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对行宫腔镜粘连分离术的患者给予透明质酸钠治疗,评价其对宫腔镜术后预防再粘连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72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n=36)与对照组(n=36),对照组宫腔放置宫内节育器+口服戊酸雌二醇孕激素人工周期治疗,研究组术后1~2月内重复宫腔镜检查+宫腔注入透明质酸钠+口服戊酸雌二醇孕激素人工周期治疗,术后对两组月经量改善、子宫内膜厚度及再粘连发生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在月经改善率及子宫内膜厚度方面,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提高(P0.05);在宫腔再粘连发生率方面,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结论对宫腔粘连患者术后进行透明质酸钠综合治疗能够使月经明显改善,使子宫内膜恢复时间明显缩短,且可降低再粘连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宫腔镜粘连分离术后宫腔内留置宫内节育器与生物防粘连膜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68例中重度宫腔粘连病人临床诊治情况,所有病人均行宫腔镜粘连分离术治疗,34例术后置入生物防粘连膜者为对照组,34例术后留置宫内节育器与生物防粘连膜者为观察组。记录两组术后宫腔再次粘连和妊娠人数,了解两组术后月经与宫腔形态恢复状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宫腔再粘连率为55.88%,明显高于29.41%,χ~2=4.870,P=0.027;观察组术后妊娠率为23.53%,与对照组20.59%比较,χ~2=0.086,P=0.769。观察组月经治疗总有效率为73.53%,与对照组64.71%比较,χ~2=2.158,P=0.339;观察组术后宫腔结构重建总有效率为100.0%与对照组97.06%,χ~2=1.144,P=0.565。结论宫腔粘连病人行宫腔镜粘连分离术后宫腔内留置宫内节育器与生物防粘连膜可有利于预防再次粘连发生;但在改善月经状况和恢复宫腔镜结构及妊娠方面与单纯放置生物防粘连膜相当。  相似文献   

3.
宫腔粘连又称Asherman综合征,是由于宫腔手术操作、宫腔内感染等原因导致子宫内膜肌层被破坏,从而出现以月经异常、不孕、反复流产等为临床表现的综合征。人工周期、节育器、球囊等传统治疗方法效果欠理想。本文报道了1例重度宫腔粘连患者使用了负载着自体子宫内膜干细胞与去细胞羊膜载体的宫内节育器(IUD)后,经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成功获得临床妊娠。本病例提示,去细胞羊膜载体复合自体子宫内膜干细胞可以有效预防宫腔粘连复发,帮助子宫内膜重建和修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重度宫腔粘连患者粘连分离术后应用麒麟丸联合戊酸雌二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行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的100例重度宫腔粘连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50例)及对照组(50例)。研究组自术后当日给予麒麟丸联合戊酸雌二醇片促进内膜修复,对照组仅给予戊酸雌二醇片促进内膜修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子宫内膜厚度、宫腔镜复查次数及恢复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治疗3个周期后子宫内膜厚度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研究组子宫内膜厚度显著优于对照组[(0.77±0.13)cm vs.(0.66±0.12)cm,P0.05];研究组术后恢复至正常宫腔所需时长较对照组显著缩短[(3.22±0.89)个月vs.(3.64±0.96)个月,P0.05],粘连复发率亦显著低于对照组(16.0%vs.20.0%,P0.05);自术后宫腔恢复正常后继续随访12个月,研究组辅助生殖治疗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8.0%vs.32.0%,P0.05)。结论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应用麒麟丸联合戊酸雌二醇辅助治疗,可改善子宫内膜厚度,缩短术后恢复至正常宫腔所需时间,提高术后临床妊娠率,降低宫腔粘连复发几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医用几丁糖联合大剂量雌激素预防宫腔再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3月~2011年6月80例宫腔粘连在我院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切除术,根据术后防粘连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研究组41例,术毕予医用几丁糖2.5 ml,术后口服戊酸雌二醇片3 mg,Q12 h,共21 d;对照组39例,术毕置放宫内节育器,术后口服戊酸雌二醇片1 mg,QD,共21 d。结果研究组宫腔镜手术后宫腔再粘连3例,此3例术前均为重度粘连,分离2次后均成功。对照组宫腔镜手术后宫腔再粘连9例,其中3例术前为中度粘连,6例为重度粘连,3例分离2次成功,余6例随访3个月B超示子宫内膜菲薄(〈5 mm),回声不连续。研究组再粘连率7.3%(3/41)明显低于对照组23.1%(9/39)(χ2=3.894,P=0.048)。结论宫腔粘连术后医用几丁糖联合大剂量雌激素能有效预防再粘连。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重度宫腔粘连术后放置防粘连膜与注水球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比较。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重度宫腔粘连患者62例纳入研究,患者均实施宫腔镜下宫腔粘连术治疗。术后双盲法分组,实验组(n=31)、对照组(n=31)。对照组术后放置注水球囊,实验组于术后放置防粘连膜。对比两组患者妊娠结局、治疗效果、粘连复发情况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首次妊娠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妊娠率及自然流产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6.77%,较对照组患者的74.19%显著提升,组间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粘连复发率分别为9.68%、41.94%,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重度宫腔粘连术后放置防粘连膜可有效降低粘连复发率,提升治疗效果及妊娠结局,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宫腔镜与透明质酸钠防粘连产品联合应用在治疗难治性宫内妊娠物残留的临床疗效及术后粘连情况。方法对23例难治性官内妊娠物残留患者行宫腔镜清宫术,术后使用透明质酸钠防粘连产品作为实验组。另取23例难治性宫内妊娠物残留患者行清宫术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术后宫内残留物的清除效果、术后宫腔粘连情况、阴道出血情况、月经恢复情况(包括周期、经期、经量)。结果治疗前后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宫腔镜治疗难治性宫内妊娠物残留可视化的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术后使用透明质酸钠防粘连凝胶有效地降低和防止了宫腔的粘连。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宫腔粘连分离术后胚胎移植助孕活产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宫腔镜检查诊断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 IUA)并行宫腔粘连分离术,于2018年1月~2020年12月行胚胎移植共643例资料。比较术后治疗方案及胚胎移植后的妊娠结局。以活产率为主要终点指标,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活产的因素。结果 643例中,宫腔粘连为轻度20.5%(132/643),中度63.6%(409/643),重度15.9%(102/643)。宫腔镜术后至第一周期胚胎移植的中位时间为126(73,225)d。临床妊娠率32.7%(210/643),活产率24.7%(159/64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926,95%CI:0.880~0.974,P=0.003)和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OR=1.188,95%CI:1.030~1.370,P=0.018)是活产的预后因素。轻度粘连组和中度粘连组中年龄增大活产率显著降低(P=0.004、0.018),重度粘连组随着年龄增加活产率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P=0.526)。术后雌激素用量、人工周期数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宫腔镜诊治宫内妊娠组织残留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8例流产、引产术后诊断宫内有妊娠组织物残留的患者行宫腔镜诊断、手术治疗。总结其优势、临床效果、成功率、并发症,并进行随访。结果 98例均在宫腔镜直视下成功诊治、手术。术后口服雌激素+孕激素行人工周期治疗或放置宫内节育器,术后随访80%患者月经恢复正常。结论科学合理选择宫腔镜是诊治妊娠组织残留的有效措施,能有效避免因多次清宫对子宫内膜的损伤,减少宫腔粘连及不孕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宫腔镜与B超联合应用治疗宫腔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在B超监测下行宫颈扩张器或宫腔镜电切分离子宫内粘连,术后给予抗生素、人工周期、IUD留置治疗,结果:55例宫腔粘连完全分离,无并发症发生,术前闭经或月经稀少48例,术后月经恢复正常43例(89.6%);24例痛经治疗后各得到缓解。有生育要求的36例中21例妊娠(58.3%),轻度粘连妊娠率最高81.8%(9/11)中度粘连妊娠率54.5%(12/22),重度粘连没有妊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26,p=0.033)。结论:宫腔镜与B超联合应用是治疗宫腔粘连的理想方法,术后受孕与宫腔粘连的程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医用几丁糖在宫腔粘连分离术后预防宫腔再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3月-2013年4月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112例,根据术后防粘连的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61例,术后宫腔内放置医用几丁糖2.5 ml及元宫环1枚,术后联合人工周期治疗(戊酸雌二醇3 mg每12 h口服1次,共21 d,最后10 d加用安宫黄体酮6 mg,1次/d,口服);对照组51例,术后宫腔内放置元宫环1枚,术后用药同研究组.比较2组术后再粘连发生率.结果 2组轻度粘连患者术后均未见宫腔粘连复发.中度宫腔粘连患者分离术后复发率研究组13.9%(5/36)显著低于对照组36.7%(11/30)(Z=-2.134,P=0.033).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分离术后复发率研究组66.7%(6/9)与对照组88.9%(8/9)无统计学差异(Z=-1.102,P=0.270).重度粘连患者二次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后宫腔镜检查,研究组2例存在粘连,对照组7例,有统计学差异(Z=-2.017,P=0.044).结论医用几丁糖能有效预防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的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发育不良患者在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中行芬吗通激素替代方案时血清雌二醇(E_2)水平、内膜厚度与胚胎种植结局的关系,并分析不同17β雌二醇剂量和用药方式对血清E_2水平、内膜厚度和种植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子宫内膜发育不良患者(曾行戊酸雌二醇激素替代方案因内膜厚度未达标而取消周期)行芬吗通激素替代方案的41个FET周期,根据临床结局分为着床组与未着床组,分析胚胎种植结局与血清E_2水平和内膜厚度的关系。并根据不同雌激素剂量和用药方式分为三组:A组仅口服雌激素6 mg,B组口服雌激素4 mg+阴道给药2 mg,C组口服雌激素6mg+阴道给药2 mg。三组两两比较其血清E2水平、内膜厚度和妊娠结局是否有差别。结果胚胎着床组与未着床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不育年限、移植胚胎数、优质胚胎数、基础E_2水平、移植日E_2水平、注射黄体酮第3日(D3)E_2水平、用药第7天内膜厚度和移植日内膜厚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着床组的内膜增厚值明显大于未着床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分别与A组相比,移植日E_2水平、注射黄体酮D3日E_2水平和内膜增厚值均明显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与B组相比,除内膜增厚值明显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FET周期中,芬吗通激素替代方案适合用于子宫内膜发育不良患者,其血清E2水平、子宫内膜厚度、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均可达到满意效果。内膜增厚值是影响FET结局的重要因素之一。雌激素用药剂量与方式以口服17β雌二醇4 mg+阴道给药2 mg比较适宜内膜生长及胚胎种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手术结合术后系统防粘连治疗在诊断和治疗宫腔粘连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本院妇产科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患者156例。以宫腔镜联合腹腔镜诊断结果为标准,分析子宫输卵管造影(HSG)和超声检查的诊断效果。随访术后妊娠率、活产率及术后妊娠间隔时间。结果(1)HSG和B超检查对宫腔粘连的阳性诊断率分别为62.5%和60.5%,漏诊率分别为30.2%和32.6%,误诊率分别为7.3%和7.0%。腹腔镜检查提示〉70%宫腔粘连患者合并盆腔疾病。(2)术后随访1~2年,共追踪到80例患者,术后妊娠率为36.2%,活产率52.0%。术后平均妊娠间隔时间2~16个月,平均(7.2±3.3)个月,术后6个月内妊娠流产率高于6个月后妊娠(P〈0.05)。结论HSG和超声检查作为不育症的常规检查,对诊断宫腔粘连有一定的价值,但有一定的漏诊率和误诊率。宫腔镜手术是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联合腹腔镜手术有利于提高妊娠率。宫腔镜粘连分离术后4~10个月妊娠几率最高,术后6个月后妊娠结局优于术后6个月内妊娠,合适的妊娠时机仍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宫腔内灌注治疗对反复种植失败(RIF)患者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的39例拟行冷冻胚胎移植的RI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9例),治疗组在移植前3d抽取外周血20ml,应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PBMC后行宫腔灌注。对照组移植前未行自体PBMC宫腔灌注。结果两组患者年龄、血清卵泡刺激激素(FsH)、取卵周期数、移植周期数、移植胚胎数和单周期移植优质胚胎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胚胎种植率(22.8%VS.6.4%)和临床妊娠率(50.0%VS.17.6%)比较,治疗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单周期活婴出生率(45.0%VS.17.6%)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自体PBMC宫腔内灌注治疗可以提高RIF患者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故可作为RIF患者胚胎移植前提供可选择的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手术后口服避孕药或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曼月乐)对预防复发的效果。方法2009年1月~2011年10月门诊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且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息肉116例,由患者知情选择术后处理方法。34例官腔镜手术后1个月开始应用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12个月(避孕药组),39例官腔镜术后1个月放置曼月乐(曼月乐组),43例仅行官腔镜手术切除息肉(对照组)。术后3、6、12个月随访,比较3组复发率,以及月经和血红蛋白情况。结果术后均完成12个月随访。复发率避孕药组2.9%(1/34),曼月乐组2.6%(1/39),对照组18.6%(8/43),3组间复发率差异有显著性(X2=8.649,P=0.013),对照组复发率是另外2组的6倍。术后3、6、12个月避孕药组和曼月乐组月经量少的构成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术后12个月避孕药组和曼月乐组血红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官腔镜术后应用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或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可以降低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不良反应轻,创伤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雌激素不同给药方式在冻融胚胎移植中的应用。方法采用激素替代周期行冻融胚胎移植患者244例,随机分为经皮17β-雌二醇组120例(研究组)和口服戊酸雌二醇组124例(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血雌二醇浓度上升曲线、给予黄体酮日雌二醇用药总量、子宫内膜厚度和类型、周期取消率、胚胎移植结局及药物副作用。结果黄体日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研究组雌二醇各监测点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4)、用药总量显著性较低(P=0.03);研究组周期取消率(0.83%)显著低于照组(6.45%)(P=0.02);研究组生化妊娠率和临床妊娠率高于对照组,自然流产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90、0.54和0.16)。结论 17β-雌二醇经皮给药可以有效的应用于激素替代周期冻融胚胎移植患者。  相似文献   

17.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失败后宫腔镜检查9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助孕治疗失败后要求再次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IVF-ET失败后要求再次行IVF-ET患者91例,根据第二次IVF-ET前接受宫腔镜检查情况分为宫腔形态正常组(A组)与宫腔形态异常组(B组),分析宫腔镜检查情况,并比较两组在重复IVF-ET周期中优质胚胎率、着床率、临床妊娠率。结果91例中宫腔镜检查宫腔形态正常49例(54%),发现宫腔内微小病变42例(46%),包括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炎、宫腔轻度粘连、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增殖和子宫内膜发育不良,宫腔形态异常组经宫腔镜矫治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明显提高。结论 宫腔镜可以发现存在于宫腔内的微小病变;IVF-ET失败患者应放宽宫腔镜检查指征,以提高重复周期的临床妊娠率和着床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去氧孕烯炔雌醇(妈富隆)用于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后预防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s,EPs)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月76例EPs宫腔镜术后处理根据患者意愿分为2组:对照组38例,官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后不给予任何治疗;治疗组38例,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后口服妈富隆3个疗程。2组随访6个月观察EPs复发情况。结果对照组术后复发8例(8/38,21.1%),月经改善24例(24/38,63.2%);治疗组术后复发1例(1/38,2.6%),月经改善34例(34/38,89.5%),2组月经改善及术后复发均有统计学差异(x2=7.280,P=0.007;x2=4.537,P=0.033)。结论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后联合妈富隆治疗,有助于临床症状改善及预防EPs复发。  相似文献   

19.
倪丰  张莹莹  姜宏 《生殖医学杂志》2014,23(10):805-808
目的探讨冻融周期胚胎移植在子宫内膜厚度8mm的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本中心接受IVF/ICSI-ET治疗、子宫内膜厚度8mm的患者,共194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按移植胚胎类型分为2组:A组:新鲜胚胎移植组(n=120),B组:冻融胚胎移植组(n=74)。随机选取同期子宫内膜厚度≥8mm患者,共388个周期,按移植胚胎类型分为2组:C组:新鲜胚胎移植组(n=182),D组:冻融胚胎移植组(n=206)。分别比较组间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和早期流产率。结果 A组和B组的临床妊娠率(24.2%vs.43.2%)和胚胎种植率(16.1%vs.23.7%)均有显著性差异,A组均显著低于B组(P0.05),但两组间早期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2%vs.18.8%,P0.05)。C组和D组的临床妊娠率(49.5%vs.46.6%)和胚胎种植率(28.6%vs.28.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间早期流产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11.1%vs.9.4%,P0.05)结论对子宫内膜厚度8mm患者,选择冻融周期胚胎移植可获得更高的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但不能降低早期流产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于体外受精(IVF)超排卵周期取卵后及移植前,对根据血液指标和超声指标诊断为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高风险患者,在充分知情同意下由患者自行选择新鲜胚胎移植或全胚冷冻后择期冻胚移植,观察比较两种情况下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6月30日期间进行IVF且有OHSS高风险的患者共374例,分为鲜胚胎移植组(A组)65例和全胚冷冻后择期冻胚移植组(B组)309例,比较两组妊娠结局的相关指标。结果 A组的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分别为41.5%(27/65)、30.0%(39/130)、7.4%(2/27)、3.7%(1/27),B组分别为69.6%(215/309)、50.2%(310/618)、7.0%(15/215)、3.7%(8/215),两组间妊娠率和种植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OHSS发生率A组为10.8%,而B组仅为1.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有OHSS高风险的患者应该果断选择全胚冷冻并择期行冻胚移植,可减少甚至杜绝OHSS的发生,从而提高IVF安全性并可获得更为满意的妊娠结局,且可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