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淋巴细胞主动免疫联合地屈孕酮在封闭抗体阴性所致复发性流产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55例封闭抗体阴性所致的复发性流产,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淋巴细胞主动免疫联合地屈孕酮常规保胎治疗;对照组25例,未行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仅采用地屈孕酮常规保胎治疗。观察妊娠结局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妊娠成功率为83.3%(25/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妊娠成功率44.0%(11/25)(P0.05)。免疫治疗后,封闭抗体阳性组妊娠成功率91.7%(22/24)显著高于封闭抗体阴性组[50.0%(3/6)](P0.05)。结论淋巴细胞主动免疫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封闭抗体阴性所致复发性流产患者妊娠成功率较高;主动免疫治疗后封闭抗体阳性组较阴性组妊娠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不明原因的复发性流产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3年6月我院诊治的复发性流产患者749例,分为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组(380例)和黄体酮常规保胎对照组(369例)。根据淋巴细胞注射时机和淋巴细胞来源不同,淋巴细胞免疫治疗组又分为3组。A方案:常规方案;B方案:应急方案;C方案:备选方案。对各组的妊娠结局、再发流产率与妊娠成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流产率(10.3%)显著低于对照组(67.8%)(P0.05)。主动免疫治疗组患者妊娠成功率为89.7%,对照组治疗成功率为32.2%,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治疗A、B、C三方案的再发流产率与妊娠成功率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能有效治疗复发性流产,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封闭抗体检测能够对妊娠结局有积极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临床治疗中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2012年我院诊治的复发性流产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无特殊处理和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同时对主动免疫治疗患者封闭抗体阴性与阳性的妊娠结局进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流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主动免疫治疗后封闭抗体阳性患者妊娠成功率为88.5%,阴性患者妊娠成功率为57.1%,阳性组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能过有效治疗复发性流产,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而封闭抗体检测能够对妊娠结局有积极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
联合主动免疫治疗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疗效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主动免疫联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黄体酮治疗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UHA)的疗效。方法50例UHA患者采用淋巴细胞行主动免疫治疗,妊娠后分别采用hCG或黄体酮保胎治疗。结果经治疗后50例患者中29例妊娠,其中分娩21例,中晚期妊娠各2例,流产4例,妊娠成功率86%(25/29);主动免疫联合hCG妊娠成功率88%(14/16),联合黄体酮成功率85%(11/13),两者疗效相似;主动免疫治疗后封闭抗体转为阳性3例,其中2例成功妊娠,封闭抗体仍为阴性26例中,成功妊娠23例,二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UHA患者,淋巴细胞主动免疫联合hCG/黄体酮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两种联合主动免疫疗法的疗效无显著差异,主动免疫治疗后封闭抗体转阳与否与妊娠结局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配偶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封闭抗体阴性的反复自然流产的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行封闭抗体阴性的经治疗后获得首次妊娠的反复自然流产患者97例,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76例和对照组21例。研究组采用丈夫外周血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后观察封闭抗体的变化,对照组采用小剂量免疫抑制剂等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首次妊娠的结局。结果研究组76例孕妇,妊娠成功51例,妊娠成功率67.11%;对照组21例孕妇,妊娠成功8例,妊娠成功率38.10%。研究组妊娠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妊娠成功率(P0.05)。研究组76例免疫治疗后复查封闭抗体,27例转阳性孕妇19例妊娠成功,妊娠成功率70.37%,49例仍阴性孕妇32例妊娠成功,妊娠成功率为65.31%;两者比较妊娠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治疗可显著提高反复自然流产患者的妊娠成功率,封闭抗体转阳只是其纷繁复杂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地屈孕酮应用于同种免疫型复发性流产的临床效果,为同种免疫型复发性流产寻求可预防的方案。方法 86例同种免疫型复发性流产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应用地屈孕酮保胎治疗,对照组43例应用黄体酮保胎治疗,观察两组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妊娠成功率86.05%(37/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74%(33/43)(P0.05)。结论地屈孕酮应用于同种免疫型复发性流产患者,妊娠成功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阴道给药黄体支持方案对激素替代治疗(HRT)周期冻融胚胎移植(FET)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生殖中心接受HRT-FET的5 011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用药情况将纳入对象分为2组: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联合地屈孕酮片组(A组,3 049个周期),黄体酮软胶囊联合地屈孕酮片组(B组,1 962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及临床结局。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BMI)、孕酮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等基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胚胎着床率显著高于B组(49.89%vs.47.20%),早期流产率则显著低于B组(7.93%vs.10.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宫外孕率及多胎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联合地屈孕酮片和黄体酮软胶囊联合地屈孕酮片两种黄体支持方案应用于HRT-FET患者可以取得相似的临床结局,使用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联合地屈孕酮片可以提高胚胎着床率,降低早期流产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COS患者促排卵前一周期口服地屈孕酮预处理联合本周期排卵后地屈孕酮黄体支持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门诊就诊、口服来曲唑促排卵后指导同房的197例PCOS不孕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就诊顺序通过查询随机数字表进行分组:A组(56例):促排前一周期黄体期口服地屈孕酮预处理+排卵后口服地屈孕酮黄体支持;B组(71例):排卵后口服地屈孕酮行黄体支持;C组(70例):排卵后口服黄体酮胶囊行黄体支持。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促排卵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3组间,未破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的发生率A组(5.36%)显著低于B组(11.27%)和C组(10.00%),HCG日内膜厚度A组[(10.58±1.99)mm]显著高于B组[(8.75±1.14)mm]和C组[(8.12±1.15)mm](P均0.05)。异位妊娠发生率A组(0%)显著低于B组(2.81%)和C组(2.85%),孕早期阴道流血率和早期流产率C组(分别为27.14%和11.43%)显著高于A组(14.29%、5.36%)和B组(14.28%、5.63%)(P均0.05)。3组间优势卵泡数、排卵率、临床妊娠率、多胎妊娠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口服地屈孕酮预处理联合黄体支持可以有效提高PCOS患者来曲唑促排卵后的子宫内膜厚度,降低LUFS发生率和异位妊娠发生率,从而间接改善妊娠结局。后期需要更大样本量的随机对照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地屈孕酮联合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在治疗复发性流产中的作用。方法将90例有复发性流产史的妇女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第1组月经周期第3~25天每天口服肠溶阿司匹林25mg bid,排卵后给予口服地屈孕酮片10mg bid至孕12周;第2组月经周期第3~25天每天口服肠溶阿司匹林25mg bid,排卵后给予安慰剂至孕12周;第3组在相同时间给予安慰剂。统计分析三组的血浆血栓素A2和前列环素I2比值(TXA2/PGI2)、子宫动脉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和流产率。结果地屈孕酮+肠溶阿司匹林组较安慰剂组,TXA2/PGI2显著降低(0.62±0.27vs.1.13±0.21)、子宫动脉搏动指数显著增高(1.20±0.13vs.1.01±0.04)、足月分娩率显著增高(96.70%vs.83.33%)(P均0.05),而单纯阿司匹林组与安慰剂组比较,各观察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地屈孕酮联合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能有效减少复发性流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在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不同内膜准备方案中黄体支持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5月本院生殖中心260例激素替代FET周期患者(A组)及300例自然周期FET患者(B组)临床资料,并根据不同黄体支持方式将患者分为A1组(黄体酮针剂+地屈孕酮,186例)、A2组(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地屈孕酮,74例)、B1组(黄体酮针剂+地屈孕酮,234例)、B2组(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地屈孕酮,66例)。比较同一周期不同黄体支持方式黄体支持效果及妊娠情况。结果两种不同内膜准备方案组内不同黄体支持方式亚组(A1组与A2组、B1组与B2组)患者间年龄、体重指数(BMI)、不孕年限、移植日内膜厚度、移植优胚数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2组的临床妊娠率、持续妊娠率均显著高于A1组(分别为58.11%vs.40.86%,50.00%vs.36.02%)(P0.05),而B2组与B1组比较,临床妊娠率及持续妊娠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分别为42.42%vs.40.60%,39.39%vs.37.18%)(P0.05)。结论激素替代周期FET患者使用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进行黄体支持,有利于改善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冻融囊胚移植周期中采用不同黄体酮制剂联合用药进行黄体支持的妊娠结局及药物费用。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研究,2012年10月至2013年4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中心行冻融囊胚激素替代周期的患者160例,均采用芬吗通白片先口服后阴道给药方式准备子宫内膜。按照不同的黄体支持方法随机分为3组:A组64例,采用黄体酮针剂注射(60mg每日1次)联合地屈孕酮片口服(10mg每日2次);B组50例,采用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阴道给药(90mg每日1次)联合地屈孕酮片口服(10mg每日2次);C组46例,采用黄体酮针剂注射(60mg每日1次)联合微粒化黄体酮软胶囊阴道给药(200mg每日2次)。两两比较A、B组及A、C组患者的妊娠结局、黄体酮药物费用。结果分别两两比较A、B组及A、C组的内膜厚度、内膜类型、开始使用孕激素日雌二醇及孕酮水平、平均移植胚胎数、种植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多胎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及异位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每移植周期黄体酮药物费用1538.5元、每获得1例临床妊娠所需费用3 077元,均高于A组的261.29元、522.58元和C组的271.49元、624.73元。接受黄体酮注射患者局部红肿发生率2.7%。接受阴道缓释凝胶及微粒化软胶囊阴道给药患者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伴瘙痒的发生率分别为2.0%及1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地屈孕酮口服的患者发生轻度胃肠道不适为1.76%。结论对于冻融囊胚移植周期,联合多途径不同黄体支持方法均可获得比较满意的临床结果。相比较于给药更简便,患者舒适度高但价格较贵的黄体酮缓释凝胶联合地屈孕酮片组(B组),黄体酮针剂联合地屈孕酮片(A组)或微粒化黄体酮软胶囊组更经济(C组)。根据患者具体的经济情况、给药方式的接受度、对不适反应的认识程度来制定不同的黄体支持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黄体支持方案对人工周期冻融胚胎移植(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8年1月我院生殖医学科366个人工周期FE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黄体支持方案不同分为A组(地屈孕酮+黄体酮注射液组,246个周期)和B组(地屈孕酮+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组,120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实验室及临床妊娠指标。结果两组间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体重指数(BMI)、基础FSH、基础LH、基础E2、移植日内膜厚度、移植优质胚胎数等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的种植率(33.33%)、生化妊娠率(60.00%)、临床妊娠率(56.67%)均显著高于A组(分别为25.93%、46.34%和41.46%)(P0.05);A、B两组间的自然流产率(13.73%vs.14.71%)、双胎妊娠率(15.45%vs.15.00%)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联合地屈孕酮用于人工周期FET黄体支持能够提高临床妊娠率,但是尚需以后扩大样本量、完善实验设计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心理护理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成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过程中实施心理护理与治疗成功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08~2008-08因输卵管因素在我院生殖中心接受IVF-ET治疗的患者207例,共行210个周期,根据是否实施心理护理分组,A组为实施心理护理组共108例,110个周期,B组为未实施心理护理组共99例,100个周期。结果A组临床妊娠率为44.5%,流产率为6.1%;B组临床妊娠率为31.0%,流产率为22.6%。A组较B组妊娠率明显提高,流产率降低。结论适当的心理护理能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和思想压力,主动配合治疗,对提高IVF-ET的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复发性流产患者免疫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复发性流产患者免疫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83例复发性流产患者予以免疫治疗,同时做好免疫治疗前供血者准备、患者准备及患者心理护理,正确注射淋巴细胞悬浊液并监测皮丘,加强注射局部皮肤的护理及健康教育等。结果免疫治疗1个疗程后,137例封闭抗体为阳性或弱阳性,其余46例再予加强治疗2~4次,38例转为阳性,总转阳率为95.62%,其中124例妊娠成功。结论复发性流产患者免疫治疗成功率高,进行系统、规范的医疗护理,结合心理护理是复发性流产患者免疫治疗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3种黄体支持方案对激素替代周期行冻融胚胎移植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生殖中心接受激素替代周期冻融胚胎移植的219个周期,根据不同的黄体支持方案分为3组,A组使用黄体酮针(91例)、B组联合使用黄体酮胶囊和黄体酮软胶囊(68例)、C组联合使用地屈孕酮片和黄体酮软胶囊(60例)。比较并分析3种黄体支持方案患者的优胚数、冻胚数、胚胎冷冻时间、移植胚胎数、胚胎复苏率、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和早期流产率。结果 3组患者优胚数、冻胚数、胚胎冷冻时间、移植胚胎数、胚胎复苏率、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B、C组患者的胚胎种植率分别为20.0%、19.8%、21.7%,临床妊娠率分别为35.2%、35.3%、38.3%,早期流产率分别为9.4%、12.5%、8.7%,3组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黄体酮针、黄体酮胶囊联合黄体酮软胶囊、地屈孕酮片联合黄体酮软胶囊3种黄体支持方案在激素替代周期行冻融胚胎移植患者中可取得相似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篇关于孕激素(主要聚焦于微粒化黄体酮和地屈孕酮)在妊娠相关领域的概述。将对以下临床问题进行讨论:先兆流产;复发性(习惯性)流产;早产;先兆子痫。回顾至2017年,所有现有数据表明微粒化黄体酮和地屈孕酮在先兆流产、复发性(习惯性)流产和早产方面具有临床疗效。但最近一些报告对微粒化黄体酮在这些方面的临床疗效提出了质疑。有关先兆子痫的治疗,只有地屈孕酮有效的临床研究数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复发性流产患者免疫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183例复发性流产患者予以免疫治疗,同时做好免疫治疗前供血者准备、患者准备及患者心理护理,正确注射淋巴细胞悬浊液并监测皮丘,加强注射局部皮肤的护理及健康教育等.结果 免疫治疗1个疗程后,137例封闭抗体为阳性或弱阳性,其余46例再予加强治疗2~4次,38例转为阳性,总转阳率为95.62%,其中124例妊娠成功.结论 复发性流产患者免疫治疗成功率高,进行系统、规范的医疗护理,结合心理护理是复发性流产患者免疫治疗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促排卵周期宫腔内人工授精(IUI)中使用地屈孕酮行黄体支持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2013~2014年617例患者于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行促排卵IUI助孕,实施IUI 1 594个周期。367例患者进入IUI周期前完成367个自然周期监测排卵,列为自然周期组,记录黄体期天数;28个促排卵未行黄体支持的周期取消IUI列为取消IUI未行支持组;根据不同的黄体支持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用达芙通行黄体支持者为A组(1 076个周期),用琪宁行黄体支持者为B组(518周期)。比较各组的黄体期天数和黄体功能不足发生率;比较A、B两组的一般情况及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异位妊娠率、活产率及新生儿情况等。结果 A、B两组的黄体期天数相似[分别为(13.80±0.80)d和(13.83±0.90)d],均显著高于取消IUI未行支持组[(12.00±1.12)d](P0.05)。A、B组黄体功能不足的发生率[分别为0.86%和0.78%]显著低于自然周期组(4.36%)和取消IUI未行支持组(32.14%)(P0.05)。A、B两组的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异位妊娠率、活产率、新生儿出生体重、Apgar评分和畸形率等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促排卵周期IUI中使用地屈孕酮行黄体支持是安全有效的,可以作为促排卵周期IUI黄体支持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肾虚邪伏理论指导下的自拟滋肾育胎方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的效果及其对激素水平和自然杀伤(NK)细胞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URSA患者94例, 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47例给予地屈孕酮治疗, 观察组47例给予联合基于肾虚邪伏理论的自拟滋肾育胎方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激素水平以及NK细胞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后,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09%,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23%, 妊娠保胎总成功率对照组(61.70%)低于观察组(85.11%), 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激素雌二醇( E2 )水平、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以及孕酮(P)水平较治疗前均上升, 且观察组均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NK细胞CD16和CD56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干预前下降, 其中CD16水平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 CD56表达水平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肾虚邪伏理论的滋肾育胎方联合地屈孕酮片治疗URSA有较好的疗效, 能改善性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地屈孕酮联合黄体酮与黄体酮对先兆流产患者血清孕酮(P)、雌二醇(E2)、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孕激素诱导的阻断因子(PIBF)水平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8-06—2020-06于新乡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接受治疗的83例先兆流产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依据用药方案分为单纯黄体酮组(黄体酮组)和地屈孕酮联合黄体酮组(地屈孕酮组)。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连续治疗30 d,比较患者临床疗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0 d检测患者的血清孕酮(P)、雌二醇(E2)、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孕激素诱导的阻断因子(PIBF)水平。结果 共纳入83例患者,黄体酮组41例,地屈孕酮组42例。治疗结束后,地屈孕酮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黄体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血清P、E2、HCG、PIBF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地屈孕酮组高于黄体酮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先兆流产患者采用地屈孕酮联合黄体酮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清P、E2、HCG、PIBF水平,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