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肺部疾病是肺本身的疾病或其他疾病的肺部表现,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血栓栓塞症(PE)、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等.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中许多疾病起病隐匿,且病因错综复杂,因而对其进行精准的诊疗十分重要.研究表明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肺部疾病的诊疗联系密切.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有关RDW与肺部疾病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支气管扩张并感染患者及健康人血中C反应蛋白(CRP),并考察其在下呼吸道感染中意义.方法抽取住院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社区获得性肺炎、支气管扩张并感染各20名,与20名正常成人对比,采血化验C反应蛋白.结果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C反应蛋白明显增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和支气扩张管合并感染与比较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意义,但一部患者CRP正常.结论 C反应蛋白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及支气管扩张并感染中不如其在社区获得性肺炎意义明显,诊断仍需要临床或采用更为敏感标记物.  相似文献   

3.
笔者就我院12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的痰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农村老年COPD并发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致病菌,探讨临床对策,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COPD患者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曹芹 《中国医药导报》2009,6(18):130-13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CAP)病原菌情况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分析我院8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临床资料、病原菌培养情况及其耐药性。结果:86例患者中有50例培养出病原菌,以革兰阴性细菌为主,前5位病原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14株,占23.7%;白色念珠菌11株,占18.6%;金黄色葡萄球菌8株,占13.6%;肺炎克雷伯菌6株,占10.2%;鲍曼不动杆菌及大肠埃希菌各4株,各占6.8%。大多数病原菌存在多重耐药性。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病原菌以革兰阴性细菌为主,目前已呈现多重耐药性,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曹国永  刘步云 《吉林医学》2010,31(32):5779-5780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的特点及诊疗方法。方法: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39例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经休息、吸氧、胸腔穿刺抽气或胸腔闭式引流术等综合治疗,治愈37例(95%),2例(5%)因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死亡。结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临床表现多不典型,易误诊且病情凶险,常会导致严重的心肺功能衰竭,尽早诊断和及时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正>继发性气胸多见于老年人,文献报道其病因88.3%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和肺结核[1],其他病因包括肺脓肿、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肺癌、尘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肺发育不良等[1]。以"继发性气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自发性气胸"、"治疗"等为检索词,通过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检索近5年来国内相关文献,共检索到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2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合并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病时无明显诱因者居多(84.4%).结论: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合并自发性气胸临床表现不典型,病情重,易误诊、漏诊,应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8.
徐祥英  付怀栋 《海南医学》2014,25(6):862-864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并发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共收治大面积脑梗死患者134例,根据是否并发HAP,分为HAP组与非HAP组,对其发生HAP的相关资料采用二分类逐步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生率为61.9%(83/134),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慢性心力衰竭、意识障碍(GCS评分〈8分)、延髓麻痹、气管插管与切开、营养状态是大面积脑梗死后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易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应针对上述危险因素,采取综合措施,降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杨通欢  罗帆  张桂屏  代立菊  杨慧 《重庆医学》2007,36(23):2461-2462
胸膜腔是不含空气的密闭潜在腔隙,气体进人胸膜腔造成积气状态称气胸。而自发性气胸一般继发于基础肺部病变,如肺结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肺脓肿、尘肺等。其治疗目的是促进患侧肺复张、消除病因及减少复发。治疗措施有保守治疗、胸腔减压、开胸手术或经胸腔镜手术等。现将本科40例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慢性肺部间质性病变是一组累积肺的支持结构即肺胞壁小叶间隔支气管血管周围组织的疾病。胸部X线平片依然是本病首选、重要的影像检查方法。由于CT可以消除影像的重叠 ,能够比胸部X线平片更灵敏 ,当胸部X线平片看不到异常时 ,就能证实广泛的肺间质病变。当胸部X线平片征象是非特异性的时候 ,就能有把握地做出诊断。因此 ,CT常用于本组疾病的检查。本文根据收集到的文献对慢性肺部间质性病变的CT诊断作介绍。1慢性间质肺炎1 1普通间质肺炎普通间质肺炎 [1] 是最常见的一种间质性肺炎 ,它的病理特点是肺泡间质由于纤维组织增生及单核细胞…  相似文献   

11.
陈金林 《重庆医学》2008,37(13):1512-1512
老年人自发性气胸常伴有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炎、肺结核、肺肿瘤、支气管哮喘等。临床表现多不典型,而且病情较重,若不及时诊断和处理常可危及生命[1],所以探讨老年人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点,并对误诊原因进行分析,对老年人自发性气胸的认识和诊断水平的提高大有帮助。现收集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近五年来四川省人民医院呼吸系统疾病老年住院患者的疾病谱和费用情况。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提取2010年至2014年因呼吸系统疾病住院的65岁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费用情况,进行疾病分类、构成比及费用分析,采用SPSS 18.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院2010年至2014年因呼吸系统疾病住院的65岁以上患者共17 600例,患者总数呈上升趋势,其中男性占64.0%,女性占36.0%。患者平均年龄为76.9岁,主要集中在65~89岁年龄段,占总数的94.4%。患者主要分布在老年科、呼吸科和急诊科的住院患者,占总数的78.2%。老年住院患者呼吸系统疾病排名前三位的分别为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部肿瘤,三者共占总体的86.5%,男性患者多于女性。肺部肿瘤、支气管扩张症和肺结核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胸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平均住院天数由2010年的17.6 d降至2014年的16.0 d,人均住院费用由2010年的20 162.6元增至2014年的30 015.1元。药品比由2010年的57.2%降至2014年的48.8%。结论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肺部肿瘤为四川省人民医院老年住院患者的主要呼吸系统疾病,以男性患者为主。肺癌和肺结核发病率升高,肺癌患病有年轻化趋势,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平均住院日、药品比呈下降趋势,人均住院费用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医院获得性肺炎9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阚飞云 《中国医药导报》2007,4(6Z):29-29,3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对96例COPD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生率为22.5%,病死率24%,明显高于COPD患者非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获得性肺炎的发生率与住院时间成正比,与长期联用多种抗生素、激素、侵入性操作以及机体免疫力低下有关。结论:COPD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率及死亡率较高,在积极治疗基础疾病的同时,应合理使用抗生素、激素以及加强支持治疗,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侵入性操作,从而有效预防并减少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医院获得性肺炎9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对96例COPD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生率为22.5%,病死率24%,明显高于COPD患者非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获得性肺炎的发生率与住院时间成正比,与长期联用多种抗生素、激素、侵入性操作以及机体免疫力低下有关。结论:COPD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率及死亡率较高,在积极治疗基础疾病的同时,应合理使用抗生素、激素以及加强支持治疗,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侵入性操作,从而有效预防并减少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作者测定了正常健肺8例,急性肺部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肺癌共52例病人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超氧化物岐化酶,发现急性肺部感染、肺癌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超氧化物岐化酶明显降低,并进一步探讨了它在以上三种疾病发病机理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到2014年4月所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该疾病的临床特点。结果:有33例康复出院,5例死亡,其中4例患者是由于双侧高度气胸合并纵隔气肿,进而引发心肺功能衰竭,最终死亡,1例患者是由于重度肺部感染而最终导致死亡。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其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且临床体征极易被忽视,所以极易出现误诊、漏诊的情况;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如胸腔闭式引流、胸穿抽气等,是极为关键的。  相似文献   

17.
周元芳 《四川医学》2010,31(12):1825-1827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并发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1年1月~2009年12月脑梗死患者资料485例,根据是否并发医院获得性肺炎,分为获得性肺炎组与非获得性肺炎组,比较两组患者间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MI)、住院日、意识障碍程度和时间、吸烟、饮酒、慢性基础病(糖尿病、肺部疾病、心脏病),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前进行的侵袭性操作(如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呼吸机的使用、鼻饲胃管)与糖皮质激素的应用等因素的差异性,并进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 75例(15.5%)患者并发医院获得性肺炎,两组比较结果显示,年龄、吸烟史、肺部基础病、糖尿病、意识障碍程度、住院时间、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呼吸机的使用等8个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意识障碍时间、肺部基础疾病、糖尿病、住院时间、气管切开等5个因素与脑梗死后并发医院获得性肺炎有关。结论肺部基础疾病、糖尿病、意识障碍时间、住院时间、气管切开均是脑梗死后并发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刘志勇 《西部医学》2011,23(12):2453-2453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65岁以上老年人相对于中青年免疫力低下,且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基础疾病比率较高。因此,老年人CAP患者中重症病例及病死率较高,治疗较复杂。现将我院2008年老年CAP患者46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疗水平。方法:对101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01例均患有基础病,多数患者有多种疾病,主要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其余为高血压痛、2型糖尿病、心力衰竭、脑血管病后遗症、冠心病、支气管哮喘,临床表现发热、咳嗽、咳嗽伴脓性痰、气喘、上腹部不适伴有恶心等;大部分肺部有不同程度的湿性啰音;治愈51例、好转31例,死亡19例,病死率18.8%。结论:老年性肺炎患者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病情具有复杂性、严重性,综合性早期诊治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在世界范围内,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病和肺癌导致的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病是肺癌的独立风险因素。虽然两种肺部疾病截然不同,但是二者在发病遗传易感性、细胞损伤、炎症反应等发病机理存在一定内在联系。笔者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同肺癌相互关系研究概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