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成都市流动人口艾滋病KAP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城市"流入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有效的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成都市成华区建筑工人、工厂工人、个体经营者、住宿餐饮从业人员、家政从业人员、临时雇佣劳动力、娱乐场所从业人员7类流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62.9%,不同人群之间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164,P<0.001);80.0%的调查对象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持歧视态度;8.6%的调查对象最近1年发生过商业性行为,最近一次商业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为66.9%,其影响因素有艾滋病知识得分(OR=1.60,95%CI:1.10~2.30)、月收入(OR=0.31,95%CI:0.12~0.85),是否接受艾滋病宣传材料(OR=2.89,95%CI:1.16~7.16),最近1年51.7%的调查对象在商业性行为中坚持每次使用安全套。结论城市"流入人口"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低,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歧视态度普遍存在,商业性行为中安全套使用率较低,对流动人口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及综合干预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不同职业流动人口特征及艾滋病相关知识和危险行为状况,为制定针对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于2010年5至8月采用分层抽样和方便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在佛山市辖区招募建筑工人、工厂工人、个体经营者、住宿餐饮服务业人员、家政从业者、临时雇佣劳动力和娱乐场所服务人员等7大类流动人口进行匿名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流动情况、艾滋病防治知识及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等。结果共调查1 358人,其中男性740人,女性618人,平均年龄(31.06±9.47)岁,以初中文化程度及省外流动人口为主,分别占46.83%(636/1 358)和60.90%(827/1 358),其城市流动率、行业流动率和单位流动率均数分别为0.47个/年、0.33个/年和0.52个/年,不同职业流动人群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月平均收入的构成以及城市流动率、行业流动率和单位流动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74.08%(1 006/1 358),不同职业流动人群间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娱乐场所服务人员、住宿餐饮服务业人员、建筑工人知晓率较低,分别为68.35%、66.97%和55.50%。最近1年内有过商业性和临时性行为者分别占30.63%(416/1 358)和8.91%(121/1 358),其中每次均使用安全套者分别占37.26%(155/416)和29.75%(36/121)。不同职业流动人口商业性行为发生率及临时性行为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别以娱乐场所服务人员、临时雇佣劳动力的发生率最高(50.92%、18.35%)。同性性行为发生率为1.22%(9/740),吸毒行为发生率为0.29%(4/1 358)。结论佛山市受调查的流动人口具有较高的流动性,文化水平及艾滋病防治知识认知率较低,非婚性行为发生率较高、安全套使用率低。应加大对该人群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广东省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和方便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在东莞市某镇招募建筑工人、工厂工人、个体经营者、旅店餐馆从业者、家政从业者、临时雇佣劳动者、娱乐场所从业人员等7类流动人口进行匿名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流动人口一般特征,流动史,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及态度,艾滋病防治需求及可能影响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52个因素等。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其知晓率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1 384人,其中男性718人,女性666人。90.03%(1 246/1 384)的流动人口听说过艾滋病,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48.55%(672/1 384),艾滋病知识的主要来源为电视(72.62%)、报刊(34.47%)和书籍(29.19%),最希望获得艾滋病知识的途径为电视宣传。非婚性行为发生率为8.38%(116/1 384),最近1次非婚性行为的安全套使用率仅为71.55%(83/116)。2名被调查者承认曾经吸毒,无人承认曾注射毒品。仅3.45%(4/116)的非婚性行为者接受过自愿咨询检测服务。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不同职业流动人口特征及艾滋病相关知识和危险行为状况,为制定针对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于2010年5至8月采用分层抽样和方便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在佛山市辖区招募建筑工人、工厂工人、个体经营者、住宿餐饮服务业人员、家政从业者、临时雇佣劳动力和娱乐场所服务人员等7大类流动人口进行匿名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流动情况、艾滋病防治知识及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等。结果共调查1 358人,其中男性740人,女性618人,平均年龄(31.06±9.47)岁,以初中文化程度及省外流动人口为主,分别占46.83%(636/1 358)和60.90%(827/1 358),其城市流动率、行业流动率和单位流动率均数分别为0.47个/年、0.33个/年和0.52个/年,不同职业流动人群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月平均收入的构成以及城市流动率、行业流动率和单位流动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74.08%(1 006/1 358),不同职业流动人群间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娱乐场所服务人员、住宿餐饮服务业人员、建筑工人知晓率较低,分别为68.35%、66.97%和55.50%。最近1年内有过商业性和临时性行为者分别占30.63%(416/1 358)和8.91%(121/1 358),其中每次均使用安全套者分别占37.26%(155/416)和29.75%(36/121)。不同职业流动人口商业性行为发生率及临时性行为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别以娱乐场所服务人员、临时雇佣劳动力的发生率最高(50.92%、18.35%)。同性性行为发生率为1.22%(9/740),吸毒行为发生率为0.29%(4/1 358)。结论佛山市受调查的流动人口具有较高的流动性,文化水平及艾滋病防治知识认知率较低,非婚性行为发生率较高、安全套使用率低。应加大对该人群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昌平区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有效地开展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辖区建筑工人、工厂工人、个体经营者、住宿餐饮从业人员、家政从业人员、临时雇佣劳动力、娱乐场所从业人员7类流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84.8%,不同性别、不同行业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同性别、年龄、户籍、文化程度、是否做过免费HIV检测等因素对其知晓率有显著影响;流动人口现有的艾滋病相关知识通过多途径获得,从高到低依次是电视、免费宣传材料、广播等,但流动人口最希望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从高到低依次是电视、免费宣传材料、书籍等;有3.6%的流动人口做过免费HIV检测;仅22.1%的人不歧视HIV/AIDS;有4.7%流动人口有商业性行为,仅18.1%的人能每次坚持用套;有7.3%的流动人口与临时性伴发生过性关系,仅18.1%的人能坚持每次用套;有0.5%的男性有同性行为,仅16.7%的人能坚持每次用套。结论昌平区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掌握不全面,存在对HIV/AIDS的歧视态度和感染艾滋病的高危性行为。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当地流动人口的艾滋病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城市“流入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有效的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成都市成华区建筑工人、工厂工人、个体经营者、住宿餐饮从业人员、家政从业人员、临时雇佣劳动力、娱乐场所从业人员7类流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62.9%,不同人群之间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35.164,P〈0.001);80.0%的调查对象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持歧视态度;8.6%的调查对象最近1年发生过商业性行为,最近一次商业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为66.9%,其影响因素有艾滋病知识得分(OR=1.60,95%CI:1.10~2.30)、月收入(OR=0.31,95% CI:0.12-0.85),是否接受艾滋病宣传材料(OR=2.89,95% CI:1.16~7.16),最近1年51.7%的调查对象在商业性行为中坚持每次使用安全套。结论城市“流入人口”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低,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歧视态度普遍存在,商业性行为中安全套使用率较低,对流动人口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及综合干预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济宁市娱乐场所女性从业人员艾滋病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娱乐场所女性从业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认知情况、安全套使用与求医情况,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2007年3月,整群随机选择济宁市6个县市区,抽取其娱乐场所的女性从业人员进行调查,然后进行相关干预,2011年3月,再次进行调查。[结果]干预前调查1 011人、干预后调查986人,干预前后,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分别为70.72%、88.64%(P<0.01);艾滋病相关态度平均正确率分别为75.77%、94.57%(P<0.01);最近6个月性行为时坚持正确使用安全套者所占比例分别为38.48%、82.56%(P<0.01);下身出现不适时到正规医院或性病防治机构就诊者所占比例分别为68.35%、91.36%(P<0.01);最近1年接受过有关预防艾滋病服务的分别为54.10%、93.71%(P<0.01)。[结论]综合干预方法对娱乐场所女性从业人员提高艾滋病知识水平、安全套使用率和规范卫生服务率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娱乐场所服务人员综合性行为干预,跟踪其艾滋病防治知识、行为和艾滋病、梅毒感染状况的动态变化,为今后在娱乐场所推广适宜、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自2005年4月起,连续4年由艾滋病防控人员每季到娱乐场所发放艾滋病防治宣传册、张贴宣传画,培训服务人员,免费提供安全套,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问卷调查,每年检测1次HIV抗体、梅毒抗体。结果4次调查结果表明,娱乐场所从业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按UNAIDS推荐方法计算的知识知晓率分别为5.65%、25.23%、55.43%、77.90%;安全套使用率由42.86%提升至95.39%;未检出HIV抗体阳性者,梅毒抗体阳性率由7.26%降至3.31%。结论连续4年行为干预后,娱乐场所从业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安全套使用率明显提高,梅毒感染率降低。  相似文献   

9.
深圳市龙岗区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岗区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现状.[方法]对2006年4月份前来龙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和工厂从业人员共66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龙岗区公共场所和工厂从业人员以流动人口(85.9%)为主.(2)从业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55.5%.(3)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高于工厂从业人员(60.6%和49.3%, P=0.004).(4)从业人员对艾滋病的一般知识和传播途径知晓率较高(76.4%和75.3%),对非传播途径知晓率和预防途径知晓率较低(43.8%和59.4%).[结论]流动人口密集的地区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较低,特别是非传播途径和预防途径的知晓率低,应该加强对流动人口特别是工厂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解武汉市社区不同人群预防艾滋病现状及健康教育干预活动效果。[方法]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武汉市选取6个有代表性的社区,每个社区按照4类人群抽取相对固定的社区管理人员、娱乐场所从业人员、外来服务人员、城市居民,共计1336人进行问卷调查与干预研究。[结果]干预前不同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不同,娱乐场所从业人员和外来服务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74.5%和78.6%)明显低于城市一般居民(82.1%);干预前后(中期和终期)社区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有明显提高(率差17.7%和17.6%),各项指标都大幅提高,但不同人群提高幅度不一样,其中以娱乐场所从业人员提高幅度最大(率差22.6%),其次为外来服务人员(率差17.4%)。[结论]4类人群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明显,尤其是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的城市社区外来服务人员及娱乐场所人员提高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合肥市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的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在安徽省合肥市的建筑工地、餐饮酒店、大型集贸市场和大型企业对其流动人口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819名流动人口,其中有效问卷758份,有效应答率为92.55%。艾滋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为52.90%(401/758),其中餐饮人员为44.03%(59/134),农贸市场人员为45.41%(89/196),企业工人为63.64%(133/209),建筑工人为54.79%(120/219),4种职业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8.63,P<0.001)。需要进一步了解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比率,餐饮人员最高(85.07%);会使用安全套预防艾滋病的比率,建筑工人最高(64.84%);不会与艾滋病患者继续交往和不允许艾滋病患者继续工作的比率,餐饮人员最高(分别为82.09%和83.58%),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动人口是否愿意与艾滋病患者/感染者继续交往的影响因素为职业、艾滋病知识知晓程度;是否愿意艾滋病患者/感染者继续工作的影响因素为职业、文化程度和艾滋病知识知晓程度。结论该市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需加强对其艾滋病知识的宣教;大力推广安全套的使用,提倡安全性行为;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行为干预,消除对艾滋病的歧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佛山市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有效的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和方便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在佛山市选择建筑工人、工厂工人、餐饮宾馆服务行业服务人员以及劳务市场寻工人员等4类流动人口,进行匿名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流动人口一般特征,流动史,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及态度,艾滋病防治需求及可能影响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因素等。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其知晓率的影响因素。血清学检测HIV、梅毒和HCV抗体。结果 98.69%的流动人口听说过艾滋病,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65.61%,艾滋病防治知识最主要通过电视节目获得。流动人口近一年临时性行为发生率为40.84%,在近1年与固定性伴和临时性伴发生性关系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为1.20%和31.78%。10.30%调查对象近1年曾出现性病相关症状,患病后84.19%能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HIV抗体阳性率为0.12%。5.23%的非婚性行为者接受过自愿咨询检测服务。调查对象中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为小学以下的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结论佛山市流动人口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偏低,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有歧视态度比例较高,该人群中依然存在非婚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低等感染HIV的高危行为。对流动人口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及综合干预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3.
缪小兰  张轩  成浩  季亚勇  何恩奇 《职业与健康》2012,28(15):1810-1813
目的了解无锡市不同类型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和艾滋病、梅毒、丙型肝炎感染现状,为制定针对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建筑工人、企业工人、餐饮宾馆服务行业服务人员和劳务市场寻工人员中流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和艾滋病、梅毒、丙型肝炎检测,分析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和感染情况。结果在1 703份有效问卷中,该省外市流动人口占37.1%,外省的占62.9%。在调查的8个艾滋病预防知识中,总知晓率为67.8%。知晓率企业工人高于建筑工人、劳务市场寻工人员和餐饮宾馆服务行业服务人员,男性高于女性,初中及以上学历高于小学和文盲,45岁以下年龄组高于45岁以上年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示愿意与艾滋病感染者/患者在一起工作仅占29.01%;未婚者中有过性行为经历的占16.1%,承认过去1年内有2个及以上的性伴侣的占3.9%,男性被调查者中承认最近1年与小姐(暗娼)发生过性行为占6.0%。获得艾滋病知识的渠道主要是电视、报纸、书籍、广播和免费宣传材料;调查对象中有80.4%的人接受过艾滋病预防的外展干预服务,有41.3%接受过咨询检测。艾滋病病毒和丙型肝炎抗体未检出,梅毒抗体阳性率为0.24%,梅毒特异性抗体阳性率为0.06%。结论无锡市流动人口中艾滋病知晓率低,相关行为率高,歧视态度普遍,需加大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意识和能力,促进健康行为,有效遏制艾滋病性病的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绵竹市娱乐场所暗娼人群(FSW)艾滋病相关知识认知情况、安全套使用情况,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2010年5月,选择绵竹市160家娱乐场所的FSW进行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干预前后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调查。[结果]干预前调查130人,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83.08%,干预后调查108人,知晓率为95.37%(P〈0.05);最近1次商业性行为时安全套的使用率,干预前为65.38%,干预后为92.59%(P〈0.05);最近1个月商业性行为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干预前为63.85%,干预后89.81%(P〈0.01);最近6个月商业性行为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干预前为57.69%,干预后为69.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梅毒阳性率为14.29%,干预后为9.52V%(P〈0.05)。[结论]在暗娼人群中开展艾滋病干预工作,可以提高该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安全套使用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福州市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AIDS)相关的知、信、行情况,为外来务工人员宣传教育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2011年7月,对福州市参与红丝带健康包"百校进千企"项目的9家企业的1 100名外来务工人员进行调查。[结果]调查786人,AIDS相关知识知晓率为67.68%,其中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56.74%。调查806人,经常有商业性行为的14人,每次性行为时均使用安全套的12人;偶尔有商业性行为的43人,其中每次性行为时均使用安全套的7人。调查786人,认为AIDS与己无关的占12.72%,认为歧视、冷漠比艾滋病病毒(HIV)更可怕占25.19%;获取AIDS相关知识的途径是电视、广播的占70.36%;是书报杂志的占57.89%。[结论]2011年福州市外来务工人员外来务工人员对AIDS了解不足,部分人员有不安全性行为。  相似文献   

16.
目的获得中山市流动人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梅毒感染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010年采用多级抽样的方法对工厂工人、建筑工人、餐饮宾馆从业人员和劳务市场寻工人员等4类流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结果共1 600人接受调查,HIV抗体、梅毒ELISA和梅毒TRUST血清学阳性率分别为0.13%(95%CI:0~0.30)、1.13%(95%CI:0.61~1.64)和0.44%(95%CI:0.11~0.76)。最近一年男性发生非保护性商业性行为的比例为8.6%(60/701),与男性肛交发生的比例为0.89%(8/894);最近一年非保护性临时性行为发生率为7.5%(106/1 414)。"最近1年发生非保护性临时性行为"是梅毒ELISA血清学阳性(OR=4.39,95%CI:1.40~13.74)和梅毒TRUST血清学阳性(OR=5.57,95%CI:1.07~29.10)的危险因素。结论中山市流动人口HIV尚处于低流行阶段,但存在导致HIV进一步流行的危险因素,需不断开展干预和综合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滨州、德州两市中五类人群(城市居民、农村居民、在校学生、流动人口、暗娼和男男同性恋)性病(STD)知识知晓情况。方法2012年8~10月,选择滨州、德州市15-49岁的城市居民、农村居民、在校学生、流动人口、高危人群,合计调查1172人进行调查。结果调查五类人群1172人,其中城市居民303人,农村居民301人,学生299人,流动人口188人,高危人群(暗娼和男男同性恋)81人,STD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为57.48%。知识知晓率,城市居民为57.03%、农村居民为50.23%、在校学生为62.98%、流动人口为51.65%、高危人群(暗娼和男男同性恋)为79.14%。结论滨州、德州市五类人群尤其是流动人口和农村居民STD知识知晓率较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北京市丰台区流动人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梅毒的感染情况、相关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横断面研究设计、分段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4类不同职业类别流动人口,即建筑工人、企业工人、三星级宾馆服务人员及劳务市场寻工人员,共1 625人,进行问卷调查及血清学检测。结果 1 625名流动人口中HIV血清学检测均为阴性;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阳性率为0.37%,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环状卡片试验(RPR)阳性率0.12%;最近1年是否与临时性伴发生性行为及是否发生过同性性行为是感染梅毒的危险因素。72.7%的调查对象仍对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有歧视态度,文化程度(χ2=13.273,P0.01)和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OR=0.484,95%CI=0.354~0.663)是影响艾滋病歧视态度的直接因素。32.4%的调查对象在出现生殖系统症状时选择不规范处理措施。结论北京市丰台区流动人口HIV、梅毒感染率较低,但是梅毒、艾滋病传播的危险因素依然存在,仍需要加大综合干预的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