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惠敏 《全科护理》2010,8(5):425-426
青光眼是一种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致盲性眼疾,降低眼压、保护和挽救视功能成为目前治疗青光眼的主要手段,而抗青光眼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式。低眼压性浅前房是青光眼滤过术后常见并发症,可达51%,若处理不当,常带来系列并发症,如角膜水肿、虹膜周边前粘连、黄斑水肿、白内障形成等,  相似文献   

2.
青光眼是一组视神经凹陷性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增高是其主要危险因素。青光眼是一种常见致盲眼病之一。由于传染性眼病的被逐渐控制和人口老龄化,使青光眼患者致盲比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闭角型青光眼是所有青光眼类型中最常见且能通过早期发现;绝大多数可以获得痊愈的一种类型。  相似文献   

3.
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致盲性眼病,致盲人数占全体盲人的13%,是以视神经凹陷性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增高是其主要危险因素。青光眼治愈率低,常需终生治疗和护理以控制其发展。目前,不少新的青光眼治疗和护理方法及理念进入临床应用,现就青光眼的治疗和护理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袁军侠  俞兰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6):1521-1522
青光眼滤过术是目前治疗青光眼的主要方法。浅前房是常见的并发症,如不及时处理会导致角膜内皮损伤、虹膜周边前粘连或后粘连、造成白内障、恶性青光眼等严重后果。正确掌握好处理浅前房时间,不但关系到青光眼手术的成败,而且对保护视功能、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青光眼为眼科常见的致盲性疾病,保守治疗副作用多。愈后效果不佳,且为终身性用药,故临床多采用手术治疗,而青光眼术后浅前房为青光眼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现就我科1995~2005年10年间青光眼术后致浅前房患者27例,护理体会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青光眼是一种常见效盲眼病。由于传染性眼病的被逐渐控制和人口老龄化,使青光眼患者致盲比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闭角型青光眼是所有青光眼类型中最常见且能通过早期发现;绝大多数可以获得痊愈的一种类型。  相似文献   

7.
30例青光眼手术病人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光眼是常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通过对30例青光眼手术患者实施整体护理,达到满意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8.
邱立新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7):4266-4266
青光眼是眼科常见的致盲率较高的眼病,由青光眼引起的失明目前还没有任何手段可使患者复明。因此,普及青光眼眼病知识,加强和教育青光眼患者自我保健意识和防治知识是至关重要的。现将笔者对38例青光眼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做法及体会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9.
青光眼以视功能损伤为主,头痛、眼胀、恶心、呕吐为常见症状,是人类主要致盲原因之一.脑部疾病致颅压增高时,亦可出现上述症状,若不注意鉴别诊断,易误诊为青光眼.我院收治2例脑部疾病在病初误诊为青光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青光眼为眼科常见病 ,是致盲的主要眼病之一 ,其发病根源在于眼内房水循环障碍、眼压升高致急性或慢性视乳头损害和视野缺损、视力下降。青光眼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组 :小儿常见的为先天性青光眼 ,是眼球发育异常所致 ;青少年常见的为发育性青光眼 ,是一种遗传性疾患 ,为房水排出通道病变所致 ;中老年人发病率较高的为原发性青光眼 ,有家族遗传倾向。临床常分为闭角型青光眼和开角型青光眼 ,前者为急性或慢性房角关闭而致眼压急剧或缓慢升高 ,后者为房水排出通道异常、房水分泌异常所致。此外 ,除了上述病因之外因眼部其他疾患致眼压升高的青光…  相似文献   

11.
青光眼患者自行停用降眼压药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光眼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致盲眼病,其致盲人数占全体盲人的13%。该疾病主要是因为眼压病理性升高所导致的视功能减退和眼组织损害,因此,控制眼压、保持眼压稳定是治疗青光眼的主要方法。调查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来我院复诊的116例青光眼患者,其中75例患者已自行停用降眼压眼药,现将停药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青光眼是眼科主要的致盲性疾病,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是常见眼科急症,尽快缓解症状,控制眼压是临床治疗的基本原则。作者发现大多数患者接受系统治疗的时间常在发病3d后,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ute angle-closure glau-coma,AACG)就诊不及时意味着疗效差,如:症状不能控制、眼压居高不下等,  相似文献   

13.
抗青光眼术后脉络膜脱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青光眼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为浅前房,而脉络膜脱离为抗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为低眼压、浅前房,大多数通过药物治疗可治愈,但如处理不当,可导致角膜内皮损害、滤过泡不形成、虹膜前后粘连、加重或促使白内障的发展等视功能障碍。为此分析抗青光眼术后脉络膜脱离30例,探讨其发生原因、治疗及预防。  相似文献   

14.
青光眼是一种常见致盲眼病,由于其起病隐匿,不容易早期发现,绝大多数的人对其危害性缺乏认识,因此在社区人群中开展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社区护理,对社区人群进行青光眼知识教育,并在社区人群中筛查青光眼患者,是早期发现青光眼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在青光眼患者发生严重视功能损害之前就能对他们进行正确的诊断、合理的治疗,减少青光眼患者的痛苦,减轻家庭、社会的负担。对青光眼的预防、及时诊治和保存青光眼患者有用的视功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林海珍 《全科护理》2009,(3):231-231
青光眼是一种以眼压增高、视功能障碍为特征的常见眼病,它严重影响人类的视力,甚至导致失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初期有鼻酸、虹视、偏头痛和伴有发作性雾视等症状;发作时出现视力直线下降、前房浅、瞳孔大、结膜充血、角膜水肿、头痛剧烈、呕吐、恶心等。目前临床治疗青光眼有滤过性手术和减压阀植入术等两种。现将我科2001年-2007年入院治疗33例青光眼病人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浅谈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围术期的护理要点及健康宣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晓晔 《全科护理》2008,6(35):3287-3287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以眼压急剧升高并伴有相应症状和眼前段组织改变为特征的眼病。原发性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致盲眼病,在我国致盲率为10%~20%,临床多见于50岁以上女性,男女之比为1:2,常两眼先后或同时发病,主要治疗措施是应用药物降低眼压后,及时选择适当手术以防再发。我院2003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71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病人,通过围术期的护理,注重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前房形成延缓6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青光眼沾染人切除术后前房形成延缓是最常见并发症,如果处理不当,可致角膜内皮损伤、房角闭塞、白内障进展加快和恶性青光眼等不良后果,因此分析前房形成延缓的原因,治疗及预防是非常重要的,本通过对60例术后浅前房进行总结分析,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8.
青光眼是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常见眼病,是目前眼科一种严重的不可逆的致盲性眼病。具有病理性眼压高或正常眼压合并视乳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损害及青光眼性视野改变的一种可以致盲的眼病。降低眼压是青光眼治疗过程中的主要目标,目前手术降低眼压是主要方法。护士加强术前访视对患者能起到安抚作用,使患者了解手术情况,减少恐惧疑虑心理和非特异性反应,对防止心率加快、血压上升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由于局部使用皮质类固醇所致青光眼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9例自2000年1月至2007年2月我科收治的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病人用药特点及临床表现。结果:9例与皮质类固醇相关的青光眼患者均为长期反复局部使用皮质类固醇制剂,用药时间2个月至3年,9例均为开角型青光眼。1例药物控制效果不良施行手术治疗。结论:皮质类固醇所引起的眼压升高,局部用药最为常见,有可逆性,停用后经治疗可好转或恢复正常。部分病人可以遗留不可挽回的视神经损害。提示提高人们对该病的重视对减少本病的发生非常关键。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应该以预防为主,医患双方应该共同努力减少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光眼是由于眼压升高而引起进行性、不可逆性视神经损害和视野缺损,最终可导致失明的严重眼病。小梁切除术仍然是当代最流行的一种青光眼滤过引流术,是治疗青光眼的主要手段。浅前房是小梁切除术后常见的术后近期并发症,可导致角膜损伤、虹膜粘连、加重或促使白内障发展。如果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会带来不良后果。作者自2005年11月至2009年11月青光眼患者中行小梁切除术86例(93眼),其中发生术后浅前房28例(29眼),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