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浆 D-二聚体(D-dimer,D-D)在脑梗死预测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70例脑梗死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 hs-CRP、HCY 和 D-D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血清中 hs-CRP、HCY 和 D-D 水平明显升高(P <0.01);三者联合检测的敏感性最高、特异性最强、约登指数最大。结论联合检测 Hs-CRP,Hcy,D-D 三项指标可进一步提高脑梗死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BB水平及其与血清透明质酸(HA)、D-二聚体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分析法对4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进行血清PDGF-BB和HA、D-二聚体含量测定,并与39例健康人作比较.结果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PDGF-BB和HA、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血清PDGF-BB水平与HA、D-二聚体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801 8,0.712 6,P<0.01).结论 检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PDGF-BB和HA、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对疾病的诊断、治疗是一个十分有用的临床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肝脏疾病患者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凝血、抗凝指标,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TFPI抗原(TFPI-Ag)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抗原测定法,凝血酶原时间(PT)采用凝固法,D-Z.聚体(D-D)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结果肝脏疾病患者中TFPI、PT、D-D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分别〈O.05、〈O、01、〈O.01),仅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TFPI-Ag降低(P<0.05)。结论肝脏疾病患者的TFPI、凝血、抗凝指标异常对评价肝脏损伤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OPD合并T2DM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D-二聚体(D-D)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0例健康对照,58例COPD患者,52例COPD合并T2DM患者,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RP、D-D含量,ELISA法检测血清IL-6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COPD组、COPD合并T2DM组患者血清CR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COPD合并T2DM组显著高于COPD组(P〈0.05)。COPD组、COPD合并T2DM组患者血清IL-6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1),COPD合并T2DM组显著高于COPD组(P〈0.05)。COPD组、COPD合并T2DM组患者血清D-D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1),COPD合并T2DM组显著高于COPD组(P〈0.01)。结论 COPD合并T2DM患者合理控制血糖水平,避免感染,动态监测CRP、IL-6、D-D含量变化有利于防止肺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法(IIF)检测23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并研究自身抗体与HCVRNA、肝硬化发生率、年龄、性别以及和川』的关系。结果23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有95例至少有1项自身抗体阳性,总阳性率为41.5%,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5%,两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VRNA阳性组与HCVRNA阴性组自身抗体的检出率差异显著(P〈0.05)。自身抗体阳性组中丙型肝炎肝硬化发生率(65/95,68.4%)明显高于自身抗体阴性组(46/125,36.8%)。而且年龄≥40岁以上的患者发生肝硬化率更高,两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较为普遍存在自身免疫现象,且自身抗体的检出率与患者的年龄和肝硬化发生率明显相关,在丙型肝炎的常规诊疗中应加强检测自身抗体,对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抗凝血酶Ⅲ(ATⅢ)、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在急性脑梗死诊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3年12月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人员8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人员的血浆ATⅢ、FDP、D-D。结果观察组ATⅢ活性(78.45±16.47)%低对照组(99.83±19.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浆D—D和FD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急性脑梗患者存在血浆ATⅢ、D-D、FDP水平的异常,及早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和病情判断,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健康对照组6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68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组74例,分别检测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AMA)及类风湿因子(RF).结果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  相似文献   

9.
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D—dimer)的变化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日本sysmex公司生产的CA/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由德国德灵公司提供试剂,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浆D-二聚体含量。结果恶性肿瘤晚期患者(Ⅲ期+Ⅳ期)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早期(Ⅰ期+Ⅱ期)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有所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变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明显相关,有助于病情判断、预后估计及治疗。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血清铁锌在丙型肝炎体内的含量规律,我们对丙型肝炎147例和正常健康人58例血清锌铁含量进行了检测,现总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我院2004~2005年门诊及住院患者147例,其中男99例,女48例,年龄33~65岁。其中肝炎后肝硬化15例。均符合2000年西安第十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与肝病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和2004年两学会公布的“丙型肝炎防治指南”所确定的丙型肝炎诊断标准。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共58例,男39例,女19例。  相似文献   

11.
<正>血浆D-二聚体是纤溶酶水解交联纤维蛋白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特异性降解产物,为继发性纤溶所特有的代谢物。当纤溶系统被激活,交联纤维蛋白发生降解形成D-二聚体等复合物[1],因此,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升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孕晚期妇女血凝五项检测的临床意义,建立本实验室孕晚期常规凝血试验检测指标的正常参考区间。方法采用日本 SYSmex CA7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该院健康孕晚期妇女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进行检测。结果孕晚期妇女 PT、APTT、TT 凝固时间均缩短,FIB、D-二聚体水平增高。建立本实验室健康孕晚期血凝检测参考区间(x ±1.96s),分别为 PT:(10.7±1.21)s,APTT:(26.4±5.5)s, TT:(18.1±2.92)s,FIB:(3.92±1.15)g/L,D-二聚体:(1.77±1.70)g/L。结论孕晚期妇女血凝指标发生改变,应密切关注该类人群凝血功能变化;凝血指标的动态监测对预防产后并发症及治疗有指导意义,建立的参考区间能满足临床需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血浆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和D-二聚体测定对肝炎及肝硬化的临床意义,并探讨肝病凝血功能紊乱的机制。方法分别测定急性肝炎患者35例、慢性肝炎患者38例、肝硬化患者33例和40例健康者的血浆FDP及D-二聚体含量。结果肝硬化组与各组间血浆FDP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肝炎组与急性肝炎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血浆D-二聚体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DP和D-二聚体含量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依次递增。结论血浆D-二聚体和FDP测定可作为判断肝病严重程度的有效指标,对病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6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作为试验组,另外选择100名本院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实施凝血功能指标检测,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分析并比较2组受检者上述凝血功能指标水平,以及不同性别、年龄、肿瘤类型和有无栓塞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水平。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PT、APTT、Fib、TT、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T(s):12.36±1.68比11.02±0.53,APTT(s):26.53±2.17比19.67±2.56,Fib(g/L):3.67±0.89比2.59±0.92,TT(s):18.35±3.27比14.12±0.64,D-二聚体(mg/L):0.96±0.14比0.13±0.05,均P<0.05〕。不同性别、年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PT、APTT、Fib、TT、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肝癌患者的PT、APTT、Fib、T...  相似文献   

15.
李鹏  李颖  丁惠国 《临床荟萃》2008,23(20):1474-1475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后机体存在自身免疫现象,自身免疫可能是慢性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之一[1]。其结果导致多器官功能异常和肝脏损伤加重,长期存在自身免疫现象可能是肝组织损伤进行性加重的原因之一。我们以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为对象,观察血清自身抗体产生特  相似文献   

16.
D-二聚体(D-D)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的因子Ⅷ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产生的一种特异降解产物。D-D升高提示体内继发性纤溶活性增高和凝血酶增多,可以作为体内血栓前状态和血栓形成的分子标记物之一。本文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我院肾内科住院的85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究不同年龄低危肺栓塞患者血脂、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05例低危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年龄分为青年组(n=26)、中年组(n=35)、高龄组(n=44)。比较3组患者一般资料、发病特征、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Hcy、hs-CRP、D-D水平差异,分析3组患者住院期间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情况差异。结果 3组患者性别、吸烟史、饮酒史、合并糖尿病、呼吸困难及气促、咳嗽咳痰、三联征、单侧下肢疼痛肿胀、咯血、晕厥、腹痛、预后结局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患者合并高血压、脑血管疾病、心悸发生率均低于老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及中年组患者心血管疾病均低于老年组,且青年组低于中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患者胸痛发生率高于中年组、老年组,青年组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率高于老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imer,D—D)含量变化,并观察二者水平变化与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法国stago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和ReaderII金标定量分析仪对60例不同组别肺癌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浆Fib和D—D水平检测。结果初治组和难治转移组血浆Fib和D—D含量明显升高,治疗缓解组较初治组和难治转移组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结论血浆Fib和D—D含量变化与肺癌病情的严重程度、疗效及预后发展显著相关,其检测方法简便、快速、准确、敏感性高,可作为临床疗效评估及判断预后的十分有意义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615例肝病患者血清丙型肝炎抗体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通过对本院住院及门诊615例肝病患者血清中抗丙肝抗体的检测,研究本地区丙型肝炎(HCV)的感染和流行情况。方法采用ELISA酶标法,检测615例肝病患者血清中抗丙肝抗体,同时作阴性、阳性对照。结果肝病患者抗HCV阳性率为10.08%,慢性肝炎抗HCV阳性率为9.71%,急性肝炎患者阳性率为9.12%;有无输血史者抗HCV阳性率分别为50%和9.42%;有、无注射(包括静脉输液)者抗HCV阳性率分别为18.27%和8.41%;有、无冶游性乱史者抗HCV阳性率分别为18.06%和9.02%。结论甲、乙、丙三型肝炎病毒之间无明显相互抑制或增强作用;HCV感染率在慢性肝炎患者中明显增高。试验结果表明,HCV感染率与有无输血史密切相关,与有无注射(包括静脉输液)史有一定关系,与有无冶游性乱史也有关,且以肝硬化者抗HCV阳性率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