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戴安娜全自动血型仪在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中的应用。方法使用全自动血型仪和传统试管法检测2300份标本的血型;用微柱凝胶法和聚凝胺法对900例患者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全自动血型仪和试管法检测血型一次性判读准确率分别为99.87%、100.00%;在900例交叉配血试验中,微柱凝胶法配血不合30例,主侧不合3例,次侧不合27例,将微柱凝胶法配血不合的标本用聚凝胺法检测,主侧不合3例,次侧不合3例。结论全自动血型仪用于 ABO 血型和 RhD 血型检测安全、快速、可靠、灵敏度高;微柱凝胶法进行交叉配血较敏感,但假凝集及不规则抗体的存在会导致配血困难,耗时较长;聚凝胺法简便、快速、假阳性较少,但有可能导致抗体漏检。  相似文献   

2.
微柱凝胶技术在新生儿交叉配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微柱凝胶技术在新生儿交叉配血中的应用。方法用微柱凝胶法对新生儿输血患者进行交叉配血,同时与聚凝胺法比较。结果473例聚凝胺法交叉配血全部相合标本中,微柱凝胶法5例主侧不合,7例次侧不合。结论聚凝胺法配血可能导致抗体漏检,为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应尽可能采用微柱凝胶法配血。  相似文献   

3.
微柱凝胶法在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微柱凝胶法在输血科的应用,以更好、安全、有效地指导临床输血。方法分别采用微柱凝胶法,抗A抗B血型定型试剂(单克隆抗体)进行血型鉴定2025人次,微柱凝胶卡氏法、聚凝胺法交叉配血1220人次,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血型鉴定中有8例假阳性,假阳性率为0.39%。在交叉配血中有12例假阳性,假阳性率为0.74%。结论微柱凝胶法在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上灵敏度高,用血量少,操作简便,结果易于保存时间长,使临床输血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盐水介质法、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法3种交叉配血法在新生儿输血安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同时用盐水法、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法对174例需要输血的新生儿进行同型交叉配血,常规检测不规则抗体,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不规则抗体阳性者进一步做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盐水法有14例(8.05%)配血不合;凝聚胺法有1例(0.57%)配血不合;微柱凝胶法有62例(35.63%)配血不合,其中31例为直抗阳性引起的次侧不合,1例为抗-D抗体导致的3种方法均不合。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柱凝胶法用于新生儿交叉配血标本用量少,操作简便,易于标准化,结果清晰易判,敏感度高于凝聚胺法,对保障新生儿安全输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聚凝胺法和微柱凝胶法在交叉配血试验中的优缺点,探讨其联合应用的价值.方法 对需要输血的4 625例患者分别采用聚凝胺法和微柱凝胶法进行交叉配血,结果不相合时再用抗人球蛋白试验进行确认,并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和鉴定.结果 在4 625例受血者中,共15例出现交叉配血不合,其中11例两种方法均不合,包括抗-D抗体4例、抗-E 抗体3例、自身抗体4例.聚凝胺法因冷凝集素产生假阳性3例,漏检1例抗-K抗体,准确度为99.9%(4 621/4 625),而微柱凝胶法为100%(4 625/4 625),两种方法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聚凝胺法和微柱凝胶法各有优缺点,两者结合使用才能更好地满足临床需要,确保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与分析将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应用于临床鉴定血型及输血的过程中的效果,并研究其对临床诊疗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11月-2017年11月在我院进行输血的患者148例,同时随机选取148例无偿献血者作为供血标本。分别采用盐水试管检测技术和凝聚胺法,以及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平行进行血型鉴定以及交叉配血,分成盐水试管组及微柱凝胶组。比较两组不同检查方法的检测结果,计算血型鉴定正反定型相符的符合率和交叉配血相合成功率。结果采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进行血型鉴定检查结果的正反定型符合率(98.65%)与盐水试管组正反定型符合率(97.97%)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柱凝胶免疫组患者交叉配血成功率(97.30%)显著高于盐水试管组交叉配血成功率(91.89%),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对输血患者进行检测,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较高,有助于减少交叉配血结果的假阳性率,有较好的敏感度,且该种检测技术操作简单,血型鉴定结果符合率较好,在临床鉴定血型及输血的过程中有较优的应用价值,有助于提高输血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凝聚胺加微柱凝胶卡氏法应用于交叉配血及Rh血型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确保临床输血安全,防止急、慢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方法对4189名输血前受血者用微柱凝胶卡作血型鉴定,4022名交叉配血采用凝聚胺加微柱凝胶卡氏配血法。结果RhD血型鉴定阴性者12名,阴性检出率为0.29%,凝聚胺交叉配血有10名配血不相合。结论凝聚胺加微柱凝胶卡氏配血技术可作为输血前常规检验并应用于受、供血者Rh血型鉴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技术在交叉配血中的应用。方法用微柱凝胶技术和凝聚胺法对2 586例临床输血标本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用统计学处理。结果微柱凝胶法检出配血不合者82例,凝聚胺法检出配血不合者61例,漏检21例。结论微柱凝胶技术在交叉配血中敏感、操作方便,更有效地保证了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微柱凝胶技术在交叉配血中的应用。方法用微柱凝胶技术和凝聚胺法对3020例临床输血标本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用统计学处理。结果微柱凝胶法检出配血不合者71例,凝聚胺法检出配血不合者54例,漏检17例。结论微柱凝胶技术在交叉配血中敏感、操作方便,更有效地保证了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三种交叉配血方法在临床输血中的效果对比。方法抽选我院近一年来自期间需输血的住院和手术患者血标本(1596例),所有标本同时使用盐水法、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进行交叉配血,统计分析所有标本交叉配血情况。结果凝聚胺法有28例(1.75%)配血不合;微柱凝胶法有37例(2.32%)配血不合;盐水法有6例(0.38%)配血不合,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阳性率明显高于盐水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联合采用盐水法、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法进行交叉配血,能够有效提升其阳性检测率,确保安全输血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微柱凝胶技术在临床安全输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19年6月间本院需要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6 630例,采用微柱凝胶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和交叉配血试验,同时将结果与凝聚胺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6 630例患者用微柱凝胶法进行抗体筛查,共检出不规则抗体35例,检出率为0.53%;而采用凝聚胺法进行检测,不规则抗体检出率为0.39%(26/6 630),2种方法间的不规则抗体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 630例患者用微柱凝胶法进行交叉配血,不合率为0.72%(48/6 630);用凝聚胺进行法交叉配血,不合率为0.45%(30/6 630),2种方法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交叉配血不合共有49例,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试验不合48例,1例只在凝聚胺法配血不合,经抗体鉴定未确定其特异性,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试验的灵敏度为97.96%(48/49),明显高于凝聚胺法[61.22%(3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柱凝胶技术的检测灵敏度高,易于标准化,结果清晰、准确,易于判读,对于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有重要价值,但凝聚胺法检测快速、简单,也有较高的灵敏度,适用于急诊抢救患者的配血。条件允许时,可同时采用2种方法互为验证,真正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输血的安全性问题日益受到临床重视,人们不但关注由输血引起的传染病,同时更加关注由输血而引起的各种免疫反应。因此如何提高交叉配血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使之真正成为保障用血者生命安全的最后屏障已是当务之急。本文采用当前较为先进的微柱凝胶法进行交叉配血,同时与盐水试管法、聚凝胺法进行比较,并对微柱凝胶法结果阳性的标本用抗人球蛋白法复查,从而探讨微柱凝胶法在临床配血中的初步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三种交叉配血方法在新生儿输血中的应用。方法运用三种交叉配血方法同时对215例新生儿血液标本进行同型交叉配血,常规检测不规则抗体、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不规则抗体阳性者进一步做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盐水法有18例配血不合,凝聚胺法有3例配血不合,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有76例配血不合。结论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更适合于新生儿输血前的交叉配血检测以及不规则抗体筛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和凝聚胺法在临床配血中的效果与体会。方法用两种方法对所有受血者做不规则抗体筛查和对所有配血不合者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28例交叉配血不合平行试验中,微柱凝胶法检测出不规则抗体9例,交叉配血不合者28例;凝聚胺法测出不规则抗体7例,交叉配血不合25例。结论微柱凝胶法更灵敏,2种配血方法结合起来应用最佳,以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盐水介质法、凝聚胺法(MPT)、微柱凝胶法(MGT)3种交叉配血法联合应用在儿童输血安全中的价值。方法同时用3种方法对需要输血的患者进行交叉配血,对配血不合者,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和抗体筛选、鉴定试验。结果 5 301例交叉配血中,48例出现配血不合,其中盐水介质法、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分别检出8例、22例和42例。结论 3种交叉配血法各有优缺点,联合应用,更能保证输血安全;同时还能准确了解凝集的性质、不配合的原因,避免抗体漏检。  相似文献   

16.
杨志诚  罗光礼  李萌 《浙江临床医学》2008,10(12):1612-1613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技术在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中的应用。方法应用微柱凝胶卡进行血型鉴定及抗筛实验2160例,交叉配血548例。结果正反定型不一致206例(其中0~6个月152例、6个月~1岁32例、1~13岁22例),血型鉴定中Rh(-)5例,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7例,血交叉主侧不合1例,次侧不合2例。结论微柱凝胶试验可作为血型和交叉配血的常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脐血ABO血型正反定型及交叉配血实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婴幼儿ABO正反定型的符合情况及交叉配血试验在婴幼儿输血时的局限性。方法选2010名新生儿的脐血标本,用微柱凝胶血型卡进行正定型,用试管法和纸片法做反定型,用微柱凝胶技术选择异型血与脐血进行交叉配血。结果正定型为A型700份标本中,499份检出抗B,但有39例反应弱,201例未检出抗B,抗B检出率为71.28%(499/700)。正定型为B型的510例标本中,373例检出抗A,但有23例反应弱,137例未检出抗A,抗A检出率为73.13%(373/510)。正定型为O型的800例标本中,只有571例同时检出了抗A和抗B,检出率为71.37%(571/800),131例未检出抗A、抗B,占16.38%(131/800),另有53例仅检出抗A,45例仅检出抗B。选用反定型完全没有凝集的新生儿A、B型的血清各40例分别进行相反血型交叉配血试验,即A(B)型血清 B(A)型红细胞,在这80例的配血结果中:盐水配血法全部阴性,聚凝胺配血法有2例弱阳性,微柱凝胶技术配血法发现有8例弱阳性。结论新生儿ABO血型鉴定中大部分已正反定型相符,在新生儿常规血型检查时反定型的价值不可忽视。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技术能有效地发现微弱的血型抗体,是一种较为敏感、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在临床输血相容性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微柱凝胶法对有妊娠史、输血史、短期内需要多次输血的600例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对于检测结果阳性者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再选择相应抗原为阴性的供血者标本进行交叉配血检测。同时与凝聚胺法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检出12例主侧或次侧凝集标本,凝聚胺法检出30例主侧或次侧凝集标本;微柱凝胶法、凝聚胺法不完全抗体检出率分别为98.00%和95.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20例交叉配血不合的标本中,微柱凝胶法及凝聚胺法直接抗人球蛋白分别检出12例(60.00%)、10例(50.00%)阳性标本,两者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微柱凝胶法可准确检测输血相容性,对保障输血安全具有重要价值。交叉配血之前有必要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尤其是有妊娠史、输血史、短期内多次输血的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盐水法、聚凝胺法与微柱凝胶法在临床交叉配血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采用3种方法对300份血样标本同步交叉配血,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在300份血样中盐水法检出的阳性2例,阳性率为0.67%;聚凝胺法检出的阳性7例,阳性率为2.33%;而微柱凝胶法检出阳性11例,阳性率为3.67%.在检测不完全抗体方面聚凝胺法与微柱凝胶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盐水法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 微柱凝胶法在交叉配血中的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聚凝胺法操作简便、快速,在出现配血不合的标本时最好两种方法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微柱凝胶法、凝聚胺法和盐水法3种交叉配血法的应用特点。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凝聚胺法和盐水法3种方法交叉配血并进行比较。结果 500例血标本中,11例微柱凝胶法不合,9例凝聚胺法不合,而盐水法全部可合。微柱凝胶法的灵敏度高最高,盐水法灵敏度最低。结论建议用盐水法、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3种方法同时进行交叉配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