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是一种临床治疗颇为困难并危害极大的血液系统疑难病症.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分化、释放是通过造血干细胞表面黏附分子与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上的黏附蛋白配体结合而实现的.有鉴于此,我们对非重型AA(NSAA)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的造血相关整合素VLA亚家族[包括VLA-2(又称CD49b)、VLA-4(CD49d)、VLA-5(CD49e)和VLA-6(CD49f)]黏附分子进行研究,以探讨NSAA有关造血黏附作用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2.
成年动物骨髓中有两类干细胞,一是造血干细胞,另一为非造血干细胞,最早称之为成纤维克隆形成单位(CFU—fibroblast),现指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cell,MSCs)或称之为骨髓基质细胞(BMSCs)。MSCs并非由单一的细胞群体组成,根据MSCs的形态特点将其分为毯子样细胞、网状细胞、  相似文献   

3.
张俊山  田发明  张柳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7):2974-2976
早期的干细胞研究主要集中在骨髓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HSC)上。现在发现骨髓中除了造血干细胞以外,还存在一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BMSCs是与HSC截然不同的一类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能,能分化为成骨细胞、脂肪细胞、成肌纤维细胞、软骨细胞、内皮细胞、心肌细胞,神经元样细胞[1-2]。在新近的研究中,人们还发现它可以向内胚层及外胚层的细胞分化[3-4],具有  相似文献   

4.
细胞替代治疗为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骨髓中存在着非造血干细胞--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1],被认为是细胞替代治疗的理想种子细胞.目前存在大量体外将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的研究.现将BMSCs分离培养、体外向神经细胞诱导分化情况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背景:骨髓微环境中持续存在的肿瘤干细胞改变了骨髓基质细胞及细胞外基质的特征,从而参与了造血干细胞恶性转化的过程.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及其对造血干细胞黏附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对照观察,于2007-09/2008-02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完成.材料:骨髓标本来源于4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和4例健康志愿者,由解放军第三○九医院血液科提供.脐血由北京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提供,293T细胞由南开大学孔德领教授馈赠.方法:分别采集健康志愿者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骨髓,Ficoll法体外分离培养获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脐血分装,离心弃上清,吸取中河层,同法分离培养获得脐血单个核细胞.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按1×107L-1接种于96孔板,培养至近100%融合时再将脐血单个核细胞按1×105/孔接种于同一培养板中,孵育1 h后对收集未黏附细胞,计算黏附率.取第2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可溶性形式细胞问黏附分子1的质量浓度.构建MPP-9-siRNA干扰载体,以脂质体法转染包装293T细胞,扩增病毒后进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染.主要观察指标:健康供者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之间的5项指标比较,病毒转染前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自身的3项指标比较.结果:与健康供者比较,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培养上清中可溶性形式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质量浓度明显升高(P<0.05),对脐血单个核细胞的黏附率明显降低(P<0.05).与未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比较,病毒转染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mRNA表达明显降低,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蛋白表达未受影响,对脐血单个核细胞的黏附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慢性粒细胞自血病患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能存在基质金属蛋白酶9裂解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作用机制,推测游离的可溶性形式细胞间黏附分子1可能阻断了LFA-1的结合位点,从而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造血干细胞的黏附.  相似文献   

6.
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分化、释放是通过造血干细胞表面黏附分子与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上的黏附蛋白配体结合而实现的,细胞间的黏附作用有转导生长和生存信号的作用,黏附本身亦或能够转导依赖于细胞因子及生长因子的信号,一系列的细胞间接触调控造血过程。我们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患的骨髓基质细胞(BMSC)及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相关黏附分子进行了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肺癌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确诊的肺癌中约有80%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1〕。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广泛分布于多种内皮细胞、造血干细胞、间充质细胞以及肿瘤细胞的黏附分子,与透明质酸等配体结合,发挥细胞黏附、信号传导、造血以及肿瘤的生长、转移  相似文献   

8.
目的:造血干/祖细胞能够顺利的归巢至骨髓造血微环境是干细胞移植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复杂的归巢过程中,造血干/祖细胞与骨髓微环境中的各种成分及黏附分子相互作用维护造血平衡。本文就黏附分子的种类、结构、功能及其在造血干/祖细胞归巢中的作用进行文献综述。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和Springer数据库2000-01/2006-11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hematopoieticstem/progenitor cell,adhesion molecule,homing",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CNKI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2000-01/2006-11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造血干/祖细胞,黏附分子,归巢",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①文章所述内容应涉及黏附分子的种类、结构、功能及其在造血干/祖细胞归巢中的作用。②2000年以后发表的文章。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42篇相关文献,30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12篇文献为内容陈旧或重复。符合纳入标准的30篇文献中,分别涉及黏附分子的种类和结构、黏附分子在造血干细胞归巢中的作用等内容。资料综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恶性血液病和多种实体肿瘤的有效方法,造血干细胞顺利归巢至骨髓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归巢过程中黏附分子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有关造血干细胞归巢及黏附分子的医学研究进展,具体内容可被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①黏附分子的种类、结构及功能。②黏附分子在造血干细胞归巢过程中的作用。结论:黏附分子与造血干细胞归巢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但究竟是哪些黏附分子在归巢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尚无一致性结论。随着对造血干细胞归巢机制的深入研究,将为造血干细胞移植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带来更加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神经钙粘蛋白(N-cadherin,neural calcium-dependent adhesion petein)不但参与正常组织的形成及生长发育过程,而且参与了肿瘤细胞的发生和转移.在骨髓微环境中,N-cadherin介导造血干细胞与成骨细胞间的相互黏附,维持造血干细胞赖以生存的微环境,促进早期造血细胞的分化;通过相关信号转导途径维持正常造血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归巢能力.在异常的血液肿瘤微环境中,N-cadherin参与白血病细胞的生成,并维持白血病细胞生长的微环境.本文重点介绍N-cadherin的结构、功能,并对N-cadherin在正常造血微环境及血液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和细胞问黏附分子-1(ICAM-1)是目前研究较多的两种黏附分子,其在正常骨髓造血与非造血细胞的表达是构成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基质相互识别与黏附的主要基础,可参与造血干/祖细胞的动员、归巢、增殖和分化等。对VCAM-1和ICAM-1在造血干细胞动员和归巢中的作用进行深入探讨,将为由此而进行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成年动物骨髓中有两类干细胞,一是造血干细胞,另一为非造血干细胞,最早称之为成纤维克隆形成单位(CFU-fibroblast),现指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cell,MSCs)或称之为骨髓基质细胞(BMSCs).MSCs并非由单一的细胞群体组成,根据MSCs的形态特点将其分为毯子样细胞、网状细胞、脂肪细胞、脂肪细胞前体、平滑肌样细胞、成纤维细胞[1].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发现MSCs特异性表面抗原有:SH2、SH2、CD29、CD44、CD71、CD90、CD106、CD12a、CD124等表面抗原,但是与造血干细胞不同,MSCs不表达CD45、CD34、CD41、CD14D等表面抗原[2].  相似文献   

12.
造血干细胞向骨髓内归巢是影响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干细胞归巢环节中,近年来新发现的基质细胞源性细胞因子-1(stromal cell derived factor-1, SDF-1)及其受体CXCR-4(SDF-1/CXCR-4)系统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该因子系统的结构、表达以及对造血干细胞的趋化作用及其下游信号传导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神经巢蛋白抗原在兔骨髓基质细胞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BMSCs)向神经细胞方向分化不同阶段的表达情况,为寻找骨髓基质细胞源性神经干细胞移植修复神经损伤最佳阶段提供体外实验依据. 方法以免 BMSCs为实验对象,以" CYTOKINE·神经干细胞培养基"培养,并分作对照组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1 μ g /L)+维甲酸( 0.5 mg/L)组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10 μ g /L)组.免疫荧光细胞化学鉴定神经干细胞神经巢蛋白抗原,以流式细胞仪 (FCM)鉴定分化各阶段表达神经巢蛋白的细胞比例. 结果部分兔 BMSCs在相应培养条件下分裂增殖为含粗大胞质颗粒的大圆形细胞,这些细胞表达神经巢蛋白,并能进一步分化成神经组织样细胞. FCM检测结果经纯化的 BMSCs中神经巢蛋白 (+ )细胞占了 5.52%,随着分化的进行,在对照组分化第 8 天为 1.56%,第 16 天为 0.47%. GDNF+维甲酸组第 8 天为 1.84%,第 16天降至 0.31%.而 bFGF组,分化第 8 天神经巢蛋白 (+ )细胞比例升至 6.18%,第 16 天则降至 1.33%. 结论在以上实验条件下可诱导兔 BMSCs向神经干细胞及神经组织样细胞转化的功能.在 BMSCs向神经组织样细胞方向分化过程中,神经巢蛋白的表达呈下降趋势.而 bFGF可使表达神经巢蛋白的细胞比例增高,可用于体外富集神经干细胞.  相似文献   

14.
自然杀伤(NK)细胞表面的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可通过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相互作用,影响NK细胞活性,进而影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预后.在去T淋巴细胞allo-HSCT中,KIR/HLA错配的异源反应性NK细胞,在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未去T淋巴细胞allo-HSCT中,KIR/HLA错配对患者预后影响迥异.研究者提出,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中也存在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应,并且患者存在不同KIR对移植预后影响不同.笔者拟就KIR/HLA错配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在体外培养方式下K5 6 2细胞对正常骨髓基质细胞 (bonemarrowstromalcells ,BMSCs)的凋亡及其造血负调因子TGF β1表达的影响。 方法 加入K5 6 2与BMSCs直接接触与用隔离膜两种方式培养 ,第 2、4、7、12d检测培养上清的TGF β1含量和BMSCs中TGF β1mRNA的表达 ;TUNEL法检测BMSCs的凋亡。 结果 接触培养BMSCs的凋亡在第 4d后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TGF β1水平升高到 4d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1) ;BMSCs胞浆TGF β1mRNA阳性率升高到第 4d后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K5 6 2细胞可抑制正常BMSCs生长 ,促进其凋亡 ,上调其TGF β1的表达 ,是造成正常造血抑制和白血病细胞导致造血微环境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是一种存在于骨髓中的,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非造血干细胞。心肌梗死的干细胞治疗是目前全世界研究的热点之一。近期的国内外研究表明BMSCs移植治疗心肌梗死可有效地抑制心脏重构、显著改善心功能,提高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存率。现就BMSCs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7.
背景:由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存在造血微环境异常和免疫异常,推测间充质干细胞可能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病理过程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目的:观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和对造血调控的影响,比较其与正常人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的异常.方法:分离正常人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检测它们的形态、表型、生长曲线和对T细胞活化的能力;将它们分别与脐带血干细胞共培养,检测共培养体系中对集落形成的影响和相关分子表达的差异.结果与结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和正常志愿者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形态、表型和干细胞的倍增时间均没有差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抑制T细胞活化的能力减弱;共培养体系中,悬浮细胞簇增加,说明造血干细胞与间充质干细胞之间的黏附性减弱,同时蛋白和RNA水平显示慢粒组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升高,同时使ICAM-1的KitL从膜形式转变为可溶性形式.结果提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细胞分化发育的微环境,其基础的机制在于基质金属蛋白酶9对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和黏附分子的裂解,改变骨髓微环境对造血干细胞黏附,增殖和分化的支持作用,导致造血干细胞异常增殖和动员,降低了恶变细胞对免疫细胞的敏感性导致免疫逃逸.  相似文献   

18.
间质干细胞与造血干细胞移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人们对骨髓中非造血干细胞研究的兴趣日益增加.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cells)是第一个从骨髓中分离的非造血干细胞,除支持造血功能外,间质干细胞能分化成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腱细胞、脂肪细胞、平滑肌细胞、神经元细胞等.其具有体外高度扩增、多向分化、可被移植等特性.在造血干细胞移植、组织修补、基因治疗等领域有着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就间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其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在体外培养方式下K5 6 2细胞对正常骨髓基质细胞 (bonemarrowstromalcells ,BMSCs)的凋亡及其造血负调因子TGF β1表达的影响。 方法 加入K5 6 2与BMSCs直接接触与用隔离膜两种方式培养 ,第 2、4、7、12d检测培养上清的TGF β1含量和BMSCs中TGF β1mRNA的表达 ;TUNEL法检测BMSCs的凋亡。 结果 接触培养BMSCs的凋亡在第 4d后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TGF β1水平升高到 4d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1) ;BMSCs胞浆TGF β1mRNA阳性率升高到第 4d后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K5 6 2细胞可抑制正常BMSCs生长 ,促进其凋亡 ,上调其TGF β1的表达 ,是造成正常造血抑制和白血病细胞导致造血微环境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目的是建立脐血造血干细胞库的标准工作程序。采用自然沉降法加离心法制备脐血的造血干细胞 ,经CD34 细胞计数、集落培养、微生物检测、传染病指标检测、HLA分型后 ,将造血干细胞贮存在液氮中保存。结果表明 :贮存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有核细胞数平均值为 (10 .94± 2 .74 )× 10 8,回收率为 (79.82± 17.76 ) % ,CD34 细胞数平均值为 (5 1.6 2± 30 .5 3)× 10 5。 8份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冰冻 2年后复苏 ,其有核细胞、CD34 细胞、CFU GM回收率分别为 (91.4± 6 .0 ) %、(84 .6± 2 0 .0 ) %、(85 .8± 14 .9) %。结论 :本方法和程序能有效地保存脐带血造血干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