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A群轮状病毒的检测对于婴幼儿腹泻的重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794例婴幼儿患者粪便进行检测,分析由A群轮状病毒引起的婴幼儿腹泻的感染情况。方法采集腹泻婴幼儿新鲜粪便标本,采用A群轮状病毒诊断试剂盒,对儿科门诊及住院部腹泻婴幼儿的粪便标本进行A群轮状病毒的检测。结果 794例腹泻婴幼儿中检出371例A群轮状病毒阳性标本,总阳性率为46.7%。各个年龄段的感染阳性率构成比分别为:<6个月组为13.6%,6个月至2岁组为83.8%,2~5岁组为2.6%,表明6个月至2岁为A群轮状病毒的高发年龄段。男性患儿感染率为47.7%,女性患儿感染率为45.1%。男女患儿感染率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A群轮状病毒感染是导致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6个月至2岁为A群轮状病毒的高发年龄段和每年的10月至次年1月为感染高峰期,临床医生应重视腹泻病原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本地区小儿A群轮状病毒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A群轮状病毒诊断试剂盒,对本院2010年4月至2011年3月腹泻婴幼儿的粪便标本进行A群轮状病毒的检测.结果 965例腹泻患儿粪便中检出 228 例A群轮状病毒阳性标本,阳性率为23.63%.各个年龄段的感染率分别为:0~6个月组占阳性例数的20.2%,>6个月至2岁组为 74.6%,>2~5岁组为5.3%.A群轮状病毒的高发年龄段为大于6个月至2岁.男性患儿590例,阳性检出率为23.4%,女性患儿375例,阳性检出率24.0%.A群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婴幼儿腹泻以每年11月至次年1月为感染的高发期,占阳性例数的80.7%.结论 A群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主要病原菌,应对该阶段的腹泻患儿常规进行轮状病毒抗原的检测.  相似文献   

3.
623份婴幼儿腹泻标本A群轮状病毒检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婴幼儿腹泻患者粪便中A群轮状病毒检测对临床辅助诊断的价值。方法采集腹泻患儿的粪便,用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原理即胶体金法定性检测A群轮状病毒。结果623份腹泻婴幼儿粪便标本中189份A群轮状病毒阳性,阳性率为30.34%。年龄段以1岁以下的婴幼儿感染率最高,达到36.59%;其次为1~2岁婴幼儿感染率为30.14%;随着年龄增大,轮状病毒感染率随之降低。从发病季节上看,每年第四季度腹泻患儿轮状病毒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前3个季度,以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较低。结论A群轮状病毒胶体金法定性检测为儿科感染性与病毒性腹泻病因早期快速鉴别诊断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中山地区A组轮状病毒感染情况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应用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对疑似A组轮状病毒感染的患儿新鲜粪便标本进行A组轮状病毒检测,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969例标本中168例A组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总阳性率为,17.34%,男女比例为2.23:1.00.6~12个月年龄段婴幼儿最为易感.在该地区秋冬季节是A组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季节,高峰在11~12月.结论 A组轮状病毒是中山地区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病原体,对A组轮状病毒进行监测对其诊断和合理治疗及流行情况的监控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乐清地区腹泻患儿A群轮状病毒(RV)感染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本院2014至2015年间就诊的3302例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采用轮状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302例粪便标本中,671例检出A群轮状病毒阳性,感染率为20.32%。轮状病毒感染主要发生于0~5周岁的婴幼儿。轮状病毒全年均有检出,其中以11月至次年2月份这四个月份的阳性检出率最高,分别为34.02%、49.61%、36.55%和27.65%,占全年的77.79%。结论 A群轮状病毒是引起乐清地区5周岁以下患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流行于当年11月至次年2月份,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6.
王虹娟  朱根华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19):2419+2421-2419,2421
目的了解克拉玛依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的感染状况.方法采用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对克拉玛依市人民医院2011年1~12月收治424例婴幼儿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A群轮状病毒检测.结果在424例腹泻患儿粪便中轮状病毒抗原阳性163例,轮状病毒感染率为38.44%.结论轮状病毒感染好发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感染全年散发,以秋冬季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柳州地区腹泻患儿A群轮状病毒感染情况。方法应用A群轮状病毒诊断试剂盒对本院2011年3988例腹泻患儿新鲜粪便标本进行检测。结果3988例腹泻患儿中,A群轮状病毒感染总阳性率为20.99%,其中男性患儿检测阳性率为21.06%,女性患儿检测阳性率为20.86%。高发年龄段为6个月至2岁,阳性率为27.21%。结论A群轮状病毒是引起本地区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病原。轮状痛毒感染高发于6个月至2岁婴幼儿,好发于冬季,阳性率为44.14%。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本地区A群轮状病毒在婴幼儿中的感染发病情况和流行规律,探讨控制对策。方法应用免疫层析夹心法对2419例婴幼儿腹泻患儿新鲜粪便标本进行A群轮状病毒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419例中轮状病毒抗原阳性634例,阳性率26.2%。89.4%的轮状病毒肠炎发生在1岁以下患儿,发病高峰在11月、12月、1月,最高月份达51.1%。结论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及时进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对婴幼儿腹泻诊治非常重要,并应加强环境消毒,防止轮状病毒肠炎在病区内流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A群轮状病毒引起婴幼儿急性腹泻的感染情况,为临床提供快捷、准确、可靠的诊断依据。方法采用金标A群轮状病毒试剂对本院1 436例急性腹泻患儿进行大便A群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 1 436例A群轮状病毒感染率为30.0%,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感染率最高,为42.5%,在秋冬季最易感染(40.8%)。结论对婴幼儿急性腹泻及早进行轮状病毒检测,有助于诊断婴幼儿腹泻的感染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治疗及相应隔离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大冶市2014年婴幼儿腹泻患儿A群轮状病毒检测结果并探讨其发病规律。方法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对2014年1~12月3459例门诊腹泻婴幼儿粪便进行A群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出腹泻婴幼儿A群轮状病毒阳性775例,阳性率为22.40%;其中6个月至小于2岁为A群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年龄段,阳性率为35.77%;1、4、10~12月为A群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时间。男女患儿A群轮状病毒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小于6个月腹泻婴幼儿中,母乳喂养者A群轮状病毒感染阳性率(4.85%)低于人工喂养者(27.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该病的发生以6个月至小于2岁婴幼儿为主,应根据其易感人群、传播途径、流行时间做到早预防、早检测、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感染情况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广东省人民医院2012年1月-12月的1281例腹泻婴幼儿粪便标本,采用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标本中的A组轮状病毒抗原,并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1281例标本中420例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总阳性率为32.79%。不同性别婴幼儿的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0.5-2岁的腹泻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率在所有年龄段中最高,1月、10-12月是本地区轮状病毒感染高峰期,病毒检出率占全年阳性检出率的76.19%。结论 A组轮状病毒是广州地区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病原体;0.5-2岁的儿童是轮状病毒的易感人群;疾病的高发季节为每年的1月及10-12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3 848例婴幼儿腹泻患者进行粪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分析其发病规律.方法 利用金标法快速诊断试剂盒检测婴幼儿腹泻患者粪便轮状病毒抗原,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 848例婴幼儿腹泻患者送检标本中检测到1 083例轮状病毒抗原阳性,阳性率28.14%;>0.6~≤2岁幼儿是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年龄段,检测阳性率为55.20%;轮状病毒腹泻发病的高峰期为9~12月,其次是1~3月.结论 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金标法检测轮状病毒具有简单、快速、特异性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肇庆市腹泻婴幼儿轮状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采单克隆抗体免疫胶体金技术对1026倒腹泻婴幼儿的新鲜粪便标本进行A群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1026例腹泻病儿中捡出438倒A群轮状病毒阳性标本,阳性率为42.69%。男病儿检测阳性率为43.45%,女痛儿检测阳性率为41.05%。6个月-2岁是轮状病毒感染的高炭年龄段,检测阳性事为53.19%,9—12月份期闻总的检测阳性率为53.22%,明显高于其他月份(16.84%),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单克隆抗体免疫胶体金技术简单快速。结果可靠,适用于各级医院婴幼儿腹泻的检验。  相似文献   

14.
768例婴幼儿腹泻患者轮状病毒检测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张云新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2):975-975,977
目的了解本院婴幼儿1个月至2岁之间腹泻患儿与轮状病毒(HRV)的感染情况。方法应用ELISA对采集768例患儿粪便标本进行检测。结果通过检测表明,768例小儿腹泻病患儿中检出HRV感染512例,平均阳性率达到了66.7%,并且好发于秋冬季节。结论HRV感染是导致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从粪便中HRV抗原的检测,对临床诊断该病提供了很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贾铮  郭卫东  李春英 《疾病监测》2013,28(7):536-540
目的 研究呼和浩特地区5岁以下儿童腹泻轮状病毒(Rotavirus, RV)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病毒基因亚型特点。 方法 采集内蒙古妇幼保健医院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所有≤59月龄的住院腹泻患儿粪便标本789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RV,抗原阳性标本以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方法做基因亚型检测。最后整理数据,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共检测789份粪便标本,ELISA法检出阳性288份,阳性率为36.50%。轮状病毒腹泻的主要流行月份为10月至次年2月,12~23月龄组感染率最高为50.00%,2岁以下患儿占全部患儿总数的95.83%。轮状病毒G血清亚型检测中,2010 2011年以G3亚型为主,占37.6%,2011 2012年以G9亚型为主,占67.3%;轮状病毒P基因亚型检测中,2010 2012年以P[8]亚型为主。 结论 轮状病毒是引起呼和浩特地区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流行优势毒株发生了从G3到G9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长春市2007年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长春市2007年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情况。方法用PAGE和/或ELISA及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方法对2007年长春市儿童医院住院婴幼儿粪便标本399份进行检测,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检出率58.64%;轮状病毒感染平均年龄11.12月龄,96.57%发生于2岁以下儿童;2007年长春地区轮状病毒流行优势型为G3(68.8%),其次为G11型(2.99%),然后是G1(2.16%)、G13(2.16%)和G31型(0.85%),未分型为23.1%;2007年12、月发病率较高,10月发病人数再次增加12月达高峰,一年内有2个发病高峰。结论轮状病毒是长春市2007年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  相似文献   

17.
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本地区婴幼儿A组轮状病毒(RV)的感染状况。方法采用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对山东省东营市第二人民医院2009年1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432例婴幼儿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A组RV抗原检测。结果在432份婴幼儿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中共检出RV阳性标本157例,阳性率为36.3%;其中在2、3月份共有86例RV阳性粪便被检出,占54.8%,在6个月至2岁年龄段的婴幼儿中有92例RV阳性标本,占58.6%,被检出的157例RV阳性标本中有男性患儿83例,占52.9%;女性患儿74例,占47.1%。结论 A组RV是引起的婴幼儿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原,每年冬季11月到次年1月份最为集中,其中6个月至2岁年龄段为婴幼儿A组RV感染的高峰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2011-2015年苏州地区腹泻儿童A群轮状病毒感染的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治疗及感染控制提供临床数据。方法采用免疫层析双抗夹心法对2011-2015年至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医的14周岁及以下腹泻儿童粪便进行A群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2015年苏州地区A群轮状病毒阳性率为33.05%。各年龄段均可感染,0~<2岁的患儿A群轮状病毒阳性率最高。苏州地区A群轮状病毒感染全年均可发生,以10月份至次年的1月份阳性率最高。结论 A群轮状病毒感染是苏州地区儿童尤其低龄儿童腹泻的重要病因,全年易感,感染高峰为秋冬季节,全年特别是秋冬季应加强监测,预防疾病爆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长春市儿童医院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症状。方法对轮状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实验室检测结果和临床症状进行分析。结果共采集标本387份,其中轮状病毒(HRV)阳性225份,阳性率为58.14%,其中HRV合并其他致腹泻性病毒感染29份;HRV血清型G分型以G9型为主,P分型以P8型为主;13~18月龄之间检出率较高,男女性别比为1.59∶1,HRV检出高峰在10-12月。结论HRV是引起长春市儿童医院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做好病毒性腹泻的监测工作有利于早期采取干预措施,制定防控措施和方法,降低5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腹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