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比较以细胞筛为载体的玻璃化冷冻与慢速程序化冷冻用于人卵巢组织冷冻的效果。方法人卵巢组织取皮质切块后,随机分为3组:新鲜组织对照组(F组)、慢速程序化冷冻组(S组)及以细胞筛为载体玻璃化冷冻组(V组)。卵巢组织冷冻复苏后,固定切片后行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卵泡形态;使用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观察卵泡凋亡情况;部分卵巢组织体外培养,隔日采集培养液后检测雌二醇(E2)浓度。比较三组卵泡正常形态率、卵泡凋亡率及E2浓度。结果与F组原始卵泡正常形态率(91.1%)相比,V组原始卵泡正常形态率(88.1%)无显著差异(P0.05),而S组原始卵泡正常形态率(79.6%)显著下降(P0.001);V组初级卵泡正常形态率(74.2%)与S组(73.6%)相似,但两组均低于F组(89.0%)(P0.05);凋亡检测中,3组凋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体外培养2周,各组E2浓度持续上升,F组E2浓度显著高于S组、V组(P0.001),而S组与V组E2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以细胞筛为载体的玻璃化冷冻能较好地保存人卵巢组织,复苏后组织体外培养后,还可持续分泌E2。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不同冷冻方法对兔卵巢组织的保存效果。方法15只新西兰雌兔,取卵巢皮质切块后,随机分成5组:新鲜组(A组)、二甲亚砜慢速冷冻组(B组)、丙二醇慢速冷冻组(C组)、冷冻管玻璃化冷冻组(D组)及固相表面玻璃化冷冻组(E组)。比较各组卵巢组织的原始和初级卵泡形态正常率;通过体外培养测定培养液中雌二醇(E2)水平;比较冻融后卵巢组织的内分泌功能;通过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原始卵泡正常形态率与A组相比,B、D组显著降低(P〈0.05),C、E组无显著性差异;初级卵泡正常形态率5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培养14d后,各实验组原始卵泡形态正常率均低于A组(P〈0.001),各实验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组间初级卵泡形态正常率无明显差异。体外培养过程中,培养液E水平不断增加(P〈0.001),慢速冷冻和玻璃化冷冻的E2平均浓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细胞凋亡检测显示,无论是原始卵泡还是初级卵泡,与A组相比,各实验组的卵泡凋亡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本实验中,慢速冷冻和固相表面玻璃化冷冻均能很好地保存兔卵巢组织,经过体外培养,能保持一定的内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玻璃化冷冻-复苏液及冷冻-复苏过程对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后早期胚胎发育潜能及卵母细胞特异性发育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C57BL/6小鼠417枚成熟期卵母细胞随机分为三组,新鲜-对照组154枚,新鲜-复苏液处理组105枚,玻璃化冷冻复苏组158枚,行体外受精比较三组2-细胞率及囊胚率,比较三组卵母细胞特异性基因H1foo、Bmp15、Gdf9、Sohlh2、Nobox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体外受精后玻璃化冷冻复苏组2-细胞率(63.93%)显著低于其他两组(81.25%、77.42%)(P0.05),囊胚率三组无统计学差异。Bmp15、Gdf9、Sohlh2、Nobox的mRNA表达水平三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H1foo-αmRNA和蛋白表达在玻璃化冷冻复苏组显著低于新鲜-对照组和新鲜-复苏液处理组(P0.05)。结论玻璃化冷冻-复苏液对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后早期胚胎发育及卵母细胞特异性基因表达无显著影响,而冷冻复苏过程会降低体外受精后2-细胞率及H1foo-α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不同冷冻方法对不同成熟阶段小鼠卵母细胞复苏、胚胎发育及细胞骨架的影响,寻求最佳的卵母细胞冷冻方法。方法分别以SOPS玻璃化及慢速法冷冻小鼠中期(MII)和生发泡期(GV)卵母细胞。解冻复苏后,分别作体外培养成熟(IVM)、体外受精(IVF)或固定作免疫荧光标记,统计复苏率、成熟率、受精率、囊胚率及纺锤体等细胞骨架指标。结果玻璃化冷冻组MII卵和GV卵母细胞的复苏率及囊胚率均显著高于慢速冷冻组(P<0.05)。慢速冷冻组中MII卵复苏率显著低于GV卵(40.4%vs 57.1%,P<0.01)。但同一种冷冻方法保存的MII卵和GV卵的受精率及囊胚率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GV卵成熟率无显著差异。玻璃化冷冻组GV卵的纺锤体、染色体及纺锤体和染色体正常率均高于慢速冷冻组GV卵但无显著差异。结论玻璃化冷冻能有效改善冻融卵母细胞的复苏及胚胎发育;与MII卵比较,冷冻GV卵对细胞骨架损伤较小;两种冷冻方法均不影响GV卵冻融后成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山羊卵巢组织不同玻璃化冷冻方法对其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体外受精及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三种不同的冷冻保护液(Ⅰ、Ⅱ、Ⅲ)保存的卵巢组织吸入0.25ml麦管中直接投入液氮中冷冻保存。采用慢速解冻法解冻后对卵巢组织进行形态学观察;收集卵母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结果三种不同冷冻方法冷冻卵巢组织解冻后收集的卵母细胞存活率分别为55.2%、48.9%和46.7%,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成熟率分别为58.5%(I组)、28.9%(II组)、33.3%(III组),I组显著高于Ⅱ、Ⅲ组(P<0.01);三组的受精率、卵裂率、8细胞胚胎的形成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卵巢组织解冻后形态学分析表明,I组效果好于Ⅱ、Ⅲ组。结论采用玻璃化方法冷冻卵巢组织,在冷冻保护液中加入卵黄可提高冷冻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程序化冷冻和玻璃化冷冻两种方法保存人卵巢组织,解冻后组织病理分析原始卵泡存活情况。方法卵巢组织取自15例卵巢畸胎瘤患者,卵巢皮质切割成10mm×1mm×1mm的组织条随机分配到玻璃化冷冻组(A组)、程序化冷冻组(B组)、新鲜对照组(C组),组织病理分析比较三组原始卵泡形态的影响。结果三组共有572个原始卵泡,C组中96.9%的原始卵泡保持形态学正常,A和B组分别为85.6%与83.9%,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A与B组比较,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管冻融后组织的原始卵泡存活率小于新鲜组织,玻璃化冷冻与程序化冷冻方法都能较好地保存人类卵巢组织,可用于人类卵巢组织的冷冻保存。  相似文献   

7.
冷冻环玻璃化法冷冻小鼠卵母细胞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ED15(15%ethylene glycol,EG+15%dimethylsulphoxide,DMSO)冷冻环玻璃化法冻存小鼠成熟卵母细胞的效果,以及对其纺锤体形态、染色体分布和发育潜能的影响。方法分别以小鼠新鲜成熟卵母细胞为对照组,玻璃化冷冻复苏卵母细胞为冷冻组。玻璃化冷冻以冷冻环为载体,以乙二醇(EG)及二甲亚砜(DMSO)联合作冷冻保护剂。解冻后观察细胞存活情况并对解冻后培养0、1、2h的卵母细胞行纺锤体及染色体免疫荧光染色,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其余卵母细胞行体外受精培养,计算受精率、囊胚形成率。结果冷冻组成熟卵母细胞存活率为98.2%,复苏后卵母细胞培养0、1、2h的纺锤体形态正常率及染色体分布正常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87.0%、90.9%、90.3%vs95%,P>0.05;91.3%、95.4%、93.5%vs90%,P>0.05);冷冻组受精率及囊胚形成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81.3%vs85.2%,P>0.05;76.1%vs75.4%,P>0.05)。结论ED15冷冻环玻璃化法冻存小鼠成熟卵母细胞复苏存活率高,对其纺锤体形态、染色体分布及发育潜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早期慢速冷冻的D3卵裂期胚胎复苏后培养至囊胚移植的临床结局。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深圳中山泌尿外科医院生殖中心D3卵裂期胚胎慢速冷冻复苏周期为研究对象,同一患者复苏的胚胎来自于同一取卵周期。根据移植胚胎策略不同分为:(1)卵裂期移植组,即慢速冷冻复苏后直接行卵裂期胚胎移植,共55个复苏周期。(2)囊胚移植组,即复苏后继续培养至囊胚移植,共57个复苏周期。分析囊胚移植组胚胎复苏后继续培养的囊胚形成率,两组患者移植后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异位妊娠率、多胎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及抱婴率等临床结局。结果早期慢速冷冻的D3卵裂期胚胎复苏存活率为72.57%,继续培养后的囊胚形成率为29.50%。移植时卵裂期移植组平均移植胚胎数显著高于囊胚移植组[(2.64±0.53)vs.(1.39±0.54)枚,P0.05],移植胚胎中优质胚胎占比无显著性差异(58.82%vs.47.37%,P0.05)。移植后的临床结局显示,两组临床妊娠率(44.44%vs.39.02%)、异位妊娠率(5.00%vs.0%)、多胎妊娠率(20.00%vs.25.00%)、早期流产率(20.00%vs.18.75%)、抱婴率(26.19%vs.28.21%)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卵裂期移植组的种植率略低于囊胚移植组(22.69%vs.33.33%),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组临床结局差异不大,培养至囊胚移植显著减少平均移植胚胎数,但是增加无可移植胚胎的风险,各中心需要综合考虑患者意愿及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慢速冷冻胚胎复苏后移植策略。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直接覆盖玻璃化冷冻(DCV法)和半麦管法玻璃化冷冻(HS法)处理家兔卵巢组织,探讨两种冷冻方法对卵泡组织形态学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10只健康雌性新西兰家兔的卵巢组织块随机分配组成新鲜对照组、DCV法和HS法玻璃化冷冻组3个实验组,观察和比较各组间卵巢内卵泡的组织形态学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1)与对照组卵巢组织中的原始卵泡及初级卵泡的形态正常率(分别为88.11%和72.86%)相比,冷冻复苏后的原始卵泡及初级卵泡形态正常率在DCV法(分别为72.66%和55.08%)和HS法(分别为71.73%和56.18%)均显著降低(P0.05),且初级卵泡的形态正常率均显著低于原始卵泡(P0.05),但两个冷冻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观察卵泡超微结构的改变:两种玻璃化冷冻法主要损伤的是细胞浆中的线粒体,细胞核也会出现核固缩现象。结论 DCV法和HS法玻璃化冷冻均能保存家兔卵巢组织内的卵泡,但冷冻所导致的原始卵泡和初级卵泡损伤仍不可避免,其中初级卵泡损伤更明显。这两种冷冻法处理后的卵泡组织形态学无显著性变化,但在一定程度上会损伤卵泡中各组成部分的细胞超微结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胚胎玻璃化冷冻对胎鼠及胎盘H19基因印记控制区(DMD)甲基化状态的影响. 方法 以正常生育期雌雄鼠合笼获得的14 d胎龄的胎鼠及胎盘为对照组;以促排卵、体外受精、体外培养及胚胎移植后获得14 d胎龄的胎鼠及胎盘作为体外受精组;冷冻组与体外受精组不同的是体外培养的胚胎经玻璃化冷冻复苏后再移植.对获得的胎鼠及胎盘提取基因组DNA,经亚硫酸盐变性后克隆测序分析H19 DMD的甲基化状态. 结果 体外受精组胎鼠H19 DMD区有甲基化丢失,胚胎冷冻组中丢失更严重;胎盘中也存在明显的甲基化丢失,但冷冻组与体外受精组相比无明显改变. 结论 本研究提示小鼠胚胎的玻璃化冷冻过程会加重体外操作等引起的植入后胎鼠H19 DMD甲基化丢失;对胎盘H19 DMD甲基化状态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不同卵巢组织条厚度对超低温冷冻效果的影响,同时评估卵巢组织的凋亡情况.方法 卵巢组织取自10例手术的妇女.冷冻前行卵巢组织切片,按最小厚度随机分成1.0、0.5、0.25 mm 3组.采用二甲基亚砜(DMSO)为冷冻保护剂的程序慢速冷冻法进行超低温冷冻保存.冻融后进行卵泡计数及各组间正常卵泡形态学分析比较,使用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进行组织细胞凋亡检测.上述结果与新鲜卵巢组织进行比较.结果新鲜卵巢组中97.6%原始卵泡保持形态学正常,切片厚度为1.0、0.5、0.25 mm三组形态正常率分别为71.1%、73.9%和72.7%,与新鲜组比较,三实验组下降明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15.66,P〈0.001);而三冷冻组间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0.153,P=0.926).TUNEL原位杂交显示窦前卵泡颗粒细胞中未见凋亡阳性信号,窦卵泡中可见散在阳性信号细胞,卵巢间质细胞亦有散在凋亡信号.结论 0.5~1.0 mm厚度卵巢组织为行超低温冷冻保存是较合理厚度,卵泡闭锁的机理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中电凝次数与患者卵巢储备功能的相关程度。方法:回顾分析65例接受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电凝次数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36例多于5次(多次组),29例不大于5次(少量组)。两组患者均于术前、术后第3个月检测血清性激素(FSH、LH、E2、T及P)浓度,并应用阴道彩超检测卵巢截面积、卵巢间质动脉血流的收缩期峰值(PSV),窦卵泡数(F0),并进行对比分析。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电凝次数与上述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血清性激素(FSH、LH、E2、T及P)浓度及卵巢截面积、PSV与F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少量组相比,治疗后3个月,多次组FSH、LH浓度较高,E2浓度及卵巢截面积、PSV与F0则较低(P<0.05);而T、P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电凝次数与E2血清浓度呈负相关(OR=0.634,P=0.037),而与F0呈正相关(OR=2.527,P=0.022)。结论: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中增加电凝次数可降低卵巢储备功能,应尽量减少使用次数。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nRH—ant)方案中卵巢反应性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分析因输卵管因素和(或)男方因素在我院生殖中心进行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助孕的患者共452个周期,按患者的卵巢反应性分为卵巢低反应组、正常反应组和高反应组,比较拮抗剂方案中患者的一般情况、内分泌激素水平、促性腺激素(Gn)用药时间和剂量、获卵数、受精率及临床妊娠结局,并分析上述因素与卵巢反应性的关系。结果(1)在卵巢低反应组、正常反应组和高反应组中,患者的年龄、基础卵泡刺激素(bFSH)水平、基础睾酮(T)水平、窦卵泡计数(AFC)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2)三组患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的雌二醇(E:)水平、Gn的用量、取卵数、移植数、冷冻数及流产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Gn的用药时间、子宫内膜厚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卵巢低反应组的临床妊娠率(30.28%)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bFSH水平及总Gn用量与卵巢反应性呈负相关,取卵数与卵巢反应性呈正相关。结论拮抗剂方案中,卵巢反应性与患者的年龄、bFSH水平及Gn用量有关,对卵巢反应性进行评估应当结合患者的一般情况、超声学检查及内分泌特点等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卵巢黄素化颗粒细胞细胞周期蛋白D2(cyclin D2)的表达与卵巢功能及超排卵过程中卵巢反应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48例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的卵巢黄素化颗粒细胞,根据取卵时卵泡发育数不同将卵巢反应性分为高反应组(12例)、中反应组(30例)及低反应组(6例)。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颗粒细胞膜上eyclin D2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颗粒细胞cyclin D2 mRNA的表达水平;化学发光法测定基础血清卵泡刺激素(FSH),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E2水平。分析颗粒细胞eyelin D2 mRNA及蛋白的表达与IVF临床各项参数、卵巢反应性的关系以及和颗粒细胞增殖活性PCNA标记指数(PCNA-LI)的相关性。结果(1)黄素化颗粒细胞cyclinD2蛋白表达与年龄、基础FSH水平及促性腺激素(Gn)支数呈负相关(r=-0.547,P〈0.01;r=-0.456,P〈0.05;r=-0.451,P〈0.05);cyclinD2蛋白表达与获卵数和hCG日E2水平呈正相关(r=0.592,P〈0.01;r=0.626,P〈0.01);高、中和低反应三组cyclinD2蛋白表达有显著统计学差异(F=4.995,P〈0.05)。(2)黄素化颗粒细胞cyclin D2 mRNA表达与年龄、基础FSH水平呈负相关(r=-0.510,P〈0.05;r=-0.891,P〈O.01);与获卵数和hCG日E2水平呈正相关(r=0.629,P〈0.01;r=0.524,P〈0.05);高、中和低反应三组cyclin D2 mRNA的表达有显著统计学差异CF=8.843,P〈0.01)。(3)黄素化颗粒细胞cyclin D2蛋白及mRNA表达与PCNA-LI均呈显著正相关(r=0.696,P〈0.01;r=0.498,P〈0.0S)。结论黄素化颗粒细胞cyclin D2 mRNA及蛋白的表达可反映卵巢储备功能并与卵巢反应性正相关。cyclin D2可能通过调节颗粒细胞的增殖分化参与卵泡的发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卵泡液和血清内分泌腺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EG-VEGF)浓度水平对接受控制性超促排卵(COH)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妇女并发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的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2008年10月至2009年2月因输卵管和(或)男性因素进行IVF/ICSI治疗,COH中呈中、重度卵巢反应的不育妇女74例,其中OHSS组14例,非OHSS组6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取卵日卵泡液和取卵后第2天血清的EG-VEGF、VEGF浓度。结果所有患者中,卵泡液EG-VEGF、卵泡液VEGF和血清EG-VEGF浓度均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血清雌二醇(E_2)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630,P0.01;r=-0.559,P0.01;r=-0.478,P0.01),而与血清VEGF浓度无此相关性,卵泡液EG-VEGF和卵泡液VEGF浓度间呈显著正相关(r=-0.412,P0.01)。与非OHSS组相比,OHSS组的卵泡液EG-VEGF、卵泡液VEGF和血清EG-VEGF浓度均明显降低(P0.01,P0.01,P0.05),而血清VEGF浓度无显著差异。与轻度OHSS者相比,中度OHSS者的卵泡液EG-VEGF浓度显著降低(P0.01),而血清EG-VEGF、卵泡液VEGF和血清VEGF浓度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卵泡液和黄体早期血清EG-VEGF浓度与卵巢反应负相关并在OHSS发生者中明显下降,可用于预测OHSS的发生。与VEGF相比,EG-VEGF对OHSS的预测性更强,且卵泡液EG-VEGF浓度还能预测OHSS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的止血方式行腹腔镜卵巢良性肿瘤剔除术对患者月经及性激素水平的近期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3月-2009年8月行腹腔镜下良性卵巢囊肿剔除术105例资料,按止血方式分为缝合组(镜下缝合止血47例)和电凝组(双极电凝止血,输出功率40-50w,58例)。观察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月经情况。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抽血测定17B-雌二醇(E,)、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结果与电凝组相比,缝合组手术时间长[(65.2±23.7)rainvs.(40.6±20.5)min,t=5.701,P=0.000],出血量多[(105.2±30.3)mlvs.(65.6±25.4)ml,t=7.285,P=0.000]。电凝组和缝合组各有2例和1例出现卵巢功能早衰(x^2=0.000,P=1.000)。2组术后1个月和3个月时,E2、FSH和LH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术后6个月,2组相比,电凝组E:水平降低、FSH和LH水平升高更显著[E:缝合组(341.5±43.8)ng/L,电凝组(246.5±52.5)ng/L,t=9.917,P=0.000;FSH缝合组(6.99±2.32)U/L,电凝组(9.05±2.61)U/L,t=-4.249,P=0.000;LH缝合组(11.33±3.11)U/L,电凝组(15.83±3.50)U/L,t=-6.891,P=0.ooo3。结论从术后激素测定的方面比较,腹腔镜下卵巢的缝合止血法和电凝止血法,在术后早期(3个月内)对卵巢功能的损害相近,但在6个月后,缝合止血法较电凝止血法对卵巢功能的损害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玻璃化冷冻对卵巢刺激(ovarian stimulation,OS)和控制性超促排卵(controlled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COH)来源的卵母细胞影响.方法 对OS和COH来源的卵母细胞进行玻璃化冷冻,解冻后观察存活率,继续发育潜能及移植后的妊娠率并与COH来源的新鲜卵母细胞进行比较.结果 OS和COH来源的卵母细胞玻璃化冻融后的存活率和继续发育潜能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新鲜卵母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H冷冻组和OS冷冻组的妊娠率和种植率分别是25.0%(3/12)、20.8%(5/24)和33.3%(1/3)、12.5%(1/8).结论 玻璃化冷冻技术可以应用于OS和COH来源的成熟卵母细胞的冷冻保存,对其继续发育潜能和妊娠结局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血清雌二醇(E2)值与B超下直径14mm的卵泡数比值及与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治疗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IVF/ICSI-ET治疗的不育患者487例,根据HCG注射日E2值/直径14mm卵泡数比值分为3组:比值917.5为A组,比值917.5~1 284.5为B组,比值1 284.5为C组,比较3组的一般情况和临床结局。结果 B组获卵数、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均高于其他两组,C组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在三组中最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CG日E2值与B超下直径14mm的卵泡数比值对预测IVF最终妊娠结局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