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术背景:骨髓中的某个细胞群具有转化为卵圆细胞,并进一步分化为肝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的潜能,为修复肝脏不可逆性损伤带来了新希望.目的:对近年来骨髓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的研究进行综述.检索策略: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及HighWire l999-01/2007-06 期间骨髓干细胞治疗肝病文章,检索词为"bone marrow stem cells,mesenchymal stem cells,hemopoietic stem cells, hepatocytes, hepatic fibrosis, hepatic cirrhosis"等,限定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检索维普数据库1999-01/2007-06期间骨髓干细胞治疗肝硬化及肝纤维化文章,检索词为"骨髓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肝细胞,肝纤维化,肝硬化",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纤维化、肝硬化的研究进展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共收集到49篇外文文献和42篇中文文献,34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57篇为内容陈旧或重复文献.文献评价:符合纳入标准的34篇文献中,18篇涉及骨髓干细胞通过移植在体内转化为肝细胞,12篇涉及骨髓干细胞通过体外培养、诱导分化为肝细胞,4篇涉及存在的问题与展望.资料综合:骨髓干细胞主要包括造血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 其具有可塑性特性.体外通过生长因子,体内利用特定的微环境均可诱导骨髓干细胞分化为肝前体细胞和成熟肝细胞,并明显改善肝功能.从动物实验到临床研究都表明,骨髓干细胞具有的来源丰富、费用低廉、损伤小、自体移植不栓塞、无排斥反应等优点为治疗肝病提供了新思路,有望成为生物人工肝的细胞来源.结论:骨髓干细胞治疗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难治性肝病的临床应用前景非常突出.  相似文献   

2.
目的:干细胞研究治疗肝病已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就目前干细胞移植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作一综述。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95-01/2006-06期间骨髓干细胞治疗肝病的文章,检索词为“bone marrow stem cell,hemopoietic stem cells,mesenchymal stem cells,hepatic fibrosis”等,限定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5-01/2006-06期间骨髓干细胞治疗肝硬化及肝纤维化的文章,检索词为“髓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肝纤维化,肝硬化”,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择与骨髓干细胞及肝病治疗有关的文章,筛除与以上要求无明显关系的文章以及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58篇外文文献和40篇中文文献,涉及骨髓干细胞的36篇,间充质干细胞的24篇,造血干细胞的14篇,选择其中的30篇纳入分析。资料综合:骨髓中含有大量可以分化为各种细胞类型的干细胞,主要包括造血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从动物实验到临床研究都表明,骨髓造血干细胞可分化为肝细胞、卵圆细胞,参与肝脏再生,且此类细胞具有成熟肝细胞功能。间充质干细胞是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均质性的细胞,大量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分化为肝细胞、胆管细胞等。应用骨髓干细胞治疗疾病较传统方法具有取材容易、体外培养、传代及扩增容易、直接取材于患者本人等优点,临床应用前景非常突出。结论:骨髓干细胞治疗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难治性肝病,不仅有利于患者造血和免疫功能的改善,而且能替换坏死和损失的肝细胞,将把肝病治疗引入一个全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3.
成体干细胞替代胚胎干细胞进行干细胞移植治疗损伤性肝病,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其中对骨髓和脐血干细胞的研究最多,该文在阐述骨髓脐血干细胞生物学特点的基础上对其转化为肝细胞的潜能、向肝细胞分化的机制、体外诱导的条件及影响分化的其他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样细胞的诱导分化,为患者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修复肝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于2005-05/06在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肝病中心完成。骨髓来自北京军区总医院肝病中心一例肝硬化患者,应用Ficoll分离液分离培养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应用人肝细胞生长因子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定向诱导分化,采用倒置显微镜形态观察、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诱导前后不同阶段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白蛋白和角蛋白18核糖核酸和蛋白的表达,通过细胞形态及其白蛋白和角蛋白18的表达等指标确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样细胞的分化。结果:①经Ficoll分离液分离得到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20d左右细胞生长达80%~90%汇合,其形态呈较均一的长梭形。②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肝细胞生长因子诱导培养3周后,诱导组中出现圆形细胞,呈克隆样生长。③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肝细胞生长因子诱导2周时,表达少量白蛋白核糖核酸,于诱导3周时可见白蛋白核糖核酸的表达明显增多。④应用肝细胞生长因子诱导3周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胞浆中白蛋白及角蛋白18染色均呈阳性。结论:肝硬化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肝细胞生长因子诱导下能定向分化为肝样细胞。  相似文献   

5.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既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也具有在合适的微环境里向多系横向分化的潜能,在体外可以被诱导分化为肝细胞,理论上可提供丰富的肝细胞来源.随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研究的兴起,利用干细胞及器官重建治疗肝脏疾病成为一种新的治疗模式,其中寻找合适的体外诱导培养体系是当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研究的焦点之一.文章较全面的总结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多种微环境下向肝细胞诱导分化的特点,各种诱导条件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骨髓干细胞在肝脏病理条件下能够分化为有功能的肝细胞和胆管细胞且可修复受损肝脏,逐渐改善肝脏功能.可能成为中、晚期肝硬化治疗的新手段.本文就自体骨髓来源干细胞与肝脏的关系、可能的分化机制和条件、干细胞治疗的方法,目前争论的问题以及未来临床应用细胞移植治疗肝病的方式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肝硬化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肝样细胞的实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帅  胡大荣  姚鹏  周鸣  李杨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5):1-3,i0001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样细胞的诱导分化,为患者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修复肝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于2005-05/06在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肝病中心完成。骨髓来自北京军区总医院肝病中心一例肝硬化患者,应用Ficoll分离液分离培养其骨髓间充质于细胞,应用人肝细胞生长因子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定向诱导分化,采用倒置显微镜形态观察、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诱导前后不同阶段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自蛋白和角蛋白18核糖核酸和蛋白的表达,通过细胞形态及其白蛋白和角蛋白18的表达等指标确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样细胞的分化。结果:①经Ficoll分离液分离得到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20d左右细胞生长达80%~90%汇合,其形态呈较均一的长梭形。②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肝细胞生长因子诱导培养3周后,诱导组中出现圆形细胞,呈克隆样生长。③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肝细胞生长因子诱导2周时,表达少量白蛋白核糖核酸,于诱导3周时可见白蛋白.核糖核酸的表达明显增多。④应用肝细胞生长因子诱导3周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胞浆中自蛋白及角蛋白18染色均呈阳性。结论:肝硬化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肝细胞生长因子诱导下能定向分化为肝样细胞。  相似文献   

8.
在肝脏的微环境下,骨髓干细胞能分化成肝细胞,是肝细胞重要的肝外来源[1-3]。因此,可以将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入患者肝脏,分化成肝细胞,促进肝功能的修复和肝再生。为探索骨髓干细胞对肝硬化患者的治疗作用,了解术后肝功能的改善效果,现将28例肝硬化患者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前后的实验室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分化中的具体机制仍不清楚,Ca2+信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与分化信号如何协调和交叉成复杂信号网络等问题仍有待研究阐明。
  目的:探讨细胞内Ca2+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定向诱导分化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用全骨髓贴壁法从大鼠骨髓中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进行纯化和扩增,并加入肝细胞生长因子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检测肝细胞生长因子诱导分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对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游离[Ca2+]i。将不同浓度的尼莫地平加入肝细胞生长因子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肝细胞生长因子组)培养液中进行干预后分为3组:肝细胞生长因子+尼莫地平10 mg/L组、肝细胞生长因子+尼莫地平50 mg/L组、肝细胞生长因子+尼莫地平100 mg/L组,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并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AAT的表达;并用RT-PCR检测对照组和尼莫地平干预组钙调蛋白mRNA的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上述各组磷酸化ERK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①加入肝细胞生长因子诱导分化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Ca2+]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加入较大剂量的尼莫地平干预后,未见分化细胞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状态差;肝细胞生长因子+尼莫地平各组表达AAT的阳性细胞很少。③与对照组比较,肝细胞生长因子组和肝细胞生长因子+尼莫地平10 mg/L组钙调蛋白mRNA表达显著增加了(P<0.05),肝细胞生长因子+尼莫地平50 mg/L组、肝细胞生长因子+尼莫地平100 mg/L组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Ca2+不仅参与细胞因子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的定向分化,而且也参与维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存活和增殖。  相似文献   

10.
背景:目前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肝细胞样细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诱导因子的诱导作用,而微环境的诱导作用研究较少.目的:观察肝细胞生长因子、胎肝细胞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肝细胞样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反复贴壁法纯化扩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Ⅰ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孕3周大鼠胚胎肝脏细胞,差速贴壁法纯化肝脏细胞;阴性对照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只加入含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L-DMEM培养基.诱导组在阴性对照组基础上加入一定浓度肝细胞生长因子或者与胎肝细胞共培养进行诱导分化.结果与结论:诱导组白蛋白、甲胎蛋白水平均高于非诱导组(P < 0.01),诱导组糖原染色阳性,免疫细胞化学染色CK-18阳性,而非诱导组糖原染色、CK-18均阴性.结果显示肝细胞生长因子和胎肝细胞均可在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具有肝细胞样细胞表型和功能的类肝细胞.  相似文献   

11.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是近年来终末期肝病的一种新的治疗手段。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具有取材方便,不存在免疫排斥反应及伦理学问题,且费用低,便于应用临床,治疗过程中患者没有明显痛苦[1]。我院自2006年7月开展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以来,通过对22例接受此项移植术的患  相似文献   

12.
背景: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左归丸含药血清可促进骨髓干细胞转化肝细胞,虽能排除骨髓干细胞与肝细胞的融合.但无法模拟体内骨髓干细胞与肝细胞的相互作用.目的:观察左归丸含药血清对骨髓干细胞转化肝细胞的影响.方法:利用透过性支持物(聚酯Transwell(R)明透嵌套)建立骨髓干细胞与肝组织细胞共培养体系,实验分为空白血清组和左归丸含药血清组,前者在培养体系中加入10%正常大鼠血清,后者在培养体系中加入10%左归丸含药大鼠血清,骨髓干细胞与肝组织细胞共培养7,14,21,28,35d时分别取透过性支持物中的骨髓干细胞爬片用PAS法检测糖元,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肝细胞标志物甲胎蛋白、CK18、ALB的表达.结果与结论:10%含药血清组与空白血清组相比,在相同时间点糖原阳性细胞率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共培养7 d时,甲胎蛋白阳性细胞率显著增高(P<0.01);共培养14,21,28,35 d时,甲胎蛋白阳件细胞率显著下降(P<0.05~0.01);相同时间点CK18、ALB阳性细胞率显著增高(P<0.05).提示存骨髓千细胞与肝细胞共培养体系中使用左归丸含药血清足促进骨髓干细胞转化为肝细胞、并维持其肝细胞功能的较好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13.
依据肝干细胞的起源不同,可分为肝源性肝干细胞和非肝源性肝干细胞两大类,前者主要包括肝细胞、卵圆细胞及小肝细胞等,后者主要包括胚胎干细胞、骨髓干细胞等[1]。1肝源性肝干细胞1.1肝细胞在正常肝脏中,大部分肝细胞处于静止状态,只有1/3 000~1/2 000分化的肝细胞分裂来维持生理肝组织质  相似文献   

14.
背景:肝脏损伤后机体能够分泌一系列细胞因子和化学增活素,重型肝病患者血清中肝细胞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具有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的作用.目的:探讨在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血清诱导条件下,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样细胞的定向分化情况.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6-07/2007一07在吉林省肝胆病医院科研室完成.材料:创伤患者术后废弃肋骨,由吉林省人民医院胸外科提供.实验血清来源于吉林省肝胆病医院住院的1例40岁男性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方法:冲洗骨髓腔,采用密度梯度离心、贴壁培养法体外分离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近融合时按1:4传代扩增.取第3代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按1×107 L-1密度接种,设立2组:诱导组加入含体积分数为0.2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血清的L-DMEM培养基,对照组仅加入常规L-DMEM培养基.主要观察指标: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甲胎蛋白和白蛋白的表达.结果:诱导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含体积分数为0.2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血清的L-DMEM培养基中生长状态良好,呈类上皮样细胞形态:对照组细胞未发生形态学改变,呈成纤维细胞样.培养7 d时,诱导组大部分细胞呈甲胎蛋白阳性,随培养时间延长甲胎蛋白表达减弱,而白蛋白阳性表达情况完全相反,呈逐渐增强趋势;整个培养过程对照组细胞始终未出现甲胎蛋白及白蛋白表达.结论: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法相结合可在体外分离获得纯度较高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血清能够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甲胎蛋白及白蛋白,向肝细胞样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5.
袁璐萍 《浙江临床医学》2011,13(11):1279-1281
肝硬化是多种慢性肝脏疾病的终末期病理表现,目前传统的治疗手段难以从根本上修复肝脏的不可逆变化.肝脏原位移植是治疗各种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方法,但是由于供体来源不足、操作复杂、移植后免疫排斥、治疗费用昂贵等问题,限制了临床肝移植的发展.近年来,细胞替代治疗应运而生,成为一个理想的治疗策略,目前已成为医学界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干细胞生物学的研究为治疗肝硬化带来了新的希望.骨髓源性干细胞(bone marrow stem cell ,BMSC)是肝细胞的重要肝外来源,包括造血干细胞(HSC)及间充质干细胞(MSC),HSC及MSC均能分化为有功能的肝细胞样细胞.BMSC具有易采集且能体外大量扩增、可自我更新并向多种类型细胞分化、体积较小利于进入肝实质区、自体移植而无免疫排斥和不涉及伦理道德问题等优势,使其有望成为一种有广大应用前景的替代治疗方法.本文对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腹水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治疗肝硬化主要有3类细胞移植方法:肝细胞移植、肝干细胞移植和骨髓干细胞移植.前两种方法存在来源缺乏、移植细胞体内存活和增殖凼难等问题.骨髓干细胞移植则来源方便,不受供体缺乏的限制,还可免除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中毒性、炎症性、以及慢性损伤性肝脏疾病,早、中期肝硬化,难治性低蛋白血症、难治性腹水、反复发作黄疸等患者都适合直接接受骨髓肝干细胞移植.国内外研究及临床应用均表明,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腹水等肝病效果出色,具有广泛推广价值,综合起来,主要有3大优点:效果明显、费用低廉、技术风险小.  相似文献   

17.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分化为心肌细胞,促进血管再生,但在移植早期其自身分泌的细胞因子不足以维持良好的分化和再生。目的:验证腺病毒介导的肝细胞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双基因转染新西兰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新西兰兔梗死心肌组织的修复重建和血管再生的影响。方法:腺病毒介导肝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双基因转染BrdU标记的新西兰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新西兰兔50只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4周后随机分为5组,分别于梗死心肌内注射: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A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Ad.肝细胞生长因子。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A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⑤对照组注射等量无血清IMDM培养液。移植4周后观察移植细胞的分化和新生血管的形成,并通过超声多普勒检测心功能变化。结果与结论:除对照组外,其余4组兔心功能都较移植前有明显改善(P〈0.05),其中移植双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A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组兔的心功能改善程度要明显高于其他3组。部分BrdU染色阳性的细胞可以分化成为内皮细胞,参与构成了梗死区域的新生毛细血管。与对照组比较,其余4组都有明显的血管新生(P〈0.05),而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A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组最显著。提示肝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双基因转染新西兰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于梗死心肌可以促进心肌再生和新生血管的形成,明显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骨髓干细胞具有向其他细胞或组织分化的的能力,这种可塑现象同样存在于肝脏组织中。文章综述骨髓衍生肝干细胞的来源和发生,并探讨其可塑性在肝病领域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前景。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90-01/2006-06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stem cell,hepatic",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0-01/2006-06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肝,干细胞",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肝干细胞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231篇相关文献,31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200篇文献为内容陈旧或重复。符合纳入标准的31篇文献中,分别涉及骨髓衍生肝干细胞横向分化的可塑性依据、分离和鉴定、向肝迁移分化的机制与调控因素、在肝病领域的应用前景。资料综合:近几年研究证实,在骨髓细胞中确实存在肝前体细胞,它们不仅可以在肝内定居,而且可以分化形成肝细胞和胆管细胞,这种细胞通常在文献中称为骨髓衍生肝干细胞。CD34( ),C1qR( ),CD133( ),C-kit( ),Thy1( ),Sca-1( )等骨髓造血干细胞群中都含有骨髓衍生肝干细胞亚群,但对该细胞群中特有的表面分子组合及体外扩增等特性还未见报道。近来在放射性小鼠肝损伤修复领域发现,c-kit Lin-(CD117)细胞即为骨髓衍生肝干细胞。找出了骨髓衍生肝干细胞群中特有的表面分子组合,这样就可以直接从骨髓细胞中分离纯化骨髓衍生肝干细胞,然后移植入肝病患者体内,不仅能够恢复因病变而减少的肝细胞数量,也可以修复因病变的肝组织结构,达到与肝移植相同的目的且不存在排斥反应。结论:目前对于晚期肝病如肝硬化等的最佳治疗方法是肝脏移植,但由于供体的缺少以及排斥反应,使其在临床上应用受限。相比之下,干细胞移植不仅来源广泛,而且创伤性很小,干细胞的免疫源性低使得排斥反应远远低于肝脏移植。不但可以应用于晚期肝病,也可以治疗重症肝病,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9.
自体骨髓干细胞作为供体,在体外分离纯化后移植患者肝内,使干细胞在肝脏中生长分化为具有功能的干细胞,使损伤的肝功能得以恢复和重构,为肝病治疗开辟崭新途径,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2004年11月我科首次把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应用在慢性重症肝病患者身上,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科2004年11月~2005年6月对60例慢性重症肝病住院患者进行了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年龄在20~65岁;诊断符合2000年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1]。所有治疗患者在病人知情同意的情况下签定《知情同意书》。术前60例患者均肝功…  相似文献   

20.
张涛  赵振国  高辉 《中国临床康复》2011,(36):6669-6672
背景:目前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肝细胞样细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诱导因子的诱导作用,而微环境的诱导作用研究较少。目的:观察肝细胞生长因子、胎肝细胞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肝细胞样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反复贴壁法纯化扩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Ⅰ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孕3周大鼠胚胎肝脏细胞,差速贴壁法纯化肝脏细胞;阴性对照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只加入含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L-DMEM培养基。诱导组在阴性对照组基础上加入一定浓度肝细胞生长因子或者与胎肝细胞共培养进行诱导分化。结果与结论:诱导组白蛋白、甲胎蛋白水平均高于非诱导组(P〈0.01),诱导组糖原染色阳性,免疫细胞化学染色CK-18阳性,而非诱导组糖原染色、CK-18均阴性。结果显示肝细胞生长因子和胎肝细胞均可在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具有肝细胞样细胞表型和功能的类肝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