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分析江西地区0~6岁婴幼儿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VD)水平,为临床诊断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检测血清中25-OH-VD水平。结果江西地区0~6岁婴幼儿血清25-OH-VD平均浓度为79.4±24.3nmol/L。1022例婴幼儿中,血清25-OH-VD充足组408例,占39.9%。缺乏组与不足组共610例,占59.7%。且0~1岁组和1~2岁组血清25-OH-VD浓度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其他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间血清25-OH-V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江西地区0~6岁婴幼儿血清25-OH-VD缺乏率高,其中以3~4岁幼儿血清25-OH-VD水平最低,且与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0~3岁婴幼儿血清25‐羟维生素D [25‐(O H )D ]水平,为科学合理地补充维生素D制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保健科门诊进行常规体检的0~3岁婴幼儿1296例,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中25‐(OH)D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0~3岁婴幼儿血清25‐(OH)D平均水平为(64.62±31.34)nmol/L ,维生素D缺乏及不足者为986例(占76.1%);不同季节检测血清25‐(OH)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血清25‐(O H )D水平随年龄增长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波动,7~11个月组25‐(O H )D水平最高,且与0~6个月、2岁、3岁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地区0~3岁婴幼儿维生素D水平普遍较低,应加强宣教和防治工作,增加婴幼儿的维生素D摄入量及加强户外活动,降低儿童佝偻病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东阿县近两年6岁以下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及缺乏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4月至2014年5月在该院儿科监测血清25-羟维生素D的0~6岁儿童1 831例,采用罗氏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通过SPSS17.0软件统计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东阿县近两年0~6岁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有年龄差异,其中0~1月新生儿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最低为(13.31±11.74)ng/mL,0~2岁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3~6岁有所下降。东阿县0~6岁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平均水平为(39.61±15.61)ng/mL,其中缺乏率为10.5%,不足率16.4%,充足率73.1%。结论聊城市东阿县0~6岁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尚可,但3~6岁后缺乏和不足的情况仍然较为突出,应加强这一年龄段的保健科普教育,预防儿童相关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该地区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 D 水平检测,为佝偻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儿保科门诊就诊儿童共445例。取清晨空腹血,采用串联质谱法检测其血清25-羟维生素 D水平。结果大连市儿童各年龄组血清25-羟维生素 D 水平均呈偏态分布,以中位数表示,分别为0~1岁组34.4 ng/mL(27.9~42.9 ng/mL);1~3岁组32.5 ng/mL(25.6~38.8 ng/mL);3~6岁组24.9 ng/mL(16.3~31.2)ng/mL;>6岁组19.7 ng/mL(13.2~29.1)ng/mL;经秩和检验,不同年龄组维生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各年龄组除0~1岁组男性高于女性(P <0.05)外,其他年龄组男女性别无统计学意义(P >0.05)。445例儿童中,维生素 D 严重缺乏(<5 ng/mL)占0.23%(1/445);缺乏(5.1~15 ng/mL)占8.76%(39/445);不足或以下(15.1~20 ng/mL)占6.97%(31/445);充足(20.1~100 ng/mL)占84.04%(374/445);过量(>100 ng/mL)为0。维生素 D 不足(<20 ng/mL)的儿童占15.95%(71/445),其中0~1岁组为5.79%(8/138);1~3岁组为5.20%(9/173);3~6岁组为32.05%(25/78);>6岁组为51.78%(29/56),以3岁以上儿童为主,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季节血清维生素 D 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大连市儿童维生素 D 营养状况良好,血清25-羟维生素 D 水平随着年龄波动,3岁以上儿童需重视维生素 D 的补充,特别是冬季春季节。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四川省江油地区12 岁以下儿童血清25- 羟维生素D[25-(OH)D] 水平, 为该地区儿童合理补充和预防维生素D 过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江油市某医院2018 年1 月~2019 年1 月门诊12 岁以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共2 200 例,其中男性1 268 例,女性932 例。采用DiaSorin LIAISONXL?XL 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25-(OH)D 水平,比较不同年龄组、性别儿童血清25-(OH)D 水平差异。结果 在2 200 例检测样本中,维生素D 缺乏456 例,占20.73%;维生素D 不足616 例,占28.00%;维生素D 充足1 088 例,占49.45%;维生素D中毒40 例, 占1.82%。不同性别之间血清25-(OH)D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年龄组之间随着年龄的升高,儿童血清25-(OH)D 水平逐渐下降,其中4~7 岁组与2~3 岁组和8~12 岁组比较血清25-(OH)D 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间仅0~1 岁血清25-(OH)D 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该地区0 ~ 12岁儿童机体维生素D 水平处于较低水平,应增加儿童维生素D 制剂和含维生素D 食物的摄入,同时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旨在控制维生素D 处于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600例体检儿童的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的检测,了解三河市0~6岁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正常体检的600例健康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00例,女300例。按照年龄,分为0~<1岁、1~<2岁、2~<3岁、3~<4岁、4~<5岁、5~6岁6组;按照季节分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4组。比较各组儿童血清25-(OH)D和维生素D总体营养状况。结果600例儿童中,严重维生素D缺乏17例,维生素D缺乏53例,维生素D不足119例,维生素D充足411例,分别占总数的2.8%、8.8%、19.8%、68.5%,其中男性和女性儿童血清25-(OH)D水平和严重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不足、维生素D充足比例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4岁、4~<5岁、5~6岁儿童血清25-(OH)D水平均明显低于0~<1岁、1~<2岁、2~<3岁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1岁、1~<2岁、2~<3岁、3~<4岁、4~<5岁、5~6岁儿童严重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不足、维生素D充足比例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夏季、秋季儿童血清25-(OH)D水平均明显高于春季、冬季儿童,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儿童严重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不足、维生素D充足比例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25-(OH)D是评估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最佳方法,用于评价儿童是否存在维生素D缺乏,以及诊断维生素D缺乏所导致的营养性佝偻病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昆明地区儿童血清 25羟基维生素 D [25(OH)D]水平及维生素 D营养状态,为儿童合理补充维生素 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 2016年 11月 ~2019年 10月体检儿童 0~ 14岁 6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LC-MS/MS)法检测血清 25(OH)D水平,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及季节儿童血清 25(OH)D水平及营养状态。结果 600例 0~ 14岁儿童血清 25(OH)D水平为 27.44±8.82 ng/ml。血清 25(OH)D缺乏率为 19.33%(116/600),不足率为 47.67%(286/600),充足率为 33.00%(198/600)。女童的缺乏率( 24.83%)高于男童( 14.33%),儿童血清 25(OH)D的缺乏、不足和充足率在不同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1.784,P<0.01)。6~ 14岁儿童血清 25(OH)D缺乏率高于 0~ 1岁、1~ 3岁和3~6岁儿童( 46.81% vs 5.88%,5.86%和 19.53%),血清 25(OH)D的缺乏、不足和充足率在不同年龄段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88.515,P<0.01)。夏、冬季的儿童血清 25(OH)D缺乏率高于春、秋季( 22.00%,27.50% vs 12.80%,11.43%),不同季节血清 25(OH)D的缺乏、不足和充足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4.492,P<0.05)。结论 昆明地区 0~ 14岁儿童血清 25(OH)D营养状况欠佳,应加强维生素 D健康宣传工作,提高儿童血清 25(OH)D的监测,特别关注 3~ 14岁阶段儿童维生素 D的补充。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绵阳市0~14岁人群维生素D(VitD)营养状况。方法调查对象为2564例在绵阳市中心医院门诊就诊的0~14岁人群,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其血清25-羟维生素D [25(O H )D ],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564例0~14岁人群25(OH)D为(30.63±12.78)ng/mL ,最低值为3.00 ng/mL ,最高值为70.00 ng/mL。VitD缺乏574例,占22.4%;VitD不足744例,占29.0%;VitD充足1246例,占48.6%。男性和女性的Vit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加,VitD水平逐渐降低,VitD缺乏率逐渐升高。1~2岁为VitD水平峰值阶段。结论绵阳市0~14岁人群VitD水平较低,6岁以后VitD缺乏情况更加严重。因此,应该定期进行VitD营养状况的调查,增加孩子户外活动时间,及时补充VitD。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0~7岁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营养状况。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期间体检的2418例0~7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检测血清25(OH)D2和25(OH)D3浓度水平,分析性别、年龄、季节等对25(OH)D水平的影响。结果25(OH)D缺乏组113例(占4.7%),不足组534例(占22.1%),处于较低水平的占26.8%;不同性别儿童的25(OH)D水平存在差异,男童25(OH)D水平高于女童,缺乏和不足所占比例低于女童(P<0.05);25(OH)D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3~4岁、4~5岁、5~6岁、6~7岁儿童血清25(OH)D缺乏和不足的比例高于0~1岁、1~2岁、2~3岁儿童(P<0.05);不同季节,0~7岁儿童25(OH)D水平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冬季25(OH)D缺乏比例高于其他季节,夏季25(OH)D缺乏和不足比例最低(P<0.05);0~1岁儿童25(OH)D2检出率在7岁以下最高(P<0.05),25(OH)D2可有效降低缺乏和不足比例。结论0~7岁儿童25(OH)D水平与性别、年龄、季节有关,应加强对女童、3~6岁男女童及冬季期间补充维生素D,以满足机体需要。同时检测25(OH)D2和25(OH)D3有助于临床精准判断25(OH)D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南通地区0~3岁婴幼儿25-羟维生素D[25-(OH)D]的水平,为科学合理指导婴幼儿维生素D的补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4年1~6月来该院儿童保健门诊进行常规检查的3 689例婴幼儿进行指尖末梢血25-(OH)D水平检测,并比较不同月龄及不同季度婴幼儿的25-(OH)D水平及缺乏率等。结果3 689例参与检测的婴幼儿25-(OH)D水平为(67.45±35.01)nmol/L,缺乏率为39.9%,不足率为28.9%,充足率为31.2%,缺乏、不足率合计为68.8%。0~2月婴幼儿25-(OH)D水平最高,2~6月其次,6~12、12~≤36月组依次降低,不同月龄婴幼儿25-(OH)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婴和女婴25-(OH)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2、2~6月两个月龄组婴幼儿在第一季度与第二季度的缺乏、不足率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4.477,P=0.000;χ2=29.211,P=0.000)。结论南通地区0~3岁婴幼儿25-(OH)D缺乏、不足率较高,尤其是6月龄以上婴幼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乌鲁木齐地区0~14岁儿童脂溶性维生素A、D、E、K营养水平。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3月该院体检儿童264例,分为婴幼儿组(0~<3岁)104例,学龄前组(3~<6岁)75例,学龄组(6~<14岁)85例,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血清中维生素A、D、E及K水平。结果维生素D在男童中水平为(22.13±13.79)ng/mL,在女童中水平为(18.85±12.06)ng/mL,男童明显高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A、E、K在男、女童之间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A水平为(0.30±0.08)mg/L,缺乏率为11.7%,婴幼儿组缺乏率最高(17.3%)。维生素D水平为(20.80±13.19)ng/mL,缺乏率、不足率和为60.3%,随着年龄的增加,缺乏率有所增加。维生素E水平为(10.22±2.20)mg/L,不足率为4.9%,整体处于正常水平。维生素K水平为0.36(0.19~0.69)ng/mL,缺乏率为13.3%,婴幼儿组及学龄前组儿童中缺乏较多,缺乏率分别为11.5%、18.7%。结论乌鲁木齐地区儿童脂溶性维生素存在整体缺乏的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及时地检测和合理地补充脂溶性维生素,有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成都地区学龄前儿童25羟基维生素D水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成都地区学龄前儿童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为临床合理补充维生素D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2014年1~12月本院儿科保健门诊体检的学龄前健康儿童的血清25(OH)D水平,共180例。结果成都地区学龄前儿童25(OH)D平均水平为(32.69±14.30)ng/mL。不同性别间25(OH)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血清25(OH)D水平在1~2岁达峰值,随着年龄的增长,25(OH)D水平逐渐下降,各年龄组25(OH)D水平以及25(OH)D缺乏和不足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季节25(OH)D缺乏和不足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夏季25(OH)D缺乏和不足患病率低于春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都地区学龄前儿童25(OH)D缺乏和不足患病率较高,其中以3~6岁儿童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宝鸡地区0~12岁儿童微量元素水平的分布及血铅含量,分析本地区儿童微量元素缺乏状况,为指导合理膳食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541例健康体检的0~12岁儿童全血标本.其中男276例,女265例,将其分为4个年龄组,~1岁组132例,~4岁组139例,~8岁组140例,~12岁组130例,每组按性别分为男、女性2组.对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性别间儿童微量元素水平进行比对分析.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钙(Ca)、镁(Mg)、铁(Fe)、铜(Cu)和锌(Zn)5种微量元素,采用钨舟无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铅(Pb)含量.结果 微量元素钙(Ca)、铁(Fe)、铜(Cu)和锌(Zn)缺乏分别占总例数的17.0%、25.7%、6.28%和17.2 %,血铅含量超标共43例,占7.94%;男、女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段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宝鸡地区儿童微量元素缺乏在不同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家长应对其有充足的认识,定期检测微量元素,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生长发育特点,适时补充.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0~6岁儿童微量元素的含量及在不同年龄段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BH5100T型原子吸收光谱仪对四川省人民医院2015年4~11月786例0~6岁体检儿童微量元素Cu、Zn、Ca、Mg、Fe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成都地区体检儿童微量元素Cu、Zn、Ca、Mg、Fe的缺乏率分别为0.4%、5.0%、18.1%、9.5%、8.3%,其中1岁、1岁、2岁、3岁和≥4岁儿童Ca的缺乏率分别为47.4%、27.5%、12.6%、9.9%、11.9%,可见1岁儿童Ca的缺乏率较高。各年龄组中Ca的缺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男女儿童几种微量元素的缺乏率均无性别差异。结论成都地区0~6岁体检儿童微量元素异常率较高,其中Ca的缺乏率最高,同时Mg和Fe也较为缺乏。儿童微量元素含量与喂养习惯有密切关系,该地区的0~6岁儿童应注意微量元素的补充,尤其是Ca的补充,同时提倡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中国部分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群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了解年龄、性别、季节和地区对维生素D分布的影响。方法选取来自不同经纬度的广州、上海、北京、长春和兰州的社区体检老年人群(60岁以上)共计10696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 2(25OHD 2)、25-羟基维生素D 3(25OHD 3),二者之和即为25OHD水平,按照年龄、性别、季节和地区分别进行分组分析。结果10696例60岁以上老年人群血清25OHD水平为(18.84±7.48)ng/mL,维生素D缺乏者59.99%,不足者32.28%,充足者仅7.72%,过量者无。维生素D缺乏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加,80岁以上老人组高达68.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404,P<0.05);不同性别维生素D营养状况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72,P<0.05);不同季节比较,夏季缺乏率最低,为35.5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0.666,P<0.05);不同地区比较,广州地区缺乏率最低,为16.6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08.145,P<0.05)。同地区不同年龄、性别、季节组维生素D营养情况比较,发现广州地区夏季缺乏率最低,为6.67%,兰州冬季缺乏率最高,达84.57%。结论60岁以上老年人群总体25OHD水平普遍偏低,维生素D水平处于严重缺乏状态,季节和纬度对维生素D的分布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邵娜  王硕  栗瑶  罗雪梅  谭传梅 《临床荟萃》2021,36(4):353-356
目的探讨血清25-(OH)水平与儿童矮身材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儿童内分泌专科门诊就诊并诊断为矮身材172例(男94例,女78例,8.50±3.18岁),根据病因将其分为生长激素缺乏(GHD)组78例及特发性矮小(ISS)组94例;选择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的儿童175例作对照(男84例,女91例,7.65±1.19岁),分析血清25-(OH)D水平与儿童矮身材的关系。结果(1)GHD组及ISS与对照组比较,年龄、身高、体质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HD组血清25-(OH)D水平明显低于ISS组及对照组(P<0.01);ISS组不同性别儿童血清25-(OH)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男性高于女性(P=0.011);(2)维生素D缺乏比例在GHD组(30.76%,24/78例)高于ISS组(6.38%,6/94例)(χ^(2)=17.604,P<0.01)。结论矮身材儿童血清25-(OH)D水平降低,GHD患儿更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3岁以下哮喘儿童与维生素D水平其及与肺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106例6个月至3岁哮喘患儿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儿童保健科体检的健康儿童82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儿童血清25-(OH)-D。水平,并测定潮气呼吸肺功能。根据维生素D检测水平分类维生素D不足(〈50nmol/L)和维生素缺乏(〈25nmol/L)。【结果】观察组的维生素D缺乏、不足比例均高于对照组(x2-9.111,P-0.011)。观察组中维生素D缺乏者的气道重度阻塞率显著高于维生素D不足者和维生素D正常者,且随着25-(0H)-D。水平的逐渐降低,阻塞程度也不断加重(P〈O.01)。维生素D缺乏者的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率显著高于维生素D不足者和维生素D正常者,且随着25-(OH)-D。水平的逐渐降低,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率也逐渐增大(P〈0.05)。【结论】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与3岁以下儿童哮喘密切相关,25-(OH)-Ds水平与哮喘加重具有相关性,加重了小气道的阻塞程度,并可增加3岁以下儿童哮喘患儿的气道反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