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研究BacT/Alert3D240型全自动血液培养系统诊断血流感染病原菌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374例患者标本的检测结果 分析其阳性检出率;观察在不同细菌浓度、温度、送检时间、抗菌药物以及采血量及采集套数对血培养结果 的影响。结果 374份血标本中共检出63株各类病原菌,阳性率为16.8%,假阳性率为1.1%,假阴性率为0.2%。65.1%的细菌在24h内检出,28.5%的细菌在24~48h内检出,6.3%的细菌在48h后检出。检测速度与细菌浓度呈正比;温度对检出率影响不大;送检时间的延迟不影响病原菌检测,检出时间减少;部分患者在接受抗菌药物治疗后阳性检出率无变化,但检出时间延长。成人采血量为5~10mL检出率为90.21%,儿童采血量为2~5mL检出率为87.68%;采集数为3套时检出率最高(96.87%)。结论 血培养的检出时间与细菌浓度及种类、温度、送检时间、抗菌药物、采血量及采集套数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比较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采血与直接静脉穿刺采血血培养标本污染发生率。方法对儿科病房2012年4月~2013年9月送检的血培养标本结果进行回顾性调查,比较两种不同方法采集血培养标本发生的污染率。结果3016份送检的血培养标本中,判断为污染菌的有67例,总污染率为2.2%。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采血594例,判断为污染12例,污染率为2.0%;直接静脉穿刺采血2422例,判断为污染54例,污染率2.2%。结论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采血与直接静脉穿刺采血,血培养标本污染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儿科血培养的采集可以在新置入的外周静脉留置针内采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禹州市儿童和成人不同采血方式下血培养阳性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对血流感染进行诊断,针对不同人群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收集禹州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所有病区送检的血培养标本,儿科病区患儿作为儿科组,采用单次单瓶(单侧单瓶)采集血培养标本,其他病区≥18岁的成人患者作为成人组,采用单次多瓶(单侧双瓶和双侧双瓶)采集血培养标本,使用WHONET5.6分析血培养阳性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儿科组和成人组共送检6556份血培养标本,血培养的阳性率为4.8%,儿科组血培养阳性率为2.3%,成人组血培养阳性率为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科组血培养阳性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占85.6%,成人组血培养阳性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51.3%,在细菌类别的构成上,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科组血培养检出的表皮葡萄球菌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为14.3%,明显低于成人组的耐药率(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科组和成人组血培养检出的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西丁、美罗培南、庆大霉素、氯霉素的耐药率均≤50.00%,并且未检出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革兰阴性菌。结论对于儿童也应尽量单次采集多瓶血培养标本,为血流感染的诊断提供更有力的证据,并且针对不同人群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婴幼儿静脉血标本不合格原因,制订持续改进策略。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收治的6983例婴幼儿,获取家属同意后,抽取不同部位静脉血标本,分析导致血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同时根据标本是否合格分为两组,即合格组(6847例)和不合格组(136例),比较两组采血部位、最后一次进食量、采血时间、禁饮食时间。结果:6983份婴幼儿静脉血标本,不合格标本率为1.95%,其中33.09%因标本溶血、脂血不合格,25.00%因送检延迟不合格,18.38%因采血操作不规范/标本量不符合要求不合格,11.76%因抗凝管使用错误不合格,7.35%因条码贴错不合格。不合格标本来源主要来自临床检验标本(3.92%),其次为生化标本(1.86%)、免疫标本(1.57%)。合格组最后一次进食量高于不合格组(P<0.01),禁饮食时间、采血时间短于不合格组(P<0.01)。结论:导致静脉血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为标本溶血、脂血、送检延迟等,针对诱导因素进行相应改进策略,可更好降低标本不合格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不同送检模式的血培养阳性率与病原菌的分布状况。方法:采用BD FX400全自动血培养仪对2013年全年送检的血液标本进行培养,阳性标本做病原菌鉴定,对不同送检模式血培养阳性率与病原菌进行分析。结果:5.565份血培养标本,培养出687株病原菌,阳性率为12.3%(687/5 565);其中双侧双瓶血培养送检率为87.6%(4 875/5 565),阳性率为12.8%(624/4 875),明显高于单侧单瓶的阳性率9.0%(30/335)(χ^2=0.0025,P〈0.005)及双侧单瓶的阳性率9.3%(33/355),但与后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双侧双瓶和双侧单瓶血培养病原菌检出率最高的均为大肠埃希菌,分别为27.6%(172/624)和30.3%(10/33);而单侧单瓶血培养病原菌检出率最高的则为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占40%(12/30),此菌在双侧双瓶和双侧单瓶病原菌中各占12.8%(80/624)和18.2%(6133)。在双侧双瓶标本分离的624株病原菌中,有了7株仅在厌氧瓶中生长,占血培养总菌株11.2%(77/687)。结论:双侧双瓶血培养送检模式提高了血培养阳性率,降低了漏检率,有利于提高血培养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   

6.
双侧双瓶血培养在临床应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侧双瓶血培养在临床应用的必要性。方法采用全自动血培养仪对2010年4月~2011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送检的693份血液标本进行培养,对双侧双瓶、单侧双瓶和单侧单瓶血培养的真阳性率和污染率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08份双侧双瓶标本中,有44份培养出细菌,其中37份为有意义阳性标本,真阳性率为12.0%(37/308),污染率为2.3%(7/308);320份单侧双瓶标本中,阳性标本31份,有意义的阳性标本23份,真阳性率为7.2%(23/320),污染率为2.5%(8/320);65份单侧单瓶标本中,有7份细菌生长,其中4份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生长,真阳性率为4.6%(3/65),污染率为6.2%(4/65)。双侧双瓶血培养真阳性率明显高于单侧双瓶(χ2=4.051,P<0.05)及单侧单瓶,但与后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3种培养方法污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双瓶血培养可提高血培养阳性率,且并不增加污染率。推广双侧双瓶血培养在临床应用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门诊采血顺序和血液样本送检时间对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来我院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受检者200例,随机分为第1组和第2组,每组100例。第1组每例先后采血标本3管,根据采血顺序依次标为A、B、C管;第2组每例采血标本4管,标记为a、b、c、d管,分别于室温下保存1、4、10、24 h。对两组受检者所采集血标本进行全血切变率、血浆黏度等项目的检测。结果 A、B、C三管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血顺序比较靠前的真空管全血切变率和血浆黏度均较低,而顺序靠后的则较高(P<0.05);随着放置时间延长,全血切变率和血浆黏度均有提高,当放置时间超过10~24 h,与1 h内送检结果有显著差异( P<0.05)。结论采血顺序及送检时间可影响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统一使用第1管血进行血液流变检测并尽快送检可减少对结果的干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培养阳性结果与送检指征的相关性,为临床正确掌握血培养指征,提高送检率及阳性检出率,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治愈率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2014年1~12月596份血培养标本送检指征进行监测,研究血培养阳性结果与送检指征的相关性。结果 596份血培养标本中,血培养阳性57份,阳性率9.56%。57份阳性结果患者均有体温大于或等于38.5℃,伴有寒战症状,占100.0%;52份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大于10×109/L、中性粒细胞大于80%,占91.23%;49份抽血前未使用抗菌药物,占85.96%;28份血清降钙素原升高,占49.12%;26份C反应蛋白升高,占45.61%;15份血小板小于10×1010/L,占26.32%;2份有昏迷症状,占3.51%;阳性结果中未发现皮肤黏膜出血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57份阳性结果与临床诊断相符,治愈、好转率94.74%。结论开展血培养阳性结果与送检指征的相关性监测,可以为临床正确掌握血培养指征,提高送检率及阳性检出率,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治愈率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新生儿疾病筛查血标本采集和运送现状.方法 选择2004年1~12月出生的新生儿310例为观察组,观察新生儿疾病筛查采集血标本的情况.发现实施新生儿筛查过程中,在采血部位、穿刺深度、血样干燥时间、产妇的配合等多个环节存在缺陷,并对2005年1~12月的新生儿疾病筛查检测对象310例(实施组)及时采取整改措施.结果 实施组复查率明显下降.结论 需重视对产科医护人员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血标本采集、送检规范知识及操作培训,做好筛查宣教工作,改良采血部位及血样干燥时间,以提高标本采集合格率,确保标本送检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临床医护人员在微生物标本采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提高微生物标本送检质量,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某院19个临床科室(不包括小儿内科、小儿外科、新生儿病区)当天在班的、工作中涉及微生物标本采集的医护人员共76名,进行微生物标本采集技术的认知情况调查。结果 56%的医护人员仅采集单份血标本送检做血培养;79%的医护人员在采集血标本前未按照3步消毒法进行皮肤消毒;中心静脉导管可疑相关血流感染时,在保留导管和拔除导管这两种不同情况下能正确选择采血部位和采集标本份数的仅占23%和18%;65%~72%没有掌握各种微生物培养标本的正确保存方法。结论临床医护人员对规范采集微生物培养标本认识不足,采集环节存在诸多问题。应制定标准的操作流程,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有关微生物标本采集技术的培训,加强环节管理,提高微生物标本送检质量,保证检验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监测和分析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血及体液标本血培养分离各种细菌的分布趋势,评价全自动血培养仪阳性结果中的菌群类型和假阳性/假阴性情况。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全自动血培养仪和细菌鉴定仪对2011年1至5月收集的2 044份血及体液标本进行培养和鉴定,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不同标本的细菌阳性检出率不同,穿刺液标本的细菌阳性检出率最高(38.10%),其次为血液标本(30.74%)。共分离出231株细菌,总阳性检出率为11.30%,均为单一菌种。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最多(41.13%),其次为真菌(18.18%),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占比例最少(0.87%)。结论了解血及体液标本培养的菌群类型和分布情况,对致病菌和污染菌进行综合鉴别和分析,将有助于指导或帮助临床用药,预防败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佛山市南海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血培养采用BacT/Alert 3D全自动血培养仪,鉴定用法国梅里埃ATB Expression鉴定仪进行病原菌鉴定;药敏采用K-B纸片扩散法;数据应用Excel 2003及WHONET5.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 115例血培养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81例,阳性率为7.3%.分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54株,占66.7%;革兰阳性球菌为27株,占33.3%;未培养到真菌.检出细菌的前三位为: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美洛培南和亚胺培南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100%敏感,万古霉素和呋喃妥因对革兰阳性球菌作用效果很好.结论 该院血培养分离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种类复杂,耐药率高,临床医生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某三甲医院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血流感染(BSI)防控和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9月该院住院患者送检的3 241份血培养结果,采用BacT/ALERT 3D和VersaTrek仪器进行血培养,采用VITEK-2Compact和ARIS 2X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3 241份血培养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99株,阳性率为3.1%。共分离得到革兰阴性菌42株(42.4%),革兰阳性菌54株(54.5%),真菌3株(3.0%)。分离前3位的革兰阴性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革兰阳性菌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链球菌。肠杆菌科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保持100.0%敏感,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以及庆大霉素耐药率为0.0%,其余有不同程度耐药。结论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该院血流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各病原菌对不同抗菌药物耐药性不同,临床需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减缓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该院2014-2015年血培养中病原菌构成与耐药情况。方法对病房送检的1 260例血培养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阳性标本进行分离鉴定及耐药情况分析。结果 1 260例血培养标本中分离出细菌153株,阳性率12.1%。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肠杆菌科对亚胺培南、厄他培南的敏感度为100.0%,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加环素的敏感度为100.0%。结论血培养标本病原菌的耐药情况严重,及时监测病原菌变化及耐药趋势,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This study compared the BACTEC™ blood culture system (Becton Dickinson Diagnostic Instrument Systems, Sparks, Md) with conventional culture methods for recovery and time to detection of significant isolates from normally sterile body fluids. A total of 412 specimens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Half of the specimens were inoculated directly into the automated blood culture system. The remaining specimens were centrifuged at 3000 rpm for 10 min and were inoculated onto conventional media. Clinically significant microorganisms were isolated from 41 specimens (10%) by both culture systems; however, for 62 specimens (14.9%), growth was detected only with the BACTEC system. No isolates were detected with only conventional culture method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noted between the blood culture system and routine culture methods for recovery of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that were from sterile body fluids. The most frequently isolated microorganisms recovered only with the blood culture system were gram-positive cocci; gram-negative bacilli were the most frequently isolated microorganisms that were recovered with both culture methods.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Streptococcus viridans,Aeromonas hydrophila, andBrucella were recovered only with the blood culture system. Furthermore, the mean time to detection of significant pathogens was significantly less with the blood culture system than with conventional media. The BACTEC blood culture system was found to improve the yield of clinically significant isolates from normally sterile body fluids with reduced time to detection; it may be advantageous for isolation of fastidious microorganisms, such asBrucella andS pneumoniae, especially from cerebrospinal and synovial fluid specimens.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本院新生儿血培养标本各种病原菌分布情况及主要病原菌的耐药特点。方法选择儿童专用培养瓶,采用BACT/ALERT3D全自动血培养仪对患儿血液标本进行血培养,分离所得菌株用MICROSCANPc12/NC21鉴定药敏系统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血培养结果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占73.1%,其中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占革兰阳性球菌的50%;革兰阴性杆菌占25%。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均敏感;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高度敏感。结论新生儿血培养阳性结果对危重患儿的抗菌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对患儿的治疗、抢救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BacT/Alert 240全自动血培养仪的临床应用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全自动血培养仪BacT/Alert 240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BacT/Alert240全自动血培养系统检测7124份标本的阳性率,阳性检出时间,细菌种类以及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和污染率,结果:7124份血培养分离到804株微生物,其中细菌764株,阳性率11.5%,最快阳性检出时间2小时,24小时内检出的阳性占69.9%,48小时内占87.3%,72小时内占91.3%,804株细菌分布于24个属,假阳性率4.9%,假阴性率0.4%,污染率0.3%,结论:BacT/Alert 240全自动血培养仪提高了血培养的阳性率,缩短了阳性检出时间,检出细菌种类多尤其是苛养菌阳性率增加,减少污染机会,而且操作简便,结果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Bactec FX血培养系统Bactec Plus树脂需氧瓶(简称BO-P瓶)和Bact/Alert 3D全自动血培养系统SA标准瓶(简称Bio-SA瓶)/SN厌氧瓶(简称Bio-SN瓶)对菌血症的检出能力及特点,探讨提高血培养阳性率、快速准确地作出病原学诊断的方法。方法从双侧部位抽取患者的静脉血,一侧注入BO-P瓶,另一侧注入Bio-SA瓶和Bio-SN瓶,置于相应培养系统培养,比较这3种血培养瓶的阳性率及检出时间。结果 6 188份标本中确认阳性765份(12.36%);确认污染134份(2.17%);假阳性11份(0.18%)。332株临床分离菌中BO-P瓶检出293例,占88.25%;Bio-SA瓶检出271例,占81.63%,前者阳性率高于后者(χ2=5.687,P<0.05);Bio-SN瓶检出201例,占60.54%,其中厌氧菌3例,占0.90%。与Bio-SA瓶相比,BO-P瓶检出阳性的时间优于Bio-SA瓶(P<0.05),尤其是对非发酵菌。污染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89.55%),主要是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67.91%),少部分革兰阴性杆菌(9.7%)。结论双侧抽血并联合使用Bactec FX和Bact/Alert 3D血培养系统可利用各自优势,更有效地提高血培养阳性率。  相似文献   

19.
侯伟伟  江涟  李冬 《检验医学》2021,(4):424-429
目的了解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直接快速检测血培养报阳样本的可行性。方法收集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报阳血培养样本682例,从血培养瓶直接抽取血液至分离胶采血管离心富集细菌后,采用MALDI-TOF MS进行直接鉴定(快速质谱法)。同时对报阳血培养标本进行涂片镜检及转种培养后,分别采用Vitek 2 Compact自动化鉴定药敏仪及MALDI-TOF MS对培养菌落进行鉴定,比较两者鉴定结果的一致性,结果不一致的菌株采用16S rDNA基因测序进行验证。结果682例血培养阳性样本中,有664例检出单数菌,其中539例(81.2%)快速质谱法可准确鉴定(种/属),122例(18.4%)未鉴定出(种/属),仅3例(0.5%)鉴定错误,分别为泛菌属、肺炎克雷伯菌和头状葡萄球菌。664株菌株中,革兰阴性菌367株,革兰阳性菌286株,念珠菌11株,以转种培养后质谱鉴定结果为标准,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念珠菌快速质谱法的鉴定准确率(种/属)分别为85.8%/6.0%、65.0%/3.1%、63.6%/0;革兰阴性杆菌的鉴定准确率显著高于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967,P<0.01;χ2=7.21,P<0.05)。革兰阴性菌中,肠杆菌科、非发酵菌及其他革兰阴性菌鉴定准确率(种/属)分别为89.0%/5.0%、65.0%/10.0%、66.7%/22.2%。革兰阳性菌中,葡萄球菌属、肠球菌属、链球菌属和其他革兰阳性菌鉴定准确率(属/种)分别为70.9%/1.1%、71.4%/2.4%、40.5%/10.8%、50%/7.1%。有18例样本检出复数菌,快速质谱法从其中14例中检出复数菌,鉴定准确率为77.8%,均只鉴定到种。结论快速质谱法检测血培养报阳样本具有可行性,对单数菌的鉴定错误概率非常低,且对临床常见病原菌鉴定准确率均>70%。但对复数菌鉴定效果不佳。临床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细菌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