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白藜芦醇高、中、低剂量组。采用Aβ双侧海马注射建立AD大鼠模型。水迷宫试验观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组织形态结构变化,免疫组化SP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P-tau的表达。结果白藜芦醇可改善A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P<0.01),减少海马神经元丢失,显著性降低海马P-tau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白藜芦醇能改善AD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有效降低P-tau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2.
维甲酸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维甲酸类似结构或生物活性的天然或合成化合物。既往研究已经证明维甲酸类化合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改善阿尔茨海默病(AD)的病理及其症状。笔者现围绕维甲酸类化合物在AD防治中的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以期为临床治疗AD方向的选择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有防治阿尔茨海默病(AD)的作用,但机制尚不明确。诸多研究证明他汀类药物可通过降脂作用或抑制异戊二烯化阻断Rho蛋白信号转导通路,增强α分泌酶活性,减少Aβ淀粉样蛋白的产生。本文综述了他汀类药物及Rho/ROCK途径与AD的关系,探索了他汀类药物通过Rho激酶抑制途径,影响Aβ前体蛋白(APP)代谢,发挥其对AD防治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肌萎缩侧索硬化是一种病因未明而又进展迅速的致死性神经变性疾病,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最新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紊乱通过微生物-肠-脑轴与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从而参与肌萎缩侧索硬化的发生发展,其机制可能涉及肠壁通透性改变、免疫功能失调及生化产物代谢等。文中综述了肠道菌群参与肌萎缩侧索硬化发生发展的潜在机制,以期为开发新的靶向治疗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5.
小胶质细胞(MG)是中枢神经系统(CNS)的驻留免疫细胞, 是CNS损伤时的第一道防线。MG功能的维持需要大量的能量。在葡萄糖利用受限时, 脂质可以作为大脑的能量来源, 脂质也可以作为信号分子发挥作用。阿尔茨海默病(AD)是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 MG脂质代谢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靶向脂质代谢的药物为AD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从MG脂质代谢的具体机制入手, 简要介绍脂质代谢对MG功能的影响以及其在AD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Aβ蛋白表达增高在脑内聚集形成老年斑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在胞内形成神经原纤维缠结。尽管Aβ与tau蛋白的损伤机制一直是AD研究的重点,但目前仍未找到能有效治疗AD 的药物。本文主要概述了Aβ蛋白聚集与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对大脑损伤作用的分子机制,并从中寻找治疗AD的潜在靶点,有助于阐明AD发病机理以及寻找有效的AD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7.
阿尔茨海默病(AD)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为特征,是最常见的痴呆类型。近年来,肠道菌群作为寄居在人消化道内的大量微生物,成为研究众多疾病发病机制的热点之一。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通过肠-脑轴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沟通,影响宿主的认知行为,与A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研究发现,AD动物模型和患者的肠道内微生物群多样性降低。肠道微生物可通过产生肠道代谢产物、神经递质影响宿主大脑神经生化过程,从而增加或降低宿主患AD的风险。部分肠道微生物可驱动外周炎症,进而激活脑内神经胶质和炎症因子,诱发神经毒性反应,最终加速AD的发生发展。该文综述了肠道微生物与AD的相互作用机制,并探讨益生菌对AD防治的潜在价值,以期为AD的预防及治疗提供新思路。 [引用格式: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1, 48(4): 377-381.]  相似文献   

8.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 脑内存在免疫炎症反应及外周细胞免疫低下。植物雌激素是指提取自天然植物中的雌激素,可与人体内雌激素受体(estro- gen receptor,ER)结合,对机体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大豆异黄酮是大豆生长中形成的一类次生代谢产物,也是一种植物雌激素。本研究通过建立大鼠AD炎症病理模型,观察大豆异黄酮对S100β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AD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1 资料1.1 实验动物及分组:健康雌性Wistar大鼠60只,10-12月龄, 体重350-400 g。每组1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β25-35组、大豆异黄酮低剂量组(简称低剂量组)、大豆异黄酮高剂量组(简称高剂量组)、苯甲酸雌二醇组(简称雌激素组)。术后次日起,低剂量  相似文献   

9.
氧化应激机制是导致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神经元变性及功能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它可与β淀粉样肽(Aβ)相互作用,激活信号通路而促进AD发生及进展,积极的抗氧化措施可预防、延缓、治疗AD。检测外周血氧化应激标志物可反映氧化应激水平及指导抗氧化治疗。目前应用的抗氧化剂包括生理性、天然、化学合成三类,其作用机制各有异同。本文综述了氧化应激与阿尔茨海默病关系以及抗氧化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神经营养方面的作用为人所熟悉。近年的研究发现,IGF-1与阿尔茨海默病(AD)以及认知功能关系密切。本研究就IGF-1在体内的分布、与AD的关系,以及影响AD可能的机制等方面,对其发挥的主要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阿尔茨海默病(AD)是最常见的老年期痴呆,但至今仍病因未明,也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 近年来有研究显示神经代谢问题可能是AD 发生的根本原因,脑内葡萄糖低代谢是AD 早期重要特征, 而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的生酮饮食为解决这些代谢问题提供了可能。目前已有研究显示,在AD 早期 进行生酮饮食干预,可以改善认知,其机制可能与其改善能量代谢,降低病理标志物水平及神经毒性, 调节肠道菌群等有关。现就相关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改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动物模型学习记忆障碍的作用机制。方法本实验采用45只小鼠侧脑室注射Aβ1-42建立AD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白藜芦醇给药组。Morris水迷宫试验观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尼氏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结构变化,ELISA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TNF-α和IL-1β的含量。结果 Aβ1-42侧脑室注射可造成小鼠明显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和海马神经元的大量丢失,并可导致海马区TNF-α和IL-1β产生量明显增加和NF-κB炎症信号通路激活,引起炎症反应。小鼠灌胃给予白藜芦醇后可明显改善其学习记忆功能障碍(P<0.05)和提高海马神经元的数量(P<0.05),显著抑制TNF-α(P<0.01)和IL-1β(P<0.05)产生量和NF-κB(P<0.05)炎症信号通路的激活。结论白藜芦醇对AD具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进而保护神经元有关。  相似文献   

13.
神经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其特点有起病隐匿、发病率高、致死率高、复发率高、治愈率低等。目前脑胶质瘤的主要临床治疗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及药物化疗等,但均不能取得满意疗效。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研究显示,中药活性成分具有治疗胶质瘤的作用,诸如白藜芦醇、人参皂苷、姜黄素、紫杉醇、榄香烯等,其作用机制牵涉广泛。本文查阅近年关于白藜芦醇抗胶质瘤研究的文献,分析其作用机制与研究进展,对现有研究文献进行总结,旨在为今后科研思路及临床治疗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后癫痫患者对低剂量抗癫痫发作药物治疗反应良好,但仍有部分患者进展为耐药性癫痫,因此亟待研发有效预防或逆转癫痫发生和发展且具备疾病修饰治疗作用的药物。业已证实,左乙拉西坦、拉莫三嗪、唑尼沙胺等新型抗癫痫发作药物,大麻二酚、多酚类化合物等天然化合物,线粒体抗氧化药、非甾体抗炎药等药物不仅能控制癫痫发作,甚至能够阻止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生,以此发挥抗癫痫发生及疾病修饰治疗作用。本文对具有疾病修饰治疗作用的药物进行归纳,以为脑卒中后癫痫的疾病修饰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5.
阴性症状作为精神分裂症核心症状之一,目前仍缺乏有效的靶向性治疗,是影响预后的主要不利因素。根据不同的生物学机制,当前临床研究主要关注抗精神病药单用或其联合抗抑郁药、抗焦虑药、谷氨酸化合物及抗炎药等对阴性症状的疗效,本文通过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常用的药物疗法进行归纳总结,分析不同疗法的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阴性症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 1(TRPV1)在中枢神经系统广泛分布,并在氧化应激、神经炎 症、神经凋亡、突触损伤方面均发挥了双重作用。精神分裂症是一组以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精神运动 性障碍及现实检验能力严重受损为特征表现的精神障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研究发现, TRPV1可能在精神分裂症中发挥潜在作用。本文对TRPV1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双重作用进行归纳总结, 以期解释 TRPV1 参与精神分裂症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7.
2-甲氧基雌二醇对神经胶质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甲氧基雌二醇(2ME2)为雌二醇在体内的生理代谢产物,具有广泛的抗肿瘤作用,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新抗肿瘤药物。其作用机制主要为抑制肿瘤细胞增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抗肿瘤血管形成。体内外实验表明:2ME2能抑制神经胶质瘤细胞的增殖,提高载瘤动物的生存期。本文就2ME2的抗肿瘤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生酮饮食具有抗胶质瘤作用,近年来受到学者们广泛关注。本文阐述了生酮饮食通过产生大量酮体替代葡萄糖为机体供能,改变了肿瘤患者体内的能量代谢方式,利用肿瘤细胞高度依赖葡萄糖、线粒体缺乏酮体代谢相关酶等特征,可能通过限制葡萄糖供应、降低胰岛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水平、提高抗氧化应激能力、抑制炎症反应及增强抗肿瘤免疫等多种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这些机制为生酮饮食治疗胶质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非酶糖化、晚期糖基化终产物与阿尔茨海默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证据显示非酶糖化及其晚期产物-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在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中的重要作用。AGEs促进蛋白交联;糖化β-淀粉样蛋白与AGEs受体相互作用激活小胶质和星形胶质细胞,促进氧化应激、分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和前炎症细胞因子,并损伤神经元,促进AD的发生发展。AGEs及其受体在AD中的可能作用机制为开发预防、治疗AD的新药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病与糖尿病之间关系被逐渐重视。AD患者同时存在脑内胰岛素缺乏与抵抗及外周高胰岛素血症,又被称为"3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是发生AD的风险因素,AD发生后又常加重糖尿病发展,形成恶性循环。糖尿病患者的高胰岛素血症使脑内胰岛素降解酶被大量消耗,促进β淀粉样蛋白沉积;β淀粉样蛋白的沉积又加重脑内胰岛素缺乏与抵抗,形成恶性循环,促进AD进展。胰岛素及胰岛素增敏剂之一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γ激动剂均被证实治疗AD有效,但可能只针对载脂蛋白E-ε4基因阴性的早期AD患者。同时,糖尿病患者因代谢障碍产生过多的糖化末端产物,导致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也加重AD病情。干扰糖化末端产物作用的药物也是未来治疗AD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