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颅骨缺损是颅脑损伤病人伤后及脑肿瘤术后较常见的后遗症,我科2005年4月~ 2011年4月将二维数字化钛网成形技术应用于修补颅骨缺损284例,取得了较为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男150例,女134例,年龄16~72岁,平均41岁;创伤200例,高血压脑出血76例(其中因合并脑积水同时行V-P分流5例),肿瘤术后8例;缺损部位:额部99例,颞部36例,顶部149例.缺损面积4.3 cm ×5.9 cm~10.5 cm× 16.3 cm(平均7.6 cm× 12.96 cm),均于去骨瓣术后3 ~12个月做颅骨修补.  相似文献   

2.
我科2000年4月至2010年8月行颅骨修补术218例,其中11例术后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5.0%,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本组218例中,男142例,女76例;年龄18~62岁,平均38岁.缺损部位:额、颞、顶部157例,占72.0%;颞顶部45例,占20.6%;额部16例,占7.3%.颅骨缺损时间:<2个月1例;2 -6个月130例;7-11个月68例;1-2年12例;>2年7例.缺损面积:8 cm×8 cm以下15例;8 cm ×8 cm~11 cm ×11 cm 182例;11 cm×11 cm以上21例.  相似文献   

3.
颅骨瓣帽状腱膜下埋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们自1989年起将颅骨瓣埋藏于帽状腱膜下8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本组男女各4例,年龄最大48岁,最小16岁。颅骨缺损部位有颞部、颞枕部、颞顶部、额部等。颅骨瓣直径面积最大者10cm×7cm,最小者5cm×5cm。 2.操作方法:术中将颅骨瓣离体浸泡于  相似文献   

4.
颅骨缺损修补术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院2004-08~2007-08收治的颅骨缺损病人30例,均行颅骨缺损修补术,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4-08~2007-08我院30例颅骨缺损修补术患者,其中男26例,女4例;年龄22~66岁,平均31.33岁。缺损原因: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手术所致的颅骨缺损25例;非脑外伤手术所致的颅骨缺损5例,其中脑肿瘤1例,高血压脑出血3例,颅骨病变手术1例。1.2缺损部位、大小及手术时间额颞顶部19例,额颞部10例,顶部1例。缺损大小3cm×5cm~10cm×15cm,平均6cm×7cm。颅骨修补材料:自体颅骨6例;三维钛网24例。成型手术时间:最早为术后第43d,最晚为术后21个月,3个月以内…  相似文献   

5.
数字化成形钛网修补颅骨缺损(附1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对象与方法2007年3月~2008年6月,我科采用数字化成形钛网行颅骨修补术15例,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24~48岁,平均36岁。颅骨缺损部位均为单侧额颞顶部,缺损面积6.0 cm×8.0 cm~10 cm×12 cm。影像学检查:术前均行颅骨CT薄层扫描,层厚2 mm,然后将CT数据发往钛网生产厂家(美敦力)。材料塑形与置入:厂家根据病人颅骨CT扫描信息,运用计算机数字化技术模压成形钛网,剪裁打磨后寄回,消毒备用。全麻下手术,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覆盖骨窗,用钛钉固定四周,用丝线将硬膜悬挂于钛网上,常规皮下引流。其中1例为大面积额颞部颅骨缺损病人,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置入后头皮缝合覆盖困难,后改用曲度较低的数字化钛网完成手术。2结果本组术后均未出现感染及皮下积液,无排斥反应发生。3讨论应用数字化三维钛网行人工颅骨修补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外观塑形对称,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但与传统普通钛网颅骨修补术(平均术前耗时1 d,手术耗费6 000元左右)比较,其术前准备繁琐复杂(平均耗时3 d),费用高昂(平均1万元左右);且需对病人颅骨缺损的大小,头皮的血供、厚薄、拉伸度等进行严格筛选,制约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如...  相似文献   

6.
应用自凝塑料修补颅骨缺损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3年5月以来,我院采用自凝塑料修补颅骨缺损2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岁,平均732岁;20例均为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缺损面积最大8cm×6cm,最小为4cm×3cm;缺损部位在额颞部13例,额部5例,顶部2例;修补时间为伤后3~12个月。1.2植片制作与消毒方法按颅骨缺损的大小和形状画出相应大小的纸型,制成相应的蜡型,中央部分厚度约为4mm、边缘约3mm,蜡型比缺损颅骨边缘大5mm~4mm,然后用石膏包埋,加热去蜡后,将自凝塑料室温固化型甲基丙烯酸甲酯粉液按10∶6比例调合,待到面团期初期…  相似文献   

7.
我们于1984~1994年采用颅骨标本作为模具塑形有机玻璃修补颅骨缺损23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 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3例,其中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脑外科17例,高要市人民医院外科6例,均为因各种原因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男16例,女7例,年龄12~45岁,平均31岁。其中减速性颅脑损伤14例,加速性颅脑损伤6例;脑血管畸形出血2例,高血压脑出血1例。颅骨缺损部位:双侧额部1例,单侧额部4例,额顶颞部1例,额颞部6例,额顶部4例,颞顶部7例。缺损面积最小4cm×2cm,最大10cm…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颞肌下和颞肌外两种术式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修补额颞顶部颅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年4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42例额颞顶部颅骨缺损患者分为颞肌下修补组(n=21)和颞肌外修补组(n=21),均采用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进行修补,对比术后并发症、主观舒适度。结果颞肌外组手术时间[(108.46±10.13)/min]和术中出血量[(151.26±12.37)/ml】比颞肌下组手术时间[(129.75±8.42)/min]和术中出血量【(196.1±15.68)/m1]均明显减少(P〈0.05)。颞肌外组术后2周疼痛、嘴嚼受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颞肌下组(P〈0.01);两组术后均未发生皮下积液、感染、颅内出血和钛网松动等。结论运用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修补额颞顶部颅骨缺损颞肌外修补法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早期主观舒适度好,远期无颞区塌陷现象,颅骨塑形满意度高,其效果优先于颞肌下修补法。  相似文献   

9.
我科自2005-03~2010-10,采用数字成形钛网颞肌外修补颅骨缺损病例6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男49例,女11例;年龄20~56岁,平均40.5岁。行大骨瓣减压及颞肌下减压术后3~18个月,颅骨缺损面积6~8cm×12~14cm。1.2植入材料选用二维钛金属网,行薄扫CT后由器械公司进行三维重建、测绘、塑形。1.3手术方法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沿原切口形成皮瓣,先从切口下方有颅骨处切开,如原手术瘢痕位于缺损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额颞顶部颅骨缺损修补术中颞肌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额颞顶部颅骨缺损病例,随机分为颞肌下组及颞肌外组,观察两组术中、术后早期及术后晚期的各种情况,探讨颅骨缺损修补术中颞肌的最佳处理方法。结果颞肌下组术中风险及术后早期并发症多于颞肌外组,而术后晚期并发症少于颞肌外组。结论两种处理方法有各自的优缺点,并发症的发生率与颞肌的厚薄程度有密切关系,应该根据颞肌厚薄程度来决定处理方法,建议颞肌厚病例采用颞肌下处理,而颞肌薄弱的病例采用颞肌外处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颞肌下、颞肌外钛网修补额颞部颅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32例额颞部颅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这32例颅骨缺损口才中,采用颞肌下钛网修补术20例、颞肌外钛网修补术12例。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颞肌下组分别为(2.0±0.3)h、(170±40)ml和15.0%(3/20),颞肌外修补组则分别为(1.5±0.2)h、(80±30)ml和83.3%(10/12);两两相较,均相差显著(P<0.05)。结论额颞部颅骨缺损修补术中颞肌下钛网修补术优于颞肌外钛网修补术。  相似文献   

12.
波兰人造颅骨临床应用及手术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骨缺损修补成形术是神经外科常见手术,2000年我们应用新型修补材料并改良手术方法,治疗15例病人均一次治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19-60岁,平均41.5岁。颅骨缺损部位:颞顶部12例,额颞部2例,颞顶枕部1例。缺损面积:最小8 cm×7 cm,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1998年4月~2001年5月,应用螺旋CT扫描三维成像对钛金属板进行术前精确塑形,共治疗36例额颞顶部大面积颅骨缺损患者,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利用颞、枕肌肌瓣修复大面积头皮及颅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面积头皮缺损同时合并大面积的颅骨缺损在神经外科中比较少见,常伴有脑积液漏和伤口感染,甚至是颅内及全身感染,治疗难度大。我科近年来采用颞、枕肌肌瓣转移术成功治疗此类病人6例,现总结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4例,女2例;年龄6~56岁;爆炸伤2例,刀砍伤1例,交通伤3例;受伤时头皮、颅骨同时缺损2例,清创不当所致4例。1.2临床表现入院时昏迷3例,神志清楚3例;发热3例;GCS评分<8分者2例,8~12分者4例;单侧瞳孔散大1例,6例均有不同程度肢体偏瘫;头皮、颅骨缺损的部位:右侧额顶部3例,右侧枕顶部2例,左侧顶部1例;头皮缺损面积7.8cm…  相似文献   

15.
对我院1996年元月至2007年5月收治的78例颅骨缺损的患者行颅骨成形术。现报告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颅骨缺损病因和临床表现:本组共78例,男56例,女22例;年龄18~65岁,平均为35.5岁,颅盖骨缺损部位:单侧额颞位42例,双侧额颞部4例,单侧额部5例,双额部3例,单侧枕部7例,顶部为6例,额枕部为11例。缺损面积为3.0~22.0cm^2,平均为12cm。颅盖骨缺损修补手术时间为缺损3月~6年。  相似文献   

16.
患者 男,45岁.1994年9月12日,因车祸伤及头部,昏迷、呕吐,2h后入院.查体:体温38.2℃,脉搏100次/mim,呼吸20次/min,血压206/100 mm Hg;深度昏迷,双瞳等大,对光反射存在;左颞部头皮肿胀青紫,外眦部皮肤挫伤渗血.四肢肌张力增高,双膝反射(+++)、跟腱反射(+++)、Babinski(+).头颅CT示,左额颞部颅骨内板下半月形高密度影,11.6 cm×1.2cm×6 cm,左颞叶脑内3cm×2cm高密度影,边缘不规则.诊断:左额颞硬膜下血肿,左颞叶脑挫裂伤,脑内血肿.急诊行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清除左额颞硬膜下血肿55ml,脑内血肿15ml,脑压高,去骨瓣减压.骨瓣大小8 cm×6cm,将颅骨瓣埋藏于邻近开颅切口的顶部帽状腱膜下.术后给予抗炎,止血、降颅压等治疗.1个月后好转出院.3个月后门诊随访,患者骨窗塌陷,神经系统功能基本正常,可从事轻体力劳动,有间歇性癫痫发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介绍翼点入路低位大骨瓣开颅颞肌下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病人的操作技术与经验.方法 手术切口起始于颧弓上缘耳屏前1.5cm,沿耳廓上方向后延伸至乳突部,与上项线相连接后继而呈弧形向前上方移行至顶结节处,然后旁开中线3.5cm向前至前额部发迹下;去除骨瓣咬除额颧突和蝶骨脊外1/3达颧弓上缘水平,广泛咬除颞骨鳞部至乳突部,向后靠近横窦.结果 本组脑疝病人82例.左或右侧额颞顶部急性硬脑膜下血肿47例,其中伴有脑肿胀12例,弥漫性轴索损伤9例;左或右侧额颞顶部广泛性脑挫裂伤伴急性硬脑膜下血肿35例,其中伴脑内血肿16例,对侧额叶脑挫裂伤15例.中线结构移位6~20mm.GCS评分8~6分69例,5~3分13例.瞳孔变化:单侧瞳孔散大53例,双侧散大29例,其中呼吸浅表或不规则或停止6例.按格拉斯哥预后标准(GOS)评定:良好/中残:单瞳散大组53例,双瞳散大组29例;重残:单、双瞳散大组各2例;植物生存:单瞳散大组0例,双瞳散大组2例;死亡:单瞳散大组1例,双瞳散大组8例.结论 本组病死率约为28%,明显低于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18.
骨水泥修补颅骨缺损68例临床观察(摘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5年~1989年11月,我院用骨水泥修补颅骨缺损68例,72个部位,效果满意,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男47例、女21例,年龄9~58岁;二期修补时间3个月~8年;缺损原因:外伤术后66例、肿瘤术后2例。缺损部位:额颞部30例,额部14例,颞部15例,项枕9例;缺损面积:最大11cm×11cm,最小2cm×2.5cm。2.塑形:白纸覆盖缺损区并沿边缘描出缺损面积和形态,剪下贴在相同部位的颅骨标本上。将骨水泥与单体混合并搅匀,面团期揉成饼状贴于划定  相似文献   

19.
自体颅骨骨折碎片回植修补颅骨缺损1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组男9例、女4例,年龄6~35岁,均为颅骨粉碎性骨折病人,开放骨折8例,闭合骨折5例.颅骨碎片5~10片不等,骨折面积3 cm×3 cm~6 cm×8 cm,顶枕部4例、顶部3例、颞部2例、额部4例.入院时GCS计分:9~12分.CT检查示颅内血肿7例、脑挫伤2例,其余为单纯凹陷性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开放骨折者为1~9 h,平均6 h;闭合骨折者最长2 d.  相似文献   

20.
自2003-08~2004-10我院采用颅骨钻孔负压引流治疗硬脑膜外血肿2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0例,男16例,女4例,年龄6~65岁。血肿部位:颞部13例,额部2例,顶部5例,病程伤后1h~10d。1·2临床表现伤后有原发昏迷15例,昏迷时间均<1/2h,有清醒后病情渐加重至昏迷5例。所有病人均有明显头痛、恶心及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1·3影像学检查(CT)血肿量按多田氏公式V=1/2长×宽×层面厚度计算15~40ml,中线不偏或轻度偏移<0·5cm。2手术方法成人采用术区局部浸润麻醉,小儿采用基础麻醉。根据头颅CT图像定出血肿在体表的投影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