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检测胃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探讨其与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经病理确诊为胃癌的患者116例(胃癌组)及同期收治的胃良性病变25例(对照组),采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测定两组的FIB浓度;化学发光仪测定癌胚抗原(CEA)、癌抗原19—9(CA19—9)、癌抗原72—4(CA72—4)、癌抗原12—5(CA12—5)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FIB水平胃癌组较良性病变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淋巴转移组较未转移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IB水平与CA12—5、CA72—4水平具有相关性(P=0.014、P=0.031)。[结论]FIB与胃癌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其含量在术前可以作为预测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检测胃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探讨其水平变化与胃癌临床分期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选择临床明确诊断的胃癌112例(胃癌组)、同期收治的胃良性疾病38例(胃良性疾病组)及健康体检者32例(健康对照组),检测FIB含量及超敏C反应蛋白(SCRP)、癌胚抗原(CEA)、癌抗原19-9(CA19-9)、癌抗原72-4(CA72-4)、组织多肽特异抗原(TPS)水平,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胃癌组FIB水平与胃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胃癌患者与Ⅰ、Ⅱ期胃癌患者FI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者与无淋巴结转移者FI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CRP与胃癌临床分期和转移无关.血浆FIB水平与CEA、CA72-4、TPS水平具有相关性(P=0.012、P=0.027、P=0.035).结论 FIB与胃癌转移密切相关,对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肺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肺癌患者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研究肺癌患者FIB与肺癌的病理分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以及和转移与否的关系,评价其在肺癌辅助诊断及判断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使用ACL200血凝分析仪检测277例初诊肺癌患者和37例肺良性疾病患者血浆FIB,之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癌患者血浆FIB明显高于肺良性疾病患者;鳞状细胞肺癌和其它细胞肺癌FIB明显高于腺癌;临床分期越高,FIB越高;存在转移者明显高于无转移者;分化程度越低,FIB水平越高。[结论]肺癌患者存在FIB异常,重症肺癌患者(高临床分期、低分化、远处转移等)血浆FIB升高。通过检测血浆中FIB含量对肺癌的辅助诊断及判断预后可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根据新TNM分期系统(第5版)所规定的按淋巴结转移数目和根据日本胃癌研究会所规定的按淋巴结解剖部位的淋巴结分期。方法 2个分期系统均用于322例胃癌患,这些患都经过了系统的淋巴结清除术并有长期的随访结果。结果 2分期都能很好的显示预后(5a生存率:TNM系统:pN0 62.30%;N1 38.68%;N2 8.24%;N3 0%;M1 9.30%;而日本胃癌规约:n0,62.30%;n1,31.07%;n2,14.04%;n3,16.13%,N4,0%)。对于区域淋巴结,TNM分期是一个更好的预后指标。日本分期对淋巴结清除范围是一个很好的指标。结论 TNM分期对于系统淋巴结清除的患是一个更好的预后指标,但是,2分期系统对胃癌的手术治疗有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AMI患者20例(AMI组),48小时内劳力型心绞痛加剧和出现自发性心绞痛患者24例(UAP组),典型心绞痛发作,其性质在1-3个月内无改变的SAP患者18例(SAP组),健康对照组20例,采用美国库尔特公司的ACL-9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其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MI组和UAP组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均高于SAP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但AMI组与LAP组患者之间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时体内处于高凝状态,抗凝和溶栓治疗有助于降低冠状动脉事件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恶性肿瘤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SF-8000血凝仪检测健康组、良性肿瘤组、恶性肿瘤未转移组、恶性肿瘤转移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并对部分患者进行治疗后跟踪检测,进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与疾病的关系分析。结果: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健康组和良性肿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组较前2组明显升高(P0.01),转移组较未转移组增加明显(P0.01),治疗缓解患者较治疗前降低(P0.01),未缓解者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在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及疗效判断方面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术前纤维蛋白原与淋巴细胞比值 (fibrinogen lymphocyte ratio, flR)在胃癌神经侵犯 (perineural invasion,PNI)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 2020年 10月~2022年 2月在江苏省肿瘤医院接受手术切除且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胃癌并符合入组的患者 360例,同时收集临床病理资料。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确定术前 flR判断胃癌神经侵犯发生的最佳截断值。采用二分类 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与神经侵犯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神经侵犯阳性患者的 flR水平 (2.37 ±1.31)明显高于神经侵犯阴性组的 flR水平 (1.87 ±0.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184, P<0.05);同时神经侵犯阳性组患者的恶性程度(肿瘤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62.110,70.530,142.910,均 P<0.05)。ROC曲线分析,flR曲线下面积为 0.650(95% CI:0.592~0.707),最佳截断值为 1.82,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64.4%,62.4%。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 flR>1.82 (OR=2.155, 95% CI: 1.086~4.277, P=0.028),肿瘤浸润程度 (OR=6.405,95% CI:2.040~20.107,P=0.001),II期 (OR=7.002,95% CI: 1.614~30.374,P=0.009)和 III期 (OR=10.718,95% CI:1.809~63.498,P=0.009)是胃癌患者发生神经侵犯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淋巴结发生转移组中,多因素分析显示, flR>1.82(OR=2.311, 95% CI:1.074~4.974,P=0.032)和肿瘤浸润程度 (OR=12.401,95% CI:4.549~33.806,P<0.001)是患者发生神经侵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术前监测 flR水平对预测胃癌患者发生神经侵犯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肺癌患者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与肿瘤分期、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癌的不同分期与凝血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连续收治经病理明确诊断的肺癌患者102例,其中鳞癌57例,腺癌35例,小细胞癌7例,神经内分泌癌3例。肺脏良性病变45例,测定两组患者凝血指标,根据影像学检查评价肿瘤分期。结果肺癌组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数值显著高于良性肿瘤组(P<0.05),而两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小板(PLT)无统计学差异。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患者FIB及D-二聚体显著高于无转移患者(P<0.05)。将TxN0M0患者进行分层分析,T3期患者FIB及D-二聚体显著高于T1及T2期肿瘤患者(P<0.05)。结论肺癌患者FIB及D-二聚体较良性肿瘤患者明显升高,肿瘤临床分期越晚,其数值也越高。  相似文献   

9.
胃癌占我国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全身恶性肿瘤的第三位。胃癌胃癌生物学行为是指反映和表现胃癌的性质或恶性程度者,其特点与胃癌患者的治疗效果也存在重要联系。因此探讨胃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相关因素有重要意义。约20%-30%的胃癌患者存在胃癌根治性淋巴结清扫后出现复发,复发的原因之一被认为与患者当时就存在微转移有关。近年来人们对胃癌的微转移以及胃癌的生物学行为的研究广泛展开,但将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的研究却很少,为此我们对胃癌及它的淋巴结的微转移与它的生物学行为之间的联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五项凝血指标与胃癌的临床分期、胃癌转移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不同临床分期患者的凝血状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首次诊断为胃癌的868例患者(胃癌组),并以同期住院的腹股沟疝患者213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外周血五项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血浆凝血酶时间(TT)和血小板(PLT)计数,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胃癌组与对照组比较,外周血血浆胛[(11.51±1.21)s与(11.27±0.91)s,t=-3.226,P〈0.01]、FBG[(3010.0±470.4)mg/L与(2307.1±651.8)mg/L,t=-4.240,P〈0.01]、PLT计数[(238.57±78.50)×10^9/L与(206.794-61.01)×10^9/L,t=-5.514,P〈0.01]明显增高。(2)两组外周血FB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PT、PLT计数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组各临床分期外周血APTT、TT和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胃癌无转移组与有转移组相比,术前外周血PT[(11.41±0.99)s与(11.57±1.32)s,t=-2.095,P〈0.05]延长、FBG含量[(2639.1±748.6)mg/L与(3233.2±591.60)mg/L,t=-2.307,P〈0.05]增加,PLT计数[(224.02±76.94)×10^9/L与(247.32士78.37)×10^9/L,t=-4.299,P〈0.01]显著增加。(4)胃癌患者外周血五项凝血指标与临床分期的相关分析,PT(r=0.071,P〈0.05)、FBG(r=0.271,P〈0.01)、PLT(r=0.166,P〈0.01)呈正相关,TT(r=-0.077,P〈0.05)呈负相关,其中FBG与临床分期的相关系数最大。结论胃癌患者大多数存在血液高凝状态和出血倾向,尤其以晚期胃癌显著,且随胃癌临床分期的增加,部分凝血指标出现增高趋势;临床上对凝血指标的变化监测可间接预示胃癌的发生、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11.
血浆纤维蛋白原(Fbg)和D-二聚体(D—D)是凝血和纤溶系统的两个常用指标。Fbg即凝血因子Ⅰ,是血浆中含量最高的凝血因子,是凝血过程中的主要蛋白;血浆D—D是继发性纤溶的特异性指标.其增高可作为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肺癌与血栓性疾病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肺癌患者可出现凝血-纤溶系统功能异常,本文检测了68例不同组别肺癌患者血浆Fbg和D—D含量.以探讨其在病情发展、疗效评估及预后判断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13.
术前纤维蛋白原水平与结直肠癌病理分期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对结直肠癌术前分期的价值。方法:经病理诊断为结直肠癌患者305例于术前3 d测定血清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分析纤维蛋白原术前水平与术后病理分期的关系。结果:纤维蛋白原在不同的T分期、N分期、TNM分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N0期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N1期和N2期(P0.05)。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纤维蛋白原3.50 g/L)预测淋巴结转移的准确度为62.4%,敏感度为53.3%,特异度为69.1%。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年龄、分化程度、手术方案有关(P0.05)。结论:纤维蛋白原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相关,高纤维蛋白血症可用于预测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3.0T MRI与多排螺旋CT(MSCT)对术前胃癌淋巴结分期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2016年2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行手术治疗的75例胃癌患者,术前完全配合MRI、MSCT检查,且影像学资料完善。以术后病理N分期为依据,比较MSCT、MRI对胃癌术前N分期的诊断价值。结果 75例胃癌共切除569枚淋巴结,病理确诊N0期8例、N1期13例、N2期29例、N3a期16例、N3b期9例。MRI显示转移淋巴结T1WI呈等信号、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DWI呈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呈中或重度等强化。MRI术前N0期、N1期、N2期、N3a期、N3b期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2.50%、69.23%、86.21%、87.50%、77.78%,术前N分期总诊断准确率为80.00%,Kappa值为0.56(P0.01)。MSCT术前N0期、N1期、N2期、N3a期、N3b期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5.00%、69.23%、89.66%、93.75%、88.89%,术前N分期总诊断准确率为85.33%,Kappa值为0.63(P0.01)。3.0T MRI与MSCT对术前N分期的诊断准确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90,P=0.169)。结论 3.0T MRI、MSCT对胃癌淋巴结的显示各有优点,术前胃癌淋巴结分期与术后病理结果一致性较好,均具有较高的术前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测五种寡糖在胃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情况,探讨糖蛋白与转移的关系。方法 收集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50例,行免疫组化和亲和组化染色,染色强度的判断采用了既考虑肿瘤的异质性又能客观地进行分析的半定量计分系统,统计学方法采用SAS系统软件,作配对t检验及相关分析,结果 三种组织学类型原发灶和转移灶均有5种寡糖的表达,Sle在三种组织学类型的转移灶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原发灶(P〈0.05),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肿瘤直径大小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对44例胃癌患者术前施行超声检查,术后收集患者的病理结果,对胃癌肿瘤大直径组及小直径组胃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肿瘤直径大小≥4 cm的胃癌患者和肿瘤大小4 cm的胃癌患者在年龄、性别、职业、肿瘤分期、远处转移情况上都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区域内淋巴结转移的数量上,不同N分期的肿瘤直径大小上存在差异(P0.05)。结论肿瘤直径越大,淋巴结转移率越高;N分期越大,肿瘤直径越大。  相似文献   

17.
恶性肿瘤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变化不仅与凝血障碍有关,且与心血管疾病、血栓病、恶性肿瘤等有关,因而倍受临床重视。笔者通过对良性、恶性肿瘤及肿瘤转移患者的FIB检测,以了解其在肿瘤诊治方面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淋巴结直径大小与转移的关系。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5例胃癌全阴组与全阳组淋巴结的螺旋CT资料,并与病理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螺旋CT检出病理诊断为全阳组和全阴组的各组淋巴结共267个,其中阳性淋巴结有123个,阴性淋巴结有144个。直径1~5mm和5~10mm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7.4%和40%;10~15mm和15mm及以上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62.3%和100%。阳性淋巴结直径均数为10.9±7.1mm,阴性淋巴结直径均数7.1±2.3mm,两均数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如以淋巴结直径10mm为域值,则阳性淋巴结的敏感性为39.8%(49/123),阳性预测值为71%(49/69),阴性预测值为62.6%(124/198),特异性为86.1%(124/144)。结论单纯依据淋巴结直径(≥10mm)判断有无转移,无法同时保证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因此,不能只注重直径较大的淋巴结,更应重视小淋巴结转移的问题,这对于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刘俐敏  张洁  许浪  肖和平 《临床荟萃》2000,15(16):726-727
目的:探讨胃癌癌周肥大细胞(MC)密度与淋巴结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俾士麦棕法检测伴有淋巴结癌转移的253例胃癌病例。结果:1 ̄6ILN病例MC密度高于≥7 ̄15ILN病便,7 ̄15ILN病例MC密度高于〉15ILN病例,P均〈0.01。≥5年生存年限的病例MC密度高于〈5年生存年限病便的MC密度,P〈0.01。5年生存率,1-6ILN病例高于7 ̄15ILN病例,7 ̄15ILN病例高于〉15IL  相似文献   

20.
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osound,EUS)是目前局限期胃癌最主要的分期诊断方法[1],改变了大多数患者的治疗策略[2]。EUS独有的空间分辨力,使其能够鉴别胃壁不同的分层,可以在很小的空间范围内做到肿瘤大小和淋巴结分期。但是文献报道在胃癌分期准确性上存在较大差异。在本研究中,我们试图分析EUS在局限期胃癌分期中的有效率,探讨是否作为临床实践中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