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现代医院》2010,(12):113-113
瑞典研究者莉用瑞典双胞胎注册和国家患者出院注册系统研究了遗传和环境因素对大规模双胞胎人群患外周动脉疾病(PAD)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疾病控制杂志》2008,(6):533-533
——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拥有上学、工作、就医的权利,他们的合法权利受法律保护。——歧视或冷漠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不但不能减少艾滋病的传播,反而会引起社会的恐慌和不安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周血管超声教学中的难点及规范化教育模式,提高血管超声教学效果。方法:在血管超声教学中注重对血管解剖及血流动力学基础知识的教学,着重进行规范化操作培训,强调全面扫查。建立“上下游”观念,建立健全建立良好的思维方式,并在教学中进行双向教学,反馈循序渐进提高学员诊断水平,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结果:超声诊断在外周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随访中扮演重要角色。通过多种措施综合应用措施可以推进外周血管超声教学。结论:教学模式革新、提升教学质量、规范化培训是血管超声诊断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周围血管疾病是系统动脉硬化在主动脉弓远端动脉的表现,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的改变,患有周围血管疾病的患者主动脉弓远端动脉狭窄。周围血管疾病最常见的症状是间歇性跛行,表现为运动时出现腿部肌肉疼痛,65岁以上的人群中约2%曾有过间歇性跛行。一项对美国的非住院患者研究显示,有29%的患者患有周围血管疾病。这项研究包括70岁以上的患者和50~69岁有过吸烟史或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在周围血管疾病的发展和进程中,最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是吸烟。每天吸烟10支,可使患周围血管疾病的几率增加1.4倍。  相似文献   

5.
张辉  阮英俊 《时尚育儿》2016,(2):121-121
目的:对老年周围血管疾病采取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62例老年周围血管疾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1例。观察组采取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术前、术后护理。对两组情况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12%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5.31%。两组数据经过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根据周围血管疾病老年患者介入治疗的实际情况,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治疗效果,促进老年患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上继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在老龄化加剧的背景下,近年来老年周围血管疾病患者不断增多[1]。介入治疗具有微创、简便、安全、术后恢复良好等优势,在老年周围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运用[2]。周围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效果与优质的护理密切相关。本文结合笔者临床护理实践,对老年周围血管疾病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进行了总结。有关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7.
胡大一 《自我保健》2014,(12):38-39
1.外周血管病是心血管疾病信号,不能忽视。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是全身眭疾病。它会累及供应不同脏器或系统的动脉血管,可以导致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和脑卒中、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脏性猝死、动脉粥样硬化性肾病以及间歇性跛行。所以,我们不仅要关注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高血压等常见病和多发病,也要充分关注容易被忽略的外周血管疾病,因为这些疾病同样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信号。  相似文献   

8.
《家庭医生》2012,(20):2-3
2004年之后,科学家在亚洲以及美国的一些人中发现了一种新疾病。这些患者虽然没有被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却具有与艾滋病类似的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周围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2011年9月—2013年11月来我院进行介入治疗的170例老年周围血管疾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将观察组采用的术前、术中以及术后临床护理与对照组采用的术前、术后基础护理进行对比。结果本研究中患者经过精心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其中观察组显效的有51例(60.00%),有效的26例(30.59%),总有效率为90.59%;对照组显效的有35例(41.18%),有效的有26例(30.59%),总有效率为71.77%。且经过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根据老年周围血管疾病及介入手术治疗的特点,采取相应的临床护理措施具有显著的效果,不仅能够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还可以促进老年患者的康复,因此值得在临床上继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深圳市盐田区公共场所艾滋病健康及行为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在深圳市盐田区高危人群中开展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并进行效果评价。[方法]随机抽取我区娱乐场所服务人员786名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并进行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同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艾滋病知识、传播途径、安全性行为知晓水平干预后有显著提高,对艾滋病HIV/AIDS患者的态度正向改变,安全套使用率上升。[结论]对娱乐场所人群实施健康教育和干预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正>艾滋病已成为全球瞩目的公共卫生问题、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其预防和控制将是一项长期、复杂和艰巨的任务〔1〕。全世界每年有数以百万的妇女感染HIV,全球15岁以下儿童艾滋病病毒感染者90%以上是因母亲经母婴垂直传播感染  相似文献   

12.
研究表明糖尿病病人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较一般人群高。但其病因学机制尚不明了。本研究评估了患糖尿病的病人外周血管疾病(PVD)的危险因素。检测了65名糖尿病患者的血压、人类学指标、潜在的外周血管疾病生物化学的危险因素。取踝/肱动脉收缩压比(ABR)<0.9作为判定PVD的指标。ABR与如下指标明显相关,年龄(r=-0.46,p<0.001),肌酐(r=-0.37,p<0.02),纤维蛋白原(r=-0.53,p<0.001),总同型半胱胺酸(tHcy)(r=-0.45,p<0.001)。通过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如下因素为ABR的独立判定指标,血浆纤维蛋白原(β系数-0.47,p<0.001),tHcy(p系数-0.471,p=0.001)及尿酸盐(β系数0.279,p=0.031),公式如下:(ABR=1-0.669×血浆纤维蛋白原-0.450×tHcy+0.449×尿酸盐,p<0.001)。综上所述,在糖尿病病人中血浆蛋白纤维蛋白原,同型半胱胺酸尿、尿酸盐及血压为PVD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杨玉宣 《自我保健》2010,(12):10-11
本刊讯中医药诊治周围血管疾病的优势特色明显,这是记者近日从在上海开幕的“中华中医药会周围血管病分会第三届学术大会”得到的信息。本届大会由全国中医脉管病诊疗中心所属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承办。会议有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解放军及武誓部队等医疗单位的近200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4.
当今,心脑血管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已成为中老年人生命的第一号“杀手”。全世界每年有1500万人因冠心病、脑卒中而失去生命。在我国,每15秒钟就有一人因心脑血管病死亡,每22秒就有一人因心脑血管病而致残、丧失劳动能力,其中还不乏中青年患者。深受大家喜爱的小品演员高秀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cy)对外周血管斑块形成的影响,为临床用药及预后判断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三二〇一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25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将125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甲状腺功能分为糖尿病合并甲减组(糖甲组...  相似文献   

16.
《上海预防医学》2012,(12):693-693
<正>12月1日,全国"动脉血管健康管理"项目正式启动。与此同时,预防动脉血管疾病将实行关卡前移的"零级预防"。"零级预防"是指通过人群干预,预防危险因素在整个社会流行,从而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外周血管疾病、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等发病高度相关,同型半胱氨酸(HCY)已成为心脑及外周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指标。当人体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升高时,可导致患者出现动脉粥样硬化,为一独立的危险因子。本研究拟观察199例受检者健康教育及饮食指导前后血压、血脂、空腹血糖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营养干预提供数据及科学资料。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姚欣  王鸿斌 《现代保健》2008,(30):89-90
脑血管疾病介入诊断和治疗是经皮肤股动脉穿刺,在全身肝素化的条件下,通过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开展的一项血管内介入手术方法,该方法是诊断各种脑血管疾病的唯一“金标准”。但该方法术后周围血管易发生并发症,如处理不当,可引起严重后果,甚至导致患者死亡,术后充分观察及护理尤为重要。我科2005年1月~2007年6月行脑血管介入诊疗患者120例,在降低和预防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方面进行了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马明 《大众医学》2009,(11):48-48
如今,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的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十分密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及周围血管疾病的“元凶”。从一定意义上讲,血脂异常是一种生活方式病,其发病机制除了与先天的遗传基因有关外,后天的饮食和生活方式也起了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20.
马明 《大众健康》2009,(7):94-9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当前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的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居死因的第一位。但是这种疾病虽然后果严重.却是可防可治而不可怕的。血脂异常(既往称高脂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十分密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及周围血管疾病的元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