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食物不耐受情况。方法采用ELISA,检测比较该地区58例HSP患儿以及23名正常儿童血清中14种食物特异性IgG (sIgG)水平,并分析不同性别、年龄患儿的不耐受阳性率及不耐受食物的分布差异。结果58例患儿食物 sIgG 阳性率为84.5%,高于对照组的13.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SP患儿不耐受的食物前4位依次为:鸡蛋/蛋白蛋黄(70.7%)、牛奶(53.4%)、鳕鱼(19.0%)、螃蟹(10.3%);其中1种食物sIgG阳性18例(31.0%),2种或2种以上食物sIgG阳性31例(53.4%)。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低龄儿童(<7岁)及高龄儿童(≥7岁)]食物sIgG总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儿童的螃蟹IgG阳性率较低龄儿童高(P<0.01)。结论HSP患儿食物不耐受情况较正常儿童明显。该组HSP患儿对鸡蛋/蛋白蛋黄、牛奶、鳕鱼、螃蟹不耐受情况较为明显,可作为地区参考,高龄儿童对螃蟹的不耐受情况较低龄儿童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合理地控制饮食对儿童过敏性紫癜(HSP)治疗的重要性。方法统计80例HSP住院患儿食物不耐受检测数据,进行归纳分析。结果80例中有72例查出一种或多种不耐受食物,阳性率较高的主要为动物性蛋白。以蛋类阳性率最高,其次是牛奶,再次是蟹。结论食物不耐受检测结果可作为控制HSP患儿饮食因素导致发病或病情反复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四种常见消化系疾病患者中食物不耐受的情况,为其病因的寻找提供实验室依据并指导饮食治疗。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四种常见消化系疾病患者200份血清中14种食物特异性IgG的水平。结果所检患者中,有食物特异性IgG水平升高者162例,占81%。其中,肠易激综合征(IBS)发生率最高,达98.7%,其后依次为炎症性肠病(IBD)、消化性溃疡及慢性胆囊炎。14种食物中以蟹与虾的IgG阳性率最高,均占42%,其次为蛋清/蛋黄、牛奶、鳕鱼、西红柿、大豆、玉米和大米,再次为小麦、牛内、蘑菇、猪肉和鸡内。结论食物不耐受可能是某些消化系疾病的致病因素之一,对存在食物不耐受的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食物不耐受与小儿过敏性鼻炎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以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3 000例过敏性鼻炎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半定量检测方法对其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G(IgG)浓度进行检测。结果 3 000例过敏性鼻炎患儿中出现食物不耐受2 281例,阳性率为76.03%,其中对鸡蛋过敏患儿750例,占32.88%,阳性率最高;其次为鳗鱼不耐受者257例,占11.27%。结论食物特异性抗体多为IgG类抗体,其浓度变化表明患者症状可能与食物不耐受有关,对临床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食物不耐受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食物不耐受在肠易激综合征(IBS)的发病与体液免疫的关系。方法对腹泻型IBS患者50例,便秘型IBS患者33例和健康对照组25例,采集外周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方法,半定量测定血清中14种食物抗原的特异性IgG抗体。结果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患者阳性率:腹泻型IBS 66.00%(33/50例),便秘型IBS 51.52%(17/33例),均高于对照组16.00%(4/25例)(P〈0.05);腹泻型IBS和便秘型IBS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IBS患者中多种食物IgG抗体阳性者占54.00%。结论食物介导的体液免疫反应异常即食物不耐受在IBS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河南地区442例儿童的食物不耐受情况,为临床饮食指导提供依据。方法选择442例行食物不耐受检测的儿童为研究对象,分析其食物不耐受情况。结果442例儿童中≥1种食物不耐受者395例(89.4%),其中1、2、3种食物不耐受者居多。儿童食物不耐受阳性及高度敏感集中在鸡蛋、牛奶两种食物。0~<3岁与3~6岁儿童的鸡蛋不耐受阳性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儿童食物不耐受发病率高,其中以牛奶、鸡蛋为主,根据检测结果可及时发现饮食中不适宜食物,并及时调整饮食有利儿童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进行食物不耐受检测,了解患者食物不耐受情况.方法 选取本科住院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72例,采集外周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按试剂盒说明书检测患者血清14种食物抗原的特异性IgC抗体.结果 72例进行食物不耐受检测中有55例阳性结果,阳性率达76.4%.55例阳性结果中1种食物特异性IgG升高者21例(38.2%),2种食物特异性IgG升高者17例(30.9%),3种食物特异性IgG升高者12例(21.8%),4种及以上食物特异性IgG升高者5例(9.1%).14种常见食物的过敏情况中鸡蛋致敏性最高,其次依次为虾、牛奶、蟹、大豆、鳕鱼、牛肉,而大米、鸡肉、小麦、西红柿致敏性较低,猪肉测得数值为0.结论 测定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寻找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可能存在的不耐受食物并对其进行相应的饮食指导可有效地预防IBS的反复发作或病情加重. 相似文献
8.
过敏性紫癜患儿食物不耐受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患儿食物不耐受血清特异性IgG水平对其病因诊断及饮食治疗的意义。方法用食物不耐受IgG体外检测试剂盒检测3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和20例健康对照儿童的血清特异性IgG水平。结果实验组30例过敏性紫癜患者的血清总IgG阳性率为76.67%,其中对1种食物不耐受为3例,对2种以上食物不耐受者为20例。健康对照组20例血清总IgG阳性率为25%,对1种食物不耐受为2例,对2种以上食物不耐受者为3例,常见的引起不耐受的食物依次为牛奶、虾、鸡蛋清和鸡蛋黄、蟹、大豆、鳕鱼、大米、小麦、猪肉、牛肉等,实验组饮食上经避免不耐受食物及抗过敏治疗疗程缩短,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血清特异性IgG水平检测对过敏性紫癜的病因诊断有参考意义,对患儿饮食治疗及营养状态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慢性咳嗽患者的食物不耐受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咳嗽患者的食物不耐受情况,对疾病的诊治与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门诊慢性咳嗽患者92例,女40例,男52例,年龄30~62岁,平均年龄46岁;正常对照72例,女34例,男38例,年龄32~61岁,平均年龄46.5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Ⅰg G浓度并加以比较。结果:患者组食物过敏原特异性Ⅰg G抗体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排列在前几位的分别是虾(50%)、蟹(45.7%)、鸡蛋(41.3%)、牛奶(34.8%)。结论:忌食不耐受食物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说明食物过敏原特异性Ⅰg G抗体测定有助于及早发现慢性咳嗽患者的病因,为诊治和预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140例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检测14种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初步分析食物不耐受与临床疾病的关系并为临床提供诊治疾病的实验室依据。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140例患者血清中14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结果在日常食用的14种食物中,不耐受率为7.5%(猪肉)~89.9%(鸡蛋),其不耐受率从高到低的顺序为(男性):鸡蛋、牛奶、螃蟹、虾、大豆、小麦、鸡肉、西红柿、玉米、蘑菇、牛肉、猪肉、鳕鱼、大米;女性为:鸡蛋、牛奶、螃蟹、大豆、鳕鱼、鸡肉、虾、玉米、西红柿、牛肉、小麦、大米、蘑菇、猪肉。其中男性情况较为严重,在螃蟹、鸡蛋、牛奶、鳕鱼4种食物中高于女性。其他食物不耐受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人群普遍存在食物不耐受,不同性别有所不同,根据实验结果调整患者饮食结构,患者的症状多可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分析儿童血清中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水平与临床症状的关系,了解佛山地区儿童食物不耐受情况。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322例患者血清中14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结果:322例患儿中,皮肤系统症状患者食物不耐受阳性率为85.5%(59例/69例);消化系统症状患者阳性率为857%(126例/147例);呼吸系统症状患者阳性率为92.9%(39例/42例);其他症状患者阳性率73.4%(47例/64例)。14种食物中以牛奶阳性率最高,为68.4%,其余依次为蛋黄/蛋清53.11%,鳕鱼18.94%,大豆9.94%,西红柿6.83%,大米6.52%,蟹和牛肉均为3.73%,小麦3.11%,猪肉2.99%,玉米2.17%,虾1.86%,鸡肉1.55%,蘑菇0.93%。结论:儿重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等疾病可能与食物不耐受有关,并且食物不耐受多以牛奶和鸡蛋为主。根据实验结果对患儿过敏性疾病的诊断、预防及指导饮食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消化系统疾病病人不耐受的食物,进而对病人进行饮食指导和护理。[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82例有慢性消化系统症状病人血清中14种常见食物特异性IgG。[结果]有食物IgG升高者64例,占78.05%。不同消化系统疾病类型中以肠易激综合征(IBS)和结肠息肉病人发生率最高,达100.00%;其后依次为炎症性肠病(IBD)、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及慢性胆囊炎和胆石症、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所测食物中以蟹的IgG水平升高比例最高,占51.3%,其次为虾、大豆和大米,再次为蛋清/蛋黄,牛奶、小麦、猪肉、玉米、西红柿、牛肉和鳕鱼、鸡肉、蘑菇。[结论]测定食物特异性IgG水平,对了解消化系统疾病病人可能存在的不耐受食物及相应的饮食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608例儿童及青少年对14种食物不耐受的情况及分布特点。方法利用ELISA法检测608例受检儿童及青少年血清中14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浓度,分析14种食物不耐受阳性率在儿童及青少年群体的分布情况,以及食物不耐受与儿童及青少年性别、年龄和各系统疾病的关系。结果 14种食物中,儿童及青少年对牛奶和鸡蛋不耐受阳性率较高,分别为74.18%和66.45%;男性和女性食物不耐受总阳性率分别为12.60%和12.77%;学龄前期食物不耐受总阳性率为12.85%,为整个年龄段最高值,青春期达到最低值11.11%;儿童3岁以前牛奶不耐受阳性率最高,3岁以后为牛奶和鸡蛋,到青春期又变为鸡蛋不耐受;食物不耐受在各个系统疾病或受检科室中总阳性率排列前4位的是神经系统(13.53%)、体检门诊(13.04%)、免疫系统(12.86%)、呼吸系统(12.79%),在各组系统疾病或受检科室中,牛奶和鸡蛋不耐受阳性率最高。结论食物不耐受在儿童及青少年群体中阳性率较高,尤其是牛奶和鸡蛋,在各个年龄段也有差异,总体随年龄增长呈现下降趋势,在不同性别、各系统疾病间或受检科室也有差异,值得进一步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儿童食物不耐受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7月—2020年7月收治的28例误诊为其他疾病的食物不耐受患儿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8例患儿表现为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哭闹、大便次数增多、大便性状改变、腹痛、腹胀,部分患儿生长发育滞后。其中14例误诊为感染性腹泻,10例误诊为胃肠功能紊乱,4例误诊为肠系膜淋巴结炎,误诊率为15.1%。采用《食物不耐受与儿童生长发育调查表》辅助诊断,确诊后均采用食物排除治疗,其中23例临床症状消失,5例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食物不耐受临床症状多样,且缺乏特异性,临床医师必须熟知食物不耐受的临床特征和鉴别诊断要点,并综合分析病史,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该地区人群对常见的90项食物的不耐受情况。方法2007~2014年进行食物不耐受检测者374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90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 IgG 抗体。结果按 IgG 抗体阳性率高低排序,90种食物中以扇贝(79.05%)的不耐受阳性率最高,对苹果(0.22%)的不耐受率最低。对海鲜类(25.89%)的不耐受阳性率最高,其次为调料(20.77%),对蔬菜(5.17%)、水果(3.39%)类的不耐受阳性率较低。女性对扇贝、牡蛎、鸡蛋和咖啡的不耐受率明显高于男性,而男性对蔗糖的不耐受率则明显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地区食物不耐受情况普遍,水果、蔬菜和粮食类食物人体易于消化吸收,食物不耐受人群应根据耐受食物谱进行健康饮食。 相似文献
16.
食物不耐受检测临床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通过食物不耐受检测,为慢性肠炎、慢性湿疹、慢性疲劳综合征等慢性疾病致病因素的寻找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用ELISA法检测血清14种食物特异性IgG。结果通过对66例标本14项食物特异性IgG检测结果分析,全部阴性的病例为4例,仅有1项食物不耐受的8例,2项以上食物不耐受的54例。结论食物不耐受可能是某些慢性疾病的致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采用ELISA法检测9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食物不耐受的血清特异性IgG,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者均同时使用药物治疗,病情完全控制后停用药物,对实验组中查出食物不耐受的患者进行饮食调节治疗,将检测结果为阳性的食物全部忌食;对照组则不进行饮食调整。结果9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食物不耐受的血清特异性IgG的检测阳性率为89.6%,实验组治疗有效率88.9%,对照组为2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食物特异性IgG检测,可作为慢性荨麻疹患者寻找过敏原的一个有效途径,并对慢性荨麻疹患者提供饮食指导。 相似文献
18.
采用ELISA法检测9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食物不耐受的血清特异性IgG,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者均同时使用药物治疗,病情完全控制后停用药物,对实验组中查出食物不耐受的患者进行饮食调节治疗,将检测结果为阳性的食物全部忌食;对照组则不进行饮食调整.结果9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食物不耐受的血清特异性IgG的检测阳性率为89.6%,实验组治疗有效率88.9%,对照组为2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食物特异性IgG检测,可作为慢性荨麻疹患者寻找过敏原的一个有效途径,并对慢性荨麻疹患者提供饮食指导. 相似文献
19.
食物不耐受是机体对某种食物或者食物成分发生腹痛腹泻、便秘,严重头痛、疲劳、认知功能(注意力、记忆力、推理能力)障碍以及肌肉、关节疼痛,心悸等有害反应,发病率高达45%[1]。但食物不耐受在成人与儿童之间的差异性研究 相似文献
20.
阐述食物不耐受的基本概念和发病情况,从食物不耐受发病机制、与相关疾病的关系、检测、饮食护理等方面综述食物不耐受的临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