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小凤  蒋忠胜  柯柳  陈念  张鹏  李敏基  覃川  韦静彬 《临床荟萃》2011,26(21):1859-186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观察61例CHB患者,经肝组织病理检查明确肝纤维化分期,同时行14 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患者Hp感染的程度。观察Hp阳性组(n=18)和阴性组(n=43)的肝纤维化分期(S0~1=33,S2=15,S3~4=13)的差别及不同肝纤维化分期的14 C滴度的差别,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14 C滴度辅助诊断肝纤维化的能力。结果 S0~1和S2~4在Hp阳性组和阴性组中的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0~1、S2和S3~43组患者的14 C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 C滴度和肝纤维化分期的相关系数0.107(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ROC下面积(AUC)0.444(95%CI=0.297~0.590)。结论 Hp在CHB中的感染阳性率及其滴度与肝纤维化分期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陈万琼  阳惠湘 《医学临床研究》2012,29(4):650-651,654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择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纤维化程度分为轻度组(A组)和重度组(B组),另选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C组),分别测定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脂联素、透明质酸(HA)和Ⅲ型前胶原(PCⅢ)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B组BMI、ALT均显著大于C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ALT显著高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脂联素均显著低于C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PCⅢ则显著高于C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脂联素显著低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PCⅢ则显著高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脂联素水平与ALT、HA、PCⅢ均呈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37、-0.52和-0.65,P<0.05).[结论]血清脂联素与慢性乙型肝炎的纤维化进展有关,具有一定的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对氧磷酶1活性与慢性胰腺炎发病的关系。方法152例慢性胰腺炎患者(观察组)和128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对氧磷酶1活性,并进行2组间比较。结果观察组血清对氧磷酶1活性((412.56±135.86)u/mL)明显低于对照组((582.74±176.37)u/mL)(P〈O.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对氧磷酶1活性降低是慢性胰腺炎发病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血清对氧磷酶1可作为预测慢性胰腺炎发病的一项血清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肝纤维化的效果。方法:将58例慢性乙肝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9例。两组均予常规抗病毒、护肝治疗及苦参素0.2 g每日3次口服;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缬沙坦80 mg,每日1次口服。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时采用酶链免疫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肽、Ⅳ型胶原及层粘连蛋白等肝纤维化指标。结果:两组治疗6个月时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6个月时治疗组各肝纤维化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缬沙坦能有效降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水平,具有一定的抗肝纤维化作用,联合苦参素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高素华  郑海文  鲍贤富  唐洁  胡铃 《临床荟萃》2011,26(19):1720-1721
肝纤维化是由包括慢性病毒性肝炎、药物、自身免疫性肝病等所致的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必经的病理过程,细胞因子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1]。五酯胶囊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护肝药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6.
胸腺肽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胸腺肽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HBV)的临床疗效。方法慢性乙肝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30例,采用胸腺肽10mg,3次/d,口服,每周2次,共用6个月,同时加用阿德福韦酯10mg,1次/d,口服,共1年;对照组30例,仅用阿德福韦酯10mg,1次/d,口服,共1年。结果治疗组在治疗6、12个月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HBeAg/抗一HBe血清转换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而在HBV—DNA阴转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腺肽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肝的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明显优于阿德福韦酯。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苦参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指标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6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一般保肝治疗+苦参素)和对照组(一般保肝治疗),治疗前后检测肝功能,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TGF-β1、PAF、sICAM-1.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后HA、LN、PC-Ⅲ、CⅣ、TGF-β1及PAF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 苦参素通过影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TGF-β1、PAF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脂联素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纤维化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脂联素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中的表达,并对部分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的结果进行对比,探讨脂联素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定量检测血清脂联素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活检组织脂联素的表达,同时检测患者肝功能以及HBV DNA变化,并对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前后的纤维化程度进行比较。结果血清脂联素在肝纤维化的各个阶段均有表达且与肝纤维化的分级呈正相关(r=0.976,P〈0.01),与转氨酶水平及HBV DNA浓度无相关性(P〉0.05);血清脂联素与肝硬化呈独立相关(P=0.02,相对危险度为1.07,95%可信区间为1.00~1.14)。在抗病毒治疗后,肝纤维化程度改善以及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的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结论血清脂联素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进展过程中发挥了作用,血清脂联素水平在抗病毒治疗后显著下降,并与肝纤维化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9.
对氧磷酶 (paraoxonase ,PON)是结合在高密度脂蛋白 (HDL)上的一种有机磷化合物水解酶。近年的研究表明PON可以对抗低密度脂蛋白 (LDL)的氧化修饰 ,从而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相关。现就PON抗氧化机理 ,PON活性及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研究进展做一简介  相似文献   

10.
白细胞介素12(IL-12)是近二十年发现的一种重要细胞因子,IL-2协同促进鼠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应答.研究表明[1-2],IL-12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如促进T细胞增殖和诱导T细胞的杀伤活性,在免疫过程中可介导Th型免疫反应的发展等.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研究资料表明[3-6],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伴随着细胞因子浓度的变化,其中IL-12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相关性受到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超声弹性成像与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超声弹性成像对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检查并进行弹性评分,分析弹性评分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的相关性,比较弹性评分评价肝纤维化与病理诊断的差异性.结果 弹性评分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875,P<0.01),Marginal Homogeneity检验(...  相似文献   

12.
血清氧磷酶-1活性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和探讨中国人血清对氧磷酶 1(PON 1)活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关系。方法 分光光度法测定入选研究对象 (包括 6 1例非冠心病患者 ,15 1例冠心病患者 )的血清PON 1活性 ;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分组依据 ,并分析PON 1活性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关系。结果 冠心病组血清PON 1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 (t=17.2 5 ,P <0 .0 0 0 1) ;血清PON 1活性单支病变组明显高于双支、三支病变组 (F =9.5 36 ,P <0 .0 5 ) ;而双支和三支病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13)。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清PON 1活性水平明显降低 ,随着病变支数增加 ,血清PON 1活性水平有逐步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13.
血清对氧磷酶1活性与冠心病及其病变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和探讨中国人血清对氧磷酶1(PON-1)活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其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分光光度法测定入选研究对象(包括非冠心病61例,冠心病151例)的血清PON-1活性;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分组依据,并分析PON-1活性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Gensini评分的关系,并对影响冠心病Gensini评分的影响因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冠心病组血清PON-1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1.95±0.12)vs(2.28±0.13)(t=17.25,P<0.01);血清PON-1活性单支病变组明显高于双支、三支病变组(2.02±0.15)vs(1.95±0.11)vs(1.91±0.11)(F=9.356,P<0.05);而双支和三支病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血清PON-1活性与Gensini评分间呈负相关(rs=-0.315,P<0.01);PON-1活性、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性别、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相关(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PON-1活性水平明显降低,随着病变程度加重,血清PON-1活性水平降低,二者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小剂量普通肝素治疗重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度慢性乙型病毒肝炎是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一种较重的临床类型,肝脏炎症坏死较重,部分患者可转为重型肝炎或肝硬化。本研究系统观察了小剂量普通肝素对重度慢型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对氧磷酶-1(PON-1)和氧化应激指标与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6月~2009年6月收治的CHF101例(CHF组)并按心功能进行分级,同期行健康体检者21例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PON-1、过氧化脂质(LPO)及总抗氧化物(TAS)。结果 CHF组血清PON-1、TAS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LPO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F组随着心功能级别的加大,血清PON-1、TAS水平下降,LPO升高,不同级别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显示,血清PON-1和TAS与LPO均呈负相关(r=-0.917,r=-0.910),而PON-1与TAS呈明显正相关(r=0.879)。结论 PON-1和机体的氧化应激水平变化参与了CHF的发生、发展,故PON-1可以作为预测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慢性乙肝")在我国是高发传染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在HBV慢性感染过程中,病毒、机体免疫系统以及肝脏本身三大因素相互影响共同决定了疾病的转归,其中机体免疫系统是彻底清除病毒,最终达到临床痊愈的决定性因素.在临床实践中,干扰素因同时具有免疫调节和抗病毒作用而效果优于核苷类似物,在干扰素治疗过程中,可采用HBsAg定量来监测和评价干扰素疗效,以便及早调整个性化治疗方案,进而提高疗效.而对慢性乙肝免疫发病机制的深入认识,将发展更多、更有效的免疫治疗方法,从而为彻底消灭HBV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法检测肝纤维化指标包括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Ⅲ型前胶原N端肽(PⅢNT)、Ⅳ型胶原与肝功能指标联合检测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74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组)和4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正常对照组),用化学发光法和酶法分别测定其肝纤维化4项指标水平和部分肝功能指标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肝功能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PⅢNT、Ⅳ型胶原与TBIL、TBA呈正相关;与总蛋白、清蛋白呈负相关。结论肝纤维化指标与肝功能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临床对肝纤维化诊断的可靠性,化学发光法动态监测肝纤维化指标可指导临床判断患者肝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18.
王颜斌 《临床医学》2014,(3):121-122
目的观察应用中药降酶丸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和价值。方法将安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4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3例)和对照组(70例),给予治疗组降酶丸治疗,对照组西药常规治疗,疗程2个月,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4.3%,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降酶丸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具有较好的降酶以及改善症状的作用,提高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不失为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肝脏病理变化与肝功能、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血清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载量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5年6月本院肝病中心收治确诊的79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病理资料。收集患儿的术前3d的肝功能、肝纤维化血清学四项指标、HBV-DNA病毒栽量等检测指标。根据肝脏病理改变程度分为轻度和中重度炎症损伤两组及无肝纤维化和肝纤维化两组,分析与其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蛋白(Abl)、Ⅲ型胶原蛋白(PCⅢ)、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酶(HA)、Ⅳ型胶原蛋白(Ⅳc)水平及HBV-DNA载量的关系。【结果】轻度肝脏炎症组57例,中重度肝脏炎症组22例,两组的ALT、AST、Abl及HBV-DNA载量的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肝脏纤维化组19例,肝脏纤维化组60例,两组的肝纤维四项指标发现Ⅲ型胶原蛋白、层粘连蛋白、透明质酸酶及Ⅳ型胶原蛋白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白蛋白、HBV-DNA载量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功能及HBV-DNA载量不能预测儿童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肝脏病理炎症改变程度,肝纤维四项对评估患儿肝脏纤维化程度有一定临床意义。肝穿刺活检为评估患儿肝脏病理改变的金标准,对于指导儿童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后肝硬化是一种进行性肝病,病程长,预后差[1],且治疗费用昂贵,缺乏特效治疗方法,患者易发生各种心理障碍。因此详细了解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心理问题,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成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