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评价市属公立医疗机构对重点监控药品进行目标性管控的成效分析,为优化管控策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国家级和省级重点监控药品目录纳入重点监控药品调查,对比市属公立医疗结构2018年10月—2020年9月的采购金额、药占比、限定日剂量等数据并进行分层分析,通过帕累托图分析法对监控后数据分析,评价重点监控药品使用情况及管控实施效果。结果 根据目录及临床应用纳入18种重点监控药品,管控前后对比,采购金额从9 941.86万元下降至4 343.27万元,用药频度下降41.34%,占总药品采购金额比例从3.80%下降至1.98%。其中,二级医院的重点监控药品占总药品比例显著高于三级医院和基层医院;心脑血管辅助用药、中药注射剂在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中降幅较大;而丁苯酞、胞磷胆碱等口服制剂在三级医院下降较大。结论 重点监控药品的目标性管控有显著成效,三级以下公立医疗机构应进一步加强管控,对重点监控药品使用情况分析,有助于优化管控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加强监管医院重点监控的药品,在新医改形势下降低药品费用,提升临床用药管理水平。方法:通过制定医院重点监控药品目录、药师监控全方位覆盖、结合医保每日点评、三级培训、厂家约谈、停药公示、目录优化调整、信息化管控、绩效考核等措施建立重点监控药品合理使用长效管理体系,并对我院建立重点监控药品监管前(2017年5月)与监管后(2018年5月)药占比、重点监控药品占比、基本药物使用比例、重点监控药品不合理用药比例、销售金额前10位药品排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监管前比较,监管后我院药占比从45.52%降至32.46%,降幅为28.69%;重点监控药品占比的降幅为37.03%,不合理用药比例的降幅为41.35%;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降幅为11.6%;基本药物使用比例的增幅为6.64%;人均住院用药品种数量从8.17种降至6.96种,降幅为14.81%;销售金额前10位药品中出现了临床治疗指南推荐的治疗用药。结论:医院应结合院内用药特点、当地重点监控药品监管办法及医保政策从停药、针对性的医师处方权限制、信息化监管、重点监控药品目录调整、合理用药点评及培训等环节进行相应监管,从而促进重点监控药品的监控管理,降低药占比,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合理用药管理系统,与行政干预相结合,加强对医院重点监控药品的管控,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制定宁波市北仑区人民医院重点监控药品目录;基于合理用药管理系统,依据药品说明书和指南、共识等证据,对重点监控药品进行规则精细化设置;建立重点监控药品动态监测与预警制度,开展处方/医嘱专项点评,结合行政干预手段,对重点监控药品进行管理;对宁波市北仑区人民医院应用合理用药管理系统后重点监控药品各季度人工抽样点评不合理率、使用强度、使用金额和占比等进行统计分析,考察合理用药管理系统上线后对重点监控药品管控成效。结果 通过合理用药管理系统规则精细化设置,结合行政干预,加强了对重点监控药品的管理。合理用药管理系统上线后重点监控药品的不合理率从2018年第4季度的34.2%降至2019年第4季度的14.6%,使用强度从101.4降至74.7,销售金额占总药品金额的占比由7.8%下降至5.7%。结论 应用合理用药管理系统加强对重点监控药品的管控,不仅能减少药品费用,还能促进医院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沈珠  鲍君杰  陶宏  曹斌  曹国文 《中国药事》2018,32(6):815-817
目的:统计分析苏州市卫计委公布的重点监测品种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情况,为进一步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依据。方法:统计重点监控品种中的中药注射剂在我院的使用量、销售金额和科室分布情况,计算用药频度(DDDs)和限定日费用(DDC)并排序。由临床药师对排序前4位的中药注射剂(注射用血栓通、醒脑静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的住院医嘱,对照《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分别进行点评。结果:中药注射剂重点监控品种在我院临床使用中存在部分不合理现象;临床药师通过定期监测,结合专项处方点评,为医院管控重点监控品种的临床使用提供了药学保障。结论:临床药师参与重点药品监控,是药事管理新的任务和要求,可减少重点监控品种的滥用现象。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西安医学院附属宝鸡医院排名前10位的辅助用药重点监控品种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为加强辅助用药的监管和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医院信息系统将2018年重点监控药品的科室分布、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和药品排序比(B/A)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其使用合理性进行医嘱点评分析。结果 重点监控品种使用科室大多与其科室疾病谱相符。销售金额排序前3位依次为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和醒脑静注射液;按DDDs排序前3位依次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腺苷钴胺注射液;按DDC排序前3位依次为醒脑静注射液、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鹿瓜多肽注射液、注射用硫辛酸、舒血宁注射液和注射用血栓通的B/A接近1。不合理应用集中表现在适应症不适宜、给药剂量不规范,构成比分别为59.41%、16.01%。结论 西安医学院附属宝鸡医院重点监控药品管理工作初见成效,但仍需采取积极有效的监管措施进一步促进重点监控药品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目前中国儿科常用药品剂型使用现状。方法 收集中国8家不同省份三级甲等儿童医院的用药目录,筛选出儿童常见系统疾病用药品种目录,对收集到的药品剂型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集到2 495种儿科常用药品品规,其中口服剂型1 162种(46.6%)、注射剂型1 072种(42.9%)、外用剂型225种(9.0%)及吸入剂型36种(1.4%)。口服剂型中最常用的为普通片剂和颗粒剂。注射剂型中中药注射液有9种品规,其中有5种说明书中未标明儿童用法用量。儿科专用药品剂型共有190个品规,最常见的剂型为颗粒剂、口服溶液剂和糖浆剂。结论 尽管中国儿科常用药品剂型对儿童的适宜性有一定的改善,但目前儿科专用药品较少,适宜学龄前及以下儿童的药品剂型仍然比较缺乏,还远远不能满足不同年龄儿童多样化的药品剂型需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对重点监控药品进行重点干预的成效,为优化重点监控药品干预策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于2020年制订《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重点监控药品管理规定》,建立《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重点监控药品目录》,同时开展重点监控药品处方及医嘱专项点评、采取点评结果公示及绩效考核挂钩等目标性干预措施,对比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9年4月-2020年3月(干预前)与2020年4月-2021年3月(干预后第一年)及2021年4月-2022年3月(干预后第二年)重点监控药品临床使用数据变化,评价重点干预措施对该类药品的管理成效及临床使用的影响。结果:该院干预后第一年及第二年的重点监控药品销售金额分别为1427.01万元、1388.12万元,低于干预前的2004.29万元;干预后重点监控药品销售金额占药品总销售金额比例分别为8.33%、7.47%,低于干预前的10.11%。重点监控药品各品种的DDC普遍较高,患者的经济负担较重。结论: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重点监控药品的干预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医院应在此基础上采取有力措施,提高重点监控药品合理使用,进一步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8.
彭康王萍 《中国药师》2017,(11):2009-2012
摘 要 目的:分析某三甲医院辅助用药使用情况,为该类药品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分类统计该院2014~2016年辅助用药的销售金额、使用数量、销售金额排名前10位的辅助用药单品种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等数据。结果: 该院2014~2016年辅助用药销售金额逐年上升,构成比均在30%以上。从类别看辅助用药销售金额排名前3位的是中药注射剂、神经营养类、肠内肠外营养类。DDDs 位居前列的品种是单唾液酸神经四己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前列地尔注射液、注射用复合辅酶。结论: 该院辅助用药品种多,消耗金额大,用药频次多,医院应加强管理,促进辅助用药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探讨武汉地区中药注射剂的应用特点和趋势,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限定日剂量(DDD)为指标的分析方法,对武汉地区32家医院2012~2014年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武汉地区32家医院中药注射剂用药金额仍逐年上升,但上升趋势趋缓。心脑血管类中药注射剂用药金额和DDDs仍居第一,但占比小幅下降。肿瘤辅助用中药注射剂占比逐年小幅增长,DDC普遍较高。抗感染类中药注射剂喜炎平销售金额连续3年居首位。结论: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仍呈现增长趋势,为了保障该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安全,应加强用药管理和监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药品带量采购后对芜湖市中医医院质子泵抑制剂(PPIs)使用情况的影响,为药品带量采购工作的执行和医院药事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以2020年11月份为政策执行点,分别调取医院信息系统(HIS)药品带量采购前(2019年5月—2020年10月)与药品带量采购后(2020年11月—2022年4月)PPIs的使用数据,按照给药途径进行分类,采用药物经济学方法回顾性分析药品供应目录、价格、销售数量、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变化情况。结果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执行后,PPIs口服剂型消耗量保持稳定,销售金额下降22.09%,注射剂型消耗量下降45.22%,销售金额下降61.16%,中选品种用药频度大幅度提高,日治疗费用大幅度降低。结论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后,切实减轻了患者的用药负担,有效的节省了医保资金,促进了临床的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合理用药国际网络(WHO/INRUD)的用药监测指标(SDUIs),通过实证调研评价分析四川省各级医疗机构门诊用药的现状。方法 于四川省共抽取6个样本市,各样本市抽取1~3家三级医院、1~3家二级医院、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家乡镇卫生院的医疗处方。收集样本医疗机构2012年1月-2015年4月,每年1、4、7、10月的每月30张门诊处方。结果 平均每张处方用药的品种数为3.02种,处方药物使用通用名的百分比为90.33%,处方药物含抗菌药的百分比为40.09%,处方药物含注射剂的百分比为14.46%,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的百分比为83.27%,基本药物使用百分比为93.05%,平均每张处方金额为66.04元。结论 总体来看,四川省各级医疗机构用药指标在2012-2015年间没有显著变化,部分指标的合理性较好,但仍存在不合理现象。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计划-实施-检查-处理(PDCA)循环管理方法提高重点监控药品合理使用管控措施的效果。方法 应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完善重点监控药品管控制度、监测预警、点评通报、考核奖惩等措施,比较2016年7月-2017年6月(PDCA执行前)和2017年7月-2018年6月(PDCA执行后)重点监控药品管控效果。结果 执行PDCA循环管理方法前后,重点监控药品的DDDs从1 442 055.98下降至1 221 586.24,销售金额从13 916.27万元下降至12 315.75万元,使用合理率从61.53%上升至87.01%。结论 PDCA循环管理方法能改善重点监控药品管控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市级药事质控中心启动"医嘱全市集中点评"模式,将质子泵抑制剂、中药注射剂、外科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止血药作为3大类重点监控药物,目的是发现重点监控药物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借助卫生行政部门进行有效干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制定3大类重点监控药物点评标准,对绍兴市16家三级医院和市直医院开展全市医嘱集中点评,卫生行政部门发文通报,用药检查结果纳入医改绩效考核内容。各医院根据反馈的问题制定一套医院切实有效的用药管理措施,中心召开医嘱点评总结会议等干预措施。结果 2015年医嘱点评总不合格率为27.29%,2016年不合格率20.63%,2017年不合格率12.97%,医嘱合格改善率达52.47%。表明此3类重点监控药物均存在滥用现象,此模式对于提高全市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有显著效果。结论 通过行政与药师的联合干预,使被干预的3大类重点监控药物的合理使用率显著提高。该种干预模式可为今后持续开展类似工作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值得各地市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全国范围内国家医保谈判药品(以下简称“国谈药品”)的可及性,为相关部门进一步推动国谈药品的落地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对2016—2021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1059家二、三级公立综合医院的国谈药品采购相关数据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2016—2021年国谈药品的可及性整体呈上升趋势;三级公立综合医院国谈药品的可获得率均明显高于二级公立综合医院;2021年国谈药品中西药的平均可获得率明显高于中成药(31.60%vs 17.87%);推行时间较长的国谈药品的可获得率偏高;2021年各省二、三级公立综合医院国谈药品配备率的中位数分别为17.35%和32.93%。结论国谈药品的可获得率与医疗机构水平、推行落地时间长短、药品适用的疾病谱等因素有关,医疗机构应进一步落实相关政策,保障国谈药品配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安徽省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与药学服务现状,为药事管理质量控制工作和建立药师培养模型提供依据。方法全省医疗机构药学部门在线填写调研表,内容包括医院信息、药事管理组织建设、药学部门人员结构、药学部门基本情况、临床药学工作、临床药师制建设、药学会诊情况、药品质量管理、药品使用、药品短缺。对调研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共收到885家医疗机构有效调研表,其中三级医疗机构62家(7.01%),二级93家(21.8%),一级81家(9.15%),基层549家(62.03%)。不同级别、性质的医疗机构之间药事管理与药学服务存在较大差异。结论应以三级综合医院牵头,建立全省三级质控网络体系,逐步提高二级、一级和基层医疗机构药学服务水平;医院药师培养要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建立规范化系统化的继续教育模式,以适应新时代药学服务转型。  相似文献   

16.
李锐  李忻 《中国药事》2022,36(10):1182-1189
目的:为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管理,规范临床用药行为,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方法:完善组织架构,通过制定医院重点监控药品品种管理制度,编制医院重点监控药品品种目录,搭建“合理用药防控预警体系”,使用“ATC/DDDs系统”工具为临床药物选择提供更科学的参考意见等措施,对比管控前后的重点监控药品品种销售金额及占比、门诊及住院次均药费、药占比等药事管理指标,评价其实践效果。结果:重点监控品种的用药合理性有了明显提高,尤其是适应症和联合用药方面的合理率提高更为显著。重点监控药品品种销售金额由2019年22443.07万元降至2021年6857.18万元,销售占比由2019年19.18%下降至2021年7.06%;门诊次均药费由2019年105.13元降至2021年74.57元,住院次均药费由2019年6669.61元降至2021年5310.09元;药占比由2019年28.7%下降至2021年20.76%。结论:精细化信息化管理模式有效降低重点监控品种销售金额及占比、门诊及住院次均药品费用、药占比,促进了重点监控药品品种的合理使用,极大地提高了我院的合理用药水平及医院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陈冰清  王欣怡  叶桦 《中国药事》2018,32(10):1314-1321
目的:为进一步完善重点药品监控制度提出参考建议。方法:检索各省市卫计委网站,收集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港澳台地区除外)有关重点药品监控的文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自2015年以来,各省级人民政府或卫生计生部门相继出台了有关“重点药品监控”的规范性文件,文件内容包含重点药品监控的责任部门及其分工,监控目录的制定,以及处方点评、预警通报制度、医师的能力培训、奖惩制度等措施。结论:重点药品监控制度应当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确定一个公认的重点监控药品的定义和范围,并逐步完善重点监控药品目录,加强处方点评;药品生产企业应当积极开展这些药品的上市后评价,发挥市场主导作用切断幕后利益推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