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尖瓣下移畸形合并预激综合征患者的术后加强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报告三尖瓣下移畸形(Ebstein畸形)合并预激综合征(W-P-W)患手术治疗后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13例Ebstein畸形合并预激综合征患进行外科治疗,手术切割房室附加旁道并行三尖瓣成形或置换术。术后加强护理:(1)心律失常的监护;(2)低心排综合征的防治;(3)呼吸功能的维护;(4)抗凝治疗的观察。结果 全组13例患未发生术后并发症,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9个月-7年,无晚期死亡,无预激综合征笔发,心功能I级11例,Ⅱ级2例。结论 手术治疗Ebstein畸形合并预激综合征,可同时纠正三尖瓣功能障碍和预激综合征,获得良好的效果。对此类患术后施行加强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和患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3.
4.
预激综合征体房颤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武  张静 《临床医学》1990,10(1):19-20
  相似文献   

5.
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20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预激合并房颤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工作提供经验。方法:收集整理20例临床病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胺碘酮、普罗帕酮、普鲁卡因酰胺及直流电复律均可使预激并房颤转复窦律。结论:预激合并房颤心室率快.易引发血液动力学不稳定而危及生命,合并心衰胺碘酮治疗最安全。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及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尽早电复律。  相似文献   

6.
关福臣  朱慎清 《临床荟萃》1996,11(23):1097-1097
1 预激综合征并发房颤的机制 预激综合征并发房颤的发生率为11.5~39%,其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明了,但主要是由于激动折返所引起的。如心房激动经正常房室传导系统传到心室,然后经附加旁路纤维使激动折返到心房,正值后者处于易损期则可触发心房纤颤,一旦发生心房纤颤后,折返便停止,心房激动便只沿附加纤维下传到心室,很少数是只沿正常房室传导系统下传。究竟沿哪一条途径到心室,要取决于不应期的长短。激动多沿不应期短的一条途径下传。当激动是沿附加纤维下传时,则QRS波有预激波,QRS波增宽,同时P波消失。所以,从心电图上常误认为心房纤颤伴束支传导阻滞。这是最常见的情况。反之,如激动只沿正常房室传导系统下传,则QRS波形正常,无预激波,无P波。预激综合征并发的心房纤颤常是阵发性的,很少是持久性的,心率快,多为140~240次/分。如处理得当可迅速缓解,预后良好。但也有突然死于心室纤颤者。  相似文献   

7.
梁勤  刘宏珍 《临床荟萃》1998,13(15):712-713
预激综合征(WPW)患者并发快速房颤心律一种严重心律失常,处理不当.可危及患者生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预激综合征伴房颤的急诊复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预激综合征伴房颤的急诊复律方法与效果。方法总结分析19例预激综合征伴房颤的急诊治疗措施与疗效。结果用普罗帕酮10例、普鲁卡因胺6例、利多卡因8例,分别有7例、4例和3例转为窦性心律;2例用维拉帕米、1例用阿拉明治疗均无效;1例静注毛花甙丙后症状加重;1例自行转为窦性心律;3例药物复律无效及1例来诊时伴休克、肺水肿者用100~150J直流电复律,均一次成功转为窦性心律。结论普罗帕酮、普鲁卡因胺和利多卡因是常规使用的复律药物,而以前者为首选;药物复律无效或伴血流动力学障碍者宜用直流电复律。  相似文献   

9.
吕晨  邹飞 《全科护理》2016,(5):533-534
正三尖瓣下移畸形是一种极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因在1866年由Ebstein首先报道1例,故亦称为Ebstein畸形,其发病率在先天性心脏病中占0.5%~1.0%。三尖瓣下移畸形系指三尖瓣畸形,其后瓣及隔瓣位置低于正常,不在房室环水平而下移至右心室壁近心尖处,其前瓣位置正常,致使右心房较正常大,而右心室较正常小,可有三尖瓣关闭不全。此类畸形常合并卵圆孔开放或房间隔缺损以及肺动脉狭窄。由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血流动力学稳定患者的疗效。方法:25例病人随机分为心律平组(A组)和胺碘酮组(B组)。B组以胺碘酮首剂3~5m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mL静脉注射,观察15min,如无效,可重复1次静脉注射,随后给予0.4mg/min起持续静脉滴注,并与用心律平治疗的患者进行对比。结果:胺碘酮治疗的患者中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结论:胺碘酮治疗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血流动力学稳定患者的治疗效果确切,副作用小,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1.
彩色多普勒诊断先天性心脏病三尖瓣下移畸形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患者男,年龄22岁,自幼活动后心慌、气短,近几年渐加重,于1995年8月19日来我院就诊.超声所见(如图):右房明显增大,内径为6.1cm,三尖瓣隔叶和后叶的基底部明显下移,较正常低8cm,且瓣叶粗短,回声增强,关闭时可见缝隙0.5cm,右心室明显减小,形成房化右心室,房壁增厚,回声增强.CDFI:三尖瓣口收缩期以蓝色为主的多彩反流束达右房顶.CW:三尖瓣口收缩期探及负向充填频谱.诊断:先天性心脏病;三尖瓣下移畸形并关闭不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2例大于14岁成人三尖瓣下移畸形的患者施行手术后的护理经验。方法患者均在全麻、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术后患者按心脏术后常规监护,对心电图、血流动力学及血氧饱和度进行严密的监测外,加强对预防心律失常、预防低心排综合征,早期维持呼吸功能的稳定,及对术后换瓣的患者做好抗凝治疗的护理。结果22例患者中除1例右肺感染,21例患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均顺利出院。结论成人三尖瓣下移畸形的患者术前处于慢性心力衰竭,术后采取严密监测,及早发现、及时处理心律失常、积极防治低心排综合征有利于并发症的减少,是提高围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一例主动脉弓中断畸形的误诊误治教训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石油管理局中心医院[257034]盖东和,韩桂云,王庆安病例:男性,4岁。主诉头痛、头晕1年。查体:BP14/10kPa,面部潮红,无紫绀、无林状指(趾)。双肺呼吸音清,胸骨左缘~锁骨中线第4肋间触及...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三尖瓣下移畸形(Ebstein畸形)合并预激综合征(W-P-W)患者手术治疗后的效果和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总结12例Ebstein畸形合并预激综合征患者进行手术切割房室附加旁道并行三尖瓣成形术或置换术的临床资料.术后加强对血流动力学的监测、心律失常的监护、低心排综合征的防治、呼吸功能的维护、抗凝治疗的观察等.结果 12例患者未发生术后并发症,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3个月~2年,无血栓及严重出血事件发生,无预激综合征复发,心功能均达Ⅰ级,无晚期死亡.结论 手术治疗Ebstein畸形合并预激综合征,可同时纠正三尖瓣功能障碍和预激综合征,获得良好的效果.术后加强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正确使用抗凝药物,加强抗凝宣教,是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下称预激伴房颤),为临床严重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由于心电图常与某些快速性心律失常图形相混淆,故容易误诊误治。近两年我院误诊4例,现就其误诊原因及鉴别诊断分析如下。一、临床资料(见表)  相似文献   

16.
三尖瓣下移(Ebstein畸形)是较少见的先天性的心脏畸形,其发病率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中占0.5-1.0%,预激综合症是Ebstein畸形最常见的合并病变,Ebstein畸形是先心病中伴预激的突出病种,尤其是隐匿性的预激因其房室旁路没有前传功能,只有逆传功能,因此其心电图可正常无预激波,临床上容易疏忽预激的诊断。我科收治1例Ebstein畸形纠治手术后反复发生心动过速的患儿,通过对疾病特点的充分了解,结合临床表现,与家长进行病史沟通,考虑存有隐匿性预激综合征,遂通过电生理检查确诊为右侧隐匿旁路参与的顺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给予心脏射频消融术,消融成功。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后,患儿未发生心动过速,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得以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17.
预激综合征(wpw)伴房颤(AF)是心血管急症之一,因心房激动未经房室结生理性延迟而直接由房室旁路下传心室,导致快速心室率。当心室率大于200次/min时,有可能诱发心室颤动而致猝死,故这种心律失常有潜在的致命性,必须紧急处理。临床上多先用普罗帕酮药物进行复律.而本文旨在对直接体外直流电复律治疗预激综合征伴房颤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预激综合征合并心律失常36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预激综合征的发生率为1.5‰,男性居多,预激综合征合并心律失常以阵发性室上速最常见,其次为心房颤动及心房扑动。现把本院1995年3月~2003年3月收治预激综合征合并心律失常36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陈正喜 《临床荟萃》1993,8(13):605-607
预激综合征伴阵发性房颤可引起严重的症状,并且少数患者因室颤而导致突然死亡,目前采用一些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对患者可能是有帮助的,对于那些危及生命的快速性心律失常以致猝死和发生不易控制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推荐手术治疗,最近将心导管放在冠状动脉口电击旁路消融术治疗预激综合征获得成功。静脉注射心律平治疗预激综合征伴阵发性房颤疗效显著,既可终止心动过速,又可使心电图预激波消失和预防复发。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急诊及住院患者10例,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24~65岁。所有患者均在心电监护下心房颤动持续超过10min。右位心1例,冠心病2  相似文献   

20.
病例报告:男,39岁.心慌、气短、胸闷4 d,加重伴头晕0.5 d.在入院前4 d无明显诱因的突感心慌、气短、胸闷、乏力,稍事活动即感上述症状加重,无发热、咳嗽、咳痰、心前区疼痛、出冷汗等症,大小正常.在当地卫生院给予静滴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症状未缓解,且伴心前区疼痛,持续时间3~5 min.入院前0.5 d,因上述症状加重且伴头晕,急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心律失常、心房纤颤收住.查体:T 36.8 ℃,P 160次/min,R 21次/min,BP 100/60 mm H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