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进展性缺血性卒中(PIS)患者不同时期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36例,其中PIS组46例,非PIS组90例.同时选取门诊健康体检者5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患者入院后第2、7、14天的血清MMP-9含量,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PIS组第2、7、14天血清MMP-9含量分别为(249.43.±63.76)、(271.50 ±72.08)、(183.20.±66.69)μg/L;非PIS组分别为(158.81±49.18)、(188.67.±57.96)、(93.86±22.16)μg/L;对照组血清MMP-9含量为(88.60.±15.93)μg/L.PIS组第2、7、14天及非PIS组第2、7天血清中MMP-9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PIS组患者血清中MMP-9含量明显高于同期非PI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经线性趋势x2检验表明,随着MMP-9水平升高,缺血性卒中进展的危险度呈上升趋势(x2=38.96,P均<0.01).结论 PIS患者血清MMP-9显著增高,可能是缺血性卒中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MMP1/TIMP1的水平检测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与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7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回归分析检测患者的预后与MMP-9、Hs-CRP、MMP1/TIMP1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后预后不良组患者的MMP-9、Hs-CRP以及MMP1/TIMP1水平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与MMP-9、Hs-CRP、MMP1/TIMP1水平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MMP-9、Hs-CRP、MMP1/TIMP1水平能够提示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多发性硬化患者血清网膜素-1(Omentin-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检测的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该院确诊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9例作为患者组,又依据是否合并多发性硬化分为合并组(n=57例)和单病组(n=112例)。另外,选取同期于该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健康者30例作为健康组。所有纳入研究者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Omentin-1、MMP-9水平,统计并分析所有纳入研究者血清Omentin-1、MMP-9水平和神经功能情况。结果患者组血清MMP-9水平和扩展功能障碍状态量表(EDSS)得分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前者血清Omentin-1水平明显低于后者(P0.05)。合并组患者血清MMP-9水平和扩展功能障碍状态量表(EDSS)得分明显高于单病组,前者血清Omentin-1水平明显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Omentin-1水平与EDSS得分呈负相关(r=-0.724,P0.05),血清MMP-9水平与EDSS得分呈正相关(r=0.763,P0.05);Logistics回归性分析显示,血清低Omentin-1水平和高MMP-9水平及高EDSS得分是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多发性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Omentin-1以180ng/mL为临界值时,血清MMP-9以260ng/mL为临界值时,二者联合用于预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合并多发性硬化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4.74%、96.43%、95.86%。结论血清Omentin-1、MMP-9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多发性硬化的发生有关,也是后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且可以有效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残疾情况,联合检测上述指标的水平可有效协助医师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及预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合并多发性硬化的发生,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肾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浆Leptin和血清MMP-2、MMP-9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34例慢性肾炎患者血浆Leptin和血清MMP-2、MMP-9的含量,同时与35名正常健康人的检测结果作比较。结果慢性肾炎患者治疗前血浆Leptin和血清MMP-2均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而血清MMP-9水平则显著地低于正常人组(P〈0.01)。经综合治疗2个月后血浆Leptin和血清MMP-2、MMP-9水平与正常人组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检测慢性肾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浆Leptin和血清MMP-2、MMP-9水平的变化对临床观察和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脑梗死血清MMP-3与MMP-9 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杨虹  魏桂荣  李红戈 《中国康复》2005,20(5):278-280
目的:观察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脑梗死患者不同时期的动态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62例脑梗死和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分别分为观察组1和2,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观察组发病2-5 d、15 d及对照组的血清 MMP-3、MMP-9的含量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NFDS)。结果:血清MMP-9和MMP-3水平发病2-5 d时,观察组1、2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1),观察组1 MMP-9水平比观察组2升高更显著(P〈0.01);发病15 d时,观察组1、2 MMP-9和 MMP-3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发病2-5 d的血清MMP-9和MMP-3水平与预后呈负相关。结论:脑梗死发病早期血清MMP-9与MMP-3水平的高低与临床病程有关,而且是判断脑梗死近期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及30名健康体检者血清MMP-2、MMP-9的水平。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MMP2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P<0.01),而MMP9水平则明显地低于健康体检者(P<0.01)。MMP-2水平与尿素氮和肌酐水平呈正相关(P<0.01),MMP-9水平与尿素氮和肌酐水平呈负相关(P<0.01)。结论检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MMP2、MMP9水平的变化对尿毒症病情和预后判断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动态分析脑梗死患者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水平,探讨患者血清MMP-9表达水平与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20例脑梗死患者(梗死组)和100例健康者(对照组)的血清MMP-9的表达水平。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MMP-9水平与脑梗死的关系。结果梗死组血清MMP-9水平在第1、7、14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血清MMP-9水平与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患者的预后明显相关。可认为血清MMP-9高水平是判断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MMP-9水平升高是脑梗死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同型半胱氨酸及脂蛋白(a)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9年11月收治的经影像学检查确诊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00例纳入脑卒中组,依据脑卒中量表评分分为轻度组(脑卒中量表评分<5分)36例、中度组(脑卒中量表评分5~15分)35例、重度组(脑卒中量表评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Doppler超声诊断仪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以及有无斑块形成及斑块形态。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00例脑梗死患者的血清MMP-9水平,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不稳定斑块组空腹血清MMPO浓度为(549.93±153.12)ng/ml,高于稳定斑块组和无斑块组的(281.45±120.34)ng/ml和(87.36±23.62)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MMP-9水平的升高,可成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独立预测因素。血清MMP-9水平增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定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在结肠癌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结肠癌恶性程度、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2例结肠癌患者血清MMP-9水平及结肠癌组织中MMP-9表达,分析与结肠癌恶性程度、浸润、转移的关系。结果1.结肠癌患者血清MMP-9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Dukes C期、D期血清MMP-9水平显著高于A、B期(P<0.01),低分化者血清MMP-9显著高于高、中分化者(P<0.05)。2.结肠癌MMP-9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正常结肠组织,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Dukes分期C D期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A B期(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P<0.05)。结论MMP-9与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观察血清氧化脂蛋白(a)[ox-Lp(a)]水平及其与缺血性脑卒中(CIS)严重程度间的关系。 方法:分别检测93例CIS患者[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评分分为轻型48例,重型45例],脑出血患者30例和体检健康者48例血清ox-Lp(a)、Lp(a)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CIS轻型、重型患者血清ox-Lp(a)(t分别为-2.147、-5.082,P均<0.05)、Lp(a)(t分别为-2.347、-4.187,P均<0.05)水平均高于体检健康者,CIS重型患者血清ox-Lp(a)、Lp(a)水平均高于轻型组(t分别为-2.700、-0.231,P均<0.05)和脑出血组(t分别为4.205、-2.180,P均<0.05)。CIS患者血清ox-Lp(a)与Lp(a)水平呈正相关(r=0.429,P<0.01),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r=-0.149,P<0.01);NIHSS与血清ox-Lp(a)、Lp(a)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324、0.299,P均<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清ox-Lp(a)、Lp(a)共同决定了13.6%的NIHSS变化[β分别为0.246、0.243,P均<0.05;决定系数(R2)=0.136)]。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性别和血脂水平等因素后,高ox-Lp(a)水平是CIS重型组的危险因素[风险比(OR)=1.209,95%可信区间(CI)=1.033~1.414]。 结论: CIS患者血清ox-Lp(a)水平升高,并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结论讨血浆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dLDL)及sdLDL/低密度脂蛋白(LDL)、sdLDL/高密度脂蛋白(HDL)与缺血性脑卒中梗死面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关系及其预测重度卒中发生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的272例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丁苯酞序贯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PIS)的效果.方法 将102例PI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给予丁苯酞序贯治疗联合基础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ADL)及血浆巯基丙酮酸硫基转移酶(3-MST)、|3淀粉样蛋白42(A(...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73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应用颈动脉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测颈内动脉中层厚度(IMT),根据评估结果,分为斑块组和无斑块组,根据斑块性质进一步细分为稳定斑块亚组和不稳定斑块亚组。对2组及亚组间人口统计学、既往史、合并症、实验室检查和血清促炎症因子进行比较,并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血清促炎性因子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结果无斑块组的年龄、入院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17(IL-17)、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显著低于斑块组(P0.05);稳定斑块亚组年龄、TC、TG、LDL-C、FBG、MMP-9、TNF-α、IL-1β、IL-17、hs-CRP水平显著低于不稳定斑块亚组(P0.05);TC(OR 1.592,95%CI 1.22~2.14,P=0.007)、MMP-9(OR 1.565,95%CI 1.12~2.00,P=0.008)、IL-17(OR 1.787,95%CI 1.54~2.38,P=0.005)是斑块不稳定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促炎症因子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存在及稳定性相关,TC、MMP-9、IL-17水平的显著增高是颈动脉斑块不稳定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短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3年来收治的90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其中治疗组患者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30 d治疗变化,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7、14、30d对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以及治疗14、30 d NIHSS和ADL绝对分值变化作为主要临床疗效判断标准,同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动态复查颅脑CT和(或)MRI,观察有无颅内出血及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患者的NIHSS、ADL分值及hs-CR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14、30d,治疗组NIHSS分值、血清hs-CRP水平下降和ADL分值升高明显,治疗7、1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 d后ADL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2组均未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未发生致死性出血现象。结论短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安全有效,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清hs-CRP水平,临床疗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组比单用阿司匹林组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D-二聚体、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脂蛋白(a)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接诊的15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研究。并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2组对象的D-二聚体、NT-proBNP及脂蛋白(a)水平进行检测。依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分组,对3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D-二聚体、NT-proBNP及血清脂蛋白(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患者的D-二聚体、NT-proBNP及血清脂蛋白(a)水平明显高于轻型和中型,随着病情程度加重,3项指标的水平逐渐升高(P0.05)。腔隙性脑卒中患者的D-二聚体、NT-proBNP及血清脂蛋白(a)水平明显高于非腔隙性组患者(P0.05)。结论 D-二聚体、NT-proBNP及血清脂蛋白(a)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诊断中临床诊断价值较高,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