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的表达及其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测定74例老年NSCLC患者(NSCLC组)、30例良性肺部疾病患者(对照组)空腹血浆DD、FIB水平,比较不同年龄患者及化疗前后血浆DD、FIB水平,并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NSCLC组血浆DD、FIB水平高于对照组,NSCLC组中年龄大于或等于70岁者DD、FIB水平高于年龄小于70岁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疗效的下降,血浆DD、FIB水平明显升高;化疗后,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患者血浆DD、FIB水平较化疗前下降,而进展(PD)患者较化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11.5个月,与血浆DD、FIB水平呈明显负相关(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684、-0.417,P0.05)。结论老年NSCLC患者血浆DD、FIB呈高水平状态,且与年龄相关,化疗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但也在一定程度加剧凝血功能亢进。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联合测定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及尿微量白蛋白(U-mAlb)水平探讨对T2DM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09例T2DM患者标本,同时选择同期我院体检的健康者35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浆DD、FIB以及24 h U-mAlb。结果 3项指标联合检测的糖尿病肾病阳性率高于单独检测U-mAlb。结论联合测定U-mAlb、血浆DD和FIB可提高糖尿病肾病诊断阳性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D-二聚体(DD)水平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对256例COPD患者和261例对照组进行了血清DD和hs-CRP检测,并与其白细胞(WBC)检查结果作比较。结果 COPD患者血浆DD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患者血浆hs-CRP水平的变化比WBC更敏感,这有助于了解COPD患者的情况和疗效的监测,而低水平的DD可以排除肺栓塞。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浆D-二聚体(DD)、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凝血酶Ⅲ(AT-Ⅲ)、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79例AL患者,设为AL组,采取化疗方案予以诱导缓解治疗。并选取25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运用胶乳比浊法测定DD和vWF水平、发色底物法检测AT-Ⅲ水平、凝固法测定FIB水平,并计算原始及幼稚细胞比例(即瘤负荷)。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L组治疗前血浆DD和vWF水平均明显上升(P0.05),AT-Ⅲ与FIB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AML组和ALL组同期相比,APL组治疗前血浆DD、vWF水平,均明显更高(P0.05);AT-Ⅲ、FIB水平,均明显更低(P0.05)。但AML组与ALL组以上血浆凝血指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AL组治疗后达完全缓解(CR)时血浆DD、vWF、AT-Ⅲ及FIB水平,均逐渐恢复正常,差异均有(P0.05);AL组治疗后达未缓解(NR)时以上凝血指标均无明显改变(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治疗前AL组血浆DD、vWF水平与瘤负荷,均呈正相关(r=0.397、0.437,P0.05);但AT-Ⅲ、FIB水平与瘤负荷,均呈明显负相关(r=-0.364、-0.341,P0.05)。结论血浆DD、vWF、AT-Ⅲ、FIB水平能有效反映AL患者病情变化,可作为临床了解AL病情进展、指导用药及预后判断的辅助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王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2):1500-1501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原(FIB)降解产物(FDP)及D-二聚体(DD)对骨折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2例骨折患者进行FDP及DD血浆水平测定.结果 骨折患者血浆FDP及DD水平明显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患者FDP和DD的阳性率分别为42.9%(18/42)、54.8%(23/42).结论动态监测FDP和DD水平,可密切关注体内凝血及纤溶的状况,有助于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讨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凝血与纤溶指标变化及其药物的干预作用.方法 用酶联免疫法(ELISA)及免疫法等定量分析47例AMI患者入院即刻及治疗14 d后血浆vWF,FIB,DD,t-PA,PAI等相关指标变化,并观察治疗14d后AMI患者中氯吡格雷组与常规治疗组血浆vWF,FIB,DD,t-PA,PAI水平变化.结果 AMI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浆vWF,FIB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纤溶活性指标t-PA较健康组明显降低(P<0.01),PAI,DD水平升高(P<0.01).治疗14 d后血浆vWF,FIB,t-PA水平接近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14 d后氯吡格雷组与常规治疗组血浆t-PA,FIB,PAI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MI患者有明显凝血、纤溶功能异常,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用能明显改善凝血、纤溶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蛋白质Z(protein Z,PZ)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therosclerotic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急性期内的变化,分析PZ与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等相关凝血指标在ACI患者中变化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病例组选择发病在72h之内的ACI患者;对照组来自本院健康体检者.所有受检者均于入院即时及入院第14天抽取静脉血测定PZ和相关血凝因素等资料.结果:病例组发病3 d内血浆PZ、DD、FI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入院第14 天所测的血浆PZ、DD水平明显高于入院即时.结论:本研究证实了ACI急性期患者体内存在凝血-纤溶系统异常;PZ是脑梗死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通过对ACI急性期患者血浆PZ水平及其他血凝因素的检测,有助于对ACI的诊断和对病情做出判断.  相似文献   

8.
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患者D-二聚体变化(DD)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79例确诊CAP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应用Fine危险分层,将CAP患者分为两组[重症CAP组(n=28)和普通CAP组(n=51)]。采用免疫浊度法定量测定DD,寻找CAP患者与对照组的区别,并探讨DD与肺炎严重性指数(pneumonia severity index,PSI)的关系及DD在不同影像学及临床过程的变化。结果:重症CAP患者血浆DD为(0.909±0.475)mg/L,普通CAP组DD为(0.370±0.104)mg/L,对照组为(0.069±0.055)mg/L。与对照组相比,普通CAP组及重症CAP组血浆DD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重症CAP组DD水平高于普通C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我们还发现升高的血浆DD与PSI密切相关(r=0.55,P<0.01),与胸片肺部受累范围及CRP有相关性。机械通气组DD高于非机械通气组(P<0.001)。结论:血浆DD水平随CAP的严重程度而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9.
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清蛋白与纤维蛋白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DM)患者尿微量清蛋白(mAlb)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关系.方法 对167例2型DM患者和60例健康对照者采用比浊法测定血浆FIB,采用放免分析法测定24 h尿mAlb,分析FIB与mAlb的关系.结果 2型DM组的尿mAlb和血浆FIB均大于健康对照组(P<0.01);DM患者高FIB(>4.0 g/L)组的mAlb水平高于正常FIB(2.0~4.0 g/L)组(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尿mAlb与FIB呈显著正相关(r=0.412,P<0.01).结论 2型DM患者血浆FIB与尿mAlb呈正相关,FIB测定在DM早期肾损害中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检测胃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探讨其水平变化与胃癌临床分期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选择临床明确诊断的胃癌112例(胃癌组)、同期收治的胃良性疾病38例(胃良性疾病组)及健康体检者32例(健康对照组),检测FIB含量及超敏C反应蛋白(SCRP)、癌胚抗原(CEA)、癌抗原19-9(CA19-9)、癌抗原72-4(CA72-4)、组织多肽特异抗原(TPS)水平,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胃癌组FIB水平与胃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胃癌患者与Ⅰ、Ⅱ期胃癌患者FI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者与无淋巴结转移者FI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CRP与胃癌临床分期和转移无关.血浆FIB水平与CEA、CA72-4、TPS水平具有相关性(P=0.012、P=0.027、P=0.035).结论 FIB与胃癌转移密切相关,对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庞秀慧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3):8072-8074
目的 探讨主动脉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02-01-2011-0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99例,选性别与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组95例,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国际化标准比值(INR)、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结果 AD组INR、APTT、FIB、DD均高于NC组,TT低于NC组,P<0.01.主动脉夹层分期内比较,亚急性及慢性组夹层INR、FIB高于急性期夹层组,APTT、DD、TT未见明显改变.结论 AD表现为凝血与纤溶持续激活,由于凝血与纤溶间的平衡破坏而产生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凝血与纤溶相关指标临床应用价值,进一步探讨纤溶活性增强与COPD病情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来酉阳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320例COPD患者,其中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170例、COPD稳定期患者150例;另外同期选取酉阳县人民医院体检中心50例健康正常体检者。分别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和D-二聚体(D-D)水平。结果 (1)COPD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T、APTT和TT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IB与D-D值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AE-COPD组分别与COPD稳定组和对照组比较:PT、FIB、APTT、TT和D-D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COPD稳定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FIB和DD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T和TT有较显著变化(P<0.05);而APTT值略有降低,但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监测COPD患者体内的PT、FIB、APTT、TT及D-D水平,为COPD患者体内存在高凝状态和原发性与继发性纤溶亢进提供了可靠依据,为早期预防血栓形成采取必要干预措施提供客观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及其降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FDP)检测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4月在我科住院的胃癌患者233例,同期在我院就诊的胃良性疾病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各233例。分析DD、FIB及FDP在胃癌组、胃良性病变组、健康组及胃癌肝转移组与非转移组的表达差异,以及胃癌组治疗前后的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胃癌肝转移危险因素。结果①胃癌组DD、FIB、FDP明显高于胃良性病变组及健康组,胃癌肝转移组明显高于未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②治疗后DD、FIB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 05),FDP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64);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高DD、FIB水平更容易发生肝转移(P 0. 05),FDP不是胃癌肝转移独立危险因素(P=0. 237)。结论恶性肿瘤患者血液常处于高凝状态,DD、FIB及FDP对诊断胃癌及初步判断胃癌肝转移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单体(FM)、血浆D-二聚体(DD)、血小板(PLT)检测在正常孕产妇中的变化及其对产科DIC的诊断价值。方法:将172例生育期妊娠及非妊娠妇女样本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早孕组、中孕组、晚孕组、DIC组,分别用Clauss法、产色底物法、免疫比浊法、电阻法进行PT、FIB、FM、DD、PLT检测。结果:早孕组、中孕组、晚孕组、DIC组、FM、FIB、DD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LT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经方差检验除PT外各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DD与FM、FIB存在正等级相关,DD与PLT存在负等级相关;PT与DD、FM、FIB无相关关系。结论:妊娠期血液呈高凝状态,PT不能及时灵敏反映妊娠期孕妇血液的高凝状态,不能作为早期诊断产科DIC的敏感指标,DD、FM对早期诊断产科DIC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并观察凝血指标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7月至我院就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42例,再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25例作为对照组,对三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活酶时间(APTT)、C-反应蛋白(CRP)以及白细胞数(WBC)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FIB、D-D以及WBC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其中AECOPD患者FIB、D-D、WBC以及CRP水平又高于COPD稳定期患者,上述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BC、CRP和凝血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患者是否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及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利于医生对其进行诊断和进行相关治疗时的监测,值得临床大范围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4):4373-4374
目的将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监测用于进展性脑卒中患者诊断中,对其诊断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7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2例,根据疾病进展程度,将进展性脑卒中患者30例分为观察A组,将完全性脑卒中患者32例分为观察B组,选择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于入院24h、3d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检测及D-二聚体(DD)检测,对各组检测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A组、观察B组入院24h、3d FI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观察A组各时段FIB水平高于观察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入院后14d时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组、观察B组入院24h、3d D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A组各时段DD水平高于观察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入院24h NIHSS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组入院3d NIHSS水平低于观察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监测FIB、DD水平变化,利于早期预测进展性脑卒中,为临床采取干预措施提供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D-二聚体(DD)检查对妊高征患者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妇产科收治的妊高症患者18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行产检的正常妊娠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PT、FIB、APTT和DD水平及妊娠结局。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PT、APTT显著更低,FIB、DD显著更高(P0.05),与轻度妊高征者相比,中度和重度妊高征者PT、APTT明显更低,FIB、DD明显更高,与中度妊高征相比,重度妊高征者FIB、DD更高、APTT更低(P0.05),观察组重度妊高征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37.25%(19/51)]显著高于轻度[18.00%(9/50)]和中度者[20.25%(16/79)],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妊娠率[24.44(44/180)]显著高于对照组[7.00%(7/100),P=0.00)]。结论妊高征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和DD水平较正常孕妇有较大变化,且随着病情加重指标变化越大,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也会随之提高,因此可通过检查孕妇PT、FIB、APTT和DD水平预测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在慢性肾衰竭诊疗过程中的价值。方法 2018年11月至2019年2月陕西省中医医院肾内科确诊的64例慢性肾衰竭患者纳入慢性肾衰竭组,54例肾小球肾炎患者纳入肾小球肾炎组,同期46例该院体检健康者纳入健康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5项凝血指标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慢性肾衰竭组的DD、FDP水平明显高于肾小球肾炎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肾衰竭组的FIB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凝血指标在其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肾衰竭组DD(87.5%)及FDP(62.5%)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及肾小球肾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肾衰竭组DD阳性率高于FDP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FDP、DD水平可以准确地反映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凝血状态,在评估肾衰竭患者高凝状态时DD比FDP可能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检测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对2型糖尿痛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已确诊的184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108例,2型糖尿病患者76例,另选6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血浆DDFIB的水平。结果DD、FIB的检测水平在糖尿病各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检测血浆DD和FIB水平有早期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浆D-二聚体(DD)水平与RA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于该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RA患者80例,根据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将患者分为缓解组(20例)、中度活动组(30例)、高度活动组(30例);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30例纳入对照组。检测DD、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水平及红细胞沉降率(ESR),并分析DD与CRP、ESR及RF的相关性。结果各RA患者组血浆DD、CRP、RF水平及ES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RA中度组患者及重度组患者DD水平与CRP、ESR、RF呈正相关(P0.05)。结论 RA患者血浆DD水平明显升高,且与评价病情活动度的敏感指标呈正相关,提示DD水平与RA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