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骨折患者手术前凝血功能检测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并检测与分折骨折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检测的临床意义.对236例骨折患者(实验组)与220例普通患者(对照组)的凝血功能进行比较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的PT、APTT、Fg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APTT、PT和Fg值高于对照组.而TT值两组差异显著.在手术前及手术过程中,及时监测各项凝血指标对预测和治疗骨折患者异常出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探讨并检测与分析骨折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检测的临床意义。对236例骨折患者(实验组)与220例普通患者(对照组)的凝血功能进行比较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的PT、APTT、Fg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APTT、PT和Fg值高于对照组。而TT值两组差异显著。在手术前及手术过程中.及时监测各项凝血指标对预测和治疗骨折患者异常出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其与Child Pugh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 测定 5 0例肝硬化患者和 30例健康者的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和纤维蛋白原 (Fg)。 结果 肝硬化患者存在不同程度凝血功能障碍 ,PT、APTT、F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不同肝功能分级检测结果显示A、B、C级之间PT、APTT、Fg相互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肝硬化患者PT、APTT延长 ,Fg值降低 ,且与疾病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凝血指标、D-二聚体、FDP及抗凝血酶Ⅲ在肺癌诊治中的意义。方法收集肺癌患者115例作为肺癌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Stago-COMPACT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对其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Ⅲ、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进行检测。结果肺癌患者PT、APTT、TT、FIB、D-二聚体、FDP高于对照组(P〈0.05),肺癌转移患者D-二聚体明显高于肺癌局限者(P〈0.05)。肺癌患者抗凝血酶Ⅲ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凝血指标、D-二聚体、FDP及抗凝血酶Ⅲ对肺癌的转移及疾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g)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60例肝硬化患者及60例健康对照者凝血水平。结果肝硬化患者的凝血水平与对照组比较Fig明显下降,PT、APTT、TT均明显延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凝血水平可反映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状况,早期发现因肝病造成的凝血功能障碍,为临床治疗和观察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疾病分型中血浆凝血指标及D-二聚体的鉴别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5日~2月24日在荆州市中心医院诊断为COVID-19的52例患者住院期间检查的101份血凝标本,将样本按采血时患者的疾病分期分为轻症(n=31)和重症(n=70)。应用非配对t检验和受试者工作曲线(ROC 曲线)分析探讨凝血指标以及D-二聚体水平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其中凝血指标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g)。结果 101份血凝标本中,重症组凝血指标中的APTT,TT和PT以及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轻症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g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TT,TT,PT,D-二聚体,APTT+TT,APTT+PT和TT+PT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05,0.749,0.760,0.949,0.764,0.758和0.865。结论 单独D-二聚体、凝血指标联合使用对COVID-19疾病分型有很好的诊断价值,可辅助临床诊疗,进一步推广于临床。  相似文献   

7.
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其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 测定50例肝硬化患者和30例健康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g)。结果 肝硬化患者存在不同程度凝血功能障碍,PT、APTT、F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不同肝功能分级检测结果显示A、B、C级之间PT、APTT、Fg相互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肝硬化患者PT、APTT延长,Fg值降低,且与疾病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120例肝病患者凝血功能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4项凝血指标随肝病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而变化的情况及其在肝病中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德国BE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对120例肝病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进行检测并作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 120例肝病患者与健康对照者比较,总体上PT、APTT均延长,Fib降低,各肝炎组的PT、APTT、TT、Fib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只有肝硬化组和重症肝炎组TT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普通肝炎组和急性肝炎组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肝炎和肝硬化患者PT、APTT明显延长,Fib明显降低,TT也延长,各项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都有明显差异,而且随着病情的不同,它们也表现出与病情相关的结果。结论血浆凝血因子水平的减少程度与肝脏的损害程度呈正相关。凝血功能常规对病毒性肝炎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不是十分敏感;凝血功能常规是区分急性肝炎与重症肝炎比较敏感的指标之一,而且动态观察重症肝炎患者的凝血功能常规和总胆红素及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常规,对判断病情及预后有十分重要的意...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3):654-655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70例产妇。按照产后出血量不同分为3组,对照组36例,出血量<500ml;A组患者25例,出血量500~800ml;B组9例,出血量>800ml。分别检测3组患者在产前后的常规凝血指标(PT、APTT、TT、Fg)以及D-二聚体。结果和对照组相比,产时,A、B组的D-二聚体升高明显(P<0.05),A组与对照组相比常规凝血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产前PT、APTT、TT水平明显升高(P<0.05),Fg水平降低明显(P<0.05);产后,两组产妇的常规凝血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的D-二聚体升高明显(P<0.05)。且每组产妇在产后的Fg水平升高明显,D-D下降明显。对患者产前、产后进行常规凝血指标和D-二聚体的检测,可以有效预防DIC的发生以及对了解产妇机体凝血功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85例肝硬化患者凝血指标和D-二聚体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程玲  马芳芳  王厚照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8):1928-1928,1931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和D-二聚体(D-D)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ILACL-TOP全自动血凝仪对85例肝硬化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PT、APTT、FIB、TT及D-D的检测。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PT、APTT、TT均延长,FIB减少,D-D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凝血指标和D-二聚体的检测,对判断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状况、出血危险性及治疗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刘力铭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9):1254-1256,1261
目的观察悬浮红细胞及血浆输注对大量输血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5月该院大量输血手术患者63例,输注悬浮红细胞的31例患者为对照组,输注悬浮红细胞及血浆的32例患者为联合组。比较两组输注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液流变学指标[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以及住院时间、凝血功能障碍发生率。结果联合组输注后24、72 h PT、APTT、TT短于对照组,FIB、PL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输注前,输注后24、72 h HCT、H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凝血功能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悬浮红细胞及血浆输注对大量输血手术患者凝血功能、PLT的影响较小,有助于预防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促进预后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g)反映凝血功能四项指标在妊娠晚期孕妇中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PT、APTT、TT、Fg测定均为凝固法,在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上进行检测。结果妊娠晚期孕妇与对照组比较,PT、APTT明显缩短,Fg含量明显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两组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晚期孕妇凝血系统发生一系列变化,检测妊娠晚期孕妇凝血四项指标对了解妊娠晚期孕妇血液的凝血状态,预防DIC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包括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血小板容积(PCT),探讨常见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在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及肝衰竭患者中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于该院治疗的肝病患者共120例,分为慢性病毒性肝炎组(46例)、肝硬化组(Child-Pugh A、B、C级)(44例)、肝衰竭组(30例)及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的凝血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以及血小板参数(PLT、MPV、PDW、PCT)。结果除TT、Fg和D-D在健康对照组与慢性病毒性肝炎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病毒性肝炎组、肝硬化组(Child-Pugh A、B、C级)和肝衰竭组的PT、APTT和TT逐渐延长,PTA和Fg下降,D-D值增加,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病毒性肝炎组、肝硬化组(Child-Pugh A、B、C级)和肝衰竭组的PLT值逐渐下降,而MPV、PDW值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和肝衰竭组的PCT值低于慢性病毒性肝炎组(P0.05)。结论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在慢性肝病进展的不同时期发生规律性改变,为临床诊治及预后判断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大黄对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黄对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例无凝血功能障碍的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5例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15例加用大黄10 g鼻饲。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3和7 d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和血小板(PLT)计数。结果:两组治疗后PT、TT、APTT均延长,FBG和PLT下降。治疗组治疗后第7日PT、TT、APTT均显著升高,FBG和PLT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大黄对脓毒症患者的凝血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标本放置时间对部分血凝检测结果的影响,为规范分析前过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随机选取100份枸橼酸钠抗凝外周血标本分别在室温放置1、2、4、6、8和10h后进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bg)含量的测定。根据不同检测项目和时间段分组,使用SAS统计软件包对上述4项指标在放置2、4、6、8、10h所得到的检测结果与放置1h内检测的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胛、PT、TT测定在标本采集1h内的结果与2和4h后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6h后检测的结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PTY测定在标本采集1h内检测的结果与2、4、6、8和10h后检测的结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bg测定在标本采集1h内的结果与2h检测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之后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用于凝血试验的标本在室温存放一段时间后,对不同检测项目均造成一定影响,标本采集后应在1h内检测,如不能做到也应在2h内检测完毕,否则会对检测结果造成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产妇分娩前检测凝血四项、D-二聚体及血小板水平及临床意义,为临床诊疗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江汉大学附属医院(武汉市第六医院)建立围产期保健手册的12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产后出血情况,将所有产妇分为研究组(产后出血)与对照组(正常分娩),其中研究组产妇共420例,对照组产妇共780例。对1200例孕妇的就诊资料中的凝血四项[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D-二聚体水平及血小板计数水平的检测结果进行收集。比较分析产妇孕早期、中期、晚期以及临产前不同时期凝血四项与D-二聚体的检测结果。结果:孕期产妇D-二聚体水平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早期、孕中期与孕晚期P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个时期的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产妇的APTT明显长于中期、晚期与临产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早期、中期、晚期以及临产前产妇FIB水平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PT与APTT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FI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TT与对照组产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血小板计数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分娩前进行凝血四项、D-二聚体及血小板水平的检测,能够对凝血功能异常情况进行及时纠正,对产后出血与血栓的预治有较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自体血回输对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m,TEG)、纤溶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ECC自体血回输对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63例,其中研究组30例患者采用自体血回输技术、对照组33例患者采用库存血输血;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血小板(platelet,PL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FDP)、D-二聚体(D-D)、前列腺素E2(PGE2)、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140)及TEG参数的变化。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Hb,Hct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研究组患者的Hb,Hct测定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PLT,PT,APTT,T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研究组患者的PT,APTT测定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FDP,D-D,PGE2,GM-140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研究组患者的FDP,D-D,PGE2,GM-140测定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R值、K值、MA值、α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研究组患者的R值、K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MA值、α角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ECC自体血回输对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的凝血功能、TEG参数及纤溶系统稳定性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病毒灭活冷沉淀在肝硬化大鼠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只健康大鼠为健康对照组,20只肝硬化大鼠为实验组,两组均输入10ml病毒灭活冷沉淀,24h后剪各组存活大鼠尾尖取血2ml,测定血清中Fg和PT、TT、APTT含量。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实验组Fg显著降低,PT、TT、APTT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输入前后未见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输入后凝血结果较输入前得到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灭活冷沉淀对肝硬化大鼠有良好的纠正凝血功能效果,为病毒灭活冷沉淀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19.
凝血功能检测在临产孕妇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临产孕妇凝血功能指标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日本SysmexCA-15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对181例临产孕妇和83例非孕健康妇女进行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指标检测和分析。结果临产孕妇的Fib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PTT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及TT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产孕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临产前进行凝血功能指标检测,对预防临产孕妇在分娩过程中及产后可能出现的大出血以及预防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和诊断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