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中医理论将胃癌、异型增生、肠上皮化生、慢性胃炎各30例进行中医分分型,分别为寒热夹杂21例,肝胃不和22例,胃阴不足29例,脾胃虚寒48例。应用ABC免疫组化法检测上述病例标本的c-myc-p2、、p53以改变Giemsa法检测幽门螺杆菌(HP)。结果表明,脾胃虚寒型HPB是性率与寒热夹杂型、肝胃不和型阳性率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c-myc、p21、、p53阳性表达与HP感染、胃粘膜病变程度呈  相似文献   

2.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关系的研究进展张万岱,陈学清近年来.对胃癌的病因学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尤其是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n,HP)在人胃中的发现以及对HP感染所致相关性慢性胃病的研究,使人们认识到HP感染作为环境因素之一,可能...  相似文献   

3.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及其与胃癌的关系王菊梅,胡伏莲(内蒙古巴盟医院内科巴盟015000)自从1983年澳大利亚的Marshall和Warren从人胃中发现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以来,临床及实验室研究证实HP在许多...  相似文献   

4.
老年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附6例报告)浙江省湖州市第二医院(313000)张慧英钱志尧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PGL)临床少见,仅占胃恶性肿瘤3%~5%。老年PGL尚未见国内报道。近年来,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可致胃癌已肯定,与胃淋巴瘤...  相似文献   

5.
幽门螺菌与胃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居于胃粘膜上皮的幽门螺杆菌(HP),作为非自身免疫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病原菌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胃癌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结局。由于慢性胃炎与胃癌的密切关系,引起人们对先前所认识胃癌病因的重新考虑。HP感染与业已认识的饮食、环境、遗传等因素,交织形成了炎症相关的癌发生模式(inflammation-related carciongenesis)。关于HP与胃癌的关系,人们作出了许多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老年慢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情况,并与中青年慢性胃炎伴HP感染组对照。结果表明:老年CAG伴HP感染的发病率较对照组高,而CAG又是老年胃癌的癌前病变,因此彻底治疗HP感染对预防老年CAG的癌变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居于胃粘膜上皮的幽门螺杆菌(HP),作为非自身免疫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病原菌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胃癌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结局。由于慢性胃炎与胃癌的密切关系,引起人们对先前所认识胃癌病因的重新考虑。HP感染与业已认识的饮食、环境、遗传等因素,交织形成了炎症相关的癌发生模式(inflammation-relatedcarciongenesis)。关于HP与胃癌的关系,人们作出了许多研究,希望找到两者之间的因果联系。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杆菌与胃上皮细胞相互作用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艺  邓长生  姚学军 《中华内科杂志》2000,39(7):454-456,I012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在体外与胃上皮细胞相互作用后的形态变化。方法 采用Hp与细胞体外共培养技术,结合透射电观察HP活菌与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相互作用后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HP以多种不同的方式黏附着胃上皮细胞。高浓度的Hp(10^7CFU/ml)可使体外2的胃上皮细胞发生明显病变,微绒毛丢失与胞浆内出现空泡样变等。反之,胃上皮细胞也可作用于HP,除了使其发生细胞既相互作用又相互适应,这在一  相似文献   

9.
通过测定42例慢性萎缩性胃为(CAG)患者和10例正常人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及抗幽门螺杆菌(HP)抗体,发现有HP感染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升高,无HP感染者则降低或正常。结果表明CAG患者体液免疫和补体免疫与HP感染密切相关,从而为临床治疗CAG、根除HP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0.
幽门螺杆菌,维生素C和胃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杆菌、维生素C和胃癌关系的研究进展龙允穗综述陈振侬、洪瑞香审校广西医科大学内二科南宁530022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与慢性胃炎(Chronicgastritis,CG),消化性溃疡(Pepticulcer,...  相似文献   

11.
幽门螺杆菌、胃泌素与慢性胃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慢性浅表性胃炎(CGS)患者行幽门螺杆菌(HP)及空腹血清胃泌素(SG)检测,对HP(+)组和HP(-)组SG作对比,抗HP治疗前后SG、病理组织学作比较,探讨两者与CSG的关系。方法:患者先行空腹作SG测定,再作胃镜检查,取胃罕粘膜3块,分另作快速尿素酶试验、Giemsa染色及病理组织学检查。HP(+)组抗HP治疗,1月后重复上述检查。结果:HP(+)且SG明显高于HP(-)组(P〈0.  相似文献   

12.
幽门螺杆菌感染时Ca2+和硝苯啶对胃泌素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杆菌感染时Ca~(2+)和硝苯啶对胃泌素释放的影响韩树堂,张志宏近来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可刺激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球溃)患者餐后胃泌素的释放[1,2],消除胃粘膜中的HP可减少蛙皮素(Bombesin?..  相似文献   

13.
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其动物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其动物模型张振华十余年来,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与各种慢性胃病(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之间的关系,基本上已取得了一致认识[1],可是仍然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如HP的致病及致癌机理,HP感染的免...  相似文献   

14.
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胃活组织标本中的幽门螺杆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胃活组织标本中的幽门螺杆菌王蔚虹,胡伏莲,贾博琦,王化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已被证实是慢性B型胃炎的主要原因,它在十二指肠溃疡病的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与胃癌的关系也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诊断H...  相似文献   

15.
胃癌HP感染与PCNA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尿素酶法、PCR法检测了80例胃癌患者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了其增殖细胞核抗的(PCNA)表达,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胃癌组的PCNA-LI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HP感染阳性胃癌组的PCNA-LI表达高于阴性组,说明HP感染与胃癌发生有密切关系,PCNA监测有助于胃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6.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功能性消化不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功能性消化不良郭慧平柯美云河南医科大学一附院郑州450052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与消化性溃疡及胃癌的相关性基本被认可,但与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即非溃疡性...  相似文献   

17.
王福生  荆梦杰 《山东医药》1999,39(13):17-17
CyclinD1是近年提出的重要原癌基因[1],其异常改变如重排、扩增和过度表达存在于多种肿瘤细胞中。目前,对其在胃癌中的研究报道甚少,我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探讨了CyclinD1在胃癌中的表达状况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现报告如下。1资料...  相似文献   

18.
具有cagA基因的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十二指肠粘膜损伤的关系张小勇,张红杰,赵志泉作者单位,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并与胃癌的发生密切...  相似文献   

19.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PCNA、TGF-α、EGFR表达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免疫组化标记链亲和素生物素法(LSAB)对幽门螺杆菌(HP)阳性和阴性胃粘膜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HP阳性胃粘膜的PCNA、TGF-α、EGFR表达显著高于HP阴性胃粘膜(P<0.05),且在不典型增生时达高峰。提示HP感染的胃粘膜处于高增殖状态,并可能通过刺激TGF-α、EGFR过量表达而引起胃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大剂量洛赛克与抗生素联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的临床观察吴娟民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医院安阳455000研究证明幽门螺杆菌(HP)与消化性溃疡病密切相关,流行病学调查HP与胃癌发病有紧密关系。因此,应用最强抑酸制剂H+K+ATP酶抑制剂-洛赛克治疗消化性溃疡病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