颅中窝底及鞍旁脑膜瘤;对于Ⅲ、Ⅳ型,要特别慎重。另外,术中也要注意避免栓塞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首例侧脑室成血管细胞瘤于1935年报道。此后又有4例脑室内成血管细胞瘤报道,其中3例位于第三脑室内,另1例位于侧脑室。作者报告的1例为位于右侧侧脑室的成血管细胞瘤。患者女性,44岁,因抑郁症于1988年9月27日住院。EEG发现右颞区产病灶,CT确诊为脑瘤。神经系统检查正常。眼底镜检查左侧视网膜出血及渗出。视力左4/10,右5/10。血红蛋白12.2g/dL,红细胞压积0.4。CT示右侧脑室三角区肿瘤并枕角扩大,肿瘤明显强化,后颅窝正常。MR增强扫描示类似肿物并右颞角和枕角扩大。选择性脑血管造影右椎动脉系示右丘脑区血管性肿瘤,由增粗的脉络膜后动脉供血,右颈动脉系有类似的肿瘤染色。1988年12月2日行右颞顶开颅,后颞叶弧形切口,放出脑室内脑脊液,见脑室内肿瘤呈淡红色,血管性,直径3cm,界限清楚,但无真性包膜。肿瘤中线侧位于右丘脑上部,外侧位于海马上部。切断来自脉络膜后动脉  相似文献   

18.
患者 男性, 42岁。因额部皮下肿物发现 9个月,渐长大。查体:额部正中皮下肿瘤约 6cm×5cm×4cm大,四周可触及头皮下供血血管,双眼底正常,头颅CT报告额部正中占位病变,额骨大片骨质破坏、吸收,考虑为恶性脑膜瘤,头颅MRI报告额顶部肿瘤,向颅内外生长,诊断为骨肿瘤,术前行DSA检查,可见肿瘤供血极丰富,双侧大脑前、中动脉末端,双侧颞浅动脉,双侧枕动脉供血,同时行双侧颞浅动脉及枕动脉栓塞,手术行冠状切口,双额跨中线开颅,术中见,肿瘤约 8cm×8cm×8cm大,实质性,紫红色,血运极丰富,颅骨破坏范围约 5cm×6cm,硬脑膜及矢状窦轻度受侵,肿…  相似文献   

19.
1对象与方法男9例,女3例;年龄12~63岁,平均36.3岁.临床表现:癫癎6例,轻偏瘫4例,头痛4例,无症状1例.均行CT检查,8例行MRI检查;病变直径0.8~4.0 cm,位于额部3例,顶部4例,颞部2例,基底节区2例,枕部1例.5例位于脑外,7例位于脑内.采用Leksell-G型脑立体定向仪,以病变中心为靶点,计算坐标,设计手术路径.在导针引导下,作头皮直切口或小弧形切口,"十"字切开硬脑膜,显微镜下切除病灶.病变切除后,严密止血,缝合硬脑膜,还纳骨瓣,无需固定,分层缝合头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化生型脑膜瘤临床少见,对其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学特征进行探讨,并复习相关文献,避免误诊.方法与结果 女性患者,17岁,彝族.临床表现为突发性头痛、呕吐、发热伴四肢抽搐.头部CT显示右侧额顶叶不规则低密度影,边界欠清晰,其内含类钙化高密度影,大小约2 cm×1.80 cm×1.70 cm;MRI可见右侧额顶叶大小约2.40 cm×2.10 cm×2 cm的肿瘤影,周围脑组织大片状水肿.术中于右侧额顶叶脑实质内见一占位性病变,一侧紧邻软脑膜,未侵及硬脑膜和颅骨,形状不规则,边界较清晰,表面血供丰富,呈黄色、质地较硬,大小约3 cm×2.50 cm×2 cm.光学显微镜观察肿瘤组织广泛骨化和钙化,肿瘤细胞呈片状和小巢状分布在网状排列的小梁状骨组织间;肿瘤细胞表达上皮膜抗原、孕激素受体、波形蛋白和Bcl-2,Ki-67抗原标记指数约为6%.结论 化生型脑膜瘤的化生成分多种多样,其影像学也存在多样性,通过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可明确诊断,并与其化生成分相似的肿瘤进行鉴别,以免误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