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观察比较单纯主动免疫治疗与主动免疫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对封闭抗体阴性的复发性流产患者的治疗结局,为临床复发性流产的治疗寻求最佳方案。110例封闭抗体阴性的复发性流产患者随机分为A组(52例,接受单纯主动免疫治疗)和B组(58例,接受主动免疫联合地屈孕酮治疗)。治疗后A组妊娠成功率(78.85%)显著低于B组(93.10%)(P0.05);所有患者在进行妊娠前免疫治疗3次后2周复查封闭抗体,复查封闭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妊娠成功率相似(86.21%vs.86.96%)(P0.05)。结果表明,主动免疫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复发性流产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治疗复发性流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联合主动免疫治疗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疗效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主动免疫联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黄体酮治疗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UHA)的疗效。方法50例UHA患者采用淋巴细胞行主动免疫治疗,妊娠后分别采用hCG或黄体酮保胎治疗。结果经治疗后50例患者中29例妊娠,其中分娩21例,中晚期妊娠各2例,流产4例,妊娠成功率86%(25/29);主动免疫联合hCG妊娠成功率88%(14/16),联合黄体酮成功率85%(11/13),两者疗效相似;主动免疫治疗后封闭抗体转为阳性3例,其中2例成功妊娠,封闭抗体仍为阴性26例中,成功妊娠23例,二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UHA患者,淋巴细胞主动免疫联合hCG/黄体酮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两种联合主动免疫疗法的疗效无显著差异,主动免疫治疗后封闭抗体转阳与否与妊娠结局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临床治疗中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2012年我院诊治的复发性流产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无特殊处理和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同时对主动免疫治疗患者封闭抗体阴性与阳性的妊娠结局进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流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主动免疫治疗后封闭抗体阳性患者妊娠成功率为88.5%,阴性患者妊娠成功率为57.1%,阳性组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能过有效治疗复发性流产,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而封闭抗体检测能够对妊娠结局有积极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不明原因的复发性流产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3年6月我院诊治的复发性流产患者749例,分为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组(380例)和黄体酮常规保胎对照组(369例)。根据淋巴细胞注射时机和淋巴细胞来源不同,淋巴细胞免疫治疗组又分为3组。A方案:常规方案;B方案:应急方案;C方案:备选方案。对各组的妊娠结局、再发流产率与妊娠成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流产率(10.3%)显著低于对照组(67.8%)(P0.05)。主动免疫治疗组患者妊娠成功率为89.7%,对照组治疗成功率为32.2%,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治疗A、B、C三方案的再发流产率与妊娠成功率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能有效治疗复发性流产,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封闭抗体检测能够对妊娠结局有积极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地屈孕酮应用于同种免疫型复发性流产的临床效果,为同种免疫型复发性流产寻求可预防的方案。方法 86例同种免疫型复发性流产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应用地屈孕酮保胎治疗,对照组43例应用黄体酮保胎治疗,观察两组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妊娠成功率86.05%(37/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74%(33/43)(P0.05)。结论地屈孕酮应用于同种免疫型复发性流产患者,妊娠成功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配偶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封闭抗体阴性的反复自然流产的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行封闭抗体阴性的经治疗后获得首次妊娠的反复自然流产患者97例,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76例和对照组21例。研究组采用丈夫外周血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后观察封闭抗体的变化,对照组采用小剂量免疫抑制剂等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首次妊娠的结局。结果研究组76例孕妇,妊娠成功51例,妊娠成功率67.11%;对照组21例孕妇,妊娠成功8例,妊娠成功率38.10%。研究组妊娠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妊娠成功率(P0.05)。研究组76例免疫治疗后复查封闭抗体,27例转阳性孕妇19例妊娠成功,妊娠成功率70.37%,49例仍阴性孕妇32例妊娠成功,妊娠成功率为65.31%;两者比较妊娠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治疗可显著提高反复自然流产患者的妊娠成功率,封闭抗体转阳只是其纷繁复杂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7.
复发性流产患者免疫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复发性流产患者免疫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83例复发性流产患者予以免疫治疗,同时做好免疫治疗前供血者准备、患者准备及患者心理护理,正确注射淋巴细胞悬浊液并监测皮丘,加强注射局部皮肤的护理及健康教育等。结果免疫治疗1个疗程后,137例封闭抗体为阳性或弱阳性,其余46例再予加强治疗2~4次,38例转为阳性,总转阳率为95.62%,其中124例妊娠成功。结论复发性流产患者免疫治疗成功率高,进行系统、规范的医疗护理,结合心理护理是复发性流产患者免疫治疗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复发性流产患者免疫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183例复发性流产患者予以免疫治疗,同时做好免疫治疗前供血者准备、患者准备及患者心理护理,正确注射淋巴细胞悬浊液并监测皮丘,加强注射局部皮肤的护理及健康教育等.结果 免疫治疗1个疗程后,137例封闭抗体为阳性或弱阳性,其余46例再予加强治疗2~4次,38例转为阳性,总转阳率为95.62%,其中124例妊娠成功.结论 复发性流产患者免疫治疗成功率高,进行系统、规范的医疗护理,结合心理护理是复发性流产患者免疫治疗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地屈孕酮联合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在治疗复发性流产中的作用。方法将90例有复发性流产史的妇女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第1组月经周期第3~25天每天口服肠溶阿司匹林25mg bid,排卵后给予口服地屈孕酮片10mg bid至孕12周;第2组月经周期第3~25天每天口服肠溶阿司匹林25mg bid,排卵后给予安慰剂至孕12周;第3组在相同时间给予安慰剂。统计分析三组的血浆血栓素A2和前列环素I2比值(TXA2/PGI2)、子宫动脉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和流产率。结果地屈孕酮+肠溶阿司匹林组较安慰剂组,TXA2/PGI2显著降低(0.62±0.27vs.1.13±0.21)、子宫动脉搏动指数显著增高(1.20±0.13vs.1.01±0.04)、足月分娩率显著增高(96.70%vs.83.33%)(P均0.05),而单纯阿司匹林组与安慰剂组比较,各观察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地屈孕酮联合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能有效减少复发性流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淋巴细胞免疫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的机制.方法 自2005年9月至2006年4月就诊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的107例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采用淋巴细胞免疫治疗,追踪妊娠结局,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的方法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及 FOXP3(forkhead box p3)的表达变化.结果 107例患者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后98例成功妊娠,9例妊娠后在孕早期再次流产,妊娠成功率为91.6%.妊娠成功患者治疗后外周血CD4+CD25high T细胞及FOXP3的表达显著高于妊娠失败患者(P〈0.05).结论 淋巴细胞免疫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有较高妊娠成功率,治疗后外周血免疫调节性T细胞尤其CD4+CD25high T细胞的比例及FOXP3表达升高是患者妊娠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或亚临床甲减者经过激素替代治疗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9月在本院妇产科分娩的单胎妊娠合并临床甲减(64例)或亚临床甲减(65例)共129例(病例组)患者,均在我院产科和内分泌科定期随诊,其中121例患者孕期甲功控制在正常范围。选取同期正规产检并分娩的无甲状腺疾病合并症产妇2,355例作为对照。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的一般情况和妊娠结局,并进一步分析病例组中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1)临床甲减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病率(7.7%)高于对照组(2.3%,P<0.05),新生儿结局(新生儿孕周及出生体重)及其它妊娠并发症[胎心率不可靠(nonassuring fetal heart rate)、妊娠期糖尿病、羊水过少、胎膜早破、新生儿窒息、早产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在三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2)病例组中,99例患者进行了抗体的检查,TPO-Ab阳性率为48.5%,TG-Ab的阳性率为40.4%,抗体异常与无异常的患者、新生儿结局及妊娠合并症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纳入病例中,除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在临床甲减的孕妇组中有升高以外,孕期临床甲减或亚临床甲减患者经过激素替代治疗控制甲功在正常范围内,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无明显增加,也没有观察到甲状腺自身抗体对妊娠结局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17-β雌二醇用于辅助生殖患者宫腔粘连术后促子宫内膜修复的效果及对生育结局的影响。方法 429例拟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因宫腔粘连经宫腔镜下行宫腔粘连分离术和放置宫内节育器术,215例术后应用17-β雌二醇+地屈孕酮行周期治疗(雌二醇2mg bid)2周期(实验组),214例不行周期治疗(对照组)。所有病例定期随诊,治疗结束后再行宫腔镜检查探查宫腔情况并取出宫内节育器,再行胚胎移植,随访治疗疗效及妊娠结局。结果实验组的宫腔镜治疗治愈率明显较对照组高,X2=-3.16,p=0.002,实验组术后胚胎移植临床妊娠率也明显较对照组高X2=-2.75,p=0.006。结论宫腔粘连术后采用17-β雌二醇周期治疗,不但有利于宫腔形态的恢复及内膜的修复,而且可以提高内膜的容受性,明显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短期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在Ⅰ期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的作用。方法采用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把手术治疗后ⅠⅡ期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的作用。方法采用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把手术治疗后Ⅰ期EMs不孕的病例,分成期待组40例、(GnRH-a组40例,观察治疗后半年的妊娠情况。结果按要求完成治疗77例EMs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和用药后半年妊娠26例,总累积妊娠率33.8%。期待组39例,妊娠1 3例,期待组有效观察166周期,周期妊娠率7.8%(13/1 66)。术后间隔平均(4.15±1.34)月妊娠。GnRH-a组38例,妊娠13例,GnRH-a组有效观察1 49周期,周期妊娠率8.7%(13/1 49)。用药后间隔平均(2.61士1.56)月妊娠。两组周期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妊娠间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ⅠⅡ期EMs不孕的病例,分成期待组40例、(GnRH-a组40例,观察治疗后半年的妊娠情况。结果按要求完成治疗77例EMs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和用药后半年妊娠26例,总累积妊娠率33.8%。期待组39例,妊娠1 3例,期待组有效观察166周期,周期妊娠率7.8%(13/1 66)。术后间隔平均(4.15±1.34)月妊娠。GnRH-a组38例,妊娠13例,GnRH-a组有效观察1 49周期,周期妊娠率8.7%(13/1 49)。用药后间隔平均(2.61士1.56)月妊娠。两组周期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妊娠间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Ⅰ期EMs不孕患者,在腹腔镜保守治疗术后积极给予GnRH-a治疗3个月使自然妊娠间隔时间缩短,对于术后进行周期治疗可能有益,但不能提高累积妊娠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地屈孕酮与黄体酮用于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4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208例先兆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地屈孕酮组和黄体酮组,每组104例患者。对两组患者药物治疗后临床症状及激素水平的改善情况、临床疗效及妊娠结局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地屈孕酮组患者阴道流血合并腹痛等症状缓解情况明显好于黄体酮组,治疗无效的人数则明显少于黄体酮组(P0.05);地屈孕酮组临床总有效率及保胎成功率亦明显高于黄体酮组,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黄体酮组(P均0.05)。结论地屈孕酮用于治疗先兆流产相比黄体酮可能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及妊娠结局,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验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第3天(D3)单卵裂期胚胎移植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的临床应用前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体外受精D3单卵裂期胚胎移植临床结局,收集172个新鲜胚胎移植周期,观察原发不育组和继发不育组、D3移植胚胎细胞数及评级、主动性单卵裂期胚胎移植及被动性单卵裂期胚胎移植与临床妊娠的关系。结果继发不育组女方年龄高于原发不育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分别为33.63%、23.73%。D3移植胚胎的细胞数在8细胞以上者妊娠率与细胞数不足7细胞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主动性单卵裂期胚胎移植组虽然年龄和不育年限高于被动性单卵裂期胚胎移植组,但移植胚胎质量及妊娠率明显高于后者(P0.01)。被动性单卵裂期胚胎移植组中各年龄段患者的移植胚胎质量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年龄低于35岁者有较好的妊娠结局。结论体外受精D3单卵裂期胚胎移植能获得良好的妊娠结果,临床妊娠结局主要与移植胚胎所含细胞数及评分密切相关。其次,年龄不足35岁,不育年限短的不育患者有更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姐妹胚胎(sibling embryo)体外囊胚形成能力对Day 3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临床结局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3年3月在本中心行Day 3IVF-ET后剩余姐妹胚胎继续培养囊胚患者的临床数据。根据有无囊胚形成分为A、B组,比较两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和流产率。根据囊胚形成率将A组分为3个亚组(Group 1:囊胚形成率25%;Group 2:25%≤囊胚形成率50%;Group 3:囊胚形成率≥50%),比较3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和流产率的差异。分析Day 3移植胚胎临床妊娠率及种植率与姐妹胚胎体外培养形成囊胚个数的相关性。结果有囊胚形成组(A组)1 109例,无囊胚形成组(B组)474例。两组平均年龄、不育年限、移植胚胎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临床妊娠率(58.3%)和胚胎种植率(38.1%)均显著高于B组(46.4%、30.2%)(P0.01),两组流产率(11.9%vs.11.4%)相似(P0.05)。Group 3胚胎种植率最高,流产率最低;Group 1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最低,流产率最高,三组间临床结局无统计学差异(P0.05)。Day 3植入胚胎临床妊娠率与姐妹胚胎体外囊胚形成个数呈显著正相关(r=0.725,P0.05),种植率与囊胚形成个数相关性不显著(r=0.489,P0.05)。结论姐妹胚胎(sibling embryo)体外囊胚形成能力是预测Day 3IVF-ET临床结局的有效因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ant)拮抗剂方案中用或未用口服避孕药(达英-35)预处理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52个IVF-ET移植周期,分为3组,A组:116例,达英-35预处理GnRH-ant方案移植周期组;B组:46例,未用达英-35预处理GnRH-ant方案移植周期组;C组:90例,GnRH-a长方案移植周期组。比较各组患者的年龄、促性腺激素(Gn)使用天数和剂量、HCG日LH水平、取卵日内膜厚度、可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等。结果 A组平均年龄(30.9±0.8)较B组(33.9±1.7)年轻,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Gn使用天数和用量比B组多,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HCG日LH水平和取卵日内膜厚度均较B组显著减少(P0.05);A组与B组的可用胚胎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临床妊娠率(18.1%)较B组(37.0%)显著下降(P0.05);B组临床妊娠率(37.0%)与C组(38.8%)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IVF-ET治疗中应用口服避孕药预处理GnRH-ant方案,妊娠率显著下降,但未用口服避孕药预处理的GnRH-ant方案,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滤泡液中CD56^+自然杀伤(NK)细胞及活化的CD56^+NK(CD56^+CD69^+NK)细胞的比例与不育患者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结局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成熟滤泡液中CD56^+NK细胞及活化的CD56^+NK细胞的比例,与ICSI治疗结果的相关性。结果妊娠患者的滤泡液中平均CD56^+NK细胞及活化的CD56^+NK细胞分别为(18.8±2.8)%和(1.6±0.8)%,而未妊娠患者的滤泡液中其分别为(37.4±5.8)%和(4.7±1.9)%,均显著高于妊娠组(P〈0.05)。结论接受ICSI助孕治疗患者的成熟滤泡液中CD56^+NK细胞及活化的CD56^+NK细胞的比例较低者易获临床妊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生长激素(GH)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实施体外受精(IVF)超排卵中的作用。方法2008年12月至2010年11月因PCOS排卵障碍而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患者121例,以是否使用GH分为两组:GH组48例,对照组73例。比较两组的促性腺激素(Gn)用量、获卵数、优胚率、种植率、冻胚率、妊娠率。结果GH组和对照组的结果分别如下:Gn用量:(29.18±8.33)和(23.43±8.68)支;获卵数:(10.73±6.0)和(14.0±8.57)枚;优胚率:59.1%和33.33%;种植率:35.30%(36/102)和20.39%(31/152),冻胚率:87.5%(42/48)和58.9%(43/73);妊娠率:56.5%(26/46)和35.3%(24/68)。Gn用量GH组略高于对照组,获卵数GH组略低于对照组。其余各项GH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OS患者在超排卵早期应用GH可明显提高优胚率、种植率、冻胚率和妊娠率。值得进一步研究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